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二零四 百日战争(十一)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二零四 百日战争(十一)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7 21:48:37 来源:笔趣阁

守城的李乾顺也看了看天上落下来的秋雨,对着咩保吴明道:“今天居然下雨了,这在咱们大夏可是不多见。”

咩保吴明却是有些担心道:“陛下,如今这城墙已经破败了,下雨可容易引起城墙倒塌。”

李乾顺却笑道:“爱卿有所不知,这兴庆府虽然是夯土建城。却是用了当年匈奴赫连勃勃建设统万城之法建造。所用之土都用火蒸干水分,和泥都用糯米浆,因此城池异常坚固,这十几日西军用火器连番攻打,这座城池顾若金汤。如今天降甘霖,西军所依靠的火器威力必然大减,这岂不是天意吗?”

咩保吴明刚要提醒李乾顺,这蒸土虽然坚固但是怕水,应该趁着西军攻势减弱迅速修补城墙。但是就在此时,侍卫李振突然跑到了过来道:“恭喜陛下,那条沟渠挖好了。”

原来就在几日之前,钱良带人日夜挖地道,当他们挖过护城河的时候,西军由于火药紧张停止了攻城。没有了火炮和轰天雷,兴庆府城墙附近安静了下来。距离城墙不远有一口水井,平时是供应守城将士饮水所用。

这几日士兵打水的时候,突然听到井中有“铛铛”闷响,士兵们不知何故就报给了李乾顺。李乾顺带着诸大臣大臣前来观看,众人也不知所以。这天正好晋王察哥也在当场,察哥疯癫之症时好时坏,这一天他的精神还是非常好的。

察哥在西夏君臣中熟读兵书,见多识广,他听到这个声音,想了一会道:“陛下不好,这个是西军在挖地道攻城,汉人的兵书中记载过这种战法。”

这个到让李乾顺没要想到,他愣了半天道:“爱卿可有破解之道?”

察哥道:“陛下可以沿着城墙埋下大缸数十口,大缸可以收集西军挖地道的声音。辨别声音后就可以大致确定西军地道的方位。然后沿着城墙内侧,挖条横沟。这条沟渠不必宽,有2尺即可,一定要深,至少要深过城墙德地基。然后引入活水灌入沟渠,若干西军的地道挂到城墙下,必然与横沟相通,这样沟内的活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灌入西军的地道,西军地道攻城之计可破也。”

李乾顺看着自己的弟弟点了点头,如果察哥不疯,真的是自己的好帮手。于是道:“晋王之言甚合朕意,火速办理。”

由于是西夏军在城内挖掘横沟,而且这个沟渠也不宽,这个沟渠几天就完成了,也是凑巧西夏军的横沟很西军的地道几乎是同一天完成。

李乾顺站在这窄窄沟渠边有些怀疑,这个沟能够防住西军的进攻吗?他回头想问问察哥,才想起察哥今天精神不好根本就没出门。他看了一会这个沟渠对李振道:“放水吧。”

李振随即传令放水,这个沟渠的水是引自城中的御花园的,随着李振的下令,御花园的被引入了这条小小的横渠,渠沟立刻就灌满了水。

李乾顺见沟渠灌满了水,刚刚要转身离去。突然就听城墙某处地基之前“轰隆”,随即水位迅速下降,满渠的水好像被什么神秘的力量吸走了,进了“无底洞”一般。紧接着御花园引来水迅速的向这个“无底洞”灌了进去。

西夏君臣见此情景目瞪口呆,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西军的地道已经挖到了城下。如果要是晚上几个时辰,也许西军就会从低到中爬出来了。(他们没想到西军是想用火药炸城。)后怕之余,李乾顺也感到庆幸,这条横沟挖的太及时了。

李乾顺振臂高呼道:“天佑大夏,万胜!万胜!”

钱良正在指挥士兵往地道里运送火药,此时地道里突然传出了异响。紧接着地道里的水就冲了出来。跟着水被冲出来的士兵算是捡了一条命,更多的士兵来不及逃跑活活被淹死在地道中!

紧接着就是就是一声巨响,整个地道都坍塌了。钱良看着自己几乎挖了1个月的地道就此坍塌简直不知所措。西军磨刀霍霍准备攻城的将士也的都傻了眼。

钱良半响才想起来自己闯了大祸,他赶忙跪倒在种师道面前,磕头如鸡奔碎米一般,哀哭道:“次则小人之过,愿领死罪。”

种师道看了看天上越来越大的雨,看了钱良一眼,道:“汝无罪。起来吧,待破城之后查明原因即可。”随后又对准备攻城的将士说道:“都回营避雨,等雨停后再战。”

西军攻城受挫,种师道心中郁闷,本想等雨停后再次想办法攻城,但是这个秋雨连绵不断,数日不停。此时行军主簿张叔夜来报,说是军中粮草告急,粮草要是再不运到只怕军中要断粮。

种师道面对困境也是无法,连发放了几只信鸽到延安府崔粮,同时也排出了探马沿着兴庆府道延安府的官道上的打探押送粮草的军队的位置。

又过了几日,岳飞、李德标和唐四五押粮运草到了兴庆府,虽然李德标丢失了一部分粮食,但是运输过来的这部分总算暂时解了西军缺粮的问题,因此种师道也没有降罪李德标和唐四五。

原本等天晴后在就恢复攻城,但是谁也没有意料到西北会下起来连绵不断的秋雨。岳飞和李德标押送粮食的时候,雨布准备都不足。好在岳飞当机立断,用仅有的雨布保住了粮食和食盐,但是火药却都被打湿了。

种师道仔细听了岳飞等人在野三坡遭遇袭击的事情,心中也是烦闷,不过好在粮食和食盐都运送过来一部分,总算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但是火药被打湿攻城暂时没有办法了。

接二连三的攻击受挫,再加上连绵不断的阴雨,如今西军士气低落,种师道也是无奈,只好将营盘扎到了高处,尽量面授雨水的冲刷。

也是由于阴雨,道路泥泞,攻城受伤的将士也无法送往洪州。为了鼓舞士气,种师道再一次带着军机处诸将道伤兵营慰问伤兵。

现在的伤病营在种师道的规划下,已经脱了当时那个年代的行脏恶臭的形象了。士兵用的绷带都热水煮过,大量的酒精的使用使得伤口的感染率大大降低,而且伤兵用适量的阿芙蓉作为阵痛药物,伤病营也不向原来那样哀嚎一片了。

伤病营的建设让西军将士在作战的时候多了一份勇气,种师道的慰问也鼓舞了士兵的士气。唐四五退让李德标用火药“恶治”一下后,命是保住了,但是腿还是化脓的厉害。他的大腿几乎有比原来粗了一倍,肿胀的厉害。由于唐四五身份特殊,在西军中也是小有名气了,因此种世义亲自给他看几次。

不过种世礼看了半天也没有办法医好他的腿,他跟唐四五表示过即使是神医安道全来恐怕他的腿也是也是保不住了。今天种师道的到来多少给了唐四五一些希望。

种世义把唐四五的情况跟种师道详细的说了,种师道看了看唐四五的伤情。唐四五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种师道,道:“还请侯爷显神威,就小人一命。”其实平时种师道很少给人看病,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自己真的不会看病。

不过种师道先后就活了杨再兴、刘光世、岳飞等人,有完善酒精、阿芙蓉青蒿、人参的使用方法,每一次种师道救人,其实都是让当时的医学前进了一步,因此种世义等军医也都希望这次种师道能够再次出手。

种师道也是无奈,他看了看唐四五的腿,道:“你这腿要想保就得走险招了,也许就没命了。”

唐四五听说每次种师道救助重病人之时都是这么说的,于是他立刻回道:“小人愿意一试。”

种师道叹了一口气,道:“好吧,我一会把救治之法传给世礼,至于你的能否成功就看天意了。”

唐四五急忙磕头道:“多谢侯爷成全。”

种师道通过来自未来的常识,也知道唐四五这个化脓也只能做外科手术,将伤口划开,然后挤出流脓即可,可是现在没有止血药、消炎药,镇痛药也就是有阿芙蓉而已。种师道知道中药中止血、消肿功效最好的就是云南白药了,但是云南白药是晚清才出现的,现在自然没有这种药。

但是他抱着试试的态度把段竞逐叫了过来,种师道对段竞逐道:“段掌柜,《九阴真经》记载大理国有一种白色的药面,称为‘白药’,不知道你见过没有。”(在宋朝云南、贵州那个地区称为大理国。)

段竞逐挠了挠他那一头黄焦焦的头发,道:“小人从小就离开了大理国,到北方贩马。不知道有这等药物,不过我走南闯北倒是带着金疮药。”说吧就把自己珍藏的金疮药给递了过来。

种师道把拿过金疮药看了,随机交给了种世礼,问道:“你看如何?”

种世礼闻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道:“这个就是普通的金疮药,没有特别稀奇的。”

种师道听了多少有些失望,他挥手让段竞逐离开。然后继续问道:“牛皋在伏牛山献上的狗核桃(就是蒙汗药),你研制的怎么样了。”

种世礼道:“这个东西我试了一下,确实可以让人昏睡。我带来了一些,只是不知多作何用处。”

种师道说道:“先给唐四五用上一些,等他昏睡后在做手术。”

种世礼道:“何为手术!”

种师道就给种世礼解释了这“手术”之道,种师道这次救助唐四五,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手术。

种世礼听了种师道传授的“手术”之法,大惊道:“这世间真的有传说中的神医‘华佗’手段!”

种师道说道:“华佗只是传说,我教授与你的‘手术’之法不知强他多少倍,只不过现在缺少止血、消炎、杀菌、灭毒的药物,实施手术风险巨大。这个唐四五除了用这个方法,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救助之法了。你尽力实施,能否保命就看他自己的天数了。”

对于“消炎、杀菌、灭毒”等专业术语,种世礼由于经常跟种师道探究医术,因此大概了解。他对种师道说道:“侄儿尽力施为。”

种师道说道:“如果他还是疼痛就用阿芙蓉吧。术后几日可能会发烧,要用退热解毒的药物尽量让他退烧。”

种世礼道:“伯父放心。发烧就是您说的‘炎症’原因吧,还有阿芙蓉这个唐四五始终不用,他说是被江南方腊军中的‘神兵’吓坏了。”

种师道说道:“那就随他去吧,你尽力也就是了。如果手术成功,未来可以就更多人的生命,善莫大焉。”

种师道用手术之法救了唐四五的病,唐四五手术后烧了几天,也许是唐四五的体格好,抵抗力强,手术后几天唐四五居然可以拄着拐杖下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