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一零一 危急时刻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一零一 危急时刻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0:35:24 来源:笔趣阁

胡三和种世信带领5000骑兵袭击了西夏国的沙洲和玉门关。本以为会有一场大战,没想到夺城异常顺利。审问了俘虏才知道,守城的兵马已经被调到了兴庆府了。留守的都是新入伍的弱兵。西军连下两城,胡三和种世信自然高兴,但是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李乾顺领兵西征,将近3万大军直接就像沙洲杀了过来。

胡三和种世信不敢怠慢,两个人商量一下,还是觉得不能硬拼。所以席卷沙洲府的财物领兵就退到了玉门关,在沙洲只留下了刘光世1000骑兵,胡三告诉刘光世见到西夏兵就且战且退,不可纠缠,只是耽误时间就好。

胡三等到了玉门关就面临三种选择,第一就是回到西宁州也就是陇右都护府制所。第二就是南下进入吐蕃诸部到地区,哪里有强大的卢甘国,第三就是继续西行进入高昌回鹘国。南下进入吐蕃诸部的方案兄弟二人最先给否决了。因为当年横龙川大战开辟了陇右都护府的时候,西军征伐的对象是羌人和黄头回鹘,后来羌人跟西夏借兵才有了横龙川大战。西军取胜后这些羌人和黄头回鹘多数都逃到了吐蕃诸部,成为了卢甘国的属下。对于回西宁州还是去高昌国二人产生了分歧。种世信想回西宁州,而胡三想西区高昌国。

种世信对胡三道:“八弟,我军牵制党项军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刻应该退守西宁州,背靠咱们秦凤路才是上策。”

胡三摇了摇头,道:“五哥,如今党项蛮子和我们西军在延安府厮杀,凶险无比,胜负未知。如果仅仅是为了牵制党项军,父亲大人让我弟兄率领骑兵前来就可,何必让各家公子都选一人从军出征呢?”

种世信也知道种师道的深意,只是有些担心种师道。沉默了半天,对胡三道:“八弟,父亲的意思我是知道的。只是如今西军有难,我等岂能独活。”

胡三道:“这李乾顺这次无论怎样都会进攻陇右,如果咱们回西宁州,李乾顺就会和察哥东西对进,父亲更加危险。如果咱们退到高昌国,李乾顺如果东进咱们可以借机在攻占玉门关和沙洲,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种世信听了胡三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所以不在争辩,于是同意了胡三的建议。不过他又想想起一事,有些担忧道:“咱们西军治理陇右都护府不过几年时间,对高昌回鹘国风土人情完全不知。况且贸然进入他国会不会引来高昌国兵马的绞杀。”

胡三道:“五哥所虑极是,不如现派人到高昌国打探一番。如果高昌国真的不接受咱们,咱们都是骑兵,高昌国只怕比西夏国还要地广人稀,咱们就是占领一方水草丰盛之地也不是什么难事。”

种世信道:“也好,就派哪个逃过来的商人辛宗义去吧,反正商人都要开拓商路。咱们也从沙洲的劫掠了不少东西,让他去贩卖一番正好。”

辛宗义本来就想到高昌国经商,听了种世信的安排后,自然欣喜若狂,带着一些货物就上路了。

胡三排出大量的探马日夜探听西夏军队消息。并且将西军劫掠来的财物打包装成,以便可以随时撤退。李乾顺的西夏军西征的时候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快到沙洲的时候慢了下来,而且在距离沙洲不到百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得到这个消息的胡三、种世信、刘光世都觉得奇怪。尤其是刘光世,他本想弃城逃跑了。看见西夏军突然停了下来,弄得自己是逃也不是,留也不是,整日里急得他团团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西夏军之所以放慢了速度,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西军入寇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乾顺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西军能有这么大的胆量敢于出兵。他急忙刷下旨意让察哥带兵包抄西军的后路。

李乾顺也在犹豫是否先收复沙洲和玉门关后,再回师和察哥一起东西夹击种师道,还是现在就立刻回师。就在犹豫不决之际,他又接到了兴庆府发来的求救公文,没想到种师道拿下洪州后,直接率领人马袭击兴庆府。如今西夏内部兵力空虚到什么程度,李乾顺是知道的,所以现在的兴庆府是非常危急的!因此他大军暂时驻扎了下来,为了不影响军队士气,他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知三军,只是找来了大司马嵬名之重前来商议。同时又下诏令全国各州县尽起勤王之军赶赴兴庆府。

这嵬名之重年纪比李乾顺大不了几岁,但是论辈分确实李乾顺的叔叔。嵬名也是西夏的国姓。西夏国崛起与太祖李继迁崛起,到了景宗李元昊在位时正式建国。太祖李继迁由于帮助唐朝平定叛乱有功,于是就被当时的唐朝皇帝赐给了“李”,他们原本就是姓嵬名,更早党项族属于鲜卑族姓拓跋姓。李元昊建国后,西夏皇帝有时候重视汉文化就姓“李”,跟大宋称臣时候,大宋皇帝还赐他们“赵”姓,并且封他们为西夏王。西夏皇帝不重视汉文化的时候,就改姓“嵬名”,百余年来西夏皇族反复的改姓。李乾顺已经是开国以后的第四个皇帝了。所以皇亲国戚中姓“李”或者姓“嵬名”的都有。

李乾顺把兴庆府传来的消息给嵬名之重看了一下。嵬名之重当时就有些急眼了,他对李乾顺道:“陛下,这兴庆府是国都,祖宗宗庙都在那里,实在是国之根本,万不可出意外!”

李乾顺道:“朕招爱卿前来,就是跟你商议下一步进军的方向,是继续收复沙洲,还是回师兴庆府。”

嵬名只重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是回师兴庆府。”

李乾顺听了有些失望,此时他思念起察哥来了。要是晋王察哥还能给他出些主意,这个大司马也是一个一勇之夫。李乾顺道:“如今我们已经西行半月,行程800里了。如果我们返回就算快马加鞭也要10天,那时候如果兴庆府丢了,也早就丢了。”

嵬名之重问道:“依陛下之意呢?”

李乾顺道:“既然西军敢于犯境,朕决心起倾国之力,要全歼西军!”

嵬名之重道:“愿为陛下效命!”

李乾顺道:“朕已经下旨让察哥迅速回国,朕也起兵立刻东返和察哥东西夹击西军。”

嵬名之重疑惑道:“刚才陛下不是说,此时赶回去时间恐怕来不及……”

李乾顺道:“救援兴庆府是来不及了,但是把西军困在兴庆府是有把握的。届时我和察哥东西对进将兴庆府团团围住,定将西军杀个片甲不留。”

嵬名之重一见李乾顺居然想用兴庆府做诱饵来围歼西军,不仅佩服他的勇气。但是想到太子还在兴庆府,于是想提醒一下李乾顺,但是当他看到李乾顺坚毅的眼光后,到嘴边的话收了回去。

嵬名之重道:“陛下妙计,微臣愿为先锋。”

李乾顺道:“今日招你来就为此事,我军大举西来,具探马回报沙洲西军都是骑兵人数并不多。我率领大军东返只是担心,沙洲西军在背后对我进行袭击。因此我给你1万人马,你要打着我的旗号,营中虚插旌旗,装作大军还在,在这里堵住西军。我率领人马东返。我给你1万人马中,骑兵只有3000人,你务必小心,一定要缠住西军。”

西夏军中骑兵还是占多数的大概能有六成,这次给他3000骑兵,其余的是步军,看来给他的就不是什么精兵了。但是嵬名之重也是无惧,因为他觉得,西军要打败自己的1万人马,至少要出动2万大军,现在在沙洲和玉门关的人马不过数千人而已。因此他对李乾顺道:“陛下放心,微臣的每一滴血都会为陛下流干。”

第二日李乾顺带领人马匆匆东返,嵬名之重则带领1万大军慢慢的向沙洲靠了过来。嵬名之重打着李乾顺的旗号,又让士兵行军时把树枝绑在马尾巴后面,所以大军行动起来浩浩荡荡尘土飞扬。

刘光世在沙洲得到了西夏军大军在歇了几天后又开始向沙洲行动,非常紧张。他本想弃城而逃,可是又派种世信和胡三治罪与他。毕竟胡三给他下达的命令时且战且退,不是不占而退。在刘延庆接替种师道成为了西军经略使后,刘光世已经感觉到西军上下对于他们父子的不满了。这次胡三让他守卫沙洲,说不定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刘光世感觉形势危机,他将手下的探马全都放出去了,根据探马的回报,西夏军这一天只是前进了30多里。这种慢慢的压迫感让刘光世更加恐惧,有着多年行伍经验的他判断西夏军行军突然慢了下来是因为长途行军以后需要养精蓄锐、恢复体力,可能一场大战就在眼前了。他那里知道,嵬名之重以为西军的主力在沙洲,他只是想尽量的拖住西军,根本就不急于跟西军作战。

第二日嵬名之重又想沙洲方向行军了40多里,离沙洲15里安营下寨,还是没有攻城。刘光世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西夏军连绵不断的营寨,开起来军队至少又三、五万之多。刘光世看着心中叫苦,如果天亮之时,西夏军要是起兵攻城,或者将沙洲团团围住,自己想跑都跑不了了。刘光世想了半天,下定决心,决定晚上趁这西夏军不备起兵偷营,只要跟西夏军交上手然后就跑,就算完成了且战且退的任务。

眼看到了二更天,刘光世集结了城中骑兵,只是在城中留了50是个士兵,告诉他们看到敌营打起来就在沙洲四处放火,然后就出西门向玉门关方向逃跑。安排以毕,自己带领着剩余的人马悄悄出城,向西夏军营寨摸了过去。

刘光世叫自己的亲兵在身边带上几面铜锣,吩咐西军士兵听见锣声就向玉门关方向撤兵。刘光世这个安排让西军将士不明所以,西军作战从来没有过这么奇怪的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