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五三二 折再兴南下探川路 王子才东去伏牛山

折赛花道:“逆水行舟不可行,可是顺水运兵却是方便直击。爹爹要重整乾坤这四川天府之地怎可不取。”

种师道一听就明白了,蜀中之地盛产粮食,如今争霸天下之心已定,取巴蜀军粮为自己所用正是解决困扰华夏军缺粮只根本。虽然现在还没有借口攻打四川的借口,但凡事预则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今以采购粮食为名秘密探查入川之路也是妙计。

种师道随即对折再兴道:“沈柏景家族在成都府有1000倾良田,现在卖给了锦衣卫,这锦衣卫是我的私军,这良田也就成了咱们自己产业。你南下入川一边督促佃户们种田,一边囤积粮食。另外如今逃到此地的河东难民甚多,你可挑选一些人马同去,沿着这条路探查。看看哪里需要疏通河道、哪里需要避让险滩暗礁,写一份详细的文书给我,我根据文书让钱良疏通这条商路。”

折再兴一听大喜道:“多谢爷爷安排,我这就去选人。天豪能跟我同去吗?”

种师道笑道:“你们两个弟兄倒是孟不离焦,是一对好兄弟,同去吧。”

折再兴虽然听不懂“孟不离焦”是什么意思,总是明白种师道让自己走了,在他心里捉摸着只要离折赛花远些就好,因此闻听此言非常高兴,辞别了种师道和折赛花后,欢天喜地的走了。

折再兴从难民中选择了300多能够操舟驾船之人南下探路去了,可是西北缺粮的窘境还是没有好转。早期逃到河东府的难民已经安排道各个农场了,原来农场的苦力们已经干满了五年,他们有的成了有技术的工匠继续在农场当小头目,有的成为了自由民做自己的营生,有的干脆去西方刚刚征服的土地上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在有条不紊的运转,要不是缺粮这在古代就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盛世。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对未来的盛世充满信心,因为华夏军的蒸蒸日上是他们看在眼里的。缺粮每个人都认为是暂时的,因为现在华夏军的控制的土地广大,有些地方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只要有土地就会有粮食,何况还有产量惊人的白薯。每个人都相信只要经过这个夏天,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切就都解决了。

但是种师道清楚如果金军不南下也许会是这样,但是自己多了百万人,再加上长途征战8000里,导致粮食的大量消耗。但是金军则更是缺粮,这河东路有二百万人口,除了太原府的10万百姓外,其他地区几乎全被破坏了,百姓被金国掳掠走的只怕也有二三十万之众,华夏军缺粮,金军更加缺粮。现在华夏军控制的地区还有白薯可以供难民充饥,那些在金地的难民呢?他们要想解决饥饿的问题只怕只有去抢了。

到哪里去抢,不用说也是可以猜到的,肯定是南下劫掠。至于什么时候劫掠,多大规模种师道猜不出来,不过他感觉不会太久。因此他判断战火很快就重新燃起,能不能等到秋后都难说。即便面对随时爆发的战争,种师道也不敢扩大华夏军的规模,因为可是如今的粮食真的很是急缺,如果在扩大军队规模军粮就要供应不上了,总不能让将士们啃着白薯作战吧。

种师道数次召集军机处和种世义一起开会,就是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平时负责军粮采办的种世义也是没有办法,现在中原刚刚经历大乱,也是到处缺粮。新登基的钦宗皇帝上任之后就要重修皇家园林“艮岳”到处征粮加税,弄得百姓怨气冲天。在镇江的道君太上皇,也是不断的发号施令,让各地将粮食、税银押解道镇江,道君太上皇号称要编练御林新军,驱除金寇,收复幽云十六州。其实道君皇帝说这个话无人相信,他自己都不信。不过他编练御林新军回到东京重新掌权倒是有可能的。

种师道等人被粮食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种世龙从包头回来了。种世龙这次在北海边建立了北平城,又率先到达了北俱芦洲,种师道封他为平北侯,在华夏军中爵位仅次于折可求的平东侯(此时种师中已死)。种世龙还是种家子弟中第一个封侯的,因此一时之间风光无量。

种世龙在包头开辟了近10万亩地,这10万亩地看起来不小,但是实际上在宋代100亩地才是1倾,这10万亩地只有1000倾而已,还没有沈柏景家族献给种师道的地多。

包头在白达番,属于苦寒之地,在当时只能种高粱和白薯,好在哪里的牛羊多,大粪肥不少,再加上那里的配军囚犯使用成本低廉,所以有了不少的存粮。原本包头的高粱卖给牧民喂马,白薯可以酿酒,种世龙想从延安府找几个酿酒师傅酿造“莲花白”,这要是买到草原各个部落去,那都是大利。

不过事与愿违,牧民喂马只是吃草原上的草就行了,牧民根本不知道高粱是什么东西。至于酿酒吗?还没等道种世龙请酿酒师傅,就听说延安府缺少粮食了。于是他押着10万石的白薯,5万石的高粱,1万只羊,3000头牛,回到了延安府。这些粮食虽然不能充做军粮,但是起码能够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了。

种师道自然褒奖了种世龙一番,但是由于缺粮就连种世龙接风宴也成了简单的家宴,席间也没有酒了。种家的子弟们除了远在扶桑国的种世信外总算团聚了一回。

种世龙回家之后,总觉得没有酒不很痛快,不过他也听说了如今的生产白酒作坊都关了,好在种师道又发明了用白薯做粉条、淀粉,反正是让这些作坊有事情做,就是不许酿酒,因为酿酒太浪费粮食了。街面上的酒馆只许买陈年老酒,不许买新酒。所以几个月下来,酒店都快改茶馆了。

种世龙正要休息之时,家人来报,说是王彦求见。种世龙急忙起身相应。王彦这次跟随种世龙到达了北俱芦洲,也是里下了大功一见,而且他被封为了二等平北伯,这个爵位也是不小的。

王彦的父亲王进战死,他匆匆被种师道招回来奔丧,处理完父亲的伤势之后,王彦一心想跟金人报仇。虽然王彦跟随种世龙立了大功,但是华夏军上下都觉得王彦就是依靠的父亲名气在华夏军中混前程。其实王彦原来也是这么做的,但是现在他真的改变了,从白达番草原上的征战中就改变了,如今就是想上战场建功立业,也跟种师道请缨了几次,但是种师道只是不许。

种师道其实也是好心,王进只有这一个儿子,如果战场上有些好歹,王进家也就绝了香火了。虽然王彦娶了一个草原妻子拿莫伦可是也没有听说她怀孕,而且拿莫伦下落不明,即便拿莫伦始终是真的怀孕生子又能怎样,在宋朝时候孩子能够长大成人的概率也是不大的。如果这时让王彦参军打仗,王彦再有个马高镫短的,只怕王进一脉就要绝后。

种师道还是让王彦管理马匹,这个差事很重要而且有没有性命之忧。王彦自然不愿意如此安排,因此来找种世龙。

种世龙跟王彦聊了一会,以及明白他的来意了,不过他也理解种师道这么安排王彦。他对王彦道:“子才,其实养马也是很好的。咱们带来了几百匹百岔铁蹄马那是天下无双的,要是能干变成千万匹,那对于我父王争霸天下是大有益处的,届时你还是大功一件。”

王彦道:“六爷,你我也算是万里远征的交情,你就这么看我!我已经不是原来的彦哥了,我是王子才,我要替父亲报仇。”

种世龙为难道:“就算我说服父亲让你进入华夏军主力部队,那个人敢用你。这里掌兵马的将军、指挥使有一半都是王进师傅的徒弟。”

王彦道:“我听说在伏牛山有一只义军,也是咱们华夏军支持的。为首的竟然是原来朝廷的一品大员,也是一个文官,叫做赵植的,现在名唤李良嗣。他们在河北一代专门找金兵的麻烦,我要去伏牛山如何?”

种世龙道:“有这等事情?我却不知,一个朝廷文官竟然能带兵打仗!这个倒是蹊跷,不过如果真是你说的都那样,伏牛山可是凶险之地。”

王彦怒道:“在白达番的包头、北平,我王彦可是一个怂包?你们怎么总是轻看于我?”

种世龙意见王彦发怒,道:“既然如此,我明日就去父王面前替你讨这个差事。”

王彦大喜,随机随身掏出两瓶酒来,道:“这是家父存放多年的,今日你我一醉方休。”

种世龙笑,道:“我要是不答应替你讨这个差事,这酒我还是喝不上了。”

种世龙第二日去见了种师道,跟种师道讲了王彦要想去伏牛山的事情。种师道听了,叹了口气道:“这个彦哥可知两军阵前的凶险吗?这王进师傅刚刚殁了,他在延安待着不好吗?”

种世龙道:“子才跟我远赴北俱芦洲,期间风霜火雨也经历了不少,人也是大变了。他不想活在王进师傅的阴影里,因此想出去闯荡一凡。”

种师道说道:“若想闯荡,这北俱芦洲广大的狠,他可以再回去建功立业。”

种世龙道:“他态度绝决,定要为父报仇。所以委托我向父王求令。”

种师道想了很久,最终道:“即使如此,就随了他意。让他去拜会一下宗泽,如果能说服宗泽做军师我就让他去伏牛山替换李良嗣。还有让他们想个方法,先办法将伏牛山的粮食运送到延安来,如果方法可行就让他去。”

种世龙道:“也好,我就去跟他说。”

种师道见种世龙远去,拿起了李良嗣给他写到一封信,又看了一遍,自言自语道:“不知这王彦是不是那个王彦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