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六二一 高明末蒲甘掌大权 历天润又生叛乱心

本来旦当县有地方驻军的,但是此时大理国情况危机,这里的守军都被调到了大理城去了。原本折再兴还想利用山匪轰隆隆的名义劫掠县城,然后让阮七郎带领百姓再把自己“赶走”,这样就可暂时占领县城,然后再向朝廷表功。

自己则回到大中国城,请杨志以大中国公的名义找段竞逐求情,给阮七郎的“义民”谋一个出身,也就解了他们苦难,就算是报恩了。

没想到他们占领了县城后,从县城来往的公文中得知如今蒲甘国已经大举入寇,腾冲太守刘琦无法抵抗,带兵已经退往了大理城了。而蒲甘国的领兵元帅更是5年前被西军打败的方腊建立的永兴政权的元帅历天润!

西军当年在太湖边的乌镇大破历天润的时候,折再兴还是方腊义军中的一个小孩,在那一战中被西军擒获,后来被种师道看中,让折赛花认了干儿子,然后才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

如今没想到这个历天润竟然在大理国兴风作浪,这可是让折再兴万万没有想到。他此刻急忙用这里县令的大印发布公告,打开府库,分发武器,组织百姓进行团练。以应对不测。

同时,他又让老六杨天言、老七王天顺带领这几个熟悉地形的士卒赶快去大中国城打听情况,并将自己在旦当县的情况报告给杨志。

历天润如何带兵进兵大理的呢?这还要慢慢说起。蒲甘国是立国已经有300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统一过,后来蒲甘国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国王名叫阿努律陀,他在位的时候立大乘佛教为国教,统一个蒲甘国各部落,为如今蒲甘国的打下了基础。

蒲甘国如今的国王名叫阿隆悉都,这个国王还是有很多雄才大略的。当时他采取了许多进步措施,制订法典,发展工农业生产,统一全国度量衡,促进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蒲甘国显示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来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这个国都就会这么平顺的发展下去,一直到中国北方的元朝兴起,元朝大大军最终来到了蒲甘国的“八莫”地区,由于耐不住暑热而撤兵。这应该是蒲甘国和中原王朝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抗。当然更早的时候蒲甘国进攻国大理国,一度包围的大理城,但是那场战争规模小,而且当时的大理国也算不上中原的正统王朝。

也许是种师道穿越影响到了这个时空,如今蒲甘国的历史由于一个人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并不是历天润,而是高明末。

高明末是高泰明的嫡子,本来大理国应该由他掌权(详见268回前后故事),但是高明末在与高智昌的争夺中惨败,无奈逃王到了蒲甘国。

高明末在蒲甘国得到了国王阿隆悉都的厚待,让他在朝为官做了大司农,专门管理蒲甘国的农业生产。高明末本来就是按照高家的接班人培养的,依照他的能力管理一个大理国都是没有问题的,更别说管理这个蒲甘国的农业了。

高明末在蒲甘国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在蒲甘国大力推行稻谷、高粱、甘蔗、葡萄、胡椒的农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胡椒,被大食国商人贩卖到了泰西各国(种师道所说的西牛贺洲),竟然卖出了跟黄金同等的价格。

在高明末的带领下蒲甘国农业蒸蒸日上,百姓日子逐渐富裕,本来高明末早就应当得到提拔,但是由于蒲甘国是由缅人和孟人把持朝政,因此作为一个外来人,他做的再怎么出色也不过是一个大司农。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高明末苦恼不已,不过他翻身的机会还是来了。当时暹罗国发生农民起义,战火一直蔓延到了蒲甘国。蒲甘国在国王阿隆悉都和高明末的治理下,百姓富裕,但是全国信奉佛教,所以国家武备松弛,处于国富病弱的状态。

其实当时的宋国、大理国也都是如此,不过大理国、宋国好歹还有一些精锐的人马,比如说宋国的西军,大理国的腾冲兵。而蒲甘国是几乎没有可用之兵,当暹罗国的暴乱蔓延到蒲甘国的时候,蒲甘国君臣无力处理,只好启用高明末。于是高明末升任了蒲甘国的丞相,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不过高明末掌握了军政大权也无法变出一支精兵来,他招募了一些兵马亲自训练,但是这些蒲甘国的缅人、孟人都不是当兵的材料,总之难以练成精兵。

历天润和船伙儿张横逃离的中原的战火先是来到占城避难,后来又来到了暹罗国。到了暹罗国后遇到的农民起义,历天润发现暹罗国有很多百姓是躲避中原战火的汉人,所以他就依靠这些汉人夺取了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在暹罗国攻城掠地,一度号称“南汉王”!

历天润也在暹罗国风光了两年,但是他对队伍中骨干是汉人,汉人在暹罗国毕竟是少数,所以他的队伍在各派势力的挤压下,最终失败了。

历天润也是无奈,他带领队队伍退到了蒲甘国,此时船伙儿张横也跟他分别了(见五七五遇风暴船伙儿道新港求出身张横献海图)。历天润到了蒲甘国一看,这里也是烽烟四起,虽然战争没有暹罗国这么激烈,但是也给了自己展示能力的空间。

历天润带领的残军也就2000多人,他带领这些人马东征西战,剿灭了几只起义的武装,算是在蒲甘国扎下了跟。

历天润总结了在暹罗国失败的教训,觉得还是要找一个大的靠山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他想尽办法接近蒲甘国王庭,请求招安。此刻高明末正在为没有精兵良将发愁,因此二人一拍即合。高明末代表朝廷招安了历天润,封历天润为大将军。历天润则跟随高明末征讨四方,平定叛乱。

蒲甘国本来还算是富裕,就是当地的地主豪强盘剥过甚,再加上邻国暹罗国起义的影响才爆发起义的。这里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力是非常差的,而历天润带到蒲甘国的2000人马已经成为了精锐老兵,他们历天润的指挥下很快就横扫了蒲甘国的各方起义势力。

蒲甘国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历天润手上有了一支将近3万的人马,历天润手握这只重兵的时候心中又有了想法了。他想夺了阿隆悉都的王位自立,不过从方腊起义、再到暹罗国自立南汉王,历天润“辉煌”日子都没有超过2年,所以这次历天润还是小心了许多。

高明末早就看出来历天润的心思了,他也想像他们家族控制大理国一样控制蒲甘国。可是他现在却无法掌控历天润手下的骄兵强将。

这一日,高明末来到了历天润的府上。历天润还是很感激高明末的,如果没有高明末,他可能在蒲甘国会得到在暹罗国一样的下场。历天润的计划中,未来即使控制住蒲甘国也要给高明末高官厚禄。

高明末对历天润道:“厉大人,你已经是国朝中的大将军了,为何每日还是愁眉不展。”

历天润道:“如今虽然高官得坐,可不随我愿。”

高明末道:“你的愿望如何?”

历天润道:“我保圣公在杭州称帝,我在暹罗国也称南汉王,在这里一个大将军算什么!”

高明末咩想到历天润有如此的野心,他们高家在大理国把控朝政也只是称大中国公(见二七三)没想到这个历天润自己就想称王称帝的。

高明末细眉紧皱,双目眯成了一条线,是一言不发。

历天润见高明末的样子,急忙道:“丞相若肯助我城王霸之事,我定以国士敬之!”

高明末听罢暗自冷笑:这个泼贼竟不知我的家事。

高明末问道:“大将军可知蒲甘国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

历天润一头雾水,道:“我管他有多少人口土地,只是我有3万精兵足可称霸蒲甘!”

高明末笑道:“大将军此言差异,这蒲甘国有43个州县,人口超过400万,国内以缅人和孟人为主,咱们汉人(高明末其实是白族人,只不过在这里都被看做汉族)不到万人,还多数集中在北方与大理国交界之处。将军3万军队中,汉人不过百人,经过数月征战都已经被朝廷封为了军官,人人怀感恩之心。如果大人贸然起兵,与多少人会追随大人死战呢!”

其实高明末说蒲甘国有400万人口却是如此,只不过是男女老少都算上,真真成年的男丁不过百万,因此通常情况下也就养兵3万了。也就是说此时蒲甘国几乎所有兵力都掌握在了历天润的手里了。

历天润那里知道其中蹊跷,他问道:“如此说来,我就的在这南蛮之地给那个蛮王称臣不成。”

高明末道:“这还是有机会的?”

历天润道:“此话怎讲?”

高明末道:“蒲甘国北方有一个大理国,乃是我的故乡,此国人口、土地与蒲甘国相当。也是信奉佛教,国富兵弱之地。如果将军能提调人马征服大理国,那里的国民可都是如我一般,说汉话写汉字,与将军一心的。到时候在那里再练一支精兵南下,这大理蒲甘国土地都任由将军驰骋,到时候别说是南汉王,就是称皇帝也不为过。”

历天润听了喜道:“这太好了,只是大军远征这粮草辎重……”

高明末胸脯拍的山响,道:“一切由我安排。”

历天润道:“好,若我能称帝,我便将大理城封赐给你,封你为大理王。”

高明末见历天润中计,急忙躬身道:“如此说来我就多谢陛下了。”说着屈身就要下拜。

历天润急忙阻拦道:“这大事未成,还需谨慎。”

高明末道:“大将军如此严谨大事定可成也?”

历天润被高明末忽悠的迷迷瞪瞪的,似乎自己就要登基称帝了。突然他觉得不对劲,他瞪着高明末道:“丞相大人,诓我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