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二三二 闯荡扶桑(一)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二三二 闯荡扶桑(一)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0:35:24 来源:笔趣阁

萧让通过审问会众得知距离西宁州500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天地会的据点,是专门用于向且末城转移会众的,萧让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跟高怀远借了一些骑兵追了下去。而高怀远则把早就写好的战报发给了种师道。

种师道接到高怀远的战报上跟没没有提及有新式火器和西域的金币,所以他只是从高怀远给他的信里看到了高怀远的忠心,因此陇右的事情就不放在了心上。

李俊和王三这次从扶桑国回来也算是成了延安府的名人了,尤其是王三,本来他就是刘光世的亲兵出身,这次回到延安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

种师道把李俊、王三带来的红铜和石见山取来的银矿的矿石,都放在了西军经略府后院的演武场内。

魏定国看见堆积成小山一般大的红铜料心里乐开了花,他高兴道:“这些红铜怕得有3、4万斤吧,有了这些红铜,可以够用一阵子了。再加上损坏的碗口铳回炉生产的红铜,未来一年的铜料无忧矣。”

西军神机营共计14个,每个营标配10门碗口铳。再加上平时训练用的,和替换备用的(西军的碗口铳发射铁蛋丸百余粒后,炮身就会出现裂纹)平时需要保持有300门完好的碗口铳的状态,可是神机营自成军后,碗口铳供应一直不足。

种师道听着魏定国的话却不为所喜,他道:“未来还是要铸造铁炮为主。”

魏定国一听立刻低下头颅,这几年他再怎么研究也没能铸造出铁炮,就连种师道提到的“铁范铸造”之法也没有成功,现在铸造碗口铳还是需要用泥做的“模范”,效率极低。

种师道又拿起了一块银矿石递给了单如圭,道:“单师傅,你看看这个东西能否练出银子来。”

单如圭拿起银矿自己参详,道:“这等上好矿石我是没有见过,是不是银矿我也不敢确定,总要道高炉里熔炼一番才好。”

种师道说道:“好,既然如此单师傅负责锻炼矿石,魏定国继续铸造碗口铳。”种师道非常想扩大神机营的数量,因为他知道这个神机营才是未来战争的主宰,现在神机营的碗口铳的数量不足,限制了规模的扩大。不过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第三次西征,炮手倒是训练出来不少,只要魏定国能够造出足够的碗口铳,神机营就可以随时扩充。

种师道安排好了单如圭和魏定国后,又找见了李俊和王三。李俊和王三跟种师道详细的讲述了这次扶桑国的经历后,种师道也是唏嘘不已。

两年前东昌府一场大战,种师道剿灭了及时雨和黑旋风,李俊和王三还擒拿住了冒充及时雨的宋清,也立了功勋。随后他们在廖儿洼的商战休整了一番,备足了货物。沿着济水河一路北上,一直到了青州。

赵值给他们的海图记录了两条到扶桑岛的路线,一条从泉州出发,另外一条便是从青州出发。按照现在的风信方向,这个季节正好是从青州出发的好日子。

李俊到了青州后,发现城门告示贴着缉拿及时雨海捕文书,李俊、王三抓住了宋清,却让他冒充了及时雨骗了自己,所以他们也是仔细询问了及时雨的模样,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海捕文书,王三对李俊笑道:“你看这个画像画的,真的不怎么样。”。

李俊却道:“管他什么及时雨,我看还是尽快找道海船和通译早日出海为好。要是风信变了,到不了扶桑,又得拖到明年出海了。”

他们西军商队本来是有海船的,所以李俊不愁海船,但是去扶桑国通译却是非常难以寻找的,李俊和王三这几到处在城中晃悠寻找懂得扶桑语的通译。

要说寻找通译在江南外贸发达的泉州、广州并不是太难,可是这个青州的商贸虽然发达但是也只是辐射北方,找了几日也只是找到了通女真、契丹语的通译。王三虽然是商队的领队,但是还是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名头,青州刚刚设立了锦衣卫商栈,他无法就只好请求青州的锦衣卫帮忙。

当地的锦衣卫也是刚刚城里不久,在这里“耕耘”的并不深入,所以找了几日也就是找了一个高丽人名叫李俊喜的作为通译。王三和李俊对这个李俊喜都是不了解,当时山东的登州和青州,倒是有一些高丽人做生意,但是懂得扶桑话,又愿意做通译的还真是不多。

李俊、王三二人在青州的望海楼摆了一桌子酒宴,宴请这个李俊喜也算是一次面试。李俊和王三一看见李俊喜就是20多岁,长得相貌堂堂,谈吐不烦,就有几分喜欢。

席间,李俊问道:“李兄,看你见识不凡,只怕在高丽国也是读书人吧。”

李俊喜道:“正是,小弟祖上在朝为官。到了我这一代才转为行商,这次到青州行商,遇见风浪,海船背打翻了,幸亏我水性好,抱着一块船板飘了一天一夜,才被过往的渔船救下,最后流落道此地。”

王三奇道:“听兄弟谈吐不凡,难道贵国都能说这么好的雅音国韵吗?”

李俊喜笑道:“二位东家有所不知,我国读书之人都说汉语,科考所用课本也都与宋国书籍无意,故而会说汉语。只有贫民百姓,才说本国的高丽谚文,这谚文在民间流行,有音无字,实在是拿不到台面。”

王三点了点头道:“这倒是第一次听说,领教,领教。”

李俊问道:“兄弟懂得扶桑话。”

李俊喜道:“鄙国开京有宋国、契丹国、扶桑国我们叫扶桑国为东瀛国,各地商人道开京经商,故而鄙人略通这些国家的语言。”

李俊和王三对视了一眼,王三道:“如此甚好,那就请李先生加入商队,咱们一同闯荡扶桑国。”

李俊也道:“好,就请先生先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到码头寻找我们商船。”

李俊喜也高兴道:“多谢二位东家,在下自当效力。在下孑然一人,也没有什么准备的,即可就可以到码头登船。”

王三道:“如此甚好,咱们先吃喝一番,然后登程。”

李俊、王三跟李俊喜谈好了价后,又吃喝完毕,就结伴向码头走去。下了酒楼转过了几条街道,由于王三是刘光世亲兵出身身手自然不凡,他一出酒楼就感觉有人跟着他们。王三觉得奇怪,在青州他们并没有熟人,王三没有有惊动李俊等2人,自己加上了小心。

当他们走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巷时候,王三突然听到弩箭的声音,他急忙一推李俊和李俊喜,道:“小心有暗器。”

李俊和李俊喜被王三退了一个踉跄,这只弩箭擦着李俊喜的发髻飞了过去,“嘭”的一声这只弓箭就“钉”在了墙壁上。

李俊和王三迅速的拔出暗藏的短刀,四处观看。只见一个人影,向远方逃去。王三一看那刺客远去,他一把揪住了李俊喜的领子,把他按在了墙上。

王三用短刀抵住了李俊喜的脖子,道:“你这泼贼,快说是什么来路。为何有人刺杀于你。”

李俊喜吓得脸色苍白,说不出话了,只是“额额……”发出惊慌失措的声音。

李俊却推开了王三的短刀道:“这个人不是冲着李先生的。”

王三奇道:“怎见得?”

李俊低声说道:“我在太湖之上练的好眼力,刚才发箭之人便是东昌府漏网的及时雨!只怕是你我二人抓了宋清,他记恨在心,故而刺杀。”

王三也没多想,随即放开了李俊喜,抱歉道:“李先生,我是一个粗人不要见怪。”

李俊喜脸色苍白,喘了半天气才道:“无妨,无妨。咱们还是走吧,这里太危险了。”

放箭的刺客正是及时雨,只不过这次他真的是来刺杀李俊喜的,跟宋清没有关系。

及时雨拖着司厅方上了小船,原本司厅方是要抓及时雨立功的,结果慌乱之间被及时雨错当成了救命恩人。及时雨倒是有几分驾船操舟的本领,他们带着司厅方很快的脱离了战场,扬长而去。那天,在乱军之中及时雨根本不知道是谁抓走了宋清。

司厅方此时欲哭无泪,本来他在李丹劝导下,已经投降西军了,但是却被及时雨裹挟而走。他想暗中下手杀死及时雨,正是他看见及时雨武艺了得,担心杀不了及时雨反遭他的伤害,因此未曾动手。如果他离开及时雨而去,战场之上很多人都看见他跟着及时雨走了,谁还会相信他已经投靠官府。现在司厅方正处在左右为难之际,他稀里糊涂的跟着及时雨来到了青州。

东昌府一战后,河北、山东各个州府都画影图形捉拿及时雨,不过那个时候的画像着实不怎么样,因此及时雨和司厅方顺利的进入到了青州府。

到了青州府二人的盘缠也尽了,不过他二人倒也不慌张,他们支起了一个算卦摊子。司厅方是方腊手下少有的识文断字的人,他就以算卦为幌子,探听前来算顾之人的虚实。如果有家境富裕的,及时雨就会随后跟随,然后伺机作案,盗取钱财。

他们得了几次手后,也被官府的衙役们盯上了。随着风声见紧,他二人决定离开青州府,再去别处寻找生计。也许是他们做了几次案,在青州府的黑道是有了一点点名声。这天居然引来了几个高丽国的商人,用重金雇佣他二人刺杀李俊喜。

及时雨和司厅方二人一听大喜,随即定下计策要用弓箭射杀李俊喜。当日及时雨负责射杀,司厅方负责接应。及时雨在发箭的时候,感觉李俊有些面熟,有想不起来再哪里见过。当时及时雨也来不及多想,下定决心,先杀死李俊喜,然后再将李俊等人一并斩杀。

他放箭以后,见李俊、王三等人身手不凡,自知碰上了高手,并不敢纠缠,转身就跑。那个负责接应的司厅方见及时雨跑了,自然不会去与李俊等人交手,因此也转身随及时雨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