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二一九 中华文明集注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二一九 中华文明集注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0:35:24 来源:笔趣阁

种师道安排的南征无意间凑成了段竞逐(段延庆)、孙二娘(叶二娘)、岳飞(岳老三)、胡日嘎(云中鹤)这四大恶人,这件事让他觉得自己似乎置身于一个奇怪的世界,好像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一切,但是他却看不见这种东西。

云中鹤得知自己要跟随段竞逐南下大理国后,心里有些无奈,这次兴庆府他抓住了李乾顺立了大功,分配战利品的时候也得到了一个宫女做婆姨,他本想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没想到种师道一道命令就让他跟着段竞逐南下大理国了。

不敢段竞逐跟他讲了大理国的风土人情后,他又开始憧憬起来了。云中鹤虽然是草原上长大,但是他最讨厌寒冷的冬天,当他听到大理国冬天树叶子都是绿色的时候,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取看看。但是段竞逐告诉他,他的白龙马可能骑不了了。因为大理国号称在“云之南”的地方,那里山连山、山靠山、山山不断的,所以只能骑矮小的滇马了。

段竞逐对各种马的了解让云中鹤深信不已,于是他决定将跟随自己多年的白龙马还给李德标。李德标现任兴庆府四门提督,是兴庆府最高的治安官,实际上就是衙役的头。当初他送给云中鹤(当时还叫胡日嘎)马也是从王寅手里抢来的,这匹马适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是难得的好马,但是耐力却很差而且要精草精料的非常难“伺候”,所以李德标平时管理治安,根本用不到这样马。他让云中鹤把这匹宝马送给他人。

云中鹤在西军中熟识人也不多,想来想去也只有种世豹。当年他在西军当教习的时候,西军士兵大多数都不服气,是种世豹力挺他。而且他感觉在西军中也只有种世豹的箭法能够跟他相比了,也是英雄惜英雄,所以云中鹤就觉定把这匹马送给种世豹。

种世豹最近也是非常高兴,西军进入兴庆府后按照洪州的惯例开始将这里大户连根拔起,所谓的加里宁格勒计划对于当地百姓是残忍的,但是对于西军将领可是赚的本满钵满的,种世豹不但抢到了不少东西,还抢到了一股尚在襁褓中的男孩。西军将领中抢到没有高过车轮的孩子都要收养,他们最稀罕当然就是男孩,特别是在襁褓中的男孩。种世豹立刻给这个男孩找了个奶妈子抚养起来,他跟种师道去给孩子求名字,种师道赐名“天赐”。

云中鹤来访的时候种世豹正在逗孩子呢,云中鹤见到种世豹在逗孩子,看了一眼,随口道:“这孩子身体弱了些,要是在草原上可能养不活。”

要是别人说这个话,种世豹肯定不高兴。但是云中鹤本来就是草原上的牧民,这些牧民生性淳朴,说话爽直,属于有啥说啥的那种人,因此种世豹并不生气。但是云中鹤的这句话却引起了种世豹的重视,因为种世豹知道在草原那种苦寒之地,很多牧民都十分有经验的,有的小孩生下来能不能养活他们很轻松的分辨,因此在草原上能够长大成人的牧民,都是身体健壮的汉子,因为对弱多病的孩子往往活不到成年。

种世豹看着云中鹤,道:“你觉得这个孩子真的很难养大。”

云中鹤道:“你们汉人吃的精细,穿的暖和,我就不好说了,要是在草原上这个孩子恐怕早晚之间就去见长生天了。”云中鹤所在的部落大多数信涅斯托里安教派,但是云中鹤信萨满教,这个长生天就是萨满教的图腾。

种世豹想了想道:“我们汉人有个规矩,如果孩子身体弱就给他找一干爹,也许孩子身体就会好起来。现在正好你在,不如你就算他的干爹吧。”

云中鹤道:“有这种事情,你们汉人真是麻烦。也好我就算他干爹。”

种世豹一见云中鹤这么痛快答应,非常高兴,道:“要不你在给他在起一个白达蕃人的名字吧。”

云中鹤道:“白达蕃的名字有什么好,不如汉家名字好听。”

种世豹道:“你懂什么,不好听的名字好养活,您看王定六、栓子、朱五,那个名字好听,他们现在都活的很好,就是这个原因。”

云中鹤道:“那好吧,这个孩子白达蕃的名字就叫做也速该吧?”

种世豹道:“这个也速该是什么意思。”

云中鹤道:“就是毡子的意思,你们汉人起好养活的贱名有狗蛋、柱子之类的,我看这个孩子身子弱,叫毡子好,碍不着冻。”

种世豹道:“这个孩子小名就叫毡子,也就是也速该。听说你也分到了一个头脸整齐宫女当了婆姨,如果你的婆姨生下的以一个女孩,就要给毡子做妻子,在汉人里这叫做娃娃亲。”

云中鹤道:“你们汉人的事请真多,这个也是好事,咱们就这么定了。”

种世豹见云中鹤答应的爽快,非常高兴,道:“来,咱们兄弟好好喝一杯。”

云中鹤却道:“这酒是应该喝的,只不过这次还找你,是想把我的坐骑送给你。”

种世豹道:“那匹白龙马吗?那可是一匹宝马良驹,你怎么能舍得。”

云中鹤道:“我要去大理国了,听段竞逐说那里都是山,只能骑矮小的滇马。”

种世豹喜道:“如此却之不恭了。”

云中鹤却道:“我见你们汉人的讲究太多,却不敢给你了。”

种世豹奇道:“这又是为何?”

云中鹤道:“我听说有汉人相这匹马后,说骑此马的人必然死于弓箭之下,那个王寅就是让李德标射杀的。你不在乎吗?”

种世豹听了哈哈大笑,道:“我纵横军旅20年,参加大小战斗无数,只有我射人,哪有人射我。”

云中鹤见种世豹不在乎,于是道:“那这匹马就归你了。”

云中鹤把自己的坐骑给了种世豹,岳飞也在安排一些事请。他找到了严成方、何元庆,三人商量了一番。严成方已经受伤了,按照规定可有选择从西军退伍。而且根据西军的奖赏条例,可以再凉州府得到一大片的土地,岳飞和何元庆决定一起去大理,他们二人也把所得到的赏赐都给了严成方。严成方集中了三人的财力,自己仿照西军农庄的样式建设一给小型的农场,然后把岳飞、何元庆和自己的家眷都接到这个农场,也算是再凉州府安家。他们这个新建成的农庄取了他们3个人的姓的谐音,就叫做了严何悦庄。岳飞、何元庆随即派人将自己的家眷接到西夏国,起码自出征大理之前能够跟家里人见上一面,因为此次大理之行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西军鼓励这退役士兵建设这种农庄,称呼这种农场为私营农场。因为这次征服西夏后,种师道提出的加里宁格勒计划就是要迁徙大量的汉人到这里,是这里永久成为中华文明的繁衍地。至于如何让大量的人口迁道这里,第一个就是建设大量的农场,这个农场跟西军在西北建设的农场并没有区别,也就是每个农场以生产一种或几种商品为主,兼有种植粮食的功能。不论是成产商品或者是种植粮食,都跟西军商队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农场的出现分工协作,由商队将众多的农场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社会。

西北地区土地贫瘠,农场除了种植白薯能够有惊人的产量,种植其他五谷产量都不高。因此各农场越来越依靠生产各种商品挣钱,也就是说现在西军控制下的农场,有向工厂或者工场转变的可能,种师道乐于见到这种现象,因为他似乎看到了工业革命的萌芽。

西北个农场最缺的就是人口,西北人口本来就少,在陕西的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建设的农场有从江南掳掠的10万多人,但是西夏的人口更少。而且他们的战俘也都是各族人的都有,建设农场的人力资源根本不够。

现在耶律南仙的登基对于西夏来说就是就是一个形式而已,西夏国已经在张叔夜和折赛花的管理下运转起来了。对于建设农场人手不够的问题,张叔夜数次跟种师道商量对策,张叔夜建议将西军在陕西设立的农场中的苦力放掉或者调到西夏的农场来。

种师道不同意张叔夜的想法,因为当初约定子啊陕西农场工作5年后就可以转换为平民,如今刚刚过去3年,不宜大动。而且即使5年期满了,种师道也觉得这些苦力未来大概率的会转化为庄丁,继续在农场中务农或者做工,未来做工那些人,他们可能会成长为新的工人阶层。

基于西夏国的现状,种师道决定只是在兴庆府建立2各官办的农场,其余的开放农场的举办权,赐给西军将士土地,让他们自己雇佣人员经营,这就是私营农场的由来。官办的农场的苦力有西军征战西夏中的战俘为主组成。这些战俘经过秀州三策中的收编之策选拔,选拔上成功的成为了西军,没有选拔上的成为苦力,进入西夏国唯二的两个官办农场。

官办农场,西军大小将士都有一些股份在里边,每年都可以分红。私营农场则不然了,私营农场要上交一定的赋税,还要自己寻找劳动力也就是庄丁。很多西军将士没有经营农场的能力或者还要继续征战,纷纷把自己的应获得的土地或者租赁或者托管给亲朋好友经营,这种农场数量众多,规模小,得别缺少庄丁。

种师道感觉官办农场就是未来的国营企业,私营农场会成为未来私营企业。原本以为官办农场在西夏国会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让种师道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私营农场却在西夏国显示出了生机勃勃的态势。

至于私营农场的庄丁,各家私营农场也是各显身手,很多就是招募流民,后来发展到购买奴隶。种师道知道历史上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出现了“圈地运动”产生了“羊吃人”的现象,美洲更是产生了“奴隶”制度。这些制度虽然残忍,但是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种师道没有干预这种流民的招募和奴隶的买卖,兴庆府及其周边遭遇到了黄河的水淹,很多百姓甚至自己把自己买成奴隶进入西军的农场,以获得一口饭吃。

为了无论官营还是私营农场的庄丁能够安心的“工作”,种师道开始让朱道荣调来大量的教书先生,用汉字拼音之法教这些庄丁认字。

教他们认字实际上是一个“洗脑”的过程,教授的内容朱道荣编写的《中华文明集注》一本小册子的内容。这这本小册子,是种师道当初跟朱道荣探讨如何给学生启蒙的时候,种师道随口说了一些后世《三字经》和《千字文》内容,由于种师道对这两篇文章也无法全文背诵,所以也就想到那里说道那里而已。朱道荣却觉得种师道传授《三字经》和《千字文》虽然残缺不全,但是内容深入浅出,而且阐明了很多道理,因此非常新欢,就着手这部分内容加上一些孔孟之道的东西编写出一套朗朗上口的小册子,以便初学者启蒙只用。

王重阳现在出了炼丹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到朱道荣的图书馆藏书里寻找救过救民的大道,他和周伯通一起也写一下东西,号称要建立一个新的道教的教派“全真教”,不过他们还很是年轻,全真教义也是写的东一篇、西一篇全无章法。不过他们二人写的有的文章倒是让朱道荣非常感兴趣。因此就在他们的文章的基础上,包括《三字经》和《千字文》残篇,又加了朱道荣自己的一些孔孟之道的思想,写成《中华文明集注》这本书。

这本书种师道看到后非常高兴,他让朱道荣刻板印刷,成为西军控制下各地书馆的启蒙教材旨意。种师道相信随着《中华文明集注》在西夏农场中的推广,未来说汉语、写汉字、有中华思想的庄丁以及他们的子孙未来已经可以很容易融入中华文明的,今后也许没有白达蕃人、党项人、契丹人、汉人的区别了,大家都是中国人。

后来种师道不止一次说过,这个《中华文明集注》威力胜过任何新式火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