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453章 大清挖黄河、水淹七军!

“诸位这三条路,你们看着选吧!”

钱珏郑重其事。

“一是为大清殉国,虽然晚了一点,但是真的想不开,本官也不拦着,毕竟诸位当中还有一些是满洲官员。”

“二是弃官而去,济南离威海卫不远,诸位大可到威海卫乘坐荷兰船渡海而去,但有一点需要提醒诸位,现在海外各地大多是大明土地,最好就逃去欧罗巴!”

“三是安守本职,等着大明朝廷派人来接管地方。到时候也许会给咱们安排一个小一点的官,再不济也就是丢官回家吧!”

钱珏倒是给底下的人安排的明明白白,而且还特意提醒那几位满人官员......殉国趁早,跑路也要趁早!

这样的上司,还真是周到和贴心啊,底下的官员还能说什么呢?

唯一的缺点就是,第一条是死路,第二条肯定要被加荷兰人胡里奥送去澳洲挖矿,第三条生死不明,属于是赌一把,但不管咋样,只有这三条路了。

话音一落,钱珏便急匆匆地走了,因为他手里有一封纳兰明珠给他的密信。

能从被大明收服的京城送出密信,那说明了,他的靠山还没倒,信里的内容他大致猜到了,无非就是让他配合大明罢了,但有了这封信,他钱珏就是拨乱反正的新朝功臣!

......

皇上投敌,大清没了的消息,风一样的开始在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淮北等处传播开来了。

而且这还不是什么小道消息,而是用明发上谕的形式发出去的降表抄件,满汉双语,还用了皇帝之宝,虽然这个大清皇帝之宝看上稍微有点瑕疵,但是送抄件的公公、侍卫都对,降表抄件上的满文也没有问题。

还有一些警惕性比较高的官员还跟着送抄件的公公、侍卫,还有随行的护军打听京城的事儿。

打听到的事情都很可怕!

首先京城肯定是沦陷了!

不仅京城沦陷了,连附近的天津、永平、遵化等州府,也都沦陷了。

其次,康熙被俘也是肯定的!

不仅送降表的公公、侍卫、随从可以证明,飞快跑路的旗民旗奴或是在北京营生晋商,也都亲眼看见或是听人说起他们的皇上被装在一个笼子里面运出京城!

于是,大清治下彻底乱了,所有官员都在准备自己的后路,只有少数顽固派还在硬撑。

比如大清名臣、水利专家、河道总督靳辅,汉军镶黄旗人士。

从1677年开始,他便专门开展治理黄河的任务。

他一听到大清没了的消息,做的第一件就是会同地方官吏,督兵赶到徐州府的砀山。

为什么来这里呢?

因为砀山小地方大历史,地理位置险要。

史书上对它的描述是这样的:芒砀山雄屹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1168年,南宋将领杜充为了阻挡金军南下,导致黄河决口,致使黄河分流,其中一支直奔单县之南,虞城、砀山之北,这就是黄河流经砀山的开始,从此以后,黄河和砀山的命运紧密地相连,开始了风雨飘摇的日子。

为了攻击明军,竟然不顾徐州数十万百姓,悍然决口黄河砀山潘龙集段,水淹整个徐州府一带的水系。

幸好,此时已经过了雨季,不是河水最为充沛的时候,但毕竟是黄河之水决口,哪怕是小决口,依旧将本就低洼的整个徐州府一带淹没。

幸而锦衣卫提前探得消息,再加上大明皇家海军派出了一些小船只支援,才使得汪显武的北伐大军损失不是太惨。

北伐大军被洪水吞没近一千五百余人,军粮损失惨重,实乃新大明讨伐大清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

最为惨烈的是徐州府城外、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镇、村庄里的百姓,有上十万人家园被毁,上万人被洪水冲走,数千浮尸水面,而徐州府城内,幸得城墙阻挡,水势上升较慢,但也死伤数千人。

一时间,整个徐州府一带,尸横遍野,处处哭声。

而且,最关键的是,粮食没了,洪水退去之后,马上便面临着饥荒和瘟疫,只怕到时死的人还要更多。

靳辅自知理亏,事成之后,便投水自尽,以此殉国,实乃恶徒,大明上下,徐州上下,恨不得生啖其肉。

靳辅的这一决口,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明军不得不暂缓北上进军了。

而徐州知府迟熇率亲信逃窜,砀山知县沉永裕率领乡绅百姓开徐州城投降明军。

虽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了徐州府城,但也接过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不过,大明军队在以汪显武为首的将领率领下,组织营救。

数百船只四处搭救落难百姓,并将城中被淹百姓移往高处。

砀山知县沉永裕倒算为百姓考虑的清官,对于鞑清如此做派,不顾百姓故意决口黄河,异常失望,又看见大明将士对待百姓甚是关爱,便率领徐州乡勇,配合大明将士,维护城内治安,积极安抚、营救百姓。

因而,沉永裕被任命为徐州知府。

要知道,徐州水灾一向严重。

历史上,从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至咸丰五年(1855年)间,黄河流经徐州二百年间,徐州境内共发生黄河水灾六十余次,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

而徐州府一带在四年前便发生过一次黄河决口,受灾严重。

四年前遭灾后的徐州,直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又遇此次洪灾,众百姓本以为没了活路,不想在大明进度的积极赈灾下,甚至将军中的兵粮也拿了一半出来赈灾,活人无数,徐州安一带的百姓活命无数。

于是乎,乡野间奔走相告,人人愤怒鞑清的残暴罪恶,称道大明的宽厚仁慈,善待百姓,一时间,大明声势大振!

老百姓向明军提供鞑清军队的情报,各地驻防塘汛哨兵,被乡勇俘获扣押,交送大明军队处理。

待洪水退去,驻留在徐州府城一带半个月的大明北伐军,在新任徐州知府沉永裕的帮助下,加入了二万余名忠诚度爆满的徐州青壮充当后勤力量,一路随行,往北征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