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末之草根崛起 > 第三十七章 牛秀出征

隋末之草根崛起 第三十七章 牛秀出征

作者:林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4:47:27 来源:笔趣阁

时间就在这悲悲喜喜中悄然而逝,春风拂面的时候,老柳村的村民再次走入田间侍弄庄稼,盼望着好的收成。

牛秀到了老柳村,又拉着萧正到了程家庄。

酒宴上才道明来意,他要上战场了,牛家庄属于东平郡,太守吐万绪给杨广上了奏折,自请为先锋,杨广赞赏有加,封其为左屯卫大将军。

吐万绪在东平郡招揽人才,牛秀祖上官宦出身,父亲病逝后牛秀就带着亲眷回到老家雷泽,这两年牛秀组织民壮护卫乡里抗击土匪,颇有名声,自是在吐万绪招揽之列,亲自考教后大为满意,许为亲卫骑兵队正。

牛秀性格忠厚耿直,一直秉承着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对能有机会上场杀敌建功立业还是很期待的,觉得这次正是他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

萧正听罢却是眉头紧皱。

“兄弟,怎么了?”程咬金不解的问道。

“程大哥,你觉得这次征讨高句丽,会是个什么局面?”

程咬金抿了口酒,咂么咂么嘴,摇摇头道:“这我还真没想过,不过啊,嘿嘿,咱老程才不去呢,这朝廷忒操蛋,老程才不去卖命呢!”

牛秀皱眉看着程咬金,纵横沙场乃武将之责,大丈夫功名但在马上取,这厮说话着实粗鄙不堪。

萧正沉吟了下道:“牛大哥,我告诉你,这次征讨高句丽,结局就是两个字:惨败,作为兄弟,只能告诉你,最好别去!”

牛秀大摇其头,“绝不可能,你知道咱多少兵马,高句丽多少兵马?”

“知道啊,雄兵百万!”

“对啊,这么多人吐口吐沫都淹死他,还惨败,怎么可能!”

“好吧,你不信我也没办法,你万事小心就是!”萧正嘱咐道。

程咬金看着萧正,“兄弟,你根据啥说咱会打败仗?”

萧正沉吟了下,说道:“话呢,哪说哪了,出了屋子可别乱说,我这也是瞎分析。”

“你废话,谁缺心眼啊,出去瞎嘚嘚。”老程一瞪眼。

“第一呢,大隋朝立国时间尚短,根基还不算稳固,与其说是皇上的天下,不如说是皇帝与世家门阀共天下,而且皇上与世家门阀之间,世家门阀自己之间,明争暗斗就没消停过,总之就是,根基不稳心不齐。”

“第二点,外部不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别看现在突厥、吐谷浑这些异族都臣服于朝廷,可那不过是慑于大隋兵威的表象而已,边境的冲突挑衅就从没间断过,而这次大隋几乎倾巢而出,异族会不会有异动?暗中会不会掣肘?我想,那些异族的一些野心之辈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尤其辽东一带那些连名字都叫不上的部落,更是墙头草一般,信奉强者为尊,毫无信用可言!”

牛秀听到这,感觉萧正说的还真有道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耸人之言,不由得渐渐严肃起来。

老程略带诧异的看了看萧正,没言语。

萧正喝了口酒,接着说道,“第三,后勤压力过大,翻遍史书你也找不到这么打仗的,一百多万军队需要多少粮草,多少物资?只能说一句,不计其数!辅兵呢,民夫呢?直接和间接动用的人数几乎达到五百万,两位哥哥,不觉得吓人吗?”

“这必然造成行军迟缓,越迟缓需要的物资越多,需要的越多就越迟缓,这是个恶性循环啊!”

“辽东酷寒,九月份就开始下雪,高句丽又兼具海洋和游牧双重气候特点,阴冷潮湿,咱大隋的兵将能适应吗?”

“第四,说句不敬的话,咱这位皇上好大喜功又不喜纳谏。他要是在打仗的时候指手画脚,嘿嘿,等于给每个指挥将领栓了根儿绳子,指挥将领缩手缩脚的怎么打仗?战场上瞬息万变,哪还来得及请示汇报,等报上去,命令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牛秀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不会,怎么会,绝对不会,圣上也领过兵打过仗,绝不会如此的,绝不会!”

“切,是他带兵不假,可仗不是他打的吧,灭南陈的时候,总揽全军的是高熲,前面领军的是韩擒虎和贺若弼,平江南的时候,指挥大军的是杨素。”

“嘿嘿,那会儿老皇上还在,太子还是杨勇,咱这位圣上当时怎么敢指手画脚染指军权?领军将领不都赞其谦恭谨慎礼贤下士吗?现在呢?登基之后是不是换了个人一样?”

老程点点头,“是啊,咱这位圣上现在干出啥事儿都不稀奇!”

“所以啊,牛大哥,领兵在外,多加谨慎。”萧正道,“如果可能的话,小弟真希望你能推掉此事。”

牛秀点点头,默然不语,思考着萧正的话,有没有道理?有!可就因为这些,就会打败仗?还是惨败?牛秀还是难以相信,毕竟双方兵力相差太悬殊了。

程咬金竖起大拇指,“行,兄弟,看来这段时间书没白看,还真涨见识啊!”

萧正笑笑,谦虚道:“瞎琢磨,不值一晒。”

吃饱喝足,牛秀临走告诉二人,他的家眷都已经安置到鄄城,牛家庄交给了老仆牛忠,以后有什么事就去找他,都交代过了,不会有差错。新收的一些护卫都会带走,留下的都是庄上老人,一切尽管放心。

送走牛秀,萧正也没耽搁,直接回了老柳村。

杨文昌收到师兄刘丰的书信才得知恩师刘焯已于去岁冬日病逝,想起恩师昔日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不由悲从中来,一时难以自已,思之再三决定北上祭拜。

萧正这才得知杨文昌向老师举荐了自己,心中颇为感激,对他的决定也很理解,毕竟现在的文人都讲究个尊师重道,而且看杨文昌的意思,和他的老师感情很是至厚。

刘焯家在信都郡武邑县,离东阿六百余里,萧正派了两名队员随行,又拿了几个银豆子作为盘缠,杨文昌百般推辞,萧正坚持,穷家富路还是多带点钱以备不时之需,知道萧正向来慷慨大方,杨文昌只好收下。

两名队员陪着杨文昌,三人轻装简行,十几天的时间来到武邑县刘焯家中。

刘丰见杨文昌跋涉数百里来祭拜父亲,颇为感动。

两人略作寒暄,杨文昌便到恩师墓前祭拜,都说恩师贪财吝啬,却不知道他把钱财都花到了很多穷困的弟子身上,像杨文昌自己,本就是个穷小子,当初慕名而来,刘焯不但悉心教导,还提供衣食住处,念及老师往日之恩,杨文昌痛哭不止。

见师弟过于悲伤,刘丰百般劝慰。

在武邑盘桓几日,杨文昌和其他师兄弟盖文达等人也小聚一番,众人谈起师叔刘炫向朝廷为恩师请赐谥号,居然无一人拥护,都是愤恨不已。

文人总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目前的局势都唉声叹气,不知道当今圣上究竟还要怎么折腾,此次征讨高句丽胜不论胜败,对老百姓都是灾难,毕竟这些年实在是役民过度。

得知师叔刘炫境况也不好,杨文昌便从武邑出发去河间景城看望师叔。

刘炫一代大儒,现如今日子过的颇为艰难。

大儿子刘崇礼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孩子还不到六岁。

老妻身体羸弱,常年卧床,家中只有小儿子刘崇义抄书糊口。

当初朝廷购求逸书,刘炫为生计所迫,便运用自己的才华造假书骗赏,结果被人揭发,去官罢职险些丢了性命,成为天下笑柄。

如今刘炫引以为戒,再不愿失了文人的风骨,对弟子好友的帮助都拜谢不敏,日子便更加艰难。

杨文昌对没能在恩师身边侍奉一二颇感遗憾,如今师叔如此清苦自己怎能视而不见?留下些许财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思索再三便想将师叔接到老柳村,但那毕竟是萧正的地盘,自己怎么也得打声招呼。

于是杨文昌写了书信交给一个护卫队员。

萧正收到书信后没有丝毫犹豫,决定亲自去河间相请。

说实话,萧正对“二刘”并不熟悉。柴咏和许仲林颇为诧异,天下读书人还有不知道这二位的?

一经两人介绍,萧正不由赧颜汗下,原来这两位都是当世大儒,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家,连孔颖达都是他们的弟子。

杨文昌对萧正能亲自前来大感意外,心中无比感激。

自打到了老柳村,萧正从来没把他们之间当做雇佣关系看待,反倒一直礼敬有加,三人在老柳村待的颇为舒心。

刘炫老头子半世浮沉,历尽沧桑,早已心如止水,如今见到素昧平生的萧正单凭一封书信便亲自前来,也是颇为感动。

但是无功不受禄,自己怎好寄人篱下?虽然萧正说是请他前去做学堂先生,可刘炫不愿意揣着明白装糊涂。

萧正再三邀请,老人家不为所动。

杨文昌跪倒在地,师叔若不答应便跪死眼前。

刘炫见两人完全出于至诚,不好再推辞,只好点头应允。

萧正二人大喜。

刘炫半生清苦,室如悬磬,除了两箱子书,别的破破烂烂也不值几个钱,干脆就都不要了。

萧正买了两辆马车,一众人等启程返回东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