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五六八 小浜港宋江分赃 扶桑国乱战分东西

李俊等人来到了小浜港,这里如今已经没有人守卫了,李俊等人顺利的占领了这里。他派人将停留在松原外海的舰队都召集到了小浜,算是暂时住了下来。

李俊这些天心神不定,他也不知道杨栓子会怎么处置自己,这次火烧平安京,放跑了白河上皇说起来都跟自己与王三闹别扭有关,如今王三已经回去石见国了,现在自己却滞留在小浜港进退维谷。等不到石见山的消息,他也不敢贸然率领舰队回去。

宋江这次总算是发了大财,他暗示李俊将这些财物送给杨栓子一部分,已获得他的原谅。李俊只是不敢,他更愿意将财物按照西军的成例进行分配。宋江只说自己不属于西军,不应该按照西军成例分配。而且自己最近为西军出谋划策,更没有得到任何赏赐,理应多分一些。

宋江道:“李大人,平安京这一场大火好啊。咱们带出多少财物根本无人知晓。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分了此物,找机会衣锦还乡,也落个自在逍遥。”

李俊道:“你还真是改不了马匪出身的性格,怎能打这些财物的主意。”

宋江道:“人生一世不就图一个封妻荫子,金银满库吗?如今西军总是给我许愿,但是司行方都弄了官身,我还是白丁。虽说免了我的罪责,却也是西夏国下圣旨免的,我是宋人,这大宋朝廷侯爷能够做主吗?”

李俊道:“你没到过延安府,那里蒸蒸日上,平西侯爷未来一定会成为天下之主。”

宋江道:“这悠悠众口那里是好堵的,当初我朝太祖黄袍加身,还被很多人病诟,何况今日。平西侯爷真的能行太祖之事吗?”

李俊听了只是不语,宋江接着道:“将军虽然号称将军,但是并未在西军待过1日,想必将军不愿意手西军规矩的约束。而王三将军却是西军出身,如果他搬弄是非,你说杨大人会处罚谁?”

李俊其实也是水匪出身,他就是无法接受西军军纪的约束,才没有加入西军。其实他依靠西军做生意就是求一个逍遥自在,听宋江这么一说,他也有些心动。

李俊道:“你的意思是杨大人会处罚我?”

宋江道:“处罚不不处罚我不知道,但是未来必然不会信任于你。说到底你就是西军商队的一个运输商队的头领,每年给西军运送货物,挣得一些辛苦钱而已。未来只是让你做这些事情就是了,要是我就不会委派你重任了。”

李俊想了想,道:“却是这样。不过你我要分这些财物,张顺如何安排。”

宋江道:“张顺只是关心练兵只是,给他分一些也就是了。他断不会介入这些纷争的。”

李俊道:“若张顺不依呢?”

宋江道:“张顺刚到扶桑国根基尚浅,况且也不是真正西军出身。若要是不识抬举,就要行决断之事。”

李俊听了吓了一跳,道:“这怎么可以!张顺手下兵精将勇,怎可胡来。”

宋江笑了,道:“将军想多了,不是说取人性命的手段。你这条混江龙久闯荡海外,也应该知道海外国家甚多,咱们可以带着财物到其他国家,也能逍遥自在。”

李俊长出了一口气,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咱就找张顺商议。”

此刻李俊按下决心,放手一搏,先给自己争娶一场富贵再说。二人一同找到了张顺,张顺这几日出了操练水军,也没有其他什么事情,他是根本不关心李俊、王三之间的争斗。

李俊见到张顺,道:“张将军,我和宋先生商量了一件事,还需要阁下商议。”

张顺一听,道:“李大人何必客气,有事吩咐便是。这里大小军事皆有大人决之!”

宋江笑道:“这件事情,还需张将军同意。”说罢,就将私自分配藤原家的劫掠来到财物。

张顺一听大吃一惊,这种行为别说实在西军,就是在江宁水师之中恐怕也不是小事。如今虽然远在海外,但是锦衣卫的厉害他们还是知道的,若让锦衣卫探听到只怕性命堪忧了。

张顺本想反对,但他偷眼看去李俊、宋江脸色不善,他想到这二人一个是水匪、一个是马匪,都是杀人越货的狠角色,如果自己发对只怕他二人当场就要会发难。

张顺想了想,自己不必跟他二人产生冲突,于是道:“我这几天,害了热病,听不清楚你二人说的是什么。不过我老家在江州揭阳镇,二位要是海外发财了,回中原之时接济一下我老小,在下也就感激不尽了。”

宋江一听大喜,道:“如此说定了。回到中原之时,我定当属于张大人的20车财物送到揭阳。”

张顺却没回答,资源自语道:“现在耳朵越来越听不清了,需要寻一个郎中好好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慢悠悠的转身而去。走了几步,他回头来冲着宋江道:“此事休要让司行方知晓。”

宋江听了一愣,道:“此话不传八耳也。”

松本大郎带着调令来到了小浜港,调令言明只是调李俊、张顺、宋江三人回出云国,水师继续驻扎在小浜。李俊、宋江顿时有些紧张,他二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担心。但是当他们听说种世信到来之后,心又放下了。种世信刚刚到达扶桑,很多事情都要从头了解,又要花费不少时日,那时候很多事情就都掩盖好了。

种世信将自己的“行在”设置在了出云国都城,他听说出云国也被成为中国,心里觉得非常巧合,因此他就将出云国的都城改为了大中国城,并且按照归义城棱堡的模样加高加厚这座城池,已做长久居住之用。

这个也是巧合,几乎在同时时迁在大理国也建立了一个大中国城。(时迁建立大中国城,见287),由于这个城在大理国的东方,因此种世信建立的大中国城为东中国城。

东中国城原本是王三的驻地,王三是西军三大家之一刘光世的亲兵,地位不低,这次西军子弟东渡扶桑避难,王三的儿子王伦就在其中。种世信从心底是信任王三的。

种世信从栓子处了解到了事情的各种细节后,又召见了王三。种世信和王三自从平方腊后就几乎没见过面了,二人见面自然客气一番。

在种世信印象中王三是一个憨厚的西北汉子,没有那么多心眼。但是这次再一看王三觉得变化非常之大,王三在种世信眼中变得油腔滑调起来,而且跟种世信说话目光闪烁,似乎再隐瞒什么。而且他听来听去,似乎跟李俊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才闹得如此结果。

听完王三的讲述之后,种世信也没有表态,道:“王三,如今咱们都在海外。家父要将扶桑国建立成一处海外生息之地(避难不好听),以备不时之需。你和李俊在这里的都是我股肱之将,莫要为了小事起争执。”

王三道:“五爷教训的事,本来扶持源为义或者足利义满,与我本不想干,只是李俊不知为何总是找麻烦。既然五爷来了,这些事就由五爷决断吧。”

种世信道:“也好,你先下去。我自会安排。”

又过了几日李俊、宋江、张顺也到了,种世信分别会见了几人,大体上也就是勉励一番而已。李俊将藤原家忠的印信交给了种世信。种世信思来想去,也难以抉择如何处理眼前诸事。

也就自此时,由于扶桑国三大家尽皆覆没,整个扶桑国大乱起来。各地大小领主纷纷自立,扶桑国分成了数百国,各守一方,相互征伐起来。

中原商人本来就是到扶桑做买卖的,这战事一开,他们带来的货物诸如玻璃、骨瓷、茶叶、丝绸、香皂等原本抢手奢侈品,现在出货速度慢了下来。相反这下大小领主不少人找上门来要来自中原的武器和甲胄。

现在中国(出云国)和石见国虽然有中原人就8000多人,但是他们兵器、铠甲也不富裕,因此能够出售有限的武器反而卖出了天价。

加藤元原本以为控制了白河上皇后就可以利用上皇的身份平定四方,但是他的威望显然不够,因此他就想迎回藤原家康,借助藤原家的名望先平定原来藤原家的属国再说。为此他派出使者道中国城前来谈判。

种世信指示栓子亲自谈判,他们最终谈判了多轮,打成了协议。就是双方都尊崇白河上皇,并且以平安京为界,平安京以东为关东诸路,由源义朝统领,同时封源义朝为一位右大臣。平安京以东为关东诸路,由藤原家康掌管,同时藤原家康接替其兄弟藤原家忠为一位左大臣。

原本白河上皇已经封足利义满为征夷大将军了,这次谈判就封足利义满为关西征夷大将军,封地就是石见国。而加藤元为关东征夷大将军,封地为越前国。由于平安京已经成为了废墟,白河上皇就暂时居住在越前国。

这个协议是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也算不上什么协议。因为是以白河上皇的圣旨昭告天下的。这个圣旨一下,实际上完成了西军和加藤元对扶桑国的瓜分。

加藤元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的名号,扶桑文化来自于中原文明,其中封号中也是按照“征、镇、安、平”四字顺序表示等级的,这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可是很重的封号,加藤元自然满意了。虽然藤原家康的“一位左大臣”的文官职位更高,但是谁都明白,藤原家康一到松原城就会成为一个傀儡被圈禁起来。

关西诸路也是如此,名义上最高的官员是源义朝的“一位右大臣”的职位,但是如今的源义朝之事一个在襁褓中的孩子,他的印信都归了种世信掌管,也就是说此刻种世信成为关东诸路的最高掌控者。

至于足利义满的关西征夷大将军,更是傀儡中的傀儡,因为他的封地在石见国。石见银山是西军必须掌握的地方,所以石见国将成为中原商人最优先保护的地区。至于关东其他各路的领主,是否真正能够臣服在西军的脚下,现在种世信还没有长远的打算。

西军和加藤元在形式瓜分完扶桑国后,扶桑国进入了混乱的战国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