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32章 毛遂自荐

长平长平 第32章 毛遂自荐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9 16:25:44 来源:笔趣阁

廉颇冲出城后,赶到东北方向的赵军营中,连夜拔营,提前吃过早餐,匆匆赶到战场。见战事已经结束,秦军已经构筑起营地,就停止前进,依托最近的那座城池,安下营来。一道道军使从赵军营中驰出,飞奔向邯郸王城……

这边的战事就在距离邯郸不过十来里的地方展开,站在邯郸城楼上,就可以望见这边的城池。虽然具体的行动看不大清,但双方军队的进退攻守大略,还是可以分辨出来。今天清晨,见那座城池上升起了秦军的大旗,所有赵人心中都是一沉。

自秦军突破武安,至今不到一个月,秦军已经突破到邯郸近郊。廉颇派出的军使很快就到达邯郸王城。邯郸城目前还没有关闭城门,但已经加强了警戒。各门的戍卒已经增加到战时的水平,城内的巡逻也加强了。

得到军报,平原君和平阳君匆匆来见赵王。赵王道:“廉卿战不利,秦军将至,奈何?”

平原君道:”非独此也。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北地亦危矣。“

赵王道:”秦之患,近在腹心。当先之。“

平阳君道:“但与秦六城以和,秦必退矣!”

赵王道:“愿闻其次。”

平原君道:“秦公子子楚现在邯郸,愿王善待之,以缓秦攻。臣愿往楚以盟合纵!”

赵王道:“秦入吾都,当斩子楚以殉,奈何善待之?”

平原君道:“若斩子楚,秦人无所忌,必并力攻城,则邯郸危矣!留子楚,则秦必缓之。若至秋后,救必至也。”

赵王道:“必也与秦决于秋后乎?”

平原君道:“秦势之盛,非赵所能敌也。但缓其攻,以待诸侯之援,乃其道也。”

平阳君道:“以六城易邯郸一岁之获,所得不亦多乎?奈何必汲汲于诸侯之救,且待之秋耶?且北地所失,恐不下六城矣!”

平原君道:“水已覆,岂容复收!今构战已起,气机已动,岂六城所能平之?自当联结诸侯,以挫强秦,是为愈也!”

平阳君道:“邯郸无一岁之获,将有三年之饥!其将奈何?”

平原君道:“当驱秦军,再计其余!”

平阳君道:“廉卿能御秦军经年乎?”

平原君道:“是以必得子楚,愿王善待之,以缓秦攻!城外军事,一任于廉卿可也。”

平阳君道:“今将战矣,而君出使,得无危乎?”

平原君道:“诚然。今臣不外索,但与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不道祭,不庙辞,将无事也。”

赵王道:“任重而礼轻,其可乎?”

平原君道:“诸侯且望赵与秦争,而于中取利久矣。今两强皆疲,是彼取利之时。而楚与赵远,赵若败,楚无所利取,故必以援赵!”

平阳君道:“闻楚王与秦公主厚,为之废内帏久矣。其可说乎?”

平原君道:“楚王虽亲秦,而春申君,天下之智士也。今楚政尽归之,必能察形势而决也。”

赵王道:“君之出也,无以为礼。寡人将以灵丘封春申君,为君行色!”

平阳君道:“何与诸侯之速也,而悭于秦?”

赵王道:“与诸侯,一也;与秦者必数,伊于胡底?”

平阳君道:“今与楚盟,其可乎?”

平原君道:“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平原君也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之一,以门下养客著称,号称门下有客三千。从中挑选二十人想来不成问题。不料,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这次出使情况特殊:邯郸处在秦军的打击之下,平原君出使不能大张旗鼓,必须隐蔽而行,一路自然不能养尊处优,必须低调;沿途只有这二十人相随,一应生活必需都得自己解决;交游要广,能够随时找到得力的人办事;到了楚国,这群人就是使臣,必须熟谙外交礼仪,还得通楚音、楚礼。不说别的,就这路途中和到达后角色转换之大,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

平原君逐一盘点了自己门下的门客,那些温文尔雅的不行,强健彪悍的不行,得穿上长衫像商人,穿上士服像士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武力过人,还得辩才无碍。这些条件一卡,平原君还真找不出几个人来。挑来挑去,找到了十九个人。平原君把他们召集起来,向他们说明了出使的任务。大家都各自散去。由于平原君要扮作商人前往楚国,他们自然不能从王城出发,大部分人先到邯郸城内,佣好舟船,与平原君约好时间、地点,秘密汇合。

门客们离开后,平原君开始打理自己的行装。这自然不用他亲自动手,只要动动口,早有家臣们把一切都准备好,只等他过过目就行。为了养精蓄锐,他夜间也没有叫姬妾侍寢,而是打算自己一个人在书房内就寢。

就在他独自在书房内读书,准备入睡时,忽听门外有人报道:“臣毛遂谨求见君上!”

侍候的僮子过去开了门,引进来一个削瘦的青年。进门后对平原君礼道:“遂闻君将合纵于楚,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道:“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毛遂道:“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道:“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平原君毫不客气的拒绝,没有引起毛遂丝毫情绪反应,他依然恭敬道:“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毛遂的反应引起了平原君的兴趣:自己苛刻的语言竟然没有让毛遂有一点情绪波动,至少这人的胸怀器量不一般,不是受点委屈就不得了的那种人。他又问道:”胜之出也,未敢显于人,颠沛劳累,先生其可耐之?“

毛遂道:”臣素贱,跋涉千里,未足为劳也。“

平原君又问道:”敢问先生贯里,师从何人?“

毛遂道:”臣本赵人,幼从庠序,长则游学四方,拜师访友,未记其数。“

平原君看毛遂的样子,的确是个经过风霜的人,又问道:”先生之剑尚利否?“

毛遂站起,退后两步,长剑出鞘。

平原君道:”先生用铁剑乎?胜有好剑,愿以相赠!“

毛遂道:”此剑与臣心意相通,救臣于危难。君虽赐,不敢易也!“

平原君道:”不意先生剑道如此!既蒙先生不弃,敢劳先生旦日同出。先生辱为僮仆可乎?“

毛遂道:”谨喏!“

平原君叫来家臣,带毛遂往同行门客的院中。院中只留下四人,其余十五人都往邯郸城去了,这四人是扮作平原君的随从。家臣过来,介绍了毛遂,告诉那四人,毛遂将扮作平原君的僮仆。不多久,家臣又为毛遂收拾出一套行头,路上穿的,和见楚王穿的。

商人一般都不佩剑,而作为使臣则必须佩剑。一般青铜剑都不算长,贴身束住没有问题。但毛遂用的偏偏的长铁剑,无法贴身携带。众人都让他换一把短剑。毛遂道:”铜剑者,贵人服之,商贾则匿;若黑铁剑,贱人服之,无碍也。臣为僮仆,为主人持剑,未为过也。“换上一身僮仆的服装,背上行囊,手里拎着一柄剑,腰上还挂着七七八八的东西,松松垮垮,活脱了一个家仆形象。那四人见了皆喝彩!

次日,平原君一行从王城东门出,至邯郸城北与门客们汇合,那些门客见多出一个毛遂来,也不在意;有认识的知道是门客,但看那样子,应该就是管理平原君的生活吧。

从邯郸出发,不敢动用大船,二十一人分乘三艘小船,从牛首水入漳水,且往黄河。在黄河边休息两天,佣到一艘大船,前往荥阳。再从荥阳佣舟直下陈城。一路行来,毛遂侍候平原君起居甚妥,每到一处津口下船安歇时,也能找到合适的逆旅,看上去对沿途的状况都比较熟悉。平原君道:”先生其出入此间否?“

毛遂道:”幼时游历,常过于此,故知之!“其他门客省了心,对毛遂也高看了一眼。

到荥阳换船后,平原君一行先到了大梁,拜见魏王和信陵君兄弟俩。平原君与这两人也是亲戚,他们的姐姐就是平原君的夫人。姐夫到了舅子家,自然有一番热闹招待。

平原君向二人介绍了邯郸的情况,希望魏国能够出兵,协助赵国夹击秦军。魏王竟然满口答应,甚至没有提出什么先决条件,让原本以为要大费唇舌的平原君很出意外。

从大梁出来,平原君一行不再隐藏行迹,全都换上士子之服,佩上剑,乘船先到郑国,拜访了韩王。韩王没有魏王那么爽快,支支吾吾,就不给个准话。但态度上十分诚恳,再三强调了韩、赵两国的兄弟之情;兄弟有难,自然应该相互帮助,云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