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304章 集装箱的设想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304章 集装箱的设想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9:21:48 来源:笔趣阁

“皇上,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为了进一步确保各港口的安全,每个中大型港口都有锦衣卫驻守,他们时刻监视着港口的运行,以防隐患。

像石头津这样的大港,有两百余人的锦衣卫在负责这里的安全。

如今,大明港口的管理和基本运营由各地方官府负责,但是货物的装卸和运输,则都按片区的划分出租给了各商业公司。

所以,那些装卸工人都是这些公司的员工,抵达其所租借码头船只上的货物,就由他们公司的装卸工人负责装卸,不用去争抢,更不用拼个你死我活。

而这些公司又受官府监管,自然就无法再形成有威胁的帮派,维护了港口的稳定。

“皇上,微臣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忙碌的场景,真是太壮观了。”

王夫之很是感慨的,他知道,像这样的港口越多,越忙碌,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强大。

可作为穿越者,朱克臧却并不惊讶这种情景,反而有些可惜的摇摇头道:“这样繁荣的港口,应该用更简洁的装载方式。”

“这么多人,这么拥挤,不但增加了各方面的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效率也不高。”

王夫之很是赞同的点点头,随即指着不远处的一台起重机和一条传送带道:“皇上,制造总局设计的新款辘轳性能非常优秀,微臣认为可以多用一些那样的机器。”

辘轳,就是华夏古代对起重机的称呼。

起重辘轳的早期记载见于《四体书势》,《世说新语·巧艺》。

书中记述了三国魏明帝在建筑凌霄观时,误将尚未题字的匾先钉在高处,“乃笼盛韦诞,辘轳长縆(geng,粗绳)引上”,使他能在离地25丈的匾上写字。

而且古代对于杠杆和滑轮等借力方法的运用相当广泛和到位,效果相当好,完全不比现代起重机差,古代有很多遗址是利用现代起重机都很难达到那个效果。

大明的新款起重机,原理和辘轳差不多,属于十九世纪前期的桥式起重机,由蒸汽机驱动。

朱克臧继续摇摇头说道:“那样的效果也不明显,最终还是要通过人力来解决。”

大明未来的第一科学家黄履庄若有所思,在观察了一会儿后,说道:“皇上,微臣观察瓷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称为——匣钵的物件,瓷器需要高温热处理才能烧成,先将各种瓷坯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采用匣钵除了提高烧制瓷器的数量,还便于陶瓷工匠进行搬运、装卸。”

“不如,我们给船运的货物也加上匣钵!”

这不就是集装箱吗?

黄履庄真是个全才。

朱克臧补充道:“大明可以把匣钵做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铁盒子,并给它做成统一的标准样式,朕管它叫集装箱。”

“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码头对货物进行分类装卸,将发往同一个地方的货物装在一个集装箱里,然后用一些起重机,通过移动这些装好货物的集装箱到船上堆叠起来。”

“这些集装箱的四角都可以设计出卡扣,上下左右堆叠起来可以互相扣住,这样不但能够摆放得更整齐,更牢固,装得更多,也大量节省了在船上摆放货物的时间和人力。”

“以后,我们的马车、蒸汽轮船,甚至是蒸汽火车都可以做成承载集装箱的样式。”

“这样的话,马车可以直接在各出货的工厂、公司、商铺就完成货物的分类和装卸。”

“然后马车再开到港口,直接将整个集装箱卸下来,按目的地摆放好,待船只来了之后,统一装船就可以完成整个转运的流程。”

“这样就大大的简化了流程,节省了空间,节省了人力,节省了成本……”

虽然不是很懂物流方面的知识,但是王夫之听完之后,心中暗暗感叹圣明天子的聪明。

如此一来,港口中就不用积聚这么多的人力,装卸的时间也会大大的缩短。

而且商家的货物不用在港口进行漫长的排队等待,这肯定可以为商家节省大量的成本。

降低成本,就相当于赚取了利润,这对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随即,王夫之便想到一个问题,有些担忧的道:“可如此一来,那岂不是有很多工人要失业?”

“无妨,大明有更多更有前景的产业去接收他们的。”朱克臧摆摆手,示意无需担心这个问题。

而且,港口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忙碌地工作,稍有疏忽,也会有各种安全隐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想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就要不断的科技创新。

朱克臧不只是说说,回到应天城之后,他便大刀阔斧地开始集装箱的制造。

别小看这项看起来并不是多高端的物件,集装箱的技术含量似乎也不是很高,但足以对大明,甚至是对整个世界都带来巨大的改变。

正史中,正是因为集装箱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才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态。

所以,集装箱的发明也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说明科技含量的高低,并不是改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以大明制造总局现在的技术积累,发明集装箱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

而且,大明制造总局已经逐渐从承天府搬迁到应天府,但还是不少工厂和工匠还没搬过来。

下一步大明的中心工作,就是彻底搬迁大明制造总局,如果有集装箱,那想必会更加方便。

未来,随着大明集装箱的逐渐普及,必将会加速货物的流通,让商业更加繁荣。

而集装箱对世界最大的改变,是对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十七世纪的世界环境和后世不同,大明想要促进全球化,则必须要保证自己在全球都有足够的领地进行贸易。

不然的话,那些广大的落后地区,都根本不会与大明来往,哪来的全球化。

说一千,道一万,大明还是要借助大航海时代的东风进行不断的扩张,促进贸易的全球化,才能积累足够的资本来保证大明的持续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