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二四八 闯荡扶桑(完)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二四八 闯荡扶桑(完)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8:37:21 来源:笔趣阁

源氏、平氏和藤原氏都没有准备好进行最终的大决战,所以他们3家在进行了激烈的谈判后还是达成了妥协。这个谈判过程足足进行了2个多月。

藤原氏完全让出了石见国,源氏和平氏也让藤原氏回到了平安京,小浜港的地位下降了。从海外回来的商人,只有扶桑国的商人可以在小浜港停留,其他的国家的商人将在中国的新建的港口停泊交易,源为义把这新建的港口命名为“新港”。至此,源氏占据了整个山**的8个国家,实力大胜。藤原氏虽然回到了平安京,但是实力受损。

足利义满胡编乱造的“战果”还是打动源为义,他以为足利义满真的在领着两国的百姓再跟藤原氏浴血奋战。再加上石见国和中国经历2个多月的动荡,百业凋零,也没有人愿意接管石见国。所源为义干脆封足利义满为中国和石见国的领主,为了区别于其它领主,他还真的将“大名”这个称号赐给了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知道自己得到这个“大名”称号,少不了李俊和王三的谋划和帮助,作为投桃报李他如约把石见山和新港的管理权交给了李俊。李俊、王三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采购红铜和开采石见山的银矿。他们找到了源为义,要求他提供与那船货物价值相当的红铜。源为义也是没有办法,扶桑国红铜的产量本来就不高,他又费劲心机,再谈判桌上敲了一笔藤原家的“竹杠”,才有弄来2万多斤的红铜。

李俊见扶桑国实在没有那么多红铜也是无法,只好同意让源为义用硫磺、金银、粮食等物品折价。源为义还提出用东瀛的美女抵消部分货款,但是李俊不让。不过李俊觉得扶桑国的武士刀锻造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因此他跟源为义要了几十个工匠。

源为义希望李俊赶快回中原运送更多的货物过来,现在新港的高丽、琉球、中原闽越一带的商人也有一些,但是他们运送来到东西比起李俊运来的西军特产的商品差了很多。源为义急需要这些商品为他积累财富,好让他能够彻底的击败藤原家忠。

李俊何尝不想早日回到中原,但是他需要的货物还是差太多,一时半会也凑不齐。于是他招募了大量的工人,打量开始石见山的银矿。他对外宣称就是凑不够足够的红铜,救开采铜矿石运回中原。他可不敢对说是银矿,否则那恐怕又是一场争斗。

眼看快到宣和六年的春节,李俊等人终于凑足了货物。他们一共准备了3万多斤的红铜,20多万斤的矿石,其余的就是粮食和硫磺。这船货物是他们历经1年才准备齐的。李俊、王三和李立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李俊和王三带着货物回到中原,李立留守再石见山。

李俊给李立留下了80从中原来到伙计,并告诉李立带着剩下人人生存下来就好,不要开采石见山的银矿,以免泄露消息,引起不必要的争端。由于跟足利家约定,足利义满会提供5000石粮食,足够石见山的数千百姓平时用度了。因此他们之时按部就班的生产铜料就好,另外要经营好码头,那里的收益也不会差。如果遇见危险就向湖山的宋江求救,对于足利义满不可完全的信任。

吩咐万李立后,李俊和王三救带着剩余的伙计和松本大郎等50个扶桑武士一起登船回中原,这些武士由于背叛了家主再扶桑给已经无法安身了,去中原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俊喜并不想回中原,想在这里久住下去,但是李俊想起了宋江的提醒也觉得这个李俊不像一个普通的商人,因此还是觉得将李俊喜带走。

李俊和王三按照赵值的海图,扬帆起航直奔中原,他们回中原并没有走青州航线,因为他们这船上的货物太重要了,青州的锦衣卫商栈远远没有江南的锦衣卫商栈建立的早、实力强。为了安全起见,李俊和王三选择了直奔杭州的航线。也许是李俊给这片海域起名为太平洋的缘故,这次从扶桑国返航倒也顺利。李俊、王三到了杭州,联系了当地的锦衣卫,顺利的把货物运到了延安府。

种师道听了李俊和王三的报告非常之高兴,又看了他们再扶桑国绘制的地图,尤其看到石见山的时候,他知道滚滚不禁白银将源源不断的流向西军了。他道:“尔等这次海外行商,开了西军之先河,可以得到重赏。”

王三道:“我们商队有相应的规矩,这次所获得的利润已经不少,不需侯爷另外赏赐。”

种师道笑道:“你们这次到达海外余种不同,我中华4千年文明,面向大海之人甚少。今日在此立下定列,凡是走海路首次到达海外陌生之地,能带回当地商品和地图的,都可赏钱万贯!”

李俊、王三一听急忙施礼谢恩。这次种师道定下的规矩极大的刺激了西军商队的海外探险,毕竟一次成功的航海就可以带来“万贯家财”。李俊和王三的扶桑之行,被后世称为开始了中华的“大航海”时代。

种师道说道:“你二人皆立下大功,尤其自扶桑国的作为,足可作为领军的大将军。不如回归西军吧,如今我军已经控制了西夏国,未来在军中定可大有作为。”

李俊急忙推辞道:“侯爷,我本身太湖水匪出生,自在贯了,西军军法严苛,我怕坏了西军的规矩,反而不好。”

种师道也知道有这么回事,于是道:“也好。我看你还是跑跑海上,明年带更多船和人手去扶桑,一定要经营好石见山。我看你是有大福气之人,未来在海外封侯建国也未可知。”也是种师道一语成谶,李俊后来在暹罗国建立了中华的一个属国。

王三也道:“小人出自西军,只是不想得罪刘公(刘光世)故而不想回归。”

种师道道:“那你有什么愿望。”

王三道:“我是一个粗人,没读过书,连一个学名都没有,只是希望未来我子孙能出一个读书人。”

种师道:“你的儿孙之中可以爱读书之人,可以送到朱道荣那里读书。如今咱西军的格物、致知、明德三大书院都是非常又名的。”

王三喜道:“我儿王伦年芳6岁,倒是聪明,还请侯爷成全。”

“王伦?”种师道低声念了2遍这个名字,道:“好我记下了,这就安排大儒李侗为你儿子的老师,必能为咱们西军交出一个锦衣秀士来。”

王三大喜道:“多谢侯爷成全。”不过王三在叩头的时候,不知道为何想起了在扶桑国相处几天的那个蒙面女子。

种师道有跟王三、李俊聊了一会天,安置了李俊带来的武士和工匠后,二人也就告辞了。种师道见二人离去,也是有些遗憾,如今西军发展形式很好,可是缺少人才。这次李俊、王三表现都很好可就是不愿意从军。

前些日子他又把王旗牌派回了定州辅佐牛皋,朱五又难以达到他的期望。其实石宝和张子凡都是很有才华之人,不过石宝为人阴毒,张子凡私德有亏,都是不能轻易启用之人,何况张子凡就是启用他,他也不一定愿意为西军卖命。张叔夜又在西夏国当丞相,所以自己这里缺人缺的利害,尤其是文官。

种师道不由自主的把想到了即将到来的西夏的科考,西夏的科考定于宣和六年也就是西夏纪年的华夏元年的四月,那时候耶律南仙怀的自己的骨肉也就应该出生了。

种师道想这想也就走神了,这时候种山走了进来,道:“老爷,腊梅夫人又在后院发脾气了。您看……”

种师道想起这个腊梅就来气,道:“不要理她,你随我道大街上看看。”

种师道和种山来到了大街上,这座延安城如今已经是商业非常繁华的重镇了,从江南水乡到西北的高昌国,各色人等聚集于此,谈买说卖好不热闹。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纷繁忙碌的上坪,种师道的心情好了许多。

他和种山走到了一座茶楼之上,茶楼上的说书先生正在说书。如今的延安府的说书先生主要说的是种师道写的一部书名叫《射雕英雄传》。种师道为了宣扬一种民族的尚武精神,改编了后世的这本书。他在主要的将历史的背景设定在了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时代。又夹杂了很多的西军的故事,他在故事中尽量渲染西方的美好和富庶,匆而在潜移默化众激起民众的探求之心。

今天说书先生正在说一段《林教头烽火草料场》其实这段书是前一段胡三带人在高昌国消灭乃蛮部的萨莉亚因斯特的战役,他只是这段书里的人物虚拟成了一个叫林教头的人。说书先生说道精彩之处,茶座商上的人都纷纷叫好。

尤其是说书先生说道,西域的花剌子模国将国库的银两都藏在拉草料垛中,被林教头一把火啊点燃,银子化成的水流成了河,在草原上形成了一条银蛇。喝茶的茶座们都摒住了呼吸,其中一个茶座问道:“这西方真的又这么多银子吗?”

说书先生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去往西方的商人说,那里牛羊遍地,河里流着蜂蜜,地里埋着金矿,这是哪里的人都是非常野蛮的,不知道开采而已。”

种师道看着众人的眼里充满的探求的渴望,心里觉得自己写这部书目的也就达到了。也就在此时,楼外的街道上突然传来一片喧嚣之声,种山急忙打发人去打探消息。不一会,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那人跟种山耳语了几句,种山对种师道说道:“老爷,王三跟一个大个子打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