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四七七 巧心机沈柏景筹粮

穿越之玩转大宋 四七七 巧心机沈柏景筹粮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0 21:32:50 来源:笔趣阁

种师道听后喜道:“这次征讨西域获得金银无数,什么代价都是出得起的。”

沈柏景道:“下官要的不是金银,而是官职。”

种师道说道:“你是什么意思,是让孤王卖官鬻爵。”

沈柏景道:“殿下恕罪,但是却无他法。”

种师道深知卖官鬻爵对于整个政权的危害,可是现在又不能变成粮食来。现在几十万的百姓嗷嗷待哺,现在又能怎么办。不过沈柏景既然能说卖官筹粮,就说明还是有粮。种师道在盘算卖官筹粮,不如用秀州三策筹粮杀大户筹粮,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那样做会对刚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的陕西影响的小一些。

种师道缓缓的问道:“你是说陕西的大户中还有余粮。”

沈柏景道:“陕西的大户即使有存粮我看也是不多了,但是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大户肯定有余粮。”

种师道奇道:“那里?”

沈柏景道:“巴蜀,成都府路。”

宋朝将巴蜀之地分成了利州路、夔州路、梓州路和成都府路,其中成都府就是著名的天府之国,那里是宋朝有名的产粮之地。种师道早就想打通去成都的商路,西征之前就让时迁打通西夏中兴府到大理的商路,但是阴错阳差,时迁害怕跟宋朝廷的地方官的纠缠,没有从成都府去大理国,而是从西宁州沿着吐蕃边境开辟了一条高原商路。

沈柏景接着道:“二爷在采购西征粮食的时候,除了在陕西征派外,多去江南和中原采购粮食,因此在成都府路采购的粮食相当少。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里的粮食众多,可却运不出去,价格便宜,所以正好采购。”

种师道没想到沈柏景竟然有如此见识,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只要花钱采购就可以了,何必卖官。”

沈柏景神秘道:“王爷,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食虽然多,可是运输不易,这里可是大有学问。”

种师道看着这个不显山不漏水的沈柏景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沈柏景此刻跪倒在地,道:“下官在朝中没有依靠,因此受到他人欺凌,在此向殿下报效,以表忠心而已。”

种师道弄得一头雾水,道:“你这前言不搭后语的,起来细说。”

沈柏景道:“我家本是四川大户,只是家族中学风不旺,偌大的家族数百户人,只有我一人读书出仕。在朝中也没有什势力,所以屡受排挤。最终到了京兆府,不过我倒觉得这是一个福气,我见咱华夏军蒸蒸日上,因此真心投效。去年二爷(种世义)到处征调粮食,我给二爷写过几次信件,请二爷到四川征粮,下官愿意联系家族中子弟相助,只是这些信件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

种师道听了一愣,道:“莫不是浩儿(种世信名为种浩)没接到你的信件。”

沈柏景道:“那也不是,后来二爷跟我商量将陕西二路的赋税由中华银行代收的事情,我也跟他提到了这件事。不过二爷觉得蜀道太难,只怕耽误时间。就让我去开辟从京兆府道成都府的商路,只要商路一开,他就可以采购那里的粮食。”

种师道点点头,道:“原来如此,现在的商路开通了吗?”

沈柏景道:“这几个月我也是给老家的族长写信,跟他们晓明利害,我家族披荆斩棘,耗费十数万钱,探访道路,经过数月这个商路终于开通了。可是商路开通后西征结束了。”

种师道问道:“你想用这个商道换取你家的前程。”

沈柏景道:“正是。下官也关注殿下在西域行事,殿下能对曹正、贾尼尼给予重赏。那曹正许诺10万石粮就是一个子爵,贾尼尼只是将军票用到西牛贺洲就是王爷就赏赐了一个侯爵。在下不才,商道开通后一月之内就可运来5万石粮食。另外这条商路十分隐秘,却可直通成都平原,如果王爷他日要统一天下,这条商路就是入川的近兵之路。”

种师道一听站了起来,道:“真若如此,你便是立下大功,虽是文官亦可封爵。”

沈柏景道:“下官也懂韬光养晦之策,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非出自西军,亦无战功,不想让众臣猜忌。下官看了西夏国科举的卷子,我家族人虽然天资有限,在中原科考难以出人头地,但是家中懂得识字算账之人甚多,听说王爷今年还要举办华夏国的科举,我族人诺能参加,定然有多人得中。

我也可说服族人,居家迁往西域,那里正好缺少中原百姓。我家在四川就有土地2000千倾,全都赠与华夏军,可成为华夏军的产业……”

种师道听着沈柏景娓娓道来,道:“孤王原本以为你只是一个干练的地方官员,没想到你竟然有如此巧心机。如此甚好,现在西域非常缺少文官,你家人若能高中,我必然首先外放实缺。至于成都的良田吗,孤王不白拿你的地,市价卖给锦衣卫即可。”

沈柏景一听大喜,道:“多谢殿下天恩。”

种师道说道:“你先莫谢恩,这古来入川无非是金牛道、子午谷、陈仓古道等数条路,哪一条都是崎岖难行,你们的商道在那里,难道从天下掉下来不成。”

沈柏景道:“王爷,商路不从天上来,却可以从水上行。”

种师道说道:“此话怎讲?”

沈柏景道:“王爷蜀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名唤渝水,这渝水直通恭州注入长江。沿长江逆流而上便是成都府。只是这渝水知道从巴山而来,无人知道起源。我家族用数月时间沿着渝水逆流而上,竟然发现渝水北上竟然可以到达陕西秦凤路的秦州附近,与秦州的东河相通。这条河虽然水流湍急,逆水行舟行程艰苦,但是并非不可通行。尤其是冬季,东河封冻,粮食可以顺利到达秦州。”

种师道一听觉得新鲜,巴蜀之地竟然有这么一条大河,自己竟然不知道。于是命令萧让取出地图,让沈柏景指出渝水的位置。

沈柏景看着地图,就之处了恭州和渝水的位置。那时候地图还是非常简陋的,种师道虽然重视地图,但是也没有对巴蜀之地大规模的探查过。他看着地图上的渝水进入巴山后就没有标识出来了,于是问道:“这个渝水真的能通往秦州。”

沈柏景指着地图道:“正是,我家人探究过。只是过了四川的广元县城后,水流湍急,就通航困难,但是在冬天水流道是缓和了不少,只要精心操舟定能通航。”说着就在用手在地图之上比划起来渝水在在大巴山和秦州只见的走向了。

种师道看着沈柏景的比划,突然他明白了这条江就是后世的嘉陵江,恭州就是后世的重庆。只是自己到是没有听说过嘉陵江能够通航的事情,也许是后世的铁路修建替代了航运吧。

种师道暗想:这嘉陵江定然不是什么好的航路,要不然也不至于众人不知。不过到是可以差人探究一番,如果真的能通航倒不失是一条入川的好路。

种师道说道:“我让王定六派人于你共同探究此路,若是成功定然给你家族一个前程。”

沈柏景大喜道:“多谢殿下恩典。”

王定六听说西北还有一条水路可以进入巴蜀,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在沈柏景的指导开始寻找这条水路。华夏军跟四川的也有贸易的往来,四川的丝绸、茶叶产量虽然不如江南大,但是也是华夏军需要的物资。只不过跟四川贸易受限制与蜀道,货物量并不大。但是锦衣卫还是在成都有商栈,两地也有信鸽。

沈柏景利用自己的锦衣卫的信鸽,让成都府的家人利用渝水水道往秦州府送粮食。而王定六亲自带人从秦州府沿着东河往南探查。这条后世的嘉陵江在宋朝时期广元县以北的河道还算是宽阔,水流也比后世平缓了很多,但是许多地方还是不适合航运。尤其是逆水行舟,更是艰难,不少地方需要雇佣纤夫前行,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条水路算不上好的商路。

不过水路运输比起陆路运输来就是可以大量的运输货物,尤其对于有大巴山阻拦的巴蜀,这条水路就更有意义了。沈家为了整个家族整一个前程,第一批动用了30条拖船,由于事先已经探好了路,哪里水流急、哪里水流浅,哪里需要用纤夫,甚至哪里可以利用冰冻的河道运输,都已经计划好了,果真不足一个月,30条200料拖船竟然将(1料500斤)将5万石粮食运到了秦州。

种师道闻之大喜,此时华夏军也都回到了陕西,河东的难民也陆续到达了。种师道随即将命令军机处尽快安顿这些难民,现在沈家运来的5万石粮食大体让这些难民勉强过冬了。

华夏军安度难民也有经验了,当年从江南掳掠过来的百姓已经在西军农场中工作满5年了,他们现在都已经陆续恢复了自由身。农场也是一个大课堂,这些在农场中被准军事化管理5年的百姓,都已经脱胎换骨了,多数都能认得汉字,写得了书信,起码对中华文明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很好的纪律性。这些百姓已经融入到华夏军的体系内,不会再回江南了。今后无论是经商、种地或者是参军都会成为各领域的骨干力量。

现在河东逃难来的百姓,正好被安置字农场中做工,5年后又是一批懂得中华文明的百姓会将进入社会。

就在种师道觉得一起都会好起来,他开始准备应付金军第二次南下的时候,巨大的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