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夏鼎记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龟蛇之斗

夏鼎记 第一百三十八章 龟蛇之斗

作者:司马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15:47:10 来源:笔趣阁

夜渐渐深了,已是初冬季节,朔风呼啸,更添几分寒意。蒲坂城街上行人稀少,早已躲进木屋之内,烧起柴火,熬起热汤,缕缕白色炊烟飘起,才让人觉得有几分暖意。

而舜帝此刻却站在庭院之中,任凭寒风凛冽,白须飘动,也丝毫不以为意。院中一棵十余丈高的古柏也翠影摇动,簌簌落下几枝枯叶。

可舜帝只是盯着院中的一个朱红色的陶瓮,不时踱着步子捋须沉思。

这时有脚步声渐渐响起,沉着而坚定,很快便到院门边。

“姒禹叩见帝君!”院门外传来禹的声音。

“禹,快进来!”舜帝转身走向院门,笑着迎接禹。

“是,帝君!”禹恭敬走进院中,向舜帝行礼。

舜帝按住禹的手,道:“来,过来看看!”

禹跟在舜帝身后,恭敬地踱步。

舜帝带着禹走到院中的红色陶瓮之前,

轻轻拿来陶瓮的盖子。

陶瓮的盖子刚打开,只听见扑棱棱两声振翅之声,枝头的两只鹊鸟惊慌飞走,似乎是目睹了极为可怕的东西。

禹上前几步,望向陶瓮,只一眼,他便心中一震。

陶瓮之内,一条七尺多长的黑色蝮蛇正缠着一只玄龟,蝮蛇步步紧逼,吐出红色的蛇信,口中蛇牙森森,直欲将玄龟一击毙命。玄龟则是缩着脑袋,闷声不响。蝮蛇不断扭曲着身子向玄龟发起攻击,蛇尾抽打着龟壳,发出啪啪清脆的声响,如同竹条鞭打在硬石块上一般。

可任凭黑蛇使出浑身解数,玄龟也不为所动,仍然如同一块磐石一样坐在陶瓮中间。黑蛇有些泄气,便盘坐如绳,以静待动。

半晌陶瓮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忽然玄龟伸出头来,猛然咬向蛇腹。黑蛇大惊,仓促之间抽身后撤,仍然被玄龟撕下一片蛇皮,顿时黑蛇一阵抽搐,但蛇也蜿蜒转身闪过,仍作盘形。玄龟也知方才一击未能击杀黑蛇,便再无机会,仍然蜷缩一团,真如硬石一般。如是多次,龟蛇相斗数合,谁也占不了上风。黑蛇终是被袭疲惫,蜷缩在陶瓮边上,但一双幽暗的眼睛仍然十分警惕地望着玄龟。

阴风阵阵,黑色蝮蛇发出嘶嘶声响,可玄龟纹丝不动,二者又陷入僵持。

舜帝望着朱红陶瓮中的蝮蛇与玄龟,转头面向大禹,微笑道:“禹,你看此龟蛇相斗,何物可以取胜?”

禹沉思片刻,道:“蝮蛇迅疾,但过于贪功冒进;玄龟坚固,却失之缓慢。微臣以为,二者僵持不下,将是和局。”

舜帝捋着长须,点头道:“不错!二者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蝮蛇贪功冒进,却难破玄龟之甲;玄龟固若金汤,却难如蝮蛇灵活。此虽是二物相争,却又何尝不可推演兵法?”

禹目光闪动,道:“帝君,你是说如今三苗动乱,正如这蝮蛇挑衅?”

舜帝的重瞳如同点亮两点星火,道:“不错!禹,如今三苗动乱,为祸一方,甚至想要北上,谋取我中原地区。我华夏部落联盟若要安定,必要平定三苗!”

禹正色道:“唯帝君命!”

舜帝道:“从明天起,你便是夏总师,开始统一训练华夏各部落军队,待明年春日讨伐三苗!”

禹跪地叩首道:“臣姒禹领命!臣定当平定三苗,还我华夏部落之安定!”

舜帝忙搀起禹,道:“禹,你如今已是摄政君!今后华夏部落联盟的事就多劳你操心!摄政君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能做到吗?”

禹道:“禹虽驽钝,愿尽心竭力,不负帝君重托,不负华夏部落之望!”

舜帝笑着拍着他的肩膀道,“好!禹,你天性质朴刚毅,就如首山之铜,大质无华,可为九州之铜鼎,社稷之重器!”

禹拱手道:“帝君言重了,禹愧不敢当!”

舜帝笑道:“禹,你若不敢当此重任,天下还有何人?对了,你就任司空以来,整日奔波在外,可曾给女娇传过消息?”

禹脸色有些尴尬,他确实很久没有女娇的消息,此次远征昆仑,平定共工之后,也是赶着回帝都蒲坂复命,也没来得及派人告诉女娇,也不知她在涂山如何。

正在禹陷入沉思之时,只见娥皇和女英领着一对母子从屋内走出来。

女英牵着女子的手走在前,道:“禹,你看这是谁?”

只见女子淡扫蛾眉,青衫云髻,通体一派大方从容的神态。她一对明眸如流动的秋水,目光之中却隐隐闪动着泪光。女子身旁站着一个剑眉挺立、目光刚毅的少年。

“女娇?”禹又惊又喜,忙上前拉着女娇的手,“这些年你受苦了!”

女娇将脸别过头去,早已泪水盈盈,不愿让禹看见她伤心的模样。

娥皇、女英忙来安慰女娇,道:“女娇,你们如今夫妻相聚,正是好事,怎么能一见面就哭个不停呢?对,禹,你还愣着干嘛,赶紧来认你的儿子!”

禹这才认真打量起眼前这个十三岁的少年,少年虎鼻大口,高额瘦颧,身形虽不满七尺却很健壮,只是目光之中带有几分执拗与倔强,似乎有些陌生的疏离感。

女娇渐渐平复心情,拭泪之后,转身牵着少年的手走到禹面前,道:“禹哥哥,这是我们的儿子,你给他取个名字吧!”

禹走过去,望着眼前这个和他容貌酷似的少年,对女娇道:“我们禹军治理河道,平定洪水,逢山开路,遇水修渠,历尽艰难,如今才渐渐平定水患。我还记得我们当日凿龙门山的巨石,几千名禹军挥舞着石斧石铲,都在喊着‘启,启,启’,喊声震耳欲聋,令人热血沸腾!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们今日能治水成功,离不开那些凿开巨石的禹军士兵!我们的儿子,就取名‘启’吧!”

“启?”

“对,我们的儿子就叫‘启’!”

禹俯下身子,用自己厚重有力的大手牵起启的手,放在他的掌心,一脸温和地对启道:“儿子,爹以前忙着治理洪水,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你和你娘,希望你不要怪罪!如果你要怪罪,就怪爹爹一人便可!”

启坚毅倔强的目光也似乎有些颤抖,瘦长的身子却依旧站得笔直。

“爹!”启终于开口,俯身跪在禹的面前。

禹百感交集,眼中已有热泪,抱起启道:“儿子,快,快起来!这么多年来,有你照顾你娘,是爹应该给你们赔不是!”

“不!爹,娘说你是咱们华夏部落联盟治水的大英雄!她说你这么些年都在为华夏部落联盟的百姓治水,只有治水成功,才能救华夏那些无辜的百姓!她说她很想你回来陪我们,但她知道只有洪水平定那一天,你才能真正安心地回来!”

禹望着眼前的启,伸手将他牢牢抱在怀里,目中含泪道:“启儿,爹不是什么大英雄,你娘抚育你十三年,每天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才是真的英雄!”

一旁的舜帝听了启的回答也是连连称赞,道:“启,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你爹的不容易,以后一定能像你爹一样,为华夏部落建立功业!”

禹拍拍启的肩膀,笑道:“启儿,听见没有,你帝君爷爷在夸你呢,还不赶快跪地叩谢你帝君爷爷!”

启闻听此言,忙向舜帝跪拜,道:“谢帝君爷爷!”

舜帝笑道:“好孩子,快,快起来!你娘说的对,你爹就是我们华夏部落联盟的英雄,没有他治理洪水,每年我们华夏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还会有多少人无辜丧命!是你爹舍小家为大家,十几年如一日,才让几百年的水患渐渐平息!这些你都要牢记在心!以后成为像你爹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启,你记住了吗?”

启起身道:“启记住了,帝君爷爷!启他日定要效仿我爹爹,为华夏部落联盟开疆拓土,佑我华夏百姓太平!”

舜帝捋须道:“好!禹,你和女娇养了一个好儿子!此子气度不凡,他日定有一番作为!”

禹忙躬身拜谢道:“帝君,启他才多大年纪,不过是呈口舌之快罢了。帝君莫要见怪!”

舜帝摆手道:“禹,生子当有凌云志,启年纪虽轻,就有如此抱负,他日未可限量!唉,可叹我那不争气的儿子,终日只知道沉迷歌舞乐器,说什么效黑帝八风之音,要兴国之雅乐。如今三苗动乱,不思练兵平叛,只终日浸淫匏革丝竹,真是不学无术!唉!都只怪我整日忧心联盟之事,对他疏于管教约束,才让他今日如此不成器!”

说到此处,舜帝一声长叹,说不出的悔恨无奈,正是月冷如霜,清风过堂,更衬得舜帝一身苍凉落寞。

禹上前拱手道:“帝君,昔日轩辕黄帝祭天于泰山时,制曲《清角》,时人称为天乐。其曲铿锵激荡,惊神泣鬼。当时黄帝在西泰山会合天下诸侯,象驭车,蛟服辇,风伯扫地,雨师洒道,凤凰于飞,虎狼伏地,鬼神后随,何等壮观!此圣主以乐教化万民,正是如播德于天下,润物于无声。臣以为商均兄若精研清乐,以助教化,播帝君之威德于海内,育仁孝之教化于华夏,亦是华夏部落之幸事!”

舜帝闻听此言,方才眉头略展,道:“娥皇,禹方才所言,你定要传给均儿。”

娥皇作揖称是。

舜帝转身走进屋内,取出一把泛着青铜温润光辉的三尺铜剑,双手捧着递给禹,道:“姒禹听令,接帝君剑!执此剑者,当护我华夏,惩奸除恶,平定叛乱,佑我百姓!”

禹跪地叩首,双手恭敬接过帝君剑,道:“姒禹领帝君命!”

正是朔风吹来,天地之间有清霜肃杀之寒意。而舜和禹一站一跪,仿佛风中劲松,雨中青竹,雪中寒梅,并无丝毫惧意,一副傲雪凌寒的风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