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一四二 定策伏牛山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一四二 定策伏牛山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0 21:32:50 来源:笔趣阁

种师道收服了牛皋心中高兴,他突然想到,这个王三是怎么发现那个茶摊伙计不对劲的。于是交过王三问道:“你是怎么发现那个伙计不对劲的。”

王三道:“禀报侯爷,小人见他们给您斟的茶颜色与给我的不一样,而且其中一个伙计面露一丝诡异之笑,故而诈了他们一下,也是托侯爷的福,没想到真的让我蒙对了。”

种师道笑道:“当初在歙州就是你认出了方杰,立下大功。看来你是一个精细之人呢。”

王三道:“多谢侯爷夸奖,小的再怎么说也挂着咱锦衣卫的百夫长。”

“百夫长”这三个字引起了种师道深思,这个锦衣卫最初每个人都要通过种师道亲自的审查。自从成了自己私军后,如今“百夫长”都一大推了,指挥使也封了好几个,原来指挥使就是王定六一个,如今包括时迁、栓子、段竞逐等人都成了锦衣卫的指挥使。种师道也不知道这个情况是好是坏,不过现在锦衣卫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办事效率总体还是让他满意度。唯独让他不太满意的,就是东京的时迁打听的消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些真正朝廷的内幕还是很难打听到的。不过这个也不能全怪时迁,现在东京锦衣卫的主要基地就是醉仙楼,那里传出的消息肯定是鸡毛蒜皮的东西多。

种师道又问道:“我问你为何到鲁山的时候,刚才你也没说完,到底为何到这里。”

王三道:“侯爷,是这样我们找到了扶桑国购买红铜的渠道,本来就要和李俊搭伙东渡扶桑国。但是扶桑国路途遥远,副指挥使时迁大人说让我们带一些飞奴过去。紧急时刻可以联系中原。”

种师道刚刚吩咐让种世信在延安训练信鸽,对于飞奴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问道:“什么飞奴。”

王三道:“听说是原来一品堂在东京的醉仙楼的李掌柜豢养的。这个飞奴也不怎么好使,好像能从兴庆府飞到东京汴梁。后来时迁接手了醉仙楼,这飞奴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这次听说我们要去扶桑国,他就吩咐让我们带着这批飞奴走,也许到那边这些飞奴能够飞回来。另外,就是准备去扶桑国的时候还遇见了很多航海细节,我也不太懂,李俊想在来一次东京当面跟赵值讨教,所以我们就带了一些货物够奔东京而来。船行到了许昌,接到时迁大人的传书,让我到这里来接应侯爷。”

种师道没想到中间有如此曲折之事,于是道:“当年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扶桑才获得成功,可是扶桑国人却在唐朝派出大量的遣唐使来到中原。如今扶桑商人来到我国的不少,但是我国商人能够到达扶桑的却是不多。这次你们东行意义重大,不仅仅要采购红铜,扶桑国还成产硫磺,都可以采购一些。另外你们主要要开通航路,让西军商队未来能够自由往返扶桑。你这次如果成功,要在扶桑建立商栈,为了方便你今后做事,我任命你为锦衣卫扶桑的指挥使,除了听出王定六和时迁调遣外,遇事可以直接向我禀报。”

王三一听大喜道:“多谢侯爷,小人势必为咱西军效全力。”

种师道接着说:“扶桑国有一个石见的山,在扶桑国建立商栈后要细细查访此地。还有海外行商,每到一处都要仔细画出地图来给我。”种师道说的那个石见山,就是日本的一座银山,在16世机的时候那里产出了世界的三分之一的白银。不过现在那座山应该还没有被开发发现。

王三回道:“小人记下了。”

种师道在伏牛山顶下的策略,后世认为是西军开始殖民海外的起始点。

种师道安排完了王三,又把牛皋叫了过来,问了他一下关于蒙汗药的事情。牛皋听开始也是一脸疑惑,后来听明白了原来种师道想用这个蒙汗药来治疗伤兵。

于是笑道:“侯爷,别的蒙汗药我不知道。咱伏牛山的蒙汗药就是用的一本地产的‘狗核桃’制成的,我们本地的兽医给牛、马治病的时候有时候用这个玩意,我祖传的就是兽医,因此有这个方子。”

种师道一听来了兴趣,问道:“这个‘狗核桃’,产量大吗?”

牛皋说道:“这个狗核桃用处不大,在伏牛山产量也很小。不过我听说这个东西并不稀奇,其他地方也有。”

其实种师道并不知道,这个狗核桃也叫醉心花、山茄子等,就是原产于天竺国的曼陀罗,在宋朝已经广泛的分布在大江南北了。而且早就有医书对这个东西有了记载,种师道十分看重《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只不过宋朝时候,学科不成体系,因此这个曼陀罗花的药用价值还没被人深入的研究过。种师道于是让人找到了一些狗核桃带回延安府给种世礼和安道全去研究。

种师道等人在伏牛山水帘洞简单的用过了午饭,一行人沿着官道向鲁山县进发。还没有走出伏牛山,就看见宗泽骑着马气喘吁吁的来了。种师道一见宗泽狼狈的样子,问道:“汝霖(宗泽的字)何故如此狼狈,你请的援军在何处。”

宗泽一见种师道等人无恙,喘了几口气,道:“鲁山三班衙役凑了半天聚集了50多人,连战马也没有。而且他们对伏牛山强人十分惧怕,要不是知县亲自带队,这些衙役恐怕都不敢前来救援。不过我见侯爷无恙,也就放心了。”

种师道笑道:“怎么这知县大人一介文人,也敢出来剿匪?他们人呢?”

宗泽道:“知县听说是侯爷亲自去了伏牛山,还肯亲自督促衙役们前来。他们没有马,所以落在了后面。”

种师道说道:“好吧,咱们去见见这位县太爷。”

种师道等人又走了四五里路,看到有一队歪七扭八的衙役组成的队伍,衣冠不整的向着种师道他们“跑”过了,为首一人40多岁,头发有些花白,骑在一头驴上,一手提着提着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另外一只手不停的抽打驴的后跨,催着这驴跑的快点。

这个人走到近前,种师道一看还是个熟人,就是当初在歙州擒拿方腊的时候,的歙州知府沈柏景。不过此时的沈柏景比几个月前可是落魄多了。

种师道笑道:“这不是沈大人吗?怎么几个月不见从知府变成知县了?”

沈柏景看到种师道,羞愧难当,他跳下驴来,跪倒在地,道:“下官救援来迟。死罪、死罪。”

种师道看着他身后那些器械不争、气喘吁吁的衙役们,说道:“等他们来救,我的命早就没了。好了,你起来吧,我这里没事了。”

沈柏景一抬头看到了牛皋,吓得他退后了几步,后面跟着的衙役们也都纷纷后退。沈柏景指着牛皋惊恐的道:“强、强人!”

种师道看了一眼沈柏景,说道:“这个那里是什么强人,就是本地的一个兽医。我军中马匹经常生病,我特意请来为我军中马匹医病的。”

沈柏景再糊度也明白了,于是点了点头问道:“那伏牛山其他匪众,不、村民呢?”

种师道说道:“我们西北刚刚经历大战,人多地少,我已经安排这些人去西北开荒种地了。”

沈柏景擦了一下脸,道:“也好,也好。”

种师道看着沈柏景觉得有些奇诡,别人官都是越做越大,这个沈柏景几个月间却从知府降级成了知县!于是问道:“沈大人,你这个官职怎么从知府降到知县了?”

沈柏景长叹一声道:“侯爷有所不知,自从下官协助侯爷(其实也是来晚了,什么忙都没帮上)剿灭了方杰等贼人,听说朝廷本来有奖赏的。但是不知道为何得罪了楚国公大人,定说我剿匪不利,定要将我免职。要不是梁师成大人保我,只怕我这知县之位也不保了。”

种师道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大宋官场的相互倾轧。这歙州知府本来没什么,只不过这个帮源洞的藏着的是方腊。当方腊再帮源洞的躲藏的时候,童贯已经将方肥当作方腊押到东京斩首了。这个事情是童贯的机密,他怕沈柏景在歙州当知府时间久了探查出来。于是要免沈柏景。这个沈柏景能座上歙州知府的位置是因为行贿的是梁师成,梁师成当然没有童贯的势力大。所有如今沈柏景能够保住一个知县的身份也算是梁师成在朝廷还是有一些面子的。

在这大宋的官场上,一个靠山不怎“硬”的官员能有这个位置也算是不错了,历朝历代那个时代不是这样呢。现在西军二代或者三代、后世的八旗子弟,即使种师道穿越之前的那个天朝不也是“官二代”、“富二代”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吗?想到此处种师道突然同情起这个沈柏景了。

种师道随口问道:“贵县有多少人口、土地呀?

沈柏景道:“有丁口(成年男子)3万余,土地1万3千顷(古时1顷地100亩地)”

“所收赋税几何。”

“商税、盐税、人头税、农税等各项税负合计收钱5万7千贯,粮食约10万担。还可以征发一些徭役,也可以定约万贯。”

种师道点点头,看来这个沈柏景还不是个糊涂官,不过这个赋税也不重为何牛皋等人活不下去呢?想道此处,他随口叹道:“这个赋税也不高啊。”

牛皋道:“莫听这个狗官胡说,左一次加征,右一此加派,我们都活不下去了!”

沈柏景道:“这与本官无关,朝廷要赎回幽州等六地,向各地摊派。本县只是加征了2分,许昌府加征了3分呢!”

种师道摆了摆手让他们都别说了,穿越之前他看过很多资料,说是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的朝代,什么GDP占世界80%,老百姓过得最幸福,读书人地位最高,商业最发达等等好词都给安上了。到了这个时代,种师道才知道这里百姓过的还是非常苦的,历史南北两宋300多年,农民去起义就200多次。而且到了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百姓困苦不堪。北宋末年北方有宋江、南方方腊,后来又出现了钟相、杨幺等农民大起义,如果不是女真入寇中原,估计宋朝在这些起义的打击下也很难长久下去。

种师道对沈柏景说:“伏牛山这30多户的赋税,我替他们出了。他们要迁到西北,自有商队负责。你作为一方父母官,造福百姓才不妄你十年苦读啊。”

沈柏景道:“侯爷教训的是,只是小人朝中无人,这县令也不知道能够干多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