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一四 靖康之变(七十九)

穿越之玩转大宋 八一四 靖康之变(七十九)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15 07:18:07 来源:笔趣阁

银术可在亳州本来就想等着娄室和阿术的捷报就行了,他认为凭借娄室之勇,阿术之智,早晚追上宋徽宗,只要抓住宋徽宗自己就算大功告成了。然后就可凭借手中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发放檄文,让中原各地臣服大金。

可是他没有想到,接到消息却是阿术、娄室在伏牛山打败,几乎全军覆没。这只军队可不是什么金兵的偏师杂牌军,而是实打实的主力队伍。尤其娄室带着的千余骑兵,更是金军中的精锐部队,伏牛山的惨败,这是可以说是东路金军进入中原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

银术可顿时勃然大怒,本想带领人马直奔伏牛山,誓要打破伏牛山,活捉宋徽宗。可是他刚要出发,又有消息传来说是宋徽宗已经离开伏牛山起驾去西北了。

这去西北必然要经过河东,这河东可是宗弼带领的西路军控制的,自己也不好插手。于是乎他给宗弼去了一封公文,请宗弼务必注意宋徽宗一行人的行踪。

要说银术可还是顾大局的,在他心中无论是东路军还是西路军,都是大金的部队,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占领整个中原的。如果这个事情换作宗望,他是宁可选择让宋徽宗回到西北,也不会给宗弼传递消息的。

失去了宋徽宗这个目标后,突然传来了消息,说是康王赵构在镇江府登基称帝,改元建炎,成了一代新的皇帝。一时之间,大宋朝除了有道君太上皇赵佶,还有钦宗皇帝赵恒,现在又多了一个赵构。历史上赵构驾崩之后的庙号为高宗,在本书中赵构称帝之后就称他为宋高宗了。

康王在三河镇登上了项充驾驶的虎头战船,在平西侯种世仁、禁军指挥使王渊、锦衣卫樊瑞等人的保护下,沿河南下很快就到达了镇江府。

他们先行一步,并没有遭遇道金军的围剿,根本不知道在三河镇发生了什么事故。一行人到达镇江府后,种世仁原本以为王定六会很快到镇江府与他们汇合,但是他哪里知道王定六已经受伤,根本不可能到达镇江府了。

种世仁在镇江府等了一些时日,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于是请樊瑞动用锦衣卫的力量打探消息。可是锦衣卫现如今都在王定六身边,跟随宋高宗南下的不过十几人而已!而江南锦衣卫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只剩下了有秀州、杭州、泉州、江陵和襄州5个据点而已(见靖康之耻四),最重要的是樊瑞现在凭借任何手段都无法有办法联系上各地的锦衣卫。

好在樊瑞还带着几只信鸽,这信鸽是直飞延安府的,樊瑞无奈只好放了两只将这里的窘境报给了延安府。也就是这两只信鸽将王定六失踪的消息传送了出去,这才引发种师道让时迁速回西北主持锦衣卫大局的事情。

种世仁觉得总不能在镇江府坐等不动,于是派人四处打听消息。他原本跟王定六的计划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走襄州进入西北。他和王定六商议走襄州的时候襄州,金兵刚刚有攻打襄州的意思,那里还算是安全。

可是如今长江两岸的有不少从襄州附近逃难的百姓,这些百姓带来消息就是金兵已经将襄州团团围住了。襄州交通阻隔,原本还可以到江陵寻找韩世忠,在韩世忠的安排下可以进入巴蜀在再返回西北。可是如今刘星源自称蜀王,也实际上是割地自立了,而且刘星源和西北的华夏军恩怨很深,双方已经处于对峙状态了,现在从巴蜀回西北也是不可能了。

就这种世仁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得到了旨意,说是康王召见。

种世仁不敢怠慢,急忙忙赶到了康王的行宫。康王的行宫就是镇江知府衙门,去年宋徽宗也是住在这里的。

镇江知府汪伯彦也是新上任的知府,他也是花钱运作走到张邦昌的路子才捞到这个职位的。他本想在这个职位上大干一场,怎么也得回回本,把花出去的钱再捞回来,没想到刚刚上任不久,就赶上金兵南下,康王避难道镇江府的事情。

这个汪伯彦也是一个善于钻营之人,他见康王器宇不凡,竟然动了劝进的心思,他暗中上来一本,劝康王赵构在镇江府登基继承大宋道统。

康王本来就有帝王之心,这也是他去年同意种世仁发动兵谏,拥立自己上位的原因。那次兵谏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做皇帝的初心并没有改变。

康王赵构这次同意跟着种世仁去西北他也猜测种师道就要利用他的这个皇子的身份继承大宋的道统,作为傀儡皇帝让他有一个名义能够征讨四方。不过他也不在乎,只要能当皇帝,总比在东京汴梁当一个逍遥王爷要强很多。

康王接到汪伯彦劝进的奏章后心中一动,他觉得既然西行之路不通了,不如就在此地称帝,继承大宋道统。于是他暗中以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名义给江南各州府下令,让他们给镇江府送粮、派兵。并且命令将王渊编练各路人马,以为应急之用。

去年宋徽宗来到镇江府后也是跟江南各州府要粮、要钱、要兵,当时江南各地还有一些元气,给宋徽宗凑了一些兵马钱粮,但是后来吴麟打破了镇江府(五三九吴麟劫驾镇江府徽宗无奈回汴梁)这些东西都落入了华夏军之手。

这次康王赵构再次下达类似的命令,一个是他只是一个王爷没有当初宋徽宗的号召力,另外这一年来江南各府也是百姓困苦、钱粮紧张,各州城府县根本无人理会。

康王见状大怒,干脆让王渊、汪伯彦带着为数不多的禁军到附近的州县“筹粮”。这种所谓的筹粮就是纵兵抢劫,王渊带着的军队对金军作战毫无建树,但是对于有劫掠地方却是一把好手。

王渊在汪伯彦大指引下在镇江府周围大肆抢劫,这些日子倒是让他抢了一些粮食,以及强征了数百精壮。不过王渊等人的倒行逆施,引发的当地百姓的不满。有些地区开始组织护庄队伍,对抗官军了。

王渊西军将领出身,久在军中,他看出来如果再强行征集下去,必然引起民变,那时候金军强敌压境,这镇江府再乱了恐怕他们再无立身之地了。

王渊、汪伯彦将遇到困难禀告给了康王赵构,康王听到这些情况后,将现在的困难都归结道自己的地位不足,如果自己能够继皇帝位,那粮草、兵源之事就可以解决了。今日他召唤种世仁就是商量登基之事。

种世仁来到康王的行宫后,王渊、汪伯彦已经到了。

康王连沉似水,道:“汪爱卿,这几天收集的粮饷辎重如何了。”

汪伯彦道:“殿下,我和王渊大人这几日日夜收集粮饷,只不过收集了粮草5000石,并征集了民夫青壮500人。”

康王道:“本王为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如此聚集粮草,招募新兵,需要什么时候才能练出精兵,驱除鞑虏?”

种世仁一进入东京汴梁,就在种师道的示意下结交了康王,他对康王还是非常了解的。从东京难逃的一路之上,康王只是盼着找到以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那里会有什么驱逐鞑虏的志向。

种世仁见康王赵高今日有些不同以往,比如突然对汪伯彦称呼“爱卿”,还有高调说什么“驱逐鞑虏”事宜,出处透着奇怪。想到此处种世仁便不再说话,看着康王到底要做什么。

汪伯彦道:“殿下,如今我们用兵马大元帅的印信招募士兵、囤积粮草,可是如今朝廷蒙尘,国内无主,这大元帅的印信无人应招。”

康王此刻故作惊讶的说道:“哎呀,原来如此,这边如何是好呢。”

汪伯彦道:“殿下,这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主上蒙尘,国内无主,天下大乱。殿下乃是太祖血脉,龙子龙孙,还请殿下继皇帝位。这样殿下就可以发天子诏书,传檄天下,天下各路必然赢粮影从,等兵精粮足之时,就可北上中原、驱除鞑虏、重整乾坤!”

康王一听满脸喜色,道:“汪爱卿所言极是。不知平西侯、王将军二位爱卿意下如何呢?”

王渊为人一直圆滑,他早就从汪伯彦只言片语中康王赵构有登基继位的意思,他反正无所谓。相反康王如果登基当了皇帝,他一路从东京保驾到此,加官进爵肯听是少不了了。想到此处,王渊立刻跪倒在地,道:“臣附议,参加万岁!”

康王一听哈哈大笑,道:“平身,平身。平西侯有何见解。”

种世仁原来想到此处是商议如何取道西北的事情,没想到康王赵构突然提出要在镇江府继皇帝位的事情,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

种世仁脑袋“嗡嗡”作响,他大口的咳嗦了几声,道:“这、这……”他本想说“这如何使得”,可是看到汪伯彦、王渊已经答应了,他立刻意识到可能康王已经背着自己与汪、王二人达成某些交易了,自己即使不答应也无济于事了。

想到此处,种世仁大口喘了几口气,道:“臣,臣,附议!”

康王听罢高兴,道:“好,既然诸卿无异议。本王就封汪伯彦掌管登基一切事物,选择良辰吉日,登基继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