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三零 靖康之变(九十五)

穿越之玩转大宋 八三零 靖康之变(九十五)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9 19:45:50 来源:笔趣阁

银术可亲自带领大军突袭常熟县城,意图出其不意抓住宋高宗。为了避免宋军发现自己,他让士兵“人含枚,马勒口,不点火把”悄悄进军。

可是银术可低估的江南繁华,常熟属于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银术可为了加快速度又让士兵沿着官道进兵。这个官道都是穿村过镇的大路,越接近常熟,村镇越多。

村镇中的百姓即使惧怕金兵不敢出门,但是村镇的的鸡狗可都被惊到了。金兵所穿过的村镇一时间鸡飞狗叫好不热闹。还有的百姓惊恐之下匆忙逃出,就难免有打翻了油灯,点燃的房子的……整个常熟西边的村镇逐渐乱了起来,甚至有的村镇失火,弄得大火冲天。

银术可见悄悄的偷袭已经不可能了,干脆命令队伍点起火把,加速向常熟县城行军。

王渊在放走了项充之后,回到了城中,他本想找个地方休息一番。但是他总是觉得有些心神不宁,鬼使神差的他带着自己亲兵走上常熟城墙之上巡视起来。

王渊刚刚走到西门城墙之上,就发现了城外村镇乱作一团,不少人村镇已经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了。另外有一队伍手持火把,如同一跳火龙相仿,快速的向常熟城靠近。

王渊在军中多年,能够这么快速行军的恐怕只有华夏军和金军了。华夏军如今不在江南,那么这支队伍就是金军了。

王渊见状吓得魂飞天外,他急忙道:“快喊,金兵来了,金兵来了。”然后,发疯似的向宋高宗的行宫跑了过去。

宋高宗奔波了两天,今晚睡得格外香甜。正在他沉睡之时,突然他的寝宫大门被人粗鲁的推开,巨大声音惊得宋高宗一骨碌身就起身了。他看到王渊惊慌的站在自己的窗前,有些生气的问道:“王渊,你来此作甚?”

王渊一边施礼,一边结结巴巴的说道:“陛,陛下,金,金虏,杀过来了。”

宋高宗听罢“哼”了一声,道:“慌什么,取朕的弓箭来。”

王渊道:“陛下安危要紧,还要什么弓箭,快走吧。”说罢他不由分说,闯进宋高宗的寝室,驾起起他往外就跑!

这时宋高宗身边的一个太监高声道:“圣上起驾……”

王渊闻听咒骂道:“胡乱喊什么,快取陛下的朝靴、龙袍……”

那个太监慌忙跑到宋高宗的卧榻之侧,将皇帝的龙袍、朝靴、飞龙帽胡乱的抱在怀中,回头一看,王渊已经驾着宋高宗走远,他见状狂叫一声:“等等我。”然后撒腿就冲了过去。

此时跟随宋高宗逃难道常熟县的众官员也都知道了金兵来了,纷纷涌上街头狼狈不堪的向码头奔去,常熟县的百姓更加慌乱,也跟着人群往码头涌去。

王渊来到码头之上,码头之上已经是人头攒动,乱成一团了。他见各色人等堵塞道路,宋高宗一行人也无法上船,心中大急,他吩咐道:“刀枪开路,杀出一条路来。”

宋高宗此刻颤声道:“误伤朕之子民!”

王渊一听也是无奈,这是正好万俟卨跟了过来,道:“陛下,臣保驾来迟,妄请恕罪。”

宋高宗并没有理他,而是喃喃自语道:“朕的弓箭,朕的弓箭在哪里,朕要与国共存。”

王渊则一眼看上了跟在万俟卨身边的三班衙役,这些衙役手中持的都是水火无情棍、铁尺、铁链等非致命性的武器。

王渊一把拽过了万俟卨对他叫道:“让你的人用铁尺、棍棒打出一条路来。”

此时越来越多的人从城门中涌了出来,万俟卨已经听到隐隐的喊杀声了,他也感觉到危险的降临了。于是他双眼一瞪,道:“快按照王大人的命令开路。”

这些衙役要说上阵打仗没什么本领,要是说欺负百姓那可是都有一套的。于是这些衙役们棍棒乱舞,生生打出了一条道路。

王渊带着宋高宗沿着打开的道路一路疾行登上了一条飞虎战船,他们刚刚登上战船,无数的百姓也蜂蛹而上。此刻站在飞虎船上的的王渊已经看到了金军的先头部队已经从城门中冲出来了,此刻他再也顾不得宋高宗“误伤百姓!”的嘱咐了。

王渊收出腰刀,将一个往穿上攀爬的百姓砍落河道之中,然后一脚踢飞了跳板,高声吩咐道:“起锚,开船。快。”

宋高宗的飞虎船在王渊的强令下缓缓的离开了码头,其他船只也陆续的离开码头。此时金兵已经陆续杀到了,金兵很快冲上了那些没有来得及的离开的船只,展开了杀戮。那些没有登上船只的百姓、士兵甚至官员结局更加悲惨,多数都成了金兵的刀下冤魂。不多时望虞河码头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宋高宗看着望虞河码头的惨状,心神不定。突然他指着码头的金兵道:“金虏杀我百姓,我定与之势不两立。”说罢,他抓起自己的弓箭,抬手就往码头射了一箭,结果这一件绵软无力,弓箭软塌塌的掉落在水中。

王渊等将士一见这个泄气,也都没有了跟金兵决战之心,他们只是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

宋高宗一行到达常熟有十五条船,这次从常熟离开的只有八条船,其余的都陷落在了常熟的望虞河码头。这八条船中有2条飞虎船,6条蜈蚣船。其中宋高宗、王渊所在的一条飞虎船,另外一条飞虎船由罗汝楫掌管。

王渊遂让罗汝楫在前方开路,六条蜈蚣船在宋高宗乘坐的飞虎船左右保护,整个船队缓缓向南而行。

要是在平时这样的组成这样的船队前行没有问题,但是王渊却不知望虞河的水纹地理,导致船队前行缓慢。

原来望虞河开凿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越大夫范蠡所建,南起太湖沙墩口,北至长江边的耿径口。千年时间流转,道了宋朝这一代,由于从宣和二年开始方腊起义后,江南就一直没有消停,本来望虞河每隔几年当地的地方官员就要对河道进行清淤,保持河道的畅通。但是这乱世之中,那个官员还有心管理这等事情。

如今的望虞河看起来河面还算宽阔,但是水浅泥多,宋军船队中的蜈蚣船勉强不受影响,但是体积较大的飞虎船行进起来就有些困了。

飞虎船是一种车船,前进之时靠船夫在船舱之中脚踏轮板,推动船体两侧的桨轮前行,若是深水之中飞虎船速度飞快,如虎奔豹行,但是如今在浅浅的望虞河中,桨轮经常被水草淤泥阻挡,船行驶速度非常缓慢。

汪伯彦站在王渊的身边非常焦急,他在朝中可以呼风唤雨,可是对于行军打仗却是一窍不通。

此刻他见船行缓慢,来到王渊的身边,道:“王大大,能不能让船快些。”

王渊道:“我也想让船快些,可是你看咱么船只巨大,而水浅流缓,如何快的起来。能走就不错了,我还担心这飞虎舟触礁搁浅呢。”

王渊话音未落,只听“嘭”的一声,开路的飞虎船似乎撞到了什么东西,船立刻停了下来,船体也有些歪斜了。

王渊急忙命人打旗号询问前面的情况,不一会罗汝楫传来消息,说是前船似乎触礁了,船舱已经进水了。

王渊暗道:晦气,怕什么,就来什么。

由于王渊一行是匆忙逃离常熟县城的,船队根本就没带相互通信的舢板快船,所以王渊只好命令一艘蜈蚣船前去查看情况。

宋军的蜈蚣船也称快蟹船,有风用帆,无风使桨,速度非常快的。蜈蚣船根据船体大小不同配备30到80桨手,加上其船体狭长,用桨推进时,如同蜈蚣爬行一般,故得名蜈蚣船。

王渊派出去的这只蜈蚣船算是小的,也有五六仗长短,每侧都有16个桨手。此刻无风,32个桨手一起划动船桨,这艘船快速的向万俟卨的船只靠了过去。

这只蜈蚣船在靠近罗汝楫的大船之时,好像看到了什么让他们惊恐的东西,他们急忙转向,由于船体狭长,转向之时也不知道碰见了什么东西,弄得这条船也是猛地一阵,船尾也被撞了一个大窟窿,不过好在不很严重,这条船歪歪扭扭的开了回来。

王渊爬着船帮问道:“怎么回事,你们怎么回来了。”

那蜈蚣船上的水手道:“不好,前面河道之下全是倒插的铁矛!罗汝楫大人的飞虎船就是陷在铁矛丛中,不能动弹了。”

王渊一听大惊失色,他猜到这是金兵埋伏在此,由于他们缺少水师,不能跟宋军较量,所以才在河道中倒插铁矛阻止宋军前行。

王渊急忙吩咐道:“前队变后队,往长江口开船。”

王渊话音未落,只见望虞河两岸金鼓大作,无数金兵涌出。为首一员大将,正是阿术。

阿术高声喝道:“南蛮听着,已经中了我家银术可将军之际了,赶快靠岸投降,便可得活命。”

王渊早就被金兵吓破了胆,那里还敢答话,他急忙命令船只调头逃走。宋军船只笨重的在河中打圈调头,这时候阿术一扬手,之间两岸至上数十金兵一起动手,宋军撤退的河道之中立刻出现了3道铁链。这三道铁链将撤退道河道完全锁住了。

原来银术可早就料定宋军会沿着望虞河南撤,就让阿术在水浅之处用铁链阻拦宋军。可是阿术匆忙之间没有找到足够的铁链,他干脆就领了几千支铁矛,倒插在河道之中。然后在用铁链封锁宋军的归路。

如今宋军船队前有铁矛拦路,后又钢索横阻,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境界之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