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七十一 西北风云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七十一 西北风云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7 21:48:37 来源:笔趣阁

马上要跟这场跟西夏发生的战争,在种师道所认知的历史中并没有发生,历史上西军平定方腊后,就跟着童贯北征幽州,由于指挥失误,被辽军杀得大败。面对突然出现的这场战争,种师道失去了“先知”的优势了。西军中最善于城池攻守的就算是吴氏弟兄了,种师道先把他们二人派了出去,守住渭州与和尚源,保证了西军进可攻、退可守。

刘延庆得知种师道突然带着怀德军北上,虽然有些奇怪,但是内心却很高兴,因为一到了京兆府,自己就可以明证言顺的接替西军了。于是也不怠慢,带着大队人马跟了上来。

种师道带领人马急忙忙往北行进,走了两天,虽然没有得到任何锦衣卫的回报,但是碰见了前来送信的王进和杨志。种师道非常高兴,这两个人的到来可以让他了解到西北的第一手材料。

王进和杨志见到种师道,刚要施礼。种师道阻止了他们,种师道说道:“王师傅,不必多礼。赶快给我说说西北的情况。”

王进道:“大人容禀,今年也不知道西夏军发了什么神经,突然举大军入寇。这入寇的时间比往年要早2个月。西军主力南征,各地的留守被打了给措手不及。黄铎堡已经失手了,西夏大军号称10万之众,已经把延安府围起来了。”

种师道问道:“西夏军到底有多少人马?”

王进道:“从围困延安府的人来说,至少有5万人马,反正比当年横龙川大战人多。”

种师道问道:“西夏军有没有分兵?”

王进道:“我从延安府杀了出来,一路南下,一直道京兆府,也未见西夏分兵。只是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种师道问道:“现在驻守各地的西军情况如何?”

王进道:“按照大人南征前留下的计策,我西军都是坚守不出。高怀远大人把骑兵一分为三,第一路守卫渭州,第二路作为游击骑兵,专门骚扰西夏军队粮道,第三路军他亲自率领了3000多骑兵支援延安府。我就是趁着高怀远大人率兵冲进延安府支援的时机,反向杀出重围报信的。”

种师道心里暗道:看来这个高怀远也不是智将。西夏要是真的出动了5万人马,那可以及说是起了倾国之兵而来,毕竟西夏也不不过百万人口,此时国内一定空虚。如果此时用围魏救赵之计,率领骑兵偷袭西夏国,恐怕西北就不会这么困难了。不过高怀远现在的选择也是不错的,果断分了兵,没有集中力量跟西夏军死拼。

种师道问道:“既然我家兄弟和高怀远都在延安府,那么延安府应该是可以守护一段时间了。”

王进道:“我从延安府突围到此出已经半个多月了,也不知具体情况。”

种师道算了一下西夏入寇时间,恐怕的有1个月了。也就是说在湖州休整的时候西夏军就已经入寇了,可惜自己当时只是关注江南,忘了在西北打探消息的事情了。不过既然西夏已经出兵月余了,此时的消息应该传到东京了。于是他提笔给童贯写了一封信,信中阐明要害,希望西军能够接管和尚源的防务,以便万一西军失败,可以退兵四川。童贯也是知兵之人,想必不会阻拦。同时又通知刘延庆西北出事了,让他加快行军速度。

种师道诸事安排完毕,见杨志还是有话要说。于是他问杨志道:“你有何话说。”

杨志道:“我家杨掌柜(杨栓子)让我回禀大人,原本的苦力营都送到了渭州。后来行事紧张,我家掌柜的把苦力都押回了京兆府。如今京兆府有苦力10多万人了。我们的伙计全都在京兆府弹压。掌柜希望您能派一员大将前去坐镇,否则真的西夏军来了,这些苦力要是造反也是麻烦。”

种师道一想这个这个杨志建议的非常对,于是道:“杨志你能骑马吗?”

杨志道:“原本不会,但是从秀州押运开始,我就逐渐学会骑马了。这次在京兆府碰见王进师傅,跟他一路南下并未落后。”

“好”,种师道赞道:“本官也赐你锦衣卫的百夫长职位,那个栓子升任河东路锦衣卫指挥使,以后你们二人可以直接跟王定六汇报消息。我让林冲带500骑兵跟你立刻赶往京兆府,以防不测。”

种师道在西军中调兵遣将,西夏军没有闲着,他们的5万大军将延安府已经团团围住了。夏军的统帅是西夏国的晋王名叫察哥,先锋官时西夏的大将李良辅。让人惊奇的时随军的军师竟然时石宝。

石宝自从乌鞘岭大战以后,单人独骑逃了出来。他本想逃到太湖投靠混江龙,没想到混江龙打折西军的旗号到处火并水匪,抢劫粮食。石宝想找方腊派到太湖的联络混江龙的使者王寅,找了半天根本没有找到,也不知是死是活。由于不知混江龙的底细,石宝没有贸然联络混江龙,只是抢了一个大户,得了一些盘缠继续逃窜。

石宝还是心思缜密的,他料到方腊必败,所以跟们就没有往南逃。时迁又是认出了自己,他也没有往老家山东去投靠及时雨。想来可去的地方只有太行山的黑旋风,西夏国和辽国。澶渊之盟后辽国与宋国常年交好,也无法去投。他比较了一下黑旋风和西夏国,觉得只能去西夏碰碰运气了。

西夏国此时是崇宗李乾顺当政,这个李乾顺是西夏的第四个皇帝,也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对祖母和母亲都是汉人,所以他也崇尚汉族文化,他以汉法治国,开创了乾顺盛世。他对外又是左右逢源,借助辽国的力量除掉自己母后的梁式家族,对辽国称臣,又跟宋朝时而开战、时而议和,但是不论输赢最后都跟宋朝称臣,换取宋朝的岁币,当然宋朝为了面子称这种岁币为“岁赐”。

经常跟西军作战,但是私下却贩卖私盐跟西军换取茶叶、丝绸、布帛。总而言之,在他的治理下,西夏国国立是蒸蒸日上。6年前横龙川一战,西夏损失惨重。但是那毕竟是在西夏国境外发生的,对西夏国内影响不大。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现在西夏国力恢复,满朝文武都想报当年横龙川大败之仇。只是他们也畏惧西军的骁勇,一直不敢出兵。

石宝到了西夏也是举目无亲,盘缠也都花光了,正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在兴庆府居然遇见另外王寅!石宝一把拉住了王寅,道:“兄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王寅看到石宝下了一跳,他几乎不敢认这个落魄的中年人了,上下打量石宝半天才认出来,道:“你是护**师,你的扇子呢?”

石宝苦笑道:“还扇子,我能活着就不错了。快给我弄些吃的吧。”

“好,好“,王寅急忙把石宝让进了一家饭店。

石宝面对桌子上的一堆肉食,风卷残云的吃了起来。王寅看到石宝的样子道:“你多少天没吃饭了。”

石宝吃了些饭食定了定神,道:“先别问我,圣公不是派你道太湖联络混江龙吗?你怎么到了西夏了。”

王寅道:“我和庞万春交好,我们一起到了太湖。结果我们发现混江龙已经秘密接受西军的招安了。于是我根本没有跟混江龙见面,想到如果这就返回杭州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就跟着庞万春道夏国借兵了。”

石宝道:“这西夏国主怎么说?”

“哎呦,你小点声。”王寅赶紧示意石宝,然后警惕左右环视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才送了一口气。他小声地对着石宝道:“这里可不是咱们大宋,什么西夏国主的,说出去要杀头的!”

石宝道:“怎么称呼他。”

王寅道:“称他为大夏皇帝。这个大夏皇帝好生了的,夏国给他治理的国力蒸蒸日上,只是这里人烟稀少。就这个兴庆府,虽说是夏国国都,人口还不足10万。听说这个夏国人口不足100万。”

石宝道:“大夏皇帝答应出兵了吗?庞万春又怎么样了。”

王寅道:“我和庞万春开始跟大夏皇帝借兵,他们根本不知道咱们永乐政权是怎么回事,圣公给他们写的文书他们也不认。我和庞万春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个大夏皇帝也没为难我们,只是说夏国缺人,不让我等回去而已。”

石宝道:“你们现在做什么营生。”

王寅道:“西夏有个一品堂,专门给皇室做些家具、器物。我是木匠、庞万春是漆工,咱们的手艺岂是这些党项人能比的。我二人做到东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还赏了我一匹白龙宝马,现在我二人在一品堂做了个小官,也落得逍遥自在。”其实王寅不知道的是一品堂不仅是一个给皇帝采办货物的机构,还是受命于皇帝的情报机关,有点像种师道的锦衣卫。

李乾顺赏赐王寅的宝马,是高昌国进贡宝马,能够日行800里。李乾顺之所以把这个宝马赐给王寅,并不是他多么喜欢王寅的那些家具器物,而是相马之人说这匹宝马的主人必然死于箭下,所以李乾顺虽然喜欢这匹白龙宝马,却是不敢骑。这回找到了机会赏给了一个“外人”。

石宝有些恼怒,道:“你二人皆是我永乐朝的大将,居然在此苟且偷生,不觉羞耻吗?”

王寅道:“那又如何呢?”

石宝道:“需尽快借到强兵,否则圣公危矣。”其实石宝也不是真的对方腊忠心耿耿,如果是那样他就不会从杭州出逃,他只是想在这乱世中博取一份功名利禄,能够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王寅道:“此地离杭州千里之遥,就是借到兵又能怎么样?”

石宝道:“我一路走来,经过了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发现那里的西军都去出征江南了。如果能够借到兵马,我等可以在攻取这两路。圣公能够在杭州称帝,我等就不能在京兆称王吗?”

王寅道:“你竟然又如此想法,就不怕圣公震怒。”

石宝笑道:“你要是忠于圣公,只怕也不会在这里做家具了吧。”

王寅道:“圣公到了杭州变了,只是重用方氏宗亲,让我等好不伤心。”

石宝道:“我若在西北成就事业,绝不亏待二位弟兄。再者说我只是想在京兆称王,又不是称帝。只要西北有变,就可以吸引西军北返,那时候也可减轻杭州的压力。”

王寅道:“如今大夏皇帝都不信我,如何借的到兵马?”

石宝道:“只要能够见到大夏皇帝,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定可说服皇帝。”

王寅道:“要想见到大夏皇帝,也是不难,三日后就有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