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三六 靖康之变(一零一)节

种世仁从种师道的《四大部洲论》中知道,东海之外的岛屿多飓风,这种飓风成为台风。台风以来樯倾楫摧、房倒屋塌,好不惨然。

好在樊瑞有预知风雨的本领,台风来之前,他们把那条小船藏到了妥当的所在,但是搁浅的那条飞剪船可就惨了,被台风打得稀烂。不过还算是老天眷顾,将这条破船吹到了岸上。

俗话说“船破有梆,梆破有底,底破还有三千铁钉。”,飞剪船被毁,使得种世仁等人尽早回到中原的希望破灭了。不过船板、船底可都是上好的木料,用于建房那是上好的材料。他们这里非常缺铜铁,找不到矿脉,这船上的几千颗铁钉算是给他们暂时解决的缺铁困扰。

种世仁将铁钉收集起来让铁匠打造各种兵器和工具。可是打铁炉子需要烧石炭(煤)这里也没有诗坛,就需要用木炭,可是营中有没有好的烧炭师傅……总之做些事情是困难重重。

种世仁也理解了为什么华夏军缴获的西辽军的火绳枪,却迟迟无法仿制的原因。如今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各个单位分工协作,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产业链条就无法打通。

不过为了生存下去,种世仁等人也发挥了最大的智慧,突破了各种难题,总算是在这个岛上存活了下来。

种世仁等人还是怀着回中原的希望,他们在大岛的高处建设了烽火台,就希望有朝一日华夏军的商队能够路过这里,找到他们。

另外,种世仁也对这个岛进行了测绘,但是现在却又是无笔墨纸张。他也曾试着用当地的植物造纸,但是造出来的纸张非常粗糙,只能用作如厕之用。无奈之间他只好把这里的见闻刻在了一块块的木板之上。

这一日种世仁将这个大岛的地图完整的刻画在了一块巨大的船板之上,有了这个地图,他算是松了一口气。

种世仁看着这个地图感叹道:“这个荒岛竟然如此巨大,就如同中原的一路或者咱们西北的一个行省相仿。”

一旁的项充道:“这个地图花费了弟兄们几个月的时间,才绘制成功。在这荒山野岛做什么都难,原本在中原都是寻常的事物,在这里却是难得寻到。”

樊瑞则道:“他日如果能回中原,咱们在这里也算是给华夏国开疆拓土了。王爷有恩典,谁发现的新领土,谁就可以为这个新领土命名。我看这个荒岛地域广大,总得有一个自己名字才好。就请侯爷为这个荒岛命名吧。”

种世仁想了想,道:“咱们从中原而来旅居与此,早晚还是要回中原的。来到此地的士兵大多数都是韩世忠手下的水师,他们也没去过华夏国,算是宋人。我看这个岛就叫旅宋吧。”

项充道:“旅宋岛,好,这个名字好。”

种世仁道:“你去寻找能刻刻字的士兵,在此岛各地刻字立碑,已做标记。”

项充道:“侯爷放心,铁匠们刚刚打造了一些锛凿斧锯,正好用于立碑刻字。”

不过项充乃是水上公道大王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江宁水师士兵也不比华夏军,并无汉子拼音之法学习汉字。因此项充和刻字的士兵都不知道“旅宋”是那两个字,他们就用比划简单的“吕宋”二字代替了“旅宋”。

种世仁在大中国城中诸事纷繁,也没有注意项充刻错字之事。等他发现之后发现项充已经在大岛各处明显的石崖之处刻了十数处“吕宋”字样。种世仁看了也是哭笑不得,于是干脆将这座大岛命名为“吕宋岛。”(致敬吕宋岛的来源。)自此种世仁和宋高宗等人就在岛上定居下来,等待回中原的机会了。

种世仁、梁红玉在海上遇见暴风雨之时一共有五条船,一场暴风雨后,只有一条船没有偏离航向,顺利到达了杭州。

杭州还有锦衣卫的据点,他们得知种世仁、宋高宗、梁红玉都在风暴之中失踪,觉得事关重大立刻飞鸽传书给了延安府的种师道。

种师道自从率领大军跟金军宗弼河东大战之后自觉难以取胜,遂退到潼关以西建国,意图长久破敌之计。

种师道熟悉历史中宋高宗在江南建立了小朝廷,尚可跟金国南北对峙一百多年。自己精心打造的10万华夏虎贲,总比原来的那个小朝廷战力强盛。只要给他足够时间,定能祛除鞑虏,重整乾坤。

种师道不可能像金军那样以残酷的猛安谋克制度将整个国家转化为战争机器,因此他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囤积更多的粮食,练就更多的精兵,就可以与金军一争高低。

为此种师道借鉴后世朱元璋灭元的时候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不过他觉得金军不善于攻城,这个“高筑墙”口号就免了,他给改成了“练强兵、广积粮、缓称王”的口号。

原来经历四次西征后,华夏军诸将都觉得华夏军已经天下无敌了,也就是这种自大让他们在河东跟金兵的较量中吃了大亏。所以现如今华夏军全军上下都憋了一口气,都觉得要练好本领,他日再出潼关与金人决战。

河东大战种师道深感华夏军兵力不足,于是又招募兵马将华夏军扩军到15万。西北民风彪悍,华夏军战功累累,赏赐丰厚。所以报名者众多,5万华夏新军瞬间招满。

王进战死之后,林冲接替了王进的位置,他如今全面负责华夏新军的操练。种师道也给林冲配备了两个副手,一个就是他的好友鲁达,另外一个就是种世豹。这二人一个负责协助林冲训练步兵,一个协助林冲训练骑兵。

不过华夏军人数陡增,这军粮供应又成了老大难题。西北之地种师道建立了无数农场,华夏军有功之人都成了农场的主人,历年征战的战俘成了农场的苦力。种师道利用穿越而来带来的本领,加上这种农场制度能够生产出各种奇巧产品,唯独土地之上不能变出粮食。要不是种师道带来了白薯这个“大杀器”,西北恐怕就要闹起粮荒。

白薯产量虽高,但是也只是能够满足百姓的果腹只需,并不能作为军粮。好在种师道西征在西域设立了故宁行省,在故宁行省也是建立的大片的农场,那里的农场不生产玻璃、骨瓷等贸易用品,而是专注生产粮食。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已经有少量的粮食可以运到延安府了,反哺华夏国了。

开始见到这些粮食种师道非常高兴,虽然数量少,但是一旦可以运到陕西行省,那就意味着粮食未来源源不断,通过他建立的百余个通往西域的驿站将粮食运到中原。同时他也可以将中原生产的各类物资运到西域进行贸易交换,如果形成良性循环,华夏国的国力将大大增强。

没有想到,故宁行省的粮食运到中原没有多久,那里就发生了叛乱。种师道留在那里的只有岳飞训练的几千连马都骑不好的竹枪兵,应对各地叛乱不禁捉襟见肘起来。张久亮和岳飞不断将求救文书发往延安府,这让种师道非常挠头。

现在情况大规模的西征已经不可能了,种师道想到岳飞和华夏军诸将皆不合,唯有跟牛皋关系不错,因此就拍牛皋前去援助岳飞。

种师道扩军就是嫌兵力不足,所以只是给了牛皋5000轻骑兵西征。牛皋就成了是华夏军历史上第五次西征先行官。

种师道召见了牛皋,他对牛皋道:“伯远(牛皋字),你对这次西征有何看法。”

牛皋表面粗鲁,却内藏锦绣。他早就明白自己的5000骑兵在西域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除非出现奇迹。但是他牛皋却不是能够创造奇迹之人。

牛皋急忙道:“还请王爷明示。”

种师道说道:“伯远,你是聪慧之人。如今中原也是用兵之际,要想分兵西征却是万难,你这次救援西域,只要能够保住东归州,以及东归州到昌宁行省的各个驿站就行。故宁行省各方势力甚是复杂,你要好生应对。特别是找到能够真心向中华的部落,好好扶持。让他们帮忙处理有异心的部落。我许你便宜行事职权,对于真心向我的部落可以封官许爵,总之只要能稳住故宁行省大局即可。等我处理好中原诸事,再率领大军西征,届时将统筹处理西域诸事。”

牛皋一听就明白了,就是挑动西域各部之间的争斗,平衡各方势力,等待种师道大军西援。

牛皋道:“末将竭尽全力为王爷分忧。只是故宁行省地域过于广大,末将若无法保证给地周全,还请王爷恕罪。”

种师道笑道:“我就知道你是谨慎之人,只要尽力也就是了。”

牛皋又道:“王爷许我封官赏爵之权末将万万不敢掌取,还请王爷收回呈命。”

种师道想了想,道:“也罢,这个先例一开却是不好。不过到了故宁,若需封赏,你可随时奏报,我无一不准。”

牛皋道:“如此多谢王爷。末将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王爷应允。”

种师道回道:“有何意愿,尽管将来。”

牛皋道:“我想请王爷派王旗牌跟我一同西征。”

种师道听了暗道:要是岳鹏举有牛皋这番心思就好了。

种师道说道:“就让王旗牌作为参军跟你一同前往吧。不过王旗牌也没去过西域,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高昌州的纳斯尔丁是个智者阿凡提,熟悉西域情况,让他也随你西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