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117章 祖辈的力量(1/3)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117章 祖辈的力量(1/3)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06:54:15 来源:笔趣阁

站在厦门港,国姓爷演武场遗址面前,郑克臧神情稍显落寞。

这里是抗倭名将俞大猷和他的祖父国姓爷练兵演武之地。

他的祖父当时就是在这里以《五梅花操法》阅练其着名的铁人军。

“练兵以石狮五百斤为的,力能挺起者,拔入左右武卫亲军,配以云南弓箭,戴铁盔、铁臂、铁裙,用锁锁定,不能脱,时谓铁人。”

铁人军英勇善战,是北伐抗清、收复夷州岛的主力军。

可惜这里,大部分建筑已经会毁掉了。

不过不是清军毁的,而是去年郑经败退时,明郑军队走之前焚毁的。

只留下了一块孤零零的“练胆石”。

如果没有被毁掉的话,怎么也能算是一个低级奇观。

“王上,演武场虽然十不存一,但有一处特别之地,您或许会感兴趣。”刘国轩不知道郑克臧从什么时候开始喜爱上古建筑,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喜欢就带他来咯。

郑克臧打算长期占领厦门岛,不再跑路,因此便走访了一下厦门岛的名胜古迹碰碰运气。

结果一路走下来发现,厦门岛没有一个有资格被系统录入的建筑,这就很尴尬了。

等于小亏了一波,因为郑克臧在泉州的时候太忙,没怎么走访这些古建筑。

泉州历史悠久,想必,出奇观有一点的可能性,不像开发较晚的厦门。

略带失望地回过神来,郑克臧好奇问道:“忠勇伯,可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自然有的,老夫在此地多年,有一处地方您肯定会喜欢,王上,请跟我走!”刘国轩笑着说道。

演武场一年多没人打理,杂草丛生,刘国轩带着郑克臧穿过一条痕迹斑驳的小道,今日刚下过小雨,路面有些湿滑,几人都走得比较小心。

走了一会儿后,郑克臧眼前一亮,只见一个庞大的湖泊横亘在他的面前,顿觉心旷神怡。

雨后的湖面平静而美丽,空气中弥漫着杨柳枝条的清香,平静的湖面笼罩着一层薄凉的水汽,彷佛澹澹的轻纱。

此时,天空也开始放晴,天色逐渐亮了起来,一道靓丽的彩虹如丝带,倒映在湖面,美丽极了。

温煦的秋风吹拂着这一池湖水,湖面上顿时波光粼粼,荡漾起层层涟漪。

岸边的飞鸟从湖面上经过,忍不住俯下身姿献出了一个轻吻。

水下的游鱼也耐不住寂寞,探出脑袋一睹湖面的芳容。

“忠勇伯,此处景色不错!”郑克臧称赞道。

“非也,非也,王上,此处乃演武池!”望着眼前的美景,刘国轩眼里流露出怀念之色。

西红柿小说

“演武......池。”郑克臧轻声呢喃道。

从这个名称,郑克臧大致猜测到了什么。

“没错,王上,此处是国姓爷练水师之处!”刘国轩略微激动道。

原来,1658年,国姓爷为了驱逐荷兰人,命工官冯澄世在这里筑建了“演武池”以操练水师,演武池非常大,一路延伸至厦门港的海域。

“原来如此,此处值得吾辈缅怀之。”郑克臧说道。

望着眼前的演武池,郑克臧似乎看到了数十年前,明郑水师的辛勤训练,涌入他的脑海。

“忠勇伯,请转告左都督朱天贵,未来的明郑水师新兵,都来此地训练。”郑克臧嘱咐道。

“是,王上!”学了近卫军一手,每逢郑克臧下令之时,刘国轩总会忍不住来个敬礼。

原本郑克臧觉得演武场荒废也无妨,如今不知为何,他想重建修缮一番。

难道这就是父辈,或者说祖辈的力量?

郑克臧认为这是一种传承,演武场因国姓爷而兴起,因郑经而荒废,现在,就让他郑克臧重新复苏这里吧。

说干就干,执行力强的郑克臧告别刘国轩后,便回到自己的住处,修书一封,下令从东宁府运输一批水泥过来,或许这会成为第二个军校,成为抗清的基地。

......

厦门岛的占领非常自然,基本没有抵抗,原本就是明郑治下的。

对于厦门岛的百姓来说,新任延平王的统治似乎比以前更好。

人头税的去除,令郑克臧迅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更何况,他们见到了那胸甲锃亮,刺刀林立,精神高昂的近卫军,如此精锐,举世罕见,便更觉得新任延平王有前途。

一位带着孙儿的老头路过,便跟孙子吹嘘道:“阿爷我见过大世面,不过这新延平王的军队,可比阿爷当年的铁人军强!”

国姓爷的铁人军在闽南一代挺出名的,闽南语有一句话叫“铁人都倒”,来比喻某物势不可挡。

“阿爷,你怎么知道他们比铁人军厉害!”小孙儿气都都的,显然,他是铁人军的粉丝。

他从小就听过铁人军的传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铁人军。

“孙囝,因为你阿爷,以前就是铁人军的!”小老头竖起食指,悄悄地对孙子“嘘”了一下,示意低调。

小老头句偻的样子,很难想象以前是凶勐无比的铁人军,或许是被铁甲压弯了腰,老了便直不起来了。

小孙子果然有点不相信,还是不太相信近卫军比铁人军强。

往后的日子里,他总忍不住来偷偷看近卫军训练,想看看他阿爷嘴里的近卫军究竟有多强。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谁强,他就想成为谁。

而大人的世界则更加复杂,比如郑克臧,他正在研究下一步攻略。

厦门岛优点很多,但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人口不多的,至乾隆时期在册的也才十六万人口,康熙朝最多也就十万人。

郑克臧看了一眼系统面板,发现确实不多,也就增加了九万人。

原先泉州转移走三万人的时候,系统面板是三十一万汉人,后来又再转移了两万人,就是三十三万,现在一看,有四十二万人了。

比起自己刚监国的时候,人口翻了一番,值得庆贺的一点。

郑克臧没有就此满足,他已经传信夷州岛,计划将近卫第一镇的兵力全部运了过来,下一步继续转移福建的人口,带老百姓们润去外面卷,过上好日子。

正当郑克臧深思熟虑之时,一封来自清廷的求和信,让他玩心大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