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247章 名士来投(求订阅!)

“大明真儒?有点意思!”

风尘仆仆赶了半个多月的路,一路化缘过来,从福建坐船来到广州的一个和尚,在码头上等待近卫军检查时,正好看见几个穿着孔子服的“真儒”在做宣传,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此人正是一生抗清的岭南名士屈大均!

屈大均,字翁山,号非池,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着名学者、诗人,为“岭南三大家”之一,又因其四方奔走,足迹遍及山川大地,所以亦有“广东徐霞客”之美称。

他曾写过一首《秃颂》:

发吾外物,生之何为?非马何鬟?非牛何氂?

生而乃秃,遗体非亏。行父谁噱?巨君谁訾?

毁伤之罪,我今复罹,剥肤之痛,人皆患之。

羡子之秃,不见刀锥,无烦髻结,不用辫垂……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调侃秃头,实际是在哀叹天下人在鞑清剃发令面前的无可奈何。

“生逢斯世,有发而不能保,月一薙之。”

为了避祸,屈大均干脆剃光了头,出了家,起了个斋名叫死庵,示意永不臣服。

不过,当了和尚以后,他没有放弃反清!

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朱成功,欲引导国姓爷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

只要谁反清,恢复大明衣冠,他就支持他,除了吴三桂。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奔赴广西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的部队。

不久,他因洞悉老汉奸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于是托病辞职返回广东,继续云游四方。

后来,原来的历史线,发生东宁事变,朱克臧被杀死,明郑小朝廷投降了鞑清,一生抗清屈大均终于心灰意冷。

而最令人钦佩的是,晚年,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此时,这个一生抗清的屈大均盯着真儒弟子感慨道:“如此打扮,应该是在模彷春秋战国之时那些仗剑布道、周游列国的儒家弟子,如此儒家,才是有战斗力的儒家,看来这大明神武皇帝,是真有点想法的。”

就在他准备下船时,在码头视察工作的陈永华注意到了这个和尚。

陈永华年轻时,跟着国姓爷和朱锦走南闯北,也结识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朋友,其中就包括了这个出名的屈大均。

一认出是他,陈永华便带着侍卫们来到屈大均的面前:“翁山兄,一别十载,总算见到你了!”

屈大均也认出同样名满天下的陈永华,拱拱手道:“复甫,虚长你几岁,惭愧惭愧,没想到你已经扶持大明收复广州了,了不起!”

都是同时代的抗清同志,陈永华很是高兴:“翁山兄,别这么说,快随我去见皇上,皇上现在就缺你这样的大才!”

陈永华说着,便不由分说地拉起屈大均,去广州衙门找朱克臧,给他讨个一官半职。

......

“大明生员屈大均恭请皇上金安!”

在广州衙门朴素的会客厅之内,名满天下的名士屈大均,激动地躬身向朱克臧行礼。

他这声“大明生员”饱含深情,无不透露着他这一路过来的艰难!

喊着这一声“大明生员”,太容易了,如果没有朱克臧异军突起,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堂而皇之这么自称。

“原来是屈先生,失敬,失敬!”朱克臧当然知道屈大均是什么人了。

就算前世的朱克臧不太清楚,今生走上反清道路,花了不少力气去探听各方面内部的情况。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而抗清义士,当然是朱克臧探听情报的重中之重!

所以当朱克臧得知来人居然是屈大均时,他的反应当然是喜出望外,这充分说明抗清形势越来越好了!

朱克臧马上从椅子上起身,大步向前,亲手将屈大均扶起,并且扶着他在就近的一张太师椅上落了座。

看到朱克臧当了皇帝依旧是礼贤下士的模样,跟着他一块儿接见屈大均的岳父陈永华,也轻轻点了下头。

这孩子没有膨胀,老岳父很是欣慰。

一见到朱克臧,屈大均便和他大聊真儒的事情,看得出来屈大均很认可朱克臧的真儒理论。

他也认为那些投靠鞑清的读书人都是该死的假儒!

“岳父,正好今儿你也在,朕准备把内阁会议,改成真儒大学士会议!由真儒大学士行使内阁的职责!”朱克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旦这样改,以后夺了天下,读书人都得跟着朱克臧信真儒!

“如此也可以!”陈永华自然不会反对。

“屈先生,朕就委屈你先成为真儒大学士的一员了!”朱克臧看向一旁的屈大均。

屈大均也是感动,虽然以前在吴三桂那里封的官更大,可老汉奸封的官,他不稀罕。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天子封官,虽然看起来没有实权。

“微臣拜谢皇上恩赐!”当即屈大均老泪纵横,就跪下谢恩。

“屈大学士,快请起。”朱克臧和陈永华两人连忙把他拉起来。

谢完恩以后,屈大均很快就代入了角色,“皇上,微臣听闻大明天兵已经赶赴广东北部,准备收复韶州府,向东准备收复惠州府,微臣建议赶紧开科举,以得客家人之民心。”

这个建议和朱克臧的心思不谋而合。

他也早就准备要在广东办科举了!

考试做官嘛,这是读书人的最爱!

而且治理广东,各地衙门缺官员的现象很严重。

另外以朱克臧对广东三大族群的了解,这客家人,一直比较喜欢读书当学霸。

即便在后世也是,朱克臧记得他的广东同学里面,客家的,往往更好刻苦。

所以历史上客家士大夫经常会为了科举考试的问题和广府人打架!

他们对这事儿有执念,比如身为客家人的洪秀全不就因为连续三次在广州院试落榜,直接走火入魔顿悟出了天国之道。

后面打进广东以后,就搞了一场自娱自乐式的科举考试,之前圆不上科举梦的洪秀全自己出题考自己,十足过了一把学霸瘾!

广府人一波分田地以后,肯定跟着他走,潮州人跟他几乎同根同源,都是讲闽南话的嘛,胶己(自己)人。

那就剩搞定客家人,开一场科举的事情,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