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七五三 靖康之变(十八)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七五三 靖康之变(十八)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0 14:04:21 来源:笔趣阁

宗泽跟随王彦一起经营伏牛山,他手下两人便是秦光弼和孙立,这二人出身与宋朝军队的军官,对于华夏军严苛的军纪非常不适应。他们二人跟随宗泽到了延安府后也没敢加入华夏军,但是也没有什么营生,每日坐吃山空。可是他们从磁州退出来后也没有多余财物,眼看手头拮据,正好宗泽要去伏牛山,他们就跟着宗泽一起到了这里。

宗泽到了伏牛山后,想尽办法在,和王彦齐心协力将伏牛山的粮食和那些苦命的女子送到了西北。宗泽、王彦收编了秦岭13寨的联军,一时间声望大震。可是此时他跟王彦在对金军的作战战术发生比较大的分歧。

王彦想采用种师道的游击之法跟金军周旋,而宗泽则想用河北义军都指挥使的名义聚集人马跟金兵堂堂正正的作战。在宗泽的眼中金兵虽然厉害,但是他也有跟西夏国几十年作战的经验,因此也许能够取得一些战绩,最终获得朝廷的赏识。

宗泽毕竟是西军的老军师,王彦也不敢薄了宗泽的面子。只好跟随宗泽一起出兵抗金,结果他们的13寨联军在金兵面前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已退回了伏牛山。

王彦觉得自己在伏牛山也难有什么出路了,可是回到延安府又觉得心不甘。最后干脆带人北上太行山打出了“八字军”旗号,而宗泽放弃了13路联军的说法,所在的伏牛山虽然是属于河南地方管辖,他还是仗着手中有“河北义军都指挥使”印信,继续招兵买马,经营伏牛山。

由于金兵南下下势如破竹,中原各地的百姓、逃兵到处都是,伏牛山这里由于有宗泽的河北义军驻扎,还算是平静。所以不少流民、败兵还是来到伏牛山,伏牛山一下子又人丁兴旺起来了。

不过伏牛山的粮食都已经运往了西北了,突然而来的如此多的流民让宗泽一下子为难起来,如何解决这些人都吃食成了一个大问题。就在这时,王定六安排樊瑞来到了伏牛山搬兵。

樊瑞加入锦衣卫后屡立功勋,但是他是后来加入锦衣卫的,甚至没有正式加入过西军或者华夏军,因此跟西军老军师宗泽没有什么交情。

伏牛山的水帘洞是种师道亲自定下的锦衣卫的据点,全胜时期这里驻扎着200锦衣卫。如今有些锦衣卫跟随王彦北上,帮助王彦的八字军打探消息了。还有一部分押送粮食和妇女回到了西北。种师道跟宗弼河东大战之后,退回西北,由于这次大战没能取胜,西北军心民心都是人心惶惶的,所以不少锦衣卫也被留在了西北听用。樊瑞到达伏牛山的时候这里仅仅有十几个锦衣卫留守在这里。

这里的锦衣卫只能勉强维持这个据点的运行了,本来擅长打探消息锦衣卫也只能打探附近的州县的一些消息而已。

宗泽本来对种师道自立为王就非常不满,因此更加就看不上这个锦衣卫了。所以即便他们打探出了什么消息他也不理,久而久之这十几个锦衣卫就在伏牛山闲待着,也不出山了。

樊瑞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也没办法,原本王定六告诉他这里有200锦衣卫,但是到了才知道这里的情况。无奈他只好想宗泽求助。

樊瑞见宗泽施礼道:“晚辈樊瑞,参见老军师。”

宗泽被种师道封为了怀义伯,但是宗泽从来不承认这个封号。所以到了伏牛山后,无论是谁都称呼他为“老军师”!

宗泽并不认识樊瑞,但是知道他是锦衣卫,他虽然看不上锦衣卫,但是也深知他们的手段,平时对各地的锦衣卫都是敬而远之的。

宗泽对樊瑞淡淡说道:“不知樊瑞大人有何见教。”

樊瑞听宗泽语气不善,道:“在老军师面前不敢称大人,我奉王定六大人之命,请宗泽大人带领500精兵,到东京护驾。”

“护驾?”宗泽听了一愣,道:“护哪门子驾。东京有禁军十几万人,难道还缺伏牛山东这些人马?”

樊瑞道:“华夏王千岁早就算定这东京不可守也。因此详情老军师派人将康王和大公子(种世仁)保护出东京。”

宗泽听了更加疑惑,暗道:种师道远在西北,就能熟悉中原情况,难道有事锦衣卫的探听的。可是转念想有不对了,如果锦衣卫真有这么厉害,樊瑞岂能向自己借兵。

宗泽道:“平西侯乃是秦王(宗泽不愿意承认种师道自封的华夏王,而是一宋朝廷的秦王封号称呼之)的长子,看在走势西军一脉的的份上,有就分出100精兵给你,你带着这些人马去接应平西侯也就是了。”

樊瑞一听救急了,道:“100人哪里够,还有康王呢,一大家子人呢。”

宗泽道:“康王乃是当今圣上的胞弟,国家危难之时理应保家卫国,以慰藉大宋开国之列祖列宗,怎能丢弃城池而逃。”

樊瑞道:“老军师,这东京赵官人薄恩寡义,去年东京被围大批勤王官兵到了东京,可是他却没有给予奖赏,如今各地将士寒心,无人前去勤王。就依靠那些禁军老爷来守卫东京,那有不败之理!东京一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华夏王千叮咛万嘱咐,务必保全康王周全,以延续大宋一脉,还请老军师看在华夏王的面子上快发救兵。”

宗泽一听“华夏王”三字就烦,于是道:“延续大宋一脉,还要勤王救康王?恐怕是要行董卓、王莽之事吧。只与你100人马,你是爱要不要。”

樊瑞见伏牛山已经被宗泽控制了,自己也是多说武勇,好在锦衣卫在这里囤积了不少的马匹,他挑选了100能骑马的精壮,只留下了2个锦衣卫留在伏牛山看家,其余众人直奔开封而来。

樊瑞本想快马轻骑直奔早日赶到汴梁,但是人马一出伏牛山他就发现问题了,这些伏牛山的人马根本算不上士兵,他们根本不懂西军特有的“走马”的绝技,不能长途奔袭。

他们每日行进几个时辰就疲敝不堪了,所以也就是走走停停,可是樊瑞计划要长途奔袭,所以每日只是带了几日的干粮,如今这个速度赶到东京汴梁肯定是来不及了。他们带着的干粮也逐渐消耗殆尽,所携带的马料也不多。

如今河南大地上一片混乱,要想寻找些粮食、草料实在是困难,就在樊瑞一筹莫展的时候,伏牛山留守锦衣卫传来了王定六从东京汴梁传来的飞鸽传书,王定六让他不用去汴梁,而是改去亳州接应。

樊瑞接到这个命令后暗暗叫苦,他看着这些疲惫的伏牛山士兵,暗自摇头,这些刚刚放下锄头不久的士兵,怎么可能长途奔袭去亳州呢?不过既然王定六命令下来了,他也是无奈只好带着这些疲惫的“士兵”调转方向,往正东而去。

宗泽自从樊瑞走了后,也开始准备将伏牛山的人马带下山去“求食”,之所以称作“求食”实际上就是带着这些介于流民和士兵之间的百姓去作战,作战的重要的目的就是夺取敌人的粮食,解决自己这里缺粮的问题。

可是敌人是谁呢?宗泽眼看这些士兵兵甲不齐很难跟金兵抗衡,也是无奈只好带领人马到汝阳去借粮。

汝阳县城是河南的交通要道,这个地方往南可以直达南阳、襄州,往北可以直达西京洛阳,往东北就可直通东京汴梁。重要的是这里还没被金兵占领,所以宗泽带领着人马就往这里汝阳县来了。

李纲在陈桥驿被种世仁、王定六、赵构给“丢”在了当场,跟他们去磁州的禁军也都是一哄而散。李纲本想能保护住辎重粮食,乱世之中有粮食就有士兵。可是当李纲到了辎重营之后,禁军士兵已经开始哄抢辎重了。

李纲大怒,他呵斥乱兵,维持秩序。原本李纲是兵部侍郎又是这次出战的监军,平日里的官威还是有的。但是此刻禁军的丘八谁还管李纲是谁,纷纷抢劫起来。

好在李纲还有王善、杨进带着一些亲兵,其中杨进统领这一只直属与李纲的卫队。李纲命令他们护粮。王善、杨进带领手下跟这些乱兵大打出手,这些禁军本来就想抢夺一些粮食然后逃跑,根本不愿意拼命,所以当李纲发怒后,他们也就纷纷散去。

等天明之后,李纲一看整个陈桥驿一片狼藉,李纲看着这番情景,心如刀割,他仰天喊道:“难道真是天亡大宋吗?”

王善问道:“大人,咱们还去磁州吗?”

李纲再不知兵,也知道如今明白这点人马去磁州也就是去送死的,他甚至意识到东京汴梁也守不住了。

李纲想了想,道:“不去了,整理一下,往南方去。”

李纲整理了一下军队,还剩下200多人没散,辎重粮草还剩下了一小半。两个于是率领这200多人,带着剩余的粮食辎重,也没什么目的,就往南方而来。

李纲并没有什么方向,他潜意识向先到镇江府,毕竟那里有长江天险,再加去年道君太上皇曾经在那里避难,那里应该是安全的。而且他估计康王一行也是要去镇江府,然后在沿长江到达西北。如今东京汴梁大概率是保不住了,康王在西北继承大统也并非不可能之事。如果康王真的能够继承大宋江山,自己也还是可以投靠报效的。

想到此等机关,李纲决定带领人马南巡。当他们这只队伍走到了汝阳县的时候,汝阳县的县令早就跑了。县城之中一片混乱,李纲见这里虽然是交通要道,但是城小墙薄,根本无法坚守,于是就向在这里修整一下继续南行。没想到刚刚到这里没有几天,宗泽带着伏牛山的“河北义军”就把这里包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