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四六五 刘鞈避难蓼儿洼

穿越之玩转大宋 四六五 刘鞈避难蓼儿洼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8:37:21 来源:笔趣阁

牛皋在小青山全歼了一只金军,不过自己也是损失惨重。他自知凭借手中的这些人马实在是无力跟金人商量,于是和王旗牌、赵值等人一商量。

王旗牌道:“如今先大军是退往河间府,还是伏牛山,二位大人有何见解。”

赵值道:“这次金人入寇中原,朝廷必然迁怒与我。我这次又在河间府兵败失地,早就没有了退路。我想借此此一战,脱离朝廷,改回本名,效忠侯爷。”

王旗牌道:“你有何计策?”

赵值道:“这次与金人交战咱们毕竟取得的了胜利,虽说是小胜,但是却也不易。咱们就以伯远的名义上书朝廷,说是滹沱河畔歼灭敌人3千,环庆军也损失8000人,在下也死于乱军之中。这样我等就到伏牛山蛰伏,等待侯爷带兵东进,重症乾坤。”

牛皋听了赵值的计策,道:“这倒是一个妙计。这样我环庆军的主力人马也不必受到朝廷的调遣,而且咱们还可以伏牛山为基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并且派出小股部队以游击之法骚扰金军。”

王旗牌还是不愿意让牛皋单独领兵,但是也不好明说,于是道:“就请赵大人主持伏牛山之事。我和伯远一起带领着2000千人马一边跟金人作战,一边应付朝廷。另外还请赵大人写一封信劝劝刘鞈,让他不要迂腐,快想退路,不要死守真定府,徒增百姓伤亡!”

赵值道:“这个自然,刘鞈虽不是领兵打仗的将才,却也是一个清官干吏,也多次对朝廷不修武备,重用奸臣表示不满。我写一封信劝劝他,让投靠西军,博一个前程。”

牛皋见王旗牌竟然愿意跟随自己征战,居然有些感动,道:“没想到王兄弟如此仗义,让牛皋钦佩。”

赵值随即写用牛皋的名义写了一份奏报,由于牛皋的身份太低没有资格直接给皇帝上折子,这份奏报是报给枢密院的。在奏报中添油加醋的说了所谓的小青山大捷,然后然后又说明了环庆军损失惨重,如今只有2000人马,无力再战了。同时禀报河北宣慰使赵值殉国而亡了。从此赵值也没改回原名马值,而是改用曾用名李良嗣。其实良嗣就是赵值的字,他也不算完全的改名。

李良嗣带着几个亲近随从悄悄的去往了伏牛山,他在那里招兵买马,并且指挥小股部队时常偷袭金军,久而久之李良嗣倒是成了河北给抗金义军的领袖了。

牛皋、王旗牌则引着剩余的环庆军来到了而来真定府,刘鞈也知道了河间府的战况了。他如今向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面对金兵南下也是无计可施。他一封封的向东京发出求救文书,然后就是加强城防。牛皋的到来,多少给了他一份信心,他高兴的将牛皋迎接进入了真定府,并向牛皋求计。

刘鞈道:“伯远将军,你在小青山打破金狗,提升了我大宋的士气,实在可喜可贺。这真定府的城防,还要多多依靠伯远将军了。”

牛皋道:“真定府还要多少人马?”

刘鞈道:“还有厢军3000人。”

牛皋道:“金军10万大军南下,岂是我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带领数千人马能抵挡的。我看不如疏散百姓,坚壁清野,向南暂避一时的好。”

刘鞈一听就傻了,道:“这,这,如何使得?”

牛皋道:“怎么不能使得?”

刘鞈道:“我是朝廷命官,受皇恩守牧一方……”

牛皋听刘鞈叽叽喳喳讲那些道理就烦,他道:“如今朝廷不修武备,在这里死守也是等死,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鞈还要解释,王旗牌拦住了刘鞈,道:“刘大人,这里有一封信,您看看。”

刘鞈疑惑的打开信封,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是赵值的字体,他惊恐的看着王旗牌道:“这是赵大人的绝笔吗?”

王旗牌道:“赵值已经死了,这个是不是绝笔刘大人可自行计较。”

赵值是河北宣慰使,而且做过龙图阁大学士,当朝一品官。他也是积极抗金的人物,亲自莅临前线,但是他的死因让很多人模棱两可,说什么的都有。牛皋上书说是赵值战死,但是有传言说是畏罪自杀,也有人说赵值其实就是金国奸细,力推海上之盟的时候就想着出卖大宋了,因此河间府防线一夜溃败就是赵值一手造成的,总之说什么都有,让人摸不到头脑。

李良嗣给刘鞈写的信中,阐明了他的观点。他早就预料到金军会大举南下,但是朝廷完全不做准备,届时中原必然要经历一场大难,而他也必然成为替罪羊。这场大战已经注定没有办法避免了,只有西军能够重整乾坤,延续国祚,请刘鞈珍重。这封信落款是“良嗣”。

刘鞈知道赵值的字是良嗣,但是给别人写信那里有落款自己字的,而且信中最后写道让自己珍重是什么意思。如果说是这封信是伪造的,可是这字体笔记确确实实是赵值的字体。

刘鞈端详了这封信好长时间,最后问道:“赵大人难道真的投靠了平西侯爷了吗?平西侯爷真的要脱离朝廷,拥兵自重,行太祖之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吗?”

牛皋、王旗牌都是武将出身,对于行太祖之事也是听不太明白。王旗牌并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刘大人,你也是河北宣尉副使,对于我们环庆军也是有所了解,我们在定州驻扎之时,朝廷的军饷可曾齐备过。我们还不是依靠西军的商队,才能练出这只强军。可是提起州府的厢军,那里有我们的条件,又拿什么与金军抗衡。难道真的用大宋军民的天灵盖去迎金狗的狼牙棒吗?”

刘鞈道:“可是如果不抵抗,难道将大宋江山拱手相让吗?”

牛皋道:“我们将环庆军打散,找时机骚扰金军,减缓金军南下的时间,为朝廷多争取些时间也就是了。另外我按照平西侯爷的安排,将来在河北和山东各地,组织百姓,编练义军,以游击之法与金人周旋,只等侯爷大军东归,再与金人一绝高下。”

刘鞈闭目不语,他这些年知道定州驻扎的环庆军跟种师道关系密切,对此他也是不闻不问,甚至给西军的经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内心深处只是不想招惹西军,做一个太平官员也就是了,让他背叛朝廷投靠西军,一时半会他还无法接受。不过他和赵值(李良嗣)交好,即使没有这封信,他也知道朝廷如今已经烂到根子立了,江南叛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廷的花石纲的压榨,而西北的拥兵自重就是朝廷软弱放纵,对于北国称臣纳贡又有失天朝上国的体面。这个朝廷表面上繁花似锦,实际上就是一座纸糊的大厦,只要一捅也就破了。

如今金国就是一根捅破纸糊大厦的棍子,大厦破了,自己还能当这个裱糊匠吗?自己有能力当这个裱糊匠,补这个破房子吗?刘鞈陷入了人神交战的深思当中。

王旗牌和牛皋见刘鞈久不答话,也觉得无趣。王旗牌道:“我家侯爷爱惜大人是个好官,因此早有招揽之意。大人若是无心,也是无妨。我已经从环庆军中拨出一个百人队,大人何时南下避险,这只百人队定可保您安全。”

王旗牌这么一说刘鞈在缓过神来,他道:“南下也不必着急,本官虽然说是真定知府,但是也是河北宣尉复使,刚才听二位言讲,说是平西侯爷有意在河北、山东等地组织义军抗金,我倒是义不容辞。”

其实此时刘鞈也明白过来了,如今大宋朝廷已经病入膏肓,难逃也不定有好的出路。不如留在本地与金人周旋,今后无论是大宋还是西军得了天下,总是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功劳。

王旗牌一听大喜,道:“侯爷在数年前就已经盘算此事,我们西军在山东蓼儿洼有一处秘密的商栈,那里囤积了一些兵甲、粮食,周围又有800里水泊环绕,倒是一个好去处。”

刘鞈道:“既然侯爷早有安排,下官敢不从命。不过金人来势汹汹,总要跟他们打上一仗,也不能让他们轻易的夺取城池。”

牛皋心中暗骂:这个老东西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跑路就跑路,还做什么表面文章。

王旗牌此刻确笑道:“这都好说,我和伯远兄来安排。大人要尽快安排百姓避难才是上策。”

刘鞈道:“如此甚好,我们就分别安排。”

第二日,牛皋和王旗牌就带着环庆军以及真定府本地的厢军,两下加起来也有5000多人出城寻找金军作战。而刘鞈贴出告示,说是金兵来势汹汹,让百姓道山高林密之处避难。刘鞈的告示一出,金军还没到,整个河间府就乱了起来。好在刘鞈在当地的官声还算不错,他组织三班衙役,上街维护秩序,尽量让百姓有序的撤离。同时他也准备好车帐,带上自己的家人,在环庆军的一个百人队的保护下,悄悄的前往了蓼儿洼避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