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七四九 靖康之变(十四)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七四九 靖康之变(十四)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0 14:04:21 来源:笔趣阁

钦宗皇帝见宗望一棒就将李若水砸死,吓得他一屁股走躲在地上,看着宗望全身颤抖说不出一句话来。

宗望看着解珍道:“既然你答应了南朝君臣退出东京,你就退出去吧,这次你也是立下功劳,本帅会赏赐你的。”

解珍看了一眼东京的内城,这简直就是一直熟透了鸭子等着自己去摘,怎么能让他飞走呢。

解珍急忙道:“都元帅、大王、您看我这都准备好攻城了,小的们士气高涨,正好一鼓作气,攻下汴梁内城。”

宗望瞪了解珍一眼,冷冷道:“怎么,你敢抗命吗?”说着有意无意的抬了抬狼牙棒。

解珍听到宗望阴森森的声音觉得脖子后边都发凉,他下意识倒退了几步道:“不敢,不敢。”

解珍无奈只好吩咐幽州兵退出东京汴梁,这些幽州兵见马上就要攻入大宋皇宫了,竟然要求退出东京,心中都是愤愤不平。但是他们又不敢发作,只是满脸怒气的转向而去。

银术可道:“都元帅,不该如此刻薄解珍的幽州兵。这些士兵要是心存怨恨,伺机作乱,那可就坏了。”

宗望道:“这些汉蛮,让他们活命就是恩典了。回头赏赐他们一些酒肉也就是了。”

银术可道:“都元帅,汉蛮二字不可轻言。如今我们20万大军,女真勇士不过数千人而已,要是伤了众可不是好事。”

宗望嘴一撇,道:“我有娄室,天下无敌,害怕什么?今日又能取了南朝都城,抓了南朝皇帝,整个大金谁能奈我何!”

银术可还要再劝,这是术烈速催马靠近,对着宗望道:“都元帅,末将愿意率领人马,攻打汴梁的内城,直捣南国的皇宫。”

宗望看了术烈速一眼,道:“你的部下就知道劫掠,险些误了大事。你也出城监视解珍,以免幽州兵因怨作乱!”

术烈速一听也是满脸失望,他没想到自己在宗望心目中的地位竟然跟解珍一样,不过宗望的命令他也是不敢反抗的,于是垂头丧气的带着本部人马离开了东京城。

银术可见宗望如此对待术烈速、解珍,心中有些不安。他暗道:这个斡鲁补(宗望女真名)也太过霸道了。汴梁城还没有打下了就此人刚愎自用,无容人之量,恐怕未来也是难成大事。

宗望对银术可的担忧毫无察觉,他还会是兴奋的说道:“绳果你亲自去办,要快,调集人马,投石机架上,云梯、攻城车运进城里就地安装,老子要亲自打破这个朱雀门。”

娄室骑在马上,看了朱雀门外的情况,道:“都元帅,这朱雀门外虽然街道宽阔,可是要说架设投石机的化,还显得狭窄。”

宗望道:“这有何难,你带人将附近民房拆了,扩出一片平地,拆除的石料正好攻城使用。”

银术可道:“都元帅,这南朝皇帝如何安置。”

宗望看了一眼还坐在地上惊魂未定的宋钦宗,道:“银术可,这个南朝皇帝由你安置,不要弄死了。”

宗望几道命令之下,金军便开始忙乱起来了。

城头上的大宋文武官员,见宋钦宗和李若水出城去了金营,他们站在城墙之上,伸着脖子往城外看,盼望着金军能够撤军,然后派来使者跟他们谈判。那是他们就可以想办法保住自己性命、财产了。

张邦昌甚至想到干脆再立一位年幼的新君,自己有了拥立之功,又可以控制朝廷局势,那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时大宋文武群臣看到部分金军撤兵了,他们各个欣喜,不住的赞叹宋钦宗的英明神武,却对于他的安危并无半点挂念,甚至对以惨死的李若水没有一丝的怜悯。

这些大臣欣喜没有多一会儿,就发现金兵开始拆除朱雀门外围的民房,他们就是在SB愚钝也明白这还是要强弓内城了。

这些大臣们又开始紧张起来,此刻已经没有皇帝可逼了,他们又把目标盯上了张邦昌。诸文武七嘴八舌的对着张邦昌哀求,请张邦昌再次出城议和。

张邦昌怒喝道:“尔等放肆,赵大官人出城都不管用,我一个微末小吏能有什么神通。大家若要保命,就跟着我一起出城请降,方可得活命。否则金军攻城,玉石俱焚,城中你我在覆巢之下能得活命乎?”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突然齐声道:“张丞相英明,一切都按照丞相意思办理。”

张邦昌吓了一跳,倒退了数步,道:“怎么是我的意思,而出诸公合议结果!”

众人道:“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

这时谏议大夫宋齐愈突然道:“若金人不知我等诚意,执意进攻又当如何。”

张邦昌想了想,对着自己的家丁,道:“快去,取御玺去。本大人带着御玺去议和。”

他的家丁吓了一跳,道:“小人不敢。”

张邦昌指着一个御林军都统,道:“你派御林军沿途保护,若有人阻拦,立刻斩首,绝不留情。”

那都统道:“唯大人马首是瞻。”

众人在城头之上见金军已经开始组装投石机了,各个心急如焚。张邦昌更是骂了起来:“这群没用东西,取个御玺也如此磨蹭。”

这时节,金军已经组装好了一架投石机,为了测试效果,他们便对着城头便抛出了一块巨石。这石块明没有打到城头上,距离城墙还有三四丈远就落在了地上,将城墙前土地砸了一个大坑。即使是这样,城头之上“妈呀”声一片,不少文官直接趴在了地上,还有几个人甚至裤裆之内屎尿全下!

张邦昌也大骇,他道:“快,给本老爷备轿,老爷我亲自进宫。”说完他连滚带爬的就往城下跑。

那些官员见张邦昌下城,生怕他躲藏起来,不去出城投降,纷纷跟着张邦昌往城下跑。这数百官员将下城的马道堵得严严实实,有些官员竟然被挤下了城墙,朱雀门内不时地传出那些摔下城墙官员的惨叫。

张邦昌刚刚坐上轿子,这是家人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盘龙盒子,他跑到张邦昌的轿子面前,道:“老爷,御玺,御玺到了。”

张邦昌一把把御玺抱在怀里,左右环顾诸位大臣,道:“诸公,可愿意遂在下出城议和。”

事到如今众人也只好点头同意了,张邦昌也下定了决心,怀着忐忑的心情,道:“开城门,出城。”

娄室清理了一片民房,然后后开始架设投石机,这投石机刚刚发射一枚石块,而且还没有打中城墙。这汴梁城的内城朱雀门居然打开了,张邦昌居中举着御玺,文臣武将分别列了两排,人人一副伤心欲绝样子缓缓的向城外的金军走了过来。

娄室紧忙调转马头来到的宗望的身边,道:“都元帅你看,这南朝的大臣也出来投降了。”

宗望轻蔑道:“一群软骨头,看看他们还能说些什么?让将士们都精神起来,别折了在咱们的威风。”

张邦昌看着面前威风凛凛的金兵,不由自主跪倒在地,道:“大宋国丞相张邦昌,特率领合朝文武前来议和。”说罢,就把装有御玺的盒子高高举起来了。

娄室催马来到张邦昌身边,一探身就把这个盒子抓在了手中,然后对着张邦昌狠狠的啐了一口吐沫。

宗望结果了锦盒,打开一看,是一枚金镶玉的印玺,他知道在大宋国官员十分重视印信,见这印玺制作精美,自知不是非常之物,于是问道:“这是何物?”

张邦昌道:“此乃我朝之传国御玺也,如今献与都元帅麾下,还请元帅大开悲天悯人之心,饶过我朝百姓。我朝竭尽所能,服侍上国!”

张邦昌一通“之乎者也”宗望也没有听太明白,他左右寻找银术可,可是此时银术可也出城去安排宋钦宗的的住处了。

宗望看了看手中的御玺,用生硬的汉语问道:“尔等是来投降吗?”

张邦昌略微一迟疑,娄室就将铁棒高高举起,瞪起牛眼,道:“不降者立毙于棒下。”

张邦昌等一众文武见状,急忙伏地扣头,连声道:“我等愿降!我等愿降!”

宗望闻听仰天大笑,没想到这灭宋的功劳来的如此容易,这二次南下居然连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有,偌大的一个大宋国竟然就这么投降了。

宗望看着高大的朱雀门又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如今他带进成立的金兵不过数千人,这东京汴梁城百姓过百万,禁军也有十余万,这要是乱起来,自己的人马不知道能否控制住。

宗望想了想,对着张邦昌道:“你们那个管理东京的兵马?让守城的所有人马都到宣化门外集中投降,若有怠慢定斩不赦。”

听了宗望的吩咐,众大臣面面相觑,如今掌管枢密院的刘豫、掌管兵部的兵部尚书孙傅、兵部侍郎李纲,都不在东京,似乎整个大宋朝廷无人管理这守城的军队了。

还是张邦昌脑子快,他道:“都元帅,还是要用您手中的御玺下一道旨意,让军队出城才好。”

宗望看了看手中的御玺,道:“这个玩意与此等妙处?”

张邦昌道:“岂止是妙处,有了御玺天下尽在都元帅的手中!”

宗望道:“来人,你就当场写来。”

张邦昌看着看了看,尴尬的一放双手,道:“无有纸笔,如何写之。”

宗望四下一看,自己战马脚下踩着一面六甲神兵丢弃的白旗,宗望将白旗挑了起来放在了张邦昌的面前,道:“就写在这个上边。”

张邦昌抓起白旗,哆哆嗦嗦寻找纸笔,四面环顾之下,看到了李若水的尸体。他用手指着刘若水的尸体,道:“下官用他的血来写,哈,马上写。”

宗望见张邦昌写圣旨,他对娄室道:“你亲自回到大营一趟,多带些人马入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