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372章 布局美洲西海岸(求订阅!)

当大明军队将一堆赏赐放在了土着首领面前,以及一份起草好的明檀协议时,土着两眼放光。

经过一番手语级别亲切交流,土着首领最终难抵大明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的诱惑,他也不清楚这份协议是是干什么的。

于是,稀里湖涂就按照在协议上摁下了手印,然后兴高采烈的拿着赏赐下了战舰,回去向族人炫耀他从“天神”那里获得的赏赐去了。

就这样,檀香山的波利尼西亚土着把整个檀香山群岛都卖给大明了。

白纸黑字的明檀协议已经签订了,由不得他们不承认了!

不承认也没关系,大不了动用武力呗!

按照契约精神,到时候动武了,大明也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最关键的是,土着们连铁器都没有多少,双方生产力悬殊到了天差地别的程度,怎么可能打得过这些全副武装的大明军队。

有一说一,随便丢一百名国防军士兵到岛上,只能弹药补给充足,就能轻松征服他们。

总之,檀香山群岛成为大明的版图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会出现什么变数。

原本历史上,1778年,西方人才发现夏威夷群岛。

尽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接下来却是比较顺利,这些土着很听话,没有半点忤逆的意思。

双方经过不断的交流,语言逐渐通顺了起来。

萧武留下了三百名大明士兵在岛屿上,此时的檀香山群岛上面的土着是没有统一的,他所招揽的这个土着首领,相当于是为了接下来统一群岛用来管理土着的土司。

以这三百名大明士兵的战斗力,足够横扫整个檀香山群岛了。

萧武很明白这座群岛对于大明的意义,如果真的像海图上所标注的那样,在这片辽阔的大海之上,只有少数的岛屿坐落于中间,这里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中途补给点。

而且群岛很美丽,气候也非常舒适宜人,岛屿上没有蚊子,也没有苍蝇、蟑螂、跳蚤,而且也没有蛇和爬行动物,如同天堂一般,这样的好地方,大明一定要占领下来。

随后萧武带领着经过补给的船队,开始驶向美洲西海岸,他要去寻找海图上标注的“金山港”,也就是后世的旧金山。

这份海图实际上是朱克臧按照系统地图自己画的,什么夏威夷,直接写了个檀香山上去。

什么旧金山,直接命名为“金山港”。

萧武出发前,在檀香山惊讶地发现山上真的有檀香树!

檀香木是好东西,它的木材奇香,常作为高级器具、镶嵌、凋刻等用材,大明又多了一项不错的原材料!

如今,向金山港进发的时候,萧武心里在想,金山港是不是真的有金山?

有的话,那大明不就又发财了!

皇帝的神异,萧武是清楚的,因为,他听说皇帝足不出户,便能知道东瀛都护府的金矿所在地,为大明带来了大量的黄金收入。

简直是点石成金!

又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航行,萧武终于是按照海图找到了后世的旧金山,进入港口之后,随即整个舰队开始在这里设立营地,并向四周展开探索。

舰队则以这个港口为中心,向南北海岸线进行探查、绘图。

探查的结果让萧武有些失望,他们并没有发现金矿,不过可喜的是,他看到了一个沃土千里的宝地。

旧金山自然是有金矿的,但朱克臧就是不标注出来,因为怕消息走漏,因为美洲上的西方殖民者的觊觎。

初到美洲的大明势力,还太弱,先低调发育,等变强壮了,再好好开发。

金山港内部,是一个很大的海湾,同时还连通着好几条大河流,这些河流的上游是一个中央谷地。

这里的气候同样也比较温和,尽管又存在一些极端气候,但在大部分地区都是温和的气候。

气候温和,又有足够的水源,还有一个平坦的谷地,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水利灌既系统,就可以将这里变成一片富庶之地,当然现在的问题是没人。

这里远离本土上万公里,来回一趟起码要四个月,如果路上碰上一些不利气候等等因素,说不定往返一趟要五个多月,差不多就是半年的时间了,路途可以说是相当的漫长。

如果中间没有一个檀香山群岛作为补给点,大明向美洲移民将变得非常困难。

如今大明正在持续向南洋和澳洲移民,显然一时半会不会将移民主力放到美洲西海岸。

不过等大明统一北方,大规模向美洲移民不会遥远,萧武他们这支舰队就是急先锋。

要是进展顺利,以后美洲应该改名叫明洲!

舰队两千多名士兵,登陆到金山湾之后,随即在这里展开了屯田、筑堡活动,以在这里形成一个可以支撑移民活动的城镇据点。

这个据点倒是十分的安全,西班牙人如今还没有向北美洲扩张,印第安人也威胁不到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

只要棱堡建造了起来,即便是后续西班牙人想要攻打这里也很困难。

想拿下大明的棱堡,西班牙需要数倍的兵力,而且武器也没有大明军队先进,基本不可能拿下,除非西班牙人发疯了,不顾一切代价。

对于这里的印第安人,基本政策就是与之进行交流。

当妨碍到移民扩张的时候,则将愿意臣服的印第安部落融入进来,不愿意融入的则进行武力驱逐,并在大原则上禁止屠杀行为。

毕竟按照网上的说法,美洲原始土着印第安人是中国古代殷商后裔。

他们的祖先在周灭商之后漂洋过海逃到美洲,因为不忘故土,见面的时候会互相问候“殷地安否?”,由此便得名“殷第安人”。

虽然,这是一种站不住脚的猜想。

其实只要稍微学过点历史,就知道“indian”其实就是指印度人。

当年奥斯曼突厥人封锁欧亚商道,哥伦布奉命向西寻找通往亚洲的商道。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那个时候的航海人士已经很清楚地球是球形,向西也能抵达亚洲。

但最终,哥伦布到达的并非计划中的印度,而是一块“新”的大陆。

傲慢的西班牙人指鹿为马,将这块大陆上的原住民称作了印第安人,也就是印度人。

因此,印第安与“殷地安”其实毫无关系。

但说印第安人与东亚人有关系,这却不是空穴来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