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四七六 靖康元年之耻

穿越之玩转大宋 四七六 靖康元年之耻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0:35:24 来源:笔趣阁

牛皋、王旗牌、宗泽等人一路西行不断有被打乱的宋军加入队伍,等他们走了一个多月,到了靖康元年也就是华夏三年正月到达了潼关。到了潼关的时候,他们队伍由接近了万人,但是粮食已经是非常紧张了。

在潼关宗泽遇到了吴玠、王定六等人,了解到了种师道在西域带领华夏军做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宗泽在震惊之余也是非常佩服,但是他对种师道的离经叛道也是非常不满。吴玠等人积极准备守卫潼关,宗泽本来也想为守卫潼关出谋划策,但是跟华夏军接触后,发现这只华夏军已经跟他熟悉的那只西军完全不同了,具体那里不同他也说不上来,好像这只军队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在支撑着,使得每个华夏军将士都有一种必胜的信念。

宗泽见帮不上吴玠什么忙,干脆就在潼关街面上四处探查,他这一探查不要紧发现潼关上下士兵百姓似乎只知道种师道而不知道大宋朝廷,而且这里的纪年都是华夏三年而大宋用的靖康元年竟然无人使用。

宗泽找到了潼关的地方通判(潼关只是这个军事要塞,没有知府知州的,只有一个通判算是最高的文官,负责处理一些民间的案件。)这个通判告诉宗泽,整个陕西的秦凤路和永兴军路都是如此,如今朝廷用度紧张,现在官员们的俸禄都不发了,都是有地方自筹。所谓的自筹就是让陕西宣慰使用陕西二路的税收支付这里官员的俸禄和厢军(就是西军)军饷,可是陕西二路向来贫穷那里支付的起。最终陕西宣慰使沈柏景跟延安的经略使种师中商议,将陕西的赋税全都交给华夏军开的中华银行,再由中华银行以军票(现在已经改称华夏币)的形式发给陕西的大小官员。

宗泽一听几乎昏厥过去,这陕西二路竟然成了华夏军的私人领地,这朝廷和陕西宣慰使怎么能够如此糊涂。宗泽立刻向上书给朝廷,可是他一个小小的六品知州哪有上书的权利,即使上书,也应该将文书交给河南宣抚使代为上奏,他只知道河北宣慰使现在再河南的伏牛山做山大王,河南宣抚使在那里他可不知道。他找陕西宣慰使去禀告此事,可是自己一个河北的官员无故到了陕西本来就是有罪,再说了听说陕西宣慰使沈柏景就是一个平庸之辈,只不过朝廷无人愿意到西北为官,他做得这个宣慰使的职位。而且这个沈柏景就是推动让中华银行给官员发放俸禄的第一人,让他上书朝廷陈明利害简直是痴人说梦。想到此处,宗泽也是无奈,最终他干脆闭门谢客,整日就在自己一处小院内跟秦光弼、孙立二人喝茶下棋而已。秦光弼、孙立到了潼关自动就把军队交给了华夏军统一编练,二人只是留下了几个亲兵,每日乐得跟宗泽喝茶聊天。

种师道听了王旗牌的叙述之后后,没想到这个宗泽竟然如此的愚忠于朝廷。宗泽出身于西军还对宋朝廷有如此情感,看来未来即使击败了金兵,但是要是入主中原争取民心却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大宋毕竟立国快200年了,像宗泽这样的人还很多。种师道在穿越之后就没有见过宗泽,见宗泽如此执拗也就做了冷处理,他觉得先不见宗泽,以后再安排宗泽的去留。

种师道坐镇潼关整顿军务,时迁带领大量的锦衣卫去中原探听的各种消息,陆续汇总到了潼关,种师道看到这些消息实在的吃惊,看来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为自己到来有革命的性的改变,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到潼关的金军之所以没有发狠攻打潼关,是因为宋钦宗跟金国的签订了城下之盟,金军撤兵了。这个盟约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莫大的耻辱,金军要求:犒师金军,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一千万匹,马、驼、骡、驴之属各以万计;尊金主为伯父;南逃的燕云之人全部“归还”金;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人质。

宋朝软弱到了极点但凡是能够做到的,都竭力去实现:绢如数交付;金银数严重不足,在开封全城尽力搜括之后,得金三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派平西侯种世仁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至金军为质。大宋脸面丢尽。

还有就是让种师道悲痛的事情就是种师中派带领2万人马救援东京,虽然守住了东京,但宋朝君臣对金人奴颜婢膝,不顾李纲、种师中等人反对,强行签下了耻辱盟约后。守城将士都不甘心,勤王军副统帅姚平仲集接受了李纲的命令偷袭金军草料场,结果让宗望杀得大败,姚平仲出城宋军也损失惨重,而姚平仲也战死在金军驻地牟驼冈。

作为勤王军统帅种师中守城虽然没有让金军攻入东京,从东京回潼关的路上派王进追击金军,夺取宋钦宗赔偿给金军的犒师饷银,虽然夺回了一部分犒师饷银,但是王进战死。钦宗皇帝又对带守城将士赏赐苛刻。种种情形让种师中悲愤无比,现在病倒在军中。西军的部队正在慢慢的往陕西撤退。

种师道闻听急命令安道全去种师中的大营中探病,又命人召回王进之子王彦,让他速回潼关奔丧。

宗弼带领20万大军南下,可是始终没有占领太原府,但是整个河东路几乎让金军横扫了一边,掳掠了百姓有十数万计北返,如今河东路一片萧条,难民无数,现在起码有十数万百姓现在拖家带口的往没有受过兵灾的陕西逃难。

宋徽宗匆匆将皇帝位传位给钦宗皇帝,然后带领亲信逃难,本来已经到了太原的童贯听到消息后竟然扔掉了自己的亲军胜捷军,只是带领了少数的卫队以保驾的名义跟随宋徽宗南下。韩世忠带领江宁水师厢军在淮河巡视只是发现了宋徽宗的车帐,将宋徽宗送到了镇江,韩世忠立了一功,被封为了通义伯,江南水师经略使统管江南水师。江南的锦衣卫和商栈现在运行还算是顺畅,因此消息传来的还是非常及时的。

种师道建国之时也是封韩世忠为副将军三等通义伯,现在宋徽宗封给他的爵位和官职都大了一些,但是韩世忠还是非常明白的,他通过锦衣卫给种师道写了一封信,表示要听从种师道的将领,江南水师都为种师道马首是瞻。

另外韩世忠在信中还报告,宋徽宗准备回到东京,但是钦宗皇帝似乎不愿意宋徽宗回到京,双方有些冲突。

种师道见韩世忠写的信倒是条理清晰分析的也是丝丝入扣,跟江南锦衣卫传递过来的消息也能情况相吻合,不禁感叹这几年只见韩世忠倒是成了一个帅才,不知是不是跟梁红玉的调教有关。

种师道见众多消息中也就是太原府还算是有好消息,太原总是没有丢失。但是河东的难民有不少渡过黄河直奔陕西而来,这可能是历史上的一点点小的变化,历史上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大量的百姓去了江南,这就是历史第二次衣冠南渡,这次南渡使得北方的经济生产完全落后于南方,而且这种趋势一只影响到了后世。

但是随着种师道经营西北,西北逐渐富庶起来了,延安府的各种商品更是行销天下。这次在加上陕西没有经历战乱,因此这些百姓更愿意去紧邻着的陕西,毕竟这里除了近还有即使风土人情也都相似。

不过种师道也是为难,西北虽然可以造出各种珍奇的器物,但是唯独造不出粮食。如今连年用兵,各处都是缺粮,要是几十万的难民在进入陕西,那粮食就会更加紧张。但是这些百姓也都是中原子民,也不可能不救援他们。何况现在西域建立了三个行省都是地广人稀的所在,要是能够建立一些农场就可安排这些百姓,只要给他们几年修养生息的时间就可以让这些人安定下来。但是建立农场也需要粮食,需要时间。

好在现在金兵退去了,所以种师道对于历史的先知先觉又发挥了作用,他知道金人在靖康元年还会二次南下,这次真的就掳掠走了徽钦二帝,现在是华夏三年(靖康元年)三月,也就是说这次他真的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种师道是前期抵达潼关的,现在华夏军的大队人马还在按部就班的东返。潼关出现了少有的宁静,现在摆在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马上要来到难民。为了解决这些难民吃饭的问题,他只好召见沈柏景来潼关议事。

沈柏景来到京兆府后很快就明白了了这里由谁说了算,因此他到这里后事事请示延安的西军经略府,自己从来不自己做主,甚至将陕西两路的财政税收都存入了中华银行。在西军军票信用最为紧张的时候,他也是坚持给官员们用军票支付俸禄,如今华夏币推出,现在陕西各地的交易逐渐实现了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的状态。所有这些,都表明沈柏景倒是一个识时务的官员。

沈柏景接到种师道的手札后不敢怠慢,迅速来到了潼关。没想到种师道一见面就跟他要粮食。沈柏景一听差点哭出声来。

沈柏景听说种师道要跟他要粮食,哭丧着脸,道:“王爷,今年陕西给地收成不错,但是二爷(种世义)都将粮食买走了,就连番库里的皇粮都折价卖给中华银行了,那里还有粮食。”

种师道问道:“你是宣慰使,就不能现象办法。陕西这些年倒卖我们西军的货物,发家的财主不少,难道他们家里就没有余粮。如果他们不肯拿出来,我可自行去取了。”

沈柏景听了吓了一跳,他听说了西军的秀州三策,其中的筹粮之策就是要杀大户。沈柏景听了汗都下来了,也是他集中生智,道:“有粮!有粮!只是王爷要出些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