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零二 靖康之变(六十七)

穿越之玩转大宋 八零二 靖康之变(六十七)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28 00:17:05 来源:笔趣阁

时迁火烧了小商河上的吊桥,将娄室阻挡在小商河对岸。娄室空有一身本领也无法飞过这条凶险的溪流。

他将自己的队伍收拢起来,并且派人到处探路,发现这条河上下游都有索桥过河,但是要多行1天的路程。如真的绕一天的路过河,然后绕回来追宋徽宗一行人,恐怕宋徽宗早就跑远了。

娄室又寻找摆渡过河,但是此处桥板都烂了无人更换,说明这里附近根本就没有摆渡。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原地停了下来,砍树开板,修补索桥。同时又将这里的情况通报给了银术可,让他赶快带兵过来。

娄室原地修了1天的桥,带领人马渡过了小商河,沿着宋徽宗逃走的道路追了下来。

时迁带着队伍逃过小商河后,上千人的队伍只剩下30多人。不过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千人的队伍只有30人活下来,也说明这30人多少都有些保命的手段。

时迁将这个村子的牲畜都征集了,一共有3匹马、5头驴子、4头骡子,2头牛,这些牲畜都是百姓用来耕地拉车用的,作为脚力还是差了一些。

时迁将这些牲口集中起来,并且告诉村民金兵来了,让他们寻找去处躲避。这些百姓闻之,一哄而散,离开了村子躲避金兵。不过让时迁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村民将金兵要到的消息传播了出去,到时附近的村镇百姓全都跑了,导致未来的几天时迁等人没有得到任何补给。

时迁此刻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从征集的牲畜中选了几头驴子当脚力,让手下锦衣卫骑着,在前后打探消息,充当战马。其余的牲畜都套上车子,载着宋徽宗等人急忙前行,直奔伏牛上方向。

时迁他们这一路还算是顺利,又赶上这段道路相对平整,他们一天竟然走了80多里路。晚上宿营之时,时迁来到了宋徽宗身边查看情况。

时迁给宋徽宗准备了一辆牛车,他的“座驾”算是最好的了,饶是如此这一天赶80里路也让他感觉骨头都碎了。

此刻他一手端着一碗热汤,一手拿着一个饼子正在艰难的吞咽。看到时迁走过来他立刻站了起来,讲手中的饼子递了过去,道:“护国公,用膳否?”

时迁见宋徽宗如此落魄,也叹了口气温声问道:“赵官人无恙吗?”

宋徽宗没有答话,紫虚真人却抢着道:“护国公大人,道君太上皇一日赶路80里,确实辛苦。明日能否放慢些脚步,这样下去恐怕人都要被颠散架了。”

秦光弼道:“别抱怨了,现在趁着道路平坦,还是多敢些路吧,总要离金虏远些,否则这些蛮族鞑掳追上来咱们可都完蛋了。”

时迁一听秦光弼的话,脸色大变。他一把抓住秦光弼道:“你待怎讲?”

秦光弼吓了一跳,道:“下官,我……距离金虏远些才好。我可不是怕死……”

时迁瞪着他说:“不,你刚刚说今天的道路还算是平坦。”

秦光弼道:“正是,怎么了?”

时迁突然道:“快些吃饭,吃完饭连夜赶路,不要停留。”

宋徽宗一听一屁股坐在地上,拍着自己的大腿,不住的道:“为何?这是为何啊!?”

时迁只是不理,高声招呼道:“快走,快走,金兵就要追上来了。”

时迁如今的队伍相对精干,大多数人又是锦衣卫的军官,所以很快整理好的行装,时迁自己也是坐在了一头毛驴的背上,狠狠的抽了一下驴的屁股,这头毛驴一吃疼,随机就跑了下去。

宋徽宗见状无奈,只好招呼这紫虚真人爬上牛车,自然有随从崔东牛车跟了上去。当他的牛车走到秦光弼身边,宋徽宗道:“秦爱卿,能否求求护国公,不要连夜赶路了。”

秦光弼有保护宋徽宗的任务,时迁分给了他一辆马车。此刻他急忙吩咐赶马车的一个锦衣卫军官,道:“辛苦大人快些赶车,追上护国公,在下有事相商。”

那个锦衣卫看了秦光弼一眼,道:“什么护国公,休要乱叫,坐稳了。”说罢,猛地一摇鞭子,着个马车加速向时迁靠近。时迁此刻只是骑着一头毛驴,走的并不快,不一会秦光弼的车就追上了时迁。

秦光弼在车上,道:“护国公大人,慢些行,慢些行,下官有事请教。”

时迁一听护国公就烦,这个称号是宋徽宗封赏的,他不好拒绝。但是他也担心这个称号让种师道知道后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已经嘱咐自己手下的锦衣卫不要胡乱称呼,可是他管得了锦衣卫,却管不了秦光弼等宋徽宗的随从。

时迁问道道:“何事惊慌?”

秦光弼道:“大人何必如此赶路,我朝精锐将士行军一日也就60里,今天我们已经走了80多里了,人困马乏,所谓何故啊?”

时迁一听怒道:“亏你还是带兵的将军。行军和逃命一样吗?行军一日60里是要保证将士们有体力能够随时作战。逃命还顾得了这许多!刚才吃饭只是,你说此处陆地平坦,正是我要加快赶路的原因。”

秦光弼闻之一愣,道:“这个却是为何?”

时迁道:“你看这里的道路,咱们的马车都可以顺利通过,又何况金虏的铁骑?他们要是渡过小商河,倍道行军,不出数日就看追上我们,那时悔之晚矣!而如今我的锦衣卫只能骑驴探路,不过只能探听到前后二三十里的消息,要是发现了金虏,跑都跑不掉。”

秦光弼此时才明白时迁的用意,道:“护国公英明,下官这就禀报道君太上皇。”

时迁带领队伍有急性了一夜,这次有跑出了50多里路,可算是人困马乏了,等到日上三竿之时,别说是人了,就是牲口都口吐白沫,无法前行了。时迁见状也只好让队伍暂停休息。

他们也就是休息了2个时辰,时迁又是催促大家赶路。如此反复时迁带着的队伍连续赶了5天的路程,时迁现在不知道金军的位置,只是他感觉金兵是越来越近了。可是连续的日夜兼程的奔逃,人还能坚持,他们队伍中的几头牲畜却都累趴了架了。

时迁看着人困马乏的队伍,知道不能在这么赶路了。他取出了锦衣卫的地图,距离这里20多里就有一座高山,这座山名唤平顶山。平顶山蜿蜒几十里,走出平顶山只要1天路程就可进入伏牛山,进入伏牛山可就是自己的地盘了。

时迁找来两个锦衣卫,将还能跑的两头驴子给了他们,让他们去伏牛山报信,接应自己。他则带着宋徽宗等人进入了平顶山。

宋徽宗这几天被牛车震得骨软筋酥,入境刚刚适应,没想到又要徒步爬山。不过这次他没有抱怨,他也明白,金兵就在身后苦苦追赶,只有进山才能脱离金兵的追赶,为了活命他们也只能进入平顶山了。

李良嗣等人丢失了洛阳城后,并不甘心。他计划带着翟氏兄弟和王彦攻打守卫薄弱的怀州,哪里是金兵囤积粮草的地方,如果得了哪里的粮食,不但自己的军需给养能够解决,对金兵也是重大的打击。

不过折可求并不想用游击之法跟金军纠缠不休,他想早日返回西北,整顿军马再次东征,与金兵见一个短长。因此他就和李良嗣分别,带着一丈青、李逵等人南下直奔伏牛山而来。(相见靖康之变(五十五))

李良嗣等人也不想让折可求再犯险地,他要回西北正是李良嗣等人巴不得的。于是李良嗣给折可求拨了200护卫,让他悄悄回伏牛山。

李纲也不想跟李良嗣这些义军游击了,他想:如今天下大乱,陛下(宋钦宗)蒙尘,道君太上皇也不知去向。看来只有投靠西北的种师道了,起码西北还是汉人天下,不受胡虏的欺凌。如果能在能说服种师道以西北为基地,驱逐鞑掳,再造中原,辅佐赵宋后人为帝君,重整乾坤,自己也算是大功一件。

想到此处他也要求跟折可求一同去伏牛山。李良嗣当然同意了,并且让李纲的部将王善跟他一同去伏牛山。

如今洛阳附近也是乱作一团,李良嗣担心折可求带领200护卫也不安全。所以他就在洛阳附近虚张声势,吸引金兵注意。这种战法本来就是李良嗣擅长的。

一时之间洛阳周围,战火四起,再加上萧孟恭战死(详见靖康之变(五十五))消息穿到了洛阳城萧仲恭哪里,让他着实恼怒紧张一番。因此他派遣数支队伍出城,寻找李良嗣决战。怎奈李良嗣部队在翟氏兄弟的带领下,依靠熟悉地理的优势,在洛阳附近神出鬼没,金兵无法跟他们决战。

就借着这个机会,折可求悄悄的离开了洛阳,奔着伏牛山而来。不过折可求也是有些担心,虽然黑旋风的伤势大好了,但是一丈青还是伤势沉重,这区区200护卫若真是遇到金兵的小股残部还能对付,如果遇见的大队人吗也是麻烦。因此折可求还是决定带领人马,走山间小路,以躲避金兵。

折可求队伍中还有几个探马,他尽量的将探马放出去,探查周边,每日小心谨慎,尤其是安营扎寨之时,更是寻找安全妥当之处。

这一日,他刚刚选择以稳妥之处安营,他放去的一个探马急匆匆的来报,说对面山路之上来了一支队伍30多人,没有旗号,刀枪也不齐全,看不出是哪里的队伍。

折可求对此早就习惯了,如今中原大乱,到处是散兵游勇,他估计这是一支被打散的队伍,也许是哪个山寨被攻破逃出来的响马。想想不过就30多人,应该不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危险。于是折可求吩咐王善守卫好营寨,自己亲自带领100护卫前去探查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