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五四三 遇风暴李俊离奇失踪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五四三 遇风暴李俊离奇失踪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0 21:32:50 来源:笔趣阁

王定六到了荆湖北路的鄂州就不走了,他跟不就不用冒充大宋官员,因为他身上就带着宋徽宗的大印和枢密院的印信。到了鄂州他就给鄂州知府下了一道圣旨,说自己是太上皇派来鄂州筹措粮草的钦差,让鄂州兵马帮助自己办事。

宋徽宗一到镇江府后就向江南各州府派出钦差,无非是调兵、调粮、调饷,刚刚安生了几年江南州府,又一次民怨沸腾起来。

鄂州知府见到这个圣旨并没有怀疑王定六的身份,只是跟他说,鄂州的厢军前几日都被调往了江陵府了,鄂州这里无兵。如果是征粮,自己也只能尽力协助,毕竟这里的粮食被华夏军的商队买得差不多了,百姓家也没有余粮了。

王定六当然知道荆湖北路的很多厢军都调往了江陵,当时宋徽宗是准备在江陵府直接将韩世忠的兵权解除的。王定六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他本想通过调令将厢军安排到别处,然后让韩世忠的江宁水水驻扎在这里一部分,因为鄂州是北上襄州的水路要道。华夏军在镇江府抢夺的10万石粮食,都要在此转运到襄州,然后再沿着陆路进入陕西。

王定六听说这里的厢军已经被征调一空,就带着锦衣卫征用了厢军的营房。几日后,华夏军的商队就将粮食、财物都运到了鄂州。鄂州知府见王定六征粮不但没有从本地征收,反而不知从何处运来了大量的粮食,只是奇怪,但是也不敢询问。

又过了一些时日,吴麟、韩世忠、朱五等人带着船队浩浩荡荡来到了鄂州。几人商议一番,先让韩世忠留下2000水师进驻鄂州,充当这里的厢军。朱五暂时守在这里,反正有太上皇的印信,直接给朱五安了一个兵马都监的身份。朱五主要的任务就是转运这里的粮食,如果朝廷追查下来,就说是太上皇任命的,朝廷也不会追究。原来的鄂州兵马都监还带着队伍在江陵附近驻扎,王定六等人一张文书将这个都监以及手下的厢军调往了秦州,秦州那里是华夏军的地盘,到了那里一切就由华夏军说了算了。

因为在囚禁宋徽宗期间北上东京期间,吴麟等人为了行事方便,让太上皇下发了很多文书给沿途个州县,索要给养。那时候印信已经让王定六带走了,因此很多文书都是宋徽宗签字甚至亲自撰写的。宋徽宗的瘦金体天下闻名,就是没有印信,各地地方官员看到圣旨也不敢违逆,因此纷纷送上供奉。在此期间宋徽宗自己都不知道写了多少圣旨,所以朱五的行兵马都监之事,未来也无法追究。

吴麟、韩世忠则逆流而上直奔江陵,王定六将枢密院的印信交割吴麟。调动江陵附近的厢军有枢密院的印信就够了。宋徽宗的印信王定六拿着,他觉得也许到了襄州还有用处,另外就是最终没有用上,宋徽宗的印信也应该交给种师道。

王定六则带着船队北上直奔襄州而来。王定六到了襄州还是一样的说辞,只说是为太上皇筹粮的钦差,当地的知府也不敢过于干涉。

这一年多来,西军商队将从江南采购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陕西,同时西军生产的各种物资也从襄州运往江南,这里的西军商队的势力非常大,而且这种货物的运输也带来的当地府繁荣。有时候当地衙门办不了的事情,都是商队的衙行出面办理。

时迁到了襄州后,将货物一分为二,一部分沿着汉水继续北上,将物资直接运入永兴军路(种师道已经改名为陕西行省了),但是襄州往北水流渐渐湍急,河道也变窄了,逆水行舟运货量并不大。更多的货物则是要走旱路,直接运入陕西商洛州。但是陆路运输要跋山涉水也是辛苦。

王定六深知这批粮食对华夏军的意义,因此亲自坐镇在襄州,调动一切资源积极运粮。就在时迁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江南有驶来了一支船队,这正是2年前远赴扶桑国的王三回来了。

王三带领数十条船只,这些船只装满了从扶桑国带来的货物。其中最值钱就是白银足足30万两的银锭,其他的货物主要是日本倭奴3000人,还有一部分粮食。要是寻常时节王三带来的这些货物,足可以让人欣喜异常,但是现如今王定六却是欢喜不起来。

因为现在华夏军不缺的是金银,这次西征所获颇多,虽然购买粮食耗费不少,但是随着商品不断流转,再加上军票(新版军票成为华夏币,只是市面上习惯称之为西军军票)支撑,华夏军的金银铜钱库存在逐渐增加。

华夏军开设了很多农场,一度非常缺人,但是河东百万难民的到来,已经让负责难民安置的张叔夜焦头烂额了。这次又送来3000倭奴,这些人安排在哪里呢。

王三带来的粮食是最让王定六高兴的,可是清点一下也只是有几千石而已,这下粮食最最多也就够这些倭奴消耗的秋收之后的。

不过无论怎么说,王三这次回来还是非常机动人心。毕竟西军的一部分子弟现在都去了扶桑国避难去了,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家孩子的情况。

王定六见到对王三急切的问道:“王三哥,我家的孩子在扶桑国怎么样了?”

王三道:“我一回到中原,每个人都这么问我。现在咱们西军子弟都不错,在石见国好好的。现在有更紧急的事情向大人禀告。”

王定六问道:“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王三道:“我等回来的时候,是一共8条大船,其中我和李俊各带着1艘2000料的大船行驶。没想到离开扶桑国不过几日的水路,李俊的船上好像发生了叛乱。”

王定六一听有些疑惑,道:“什么叫好像?”

王三道:“他打船上似乎发生了打斗,我刚要派船前去探查之时,没想到遇到了海上的风暴,等风暴过后李俊的船就不见了,另外还有2艘船被打翻了。”

王定六一听,问道:“李俊的船没有沉吗?李俊生死如何?”

王三道:“没发现李俊的船沉没?到了如今也是生死不知。”

王定六道:“这海商本来就风险巨大,如果李俊回不来就厚厚优抚他的家人也就是了。”

王三道:“这里面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王定六道:“此话怎讲?”

王三道:“这次风暴虽然不小,但是也不是很大。我们的船队只有他李俊的船只消失,定有蹊跷。”

王定六道:“你说说。”

王三道:“我和李俊的船只货物都是一样的,装了500奴隶,1000石粮食,还有30万两白银。李俊可是太湖水匪出身,莫不是贪图了这些财物,趁风暴驾驶船只逃走了。”

王定六道:“怎么可能?这些东西到了中原才能值钱,到了其他海外之地能有什么用处。再说王爷对李俊恩高义厚,还封了他爵位。上次回到延安府王爷赐给他万贯家财,王爷给他这种赏赐他怎么会逃走。”

王三道:“大人,海外也有繁华所在。跟海商接触多了,各种奇闻异事也就不新鲜了。王爷虽然赏赐优厚,但是这船上足足有30万两白银。当初大宋辽国的岁币不过如此,要是能够寻得一个隐秘的国度,只拍就有几辈子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王定六也读了种师道的《四大部洲论》,里面描述了海外的繁华,但是王定六作为锦衣卫的指挥使,可以得到很多消息。他收集到的消息,关于海外的部分描述大部分都不如中原繁华,所以久而久之他只当《四大部洲论》中提到的海外繁华只是种师道给华夏军诸将描绘的前景,因为种师道许诺给华夏军诸将建国的地方都在海外。

王定六道:“海外真有繁华所在,能吸引李俊。”

王三道:“在扶桑国来往的客商,以南洋诸国为主,甚至还有天竺国、大食国的客商,他们口中描述那里的国家也是人口稠密的所在。若有足够金银便可去到那里享受天年。”

王定六道:“若真是如此,李俊的城府倒是极深,深藏不露啊。”

王三道:“也许不是李俊,他的船上还有宋江。”

“宋江?”王定六道:“就是那个及时雨!”

王三道:“正是此人,他在扶桑岛国帮助我们跟扶桑倭子作战,也算是出了大力。这次他死活要回国拜见侯爷(当时种师道还没有称王),于是搭了李俊的船回来了。在那场暴风雨来临之前,李俊大大船之上确有人被从船上扔了下来,可是大海之上,又有风暴,没有找到落水之人!”

王定六听王三讲得热闹,但是听来听去也没觉得李俊不明不白的消失有什么重要。于是道:“这是我知道了,慢慢查访也就是了。”

王三道王定六的语气,有些着急道:“王大人此时不可小觑。若宋江劫持了李俊还好说,如果李俊真的驾船而逃。对商队海外行走可是致命的打击。”

王定六奇道:“这又是为何?”

王三道:“大人你想,每次海外回来都有赏赐,但是海外贸易所得必定还有成例上交西军商队。如果都如李俊这般,卷了财物流落海外,这海外贸易还如何实施?这刚刚开辟的商路也就落入他人之手了。”

王定六一听吓了一跳,道:“如此你为何不早报。到了中原就可通过锦衣卫报我。”

王三道:“我到秀州就报了。只不过锦衣卫抽调去了汴梁、镇江附近打探消息。留守秀州锦衣卫本来就没有几个,他们也不明白其中机要。估计只是当一般的消息上报了,这种消息都不一定能够传到王大人面前。今日在襄州若不是遇见王大人,我就在此地弃舟登岸,快马回延安直接报给王爷了!”

王定六道:“不用你去,我亲自去延安。”

王三大喜,随即拿出一本厚厚的文书,道:“这是这一年多来,扶桑国的情况,请一并转交给王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