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二二七 喜事临门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二二七 喜事临门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0 21:32:50 来源:笔趣阁

种师道等人来到了火器局,元觉等造办处的工匠由于人数少已经被火器局的人跟捆了起来。不过火器局的人也没得到什么好处,好几个人被元觉揍得鼻青脸肿。

种师道冷冷看着魏定国和单如圭,一言不发。魏定国和单如圭都是面带羞愧跪在了地上。种师道说道:“火器局、造办处都是我西军制造利器的重要衙门,原本是同根,应同心协力,怎能互生龃龉。真真让老夫伤心!”

魏定国和单如圭也不知所措,一个劲的磕头认错。种师道看了看二人,突然想到这两个部门要能形成良性的竞争也好,可能更能促进西军科技的发展,于是不再继续调停。

种师道说道:“都起来吧,单师傅把你的人都带走吧。其他人也都散了吧。”

众人散去,种师道问魏定国道:“你说说,为何出现这样情况。”

魏定国道:“启禀侯爷,那个元觉送给我们铁桶,说我们火器局的人都是饭桶……”

“住嘴!”种师道阻止道:“你们这几年比起造办处效率如何?他们为何出此狂言?”

魏定国低头不语。

种师道继续说道:“这个铁桶是我让他们打造的。”

魏定国大惊道:“侯爷也认为我们火器局不堪大用吗?”

种师道摆手道:“我对尔等怎样,难道尔等不知?我想起一种飞雷炮,打造简单,但是需要结实的铁桶作为发射筒,故而命令造办处打造。”

魏定国见种师道又有新的火器设计,不由得大喜,但是转念一想火器局连掌中雷都没有造出来,对于这个“飞雷炮”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魏定国小声说道:“小人无能,只怕有负侯爷厚望。”

种师道说道:“看你那点出息,这个飞雷炮并不复杂,取纸笔来,我画图给你。你们尽快研制,找回火器局的尊严。”

种师道一遍画飞雷炮(没良心炮)的草图,一边跟魏定国解释这个武器的特点。魏定国一见这个东西果然并不复杂,这次他真的高兴起来,道:“这个我们一定加紧制造,请侯爷放心。”

种师道看了一眼道:“这个东西射程近,战场之上适用情况也有限,只是一种辅助的火器。火器局的重点还是要研制火绳枪、铁质火炮。另外此次西征很多碗口铳的炮管已经出现裂纹了,需要回炉重新铸造,在此基础上还要铸造更多的碗口铳,未来还有大战。”

魏定国道:“这就铳回炉并不难,只是铸造更多的碗口铳需要更多的红铜,如今咱们的红铜存量已经不够了。”

种师道点了点头道:“这个不用你操心,我自由办法。”

这一年多来西军已经把从江南搜刮来的十几万斤红铜全都消耗差不多了,碗口铳也就铸造了不到200门,而且红铜软,炮弹丸硬,很多碗口铳打上百余发也就需要重新铸造了。再加上红铜本身就是价格不菲,甚至可以直接用作铸造铜钱,因此这个碗口铳的真是西军的吞金兽。

可是现在用铁铸造火炮的技术迟迟的无法攻克,种师道也没有办法,好在王定六告诉种师道,已经接到了飞鸽传书。李俊已经从日本回来了,而且带来红铜还找到了那个种师道提到的那个银山。

就在魏定国率领火器营的工匠研究飞雷炮的日子里,西夏国传来了消息折赛花果然应了李修缘的话生了一对双胞胎,杨可世给赐名“再定”、“再辉”,只可惜这两个孩子不能让爷爷杨可世看见。现在宗英名义上是西夏国的大司马,一时半会儿也回不了太原。

宣和六年二月初十,延安府的方琼也生了了一个男孩,朱道荣年近40才得此娇儿,非常高兴。二月十三,朱道荣给孩子庆祝“喜三”在府中大排酒宴招待宾朋。

种师道自然座在了首席。朱道荣对着种师道说道:“前几日传来消息,两国夫人(这里已经是大宋,称呼折赛花就不能称为公主了)诞下一对双胞胎,侯爷又一次当了外公了,再加这次拙荆给我诞下小犬,此乃我西军兴旺发达之兆,实在是可喜可贺。大家满饮此杯!”

种师道也笑道:“朱道荣果然是读书人,说话都是一套套的。我原本也是文官出身,这几年舞刀弄枪惯了,反而说不出这等漂亮的词语了,来各位尽情喝吧。”

魏定国此时也大声的说道:“启禀侯爷,我这里还有一喜,不知道该不该在这里说。”

种师道说道:“快块道来。”

魏定国道:“侯爷命我火器局打造的飞雷炮经过20余日的实验,已经成功,火器局又为我西军打造了一个取胜利器!”他特意把20余日提高了声音,然后用眼睛余光撇了一眼单如圭。

单如圭嘴角一瞥,没有理会魏定国,端起一杯酒喝了下去。这时候种山从外边走了过来,在种师道耳边说道:“老爷,刚刚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李俊和王三押着从扶桑国采购来的红铜回来了,足足有5万多斤。还有不少矿石,据称是那个石见山的矿石。”

种师道一听喜道:“他们在哪里?”

种山道:“已经到了经略府了。”

种师道喜道:“诸位,今天四喜临门……”

种师道话音未落,门外突然跑进一个探马,这个探马一边跑一边喊:“600里加急!”

众人一听600里加急纷纷让开一条道路,这个探马一路跑到了种师道面前,递上了一封书信。种师道一看是陇右西宁府发来的文书,不禁一愣,他以为西宁州真的出问题了。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西宁州出问题,锦衣卫的萧让就在那里,难道他就没带几只信鸽吗?

种师道疑惑的打开了文书,在场的众人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纷纷想种师道投来了疑惑的目光。种师道看了一眼文书,原来是高怀远发来的报捷文书,文书中用词谦逊,说明他接到种师道的书信后立刻带人赶到了西宁州,剿灭了天地会,如今天地会在西宁州已经被连根拔起,不复存在了,而且高怀远还请种师道尽快在兰州或者西宁府设立锦衣卫的商栈,一个是繁荣当地买卖,另外就是防止天地会死灰复燃。

这个也是一件喜事,只是种师道觉得仅仅剿灭一个帮会并不值得高怀动用600里加急把消息送过来,这种消息甚至用锦衣卫送过来就行了,高怀远肯能也感觉道了西军开始怀疑他的忠诚了,因此这是他在给种师道摆忠心呢?

想通这个环节,种师道高兴的说道:“此则陇右无忧矣!”

朱道荣此时说道:“值此大喜之日,还请侯爷为犬子此命。”

其实宋朝的孩子一般的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名,为的的是好养活。很多人一辈子就是一个小名,比如王定六、唐四五之类的。有的人上学的时候才有学名,就算是讲究之家多是长辈赐名,那也得等孩子过了满月之后,如今孩子刚刚出生三天就起名字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既然朱道荣请求赐名,自己也不好托词。

种师道问道:“贵公子可有小明否?请先生测过八字了吗?”

朱道荣道:“也巧了,我们给孩子起了个贱名唤‘喜郎’。也请了先生算过,说这孩子五行缺火。所以才斗胆请侯爷赐名,希望孩子今后能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种师道还真没给孩子起名字的经验,想了半天他说道:“无论是你朱道荣,还是尊夫人方琼都是在书山文海挣得功名的,我想令郎也应该好好读书,就不要舞刀弄枪了。读书吗,讲究‘业精于勤,慌于嬉’,他小名又有‘喜’字,我看就叫朱喜,实时提醒他要刻苦读书,不要‘慌于嬉’。他五行缺火,就在喜字之下加上四点底,干脆就叫朱熹吧。”

“朱熹!”朱道荣想了一想,道:“好,这个名字好。多谢侯爷赐名。”

种师道给朱道荣的孩子赐名为“朱熹”后,突然感觉历史上那个大儒朱熹,这个朱熹最后创作了《四书集注》被后世成为“朱夫子”、朱圣人,在儒家学派中朱熹几乎和孔子名望相当!当然他创作的《四书集注》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也禁锢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也是中国近代从盛世到被列强欺凌的原因。

种师道不知道这个“朱熹”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朱夫子,但是出生于朱道荣家今后的学问总是不错的,即使这孩子真的能创出《四书集注》未来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也不会成为禁锢读书人的工具。种师道甚至设想看看未来的《四书集注》和自己的《物理集注》将成为中原学生的文理科的主要教材。

就在此时,大儒李侗站了起来,道:“既然侯爷给朱大人的孩子赐名朱熹,我愿收他为徒,将我一生修为传授于他。”

李侗现在是西军的学政,这个学政也是给虚职,名义上是管理西军子弟的学堂上学的事情。但是他发现,在延安的各学堂,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认字的人特别多,这就是朱道荣的功劳,但是很多人认得一些字后,就不再学习,而是进入西军的商队或者农场做工挣钱了,即使是读书,很多人去了造办处开设的“格物书院”和火器局“致知书院”去学习《物理集注》和《梦溪笔谈》去了。

李侗也依托延安的图书馆开设了“明德书院”,这明德书院的来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学院依托于种师道亲自设置的图书馆,李侗以为这个学院必然成为延安府各学院之首,没想到开设以来种师道就对这个学院不太关心,也没有想格物书院和致知书院那样拨付专门的经费。

如今延安府书院以造办处的格物书院为首,自己的明德书院勉强排在第二位。致知书院虽然排名第三,但是种师道最支持这个书院的,很多传言说种师道拨给这个书院的经费要多余格物书院。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无从查起,但是种师道拨付给火器局的经费那是远远超过造办处的。

今天李侗提出要收朱熹为徒,其实就是要提升明德书院的地位。朱道荣当然明白好友李侗的心理。但是他知道起码种师道实对格物致知的学问更感兴趣,因此他也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学习格物致知方面的知识,何况自己的妻子方琼在这方面还是大家。

因此朱道荣用不知可否,用眼神求助种师道帮助,可是没想到,种师道一口就答应下来,只听种师道说道:“好,有当今大儒教授朱熹,这孩子以后肯定错不了。”

朱道荣没想到种师道一口答应下来,吓了一跳,也只好说道:“荣幸之至、荣幸之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