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9章 武安备战

长平长平 第9章 武安备战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9 16:25:44 来源:笔趣阁

皮牢远在邯郸以东百里开外,地处偏远,那里的战事对邯郸的影响并不明显。

廉颇早就肯定上党秦军必定来犯。一进入十月,他就带着自己的门客紧急赶往武安。武安令李崇接入城中。廉颇告诉李崇,秦军即将来犯,武安丁壮全部武装,轮流到皮牢据守。

所谓皮牢关,是一段长约十余里的东西走向峡谷,两面有山,中间有南洺水穿过。这里历来就是上党通往武安的一座大门,赵国在这条峡谷的两头都建有关隘。年初,王龁用火攻的方式攻下了皮牢西面的隘口,又翻山越岭强攻赵军的洺水防线。由于赵军的洺水防线存在过于靠前的弱点,被王龁攻破。但王龁在这里也是费时费力,在突破洺水防线后,再也无力突破午汲防线,与赵军对峙于午汲城下,直到秦赵开始和谈。

根据和谈的内容,皮牢两边的关隘,包括皮牢东边沿洺水构筑的防御工事双方都不加修复,秦军不出黎城,赵军不出午汲。但从八月开始,赵军就开始沿洺水修筑营垒,九月和变破裂后,赵军更是加快的工程进度。这一次,赵军汲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防御体系的设计更加合理,营垒的构筑也聘请了邯郸的能工巧匠参与。廉颇按照自己一贯的持重风格,在武安境内也构筑了三道防线,分别位于皮牢、午汲城南北洺水交汇处,以及武安通向邯郸的谷口处。曲折环绕的洺水在这三处防线中均扮演了壕沟的角色。

武安城位于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之间。武安令李崇出身世家,父亲是柏人守李昙,祖上更可追溯到赵相李兑。李兑是沙丘之乱的中坚力量,生生把一世英雄的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宫中,算是赵惠文王的功臣。作为李氏后人,李昙也长期担任赵国大臣,封疆大吏。现在轮到他的儿孙辈了。

年初秦赵争夺皮牢的战斗中,皮牢东隘的守将李牧就是李昙的孙子,李牧的父亲李玑是李昙的幼子,目前在朝中担任大夫,曾与当时还名叫异人的子楚一起协调武安双方退军的事宜。李崇在年初的防御作战时,与王龁心照不宣地实现了战场和平,互不侵犯。作为赵国一方,成功地将秦军限制在武安一角,战乱没有扩大;作为秦国一方,则实现了因食于敌的主要战略,并为上党商道的开通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各取所需。

李玑在完成武安退军的任务后,即升任司寇,主管全国治安工作,不再与子楚联系;李牧则在战后被任命为雁门尉,被发配到边远的北方山地。李家两人在战后都升了官,反倒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李崇依然还是武安令。

武安是邯郸的东大门,从太行山下来到邯郸,无论是走上党还是阏与,都必须取道武安。武安之于邯郸的重要地位,赋予武安令超越普通县令的意义,必须由信得过、担得起、守得住的人来担任。李崇就是这样的人。

早在平原君初回邯郸时,李崇就开始着手准备洺水沿岸的防御工作。当时秦赵双方还没有破脸,工事的修筑还不能进行。但李崇请来廉颇,亲自设计洺水沿岸的营垒设置,自己则根据计划,暗中准备施工材料和器械,还从武安的居民中招募了三千人,提前开始作战训练。八月和谈破裂后,李崇立即将早已成型的营垒修筑计划付诸实施。在邯郸城内能工巧匠的支持下,李崇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营垒修筑完毕,并安排人员看顾。整个过程没有妨碍秋收的进度。

当廉颇进入武安城,通知战事开始后,李崇立即于城上鸣鼓,并派出军使前往午汲城,通知那边整军。两个时辰后,武安周围各乡一万丁壮已经集结完毕,廉颇满意地道:“诚善矣!以之战则必胜!”

廉颇只从武安的丁壮中挑选了一千人精锐跟随自己上前线,其余丁壮就地备战。那一千人从武安城中领取了盾牌、长矛和弓箭,连夜赶到午汲城。

午汲城由武安尉主持。在得到军使传达的出征命令后,他也立即击鼓将早就征发好的士卒集中起来。

接受了年初作战时,秦军能就地取食的教训,从九月开始,从午汲到皮牢之间的邑里,丁壮被全部征用,老弱妇孺则被集中到午汲城中安置,所有粮秣一律由县里代为保管,一则避免为秦军所用,二则也能威胁前线的丁壮全力作战。年初这一带被秦军二三万人吃喝了一个多月,把邑里的种子都快吃干净了,这一带的邑民东借西贷,投亲靠友,李崇也多次开创赈济,好不容易才熬过来,对秦军既痛恨又恐惧。听说秦军又来了,绝望之中,也都拿起武器。午汲城周围集中了约一万人,来自这一片区域的丁壮达一千五百多人。

魏军的民军由一般由武卒统领,秦国的刑徒由爵士率领,赵国既没有武卒,也没有爵士,他们的民军由诸赵公子率领。所谓诸赵公子,并不一定都是赵氏,数百年间,能够与历代赵氏王室(祖先)拉上关系的亲贵都可以称为诸赵公子,比如李氏、廉氏、蔺氏……当然最多的还是赵氏。诸赵公子也有或多或少的亲戚、挚友、家臣、门客,如果机缘巧合,比如某位赵公子被任命为千人将,而他却没有足够的宗族,这些人也会列名其间。军队动员时,诸赵公子会提前到达指定城池,预先熟悉既将接管的丁壮,而不必搅扰邑民的农业生产。统领武安各军的诸赵公子也是九月初就到了武安,而领受邯郸诸军的赵公子也几乎同时到达各城邑。

年初屯扎了秦军的邑民一千五百多人被分配给一名赵公子管理,这意味着他要指派三个五百人将,十五个百人将,三十个五十人将,一百五十多名什长和三百多名伍长,近五百名军官,而他在接受任务时是按指挥两个营一千人准备的,缺额达一百五十多人。在领受任务时,自然有人会给他派来若干关系户,这些人一般都得安排在百人将以上的职位上,或者干脆就留在自己身边。需要人员最多的一线什伍长得自己准备。没有办法,他只能把护卫自己安全的家臣、门客大部分下放到军中,再挑选出数十名精壮的士卒,由心腹率领,留在身边当卫士和军使。

经过武安的耽搁,廉颇到达午汲时,已经是半夜。午汲的丁壮已经集结完毕,按地域分成两部,多数指挥员均已到位。廉颇命令前部五千人由自己亲自率领,在天明前进入预设的营垒。天亮后,这五千人到达了筑垒区域。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安排,那支惟一的一千五百人的部队被安排分屯于三个营垒,就摆在最接近皮牢的地域上,将率先接受秦军的冲击。

廉颇特别留在这位赵公子身边,指导他安营扎寨,放出警戒,又为他指定大帐所在;带着他沿着防御地段巡查,一一为他指示每一地段的战术特点、可能的敌情和应对策略。能征惯战的赵公子大多殒命于长平,现在这位赵公子作战经验有限,虽然由于亲缘较近的缘故出任了千人将,但实在难以让人放心。但目前邯郸城内已无可用之兵,更无可用之将,像这位赵公子这般的人物已经算是胜任了。廉颇只能亲自出马,手把手地指导他们作战,内心暗暗滴血。

大约用了一个时辰,廉颇把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准备出发前往下一个地域。他特意叮嘱赵公子,一定要赶快落实刚才所布置的工作,他一会儿会回来检查。赵公子用力地点头。

廉颇走后,赵公子想照廉颇的安排,向十余里外的皮牢东口放出警戒,便找来两名门客,让他们去办。这两名门客也没有作战经验,不知道如何放出警戒。无可奈何,只得四处访问,终于找到了两个曾经上过前线,有过警戒经验的赵氏远亲公子。赵公子大喜过望,立即让他们两人带领本部士卒去皮牢西口警戒。这两人都是百人将,各自带着自己的一百人离开营垒出发了。

虽然有廉颇的提点,但安营扎寨的事归根到底还是得士兵们一手一脚的干。这时,指挥员的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一营上下全都是有经验的指挥员,几乎只要几句话,就能把事情办妥;如果大家都是小白,要把这事办好就不容易。五百人的吃喝拉撒,就足以让最精细的管家头痛了,更不用说还有打仗的事。

赵公子也学廉颇的样子,依次到各营巡视,按廉颇所说的要领,指导各营驻扎。一群庄稼汉,不能住在自己的家里,却必须露天住宿在野外,这已经很让人沮丧了;偏偏露宿的一切准备以前从未做过,甚至多数人都未听说过,做起来缩手缩脚,处处不到位。好在营垒是现成的,省了安营中最麻烦的事,否则还不知要闹出多少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