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3章 芒辰

长平长平 第3章 芒辰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15 来源:笔趣阁

旁边一人道:“长平赵失四十万众,今犹得四十万,得勿欺乎?”

刚才那人就一再质疑过虞卿,虞卿见又是他,只简单地回道:“非欺也!”

苏厉接口道:“众卿或有不便,不言可也,必勿欺也!”

三人皆道:“不敢欺也!”

苏厉道:“赵之所欲何也?”

虞卿道:“乃在勿献城而得与秦媾也。”

苏厉道:“吾适拜赵平原君,诚然斯言也!其魏将何如?”

虞卿道:“魏得十年生养,得练卒二三十万,虽未足与秦战也,亦可为强援也!”

苏厉又转向对面中间的人,礼道:“上党一战,秦赵相争,秦胜而未疲,赵败而力未屈,先生将何策?”

那人道:“韩王献上党于秦,臣复献之于赵,欲令秦赵两败俱伤,而天下获其利也。然战事虽起,而秦赵皆无所伤,韩地偏小,无能为也。惟所惑者,何四十万交兵,竟无所伤!”发言之人,竟是一手挑起长平之战的韩大夫冯亭。

苏厉道:“大夫所惑,愿芒卿解之!”

坐于席末的那人道:“长平虽亡四十万,赵人不过半数,其半者,上党韩人也。赵人中,邯郸精锐十万人!秦者……,兵才十余万,而关中士卒不过二三万,余者皆自边郡也。”其人竟是芒卯之子芒辰。

冯亭道:“芒卿何以知之?”

芒辰道:“春申君举全楚之力,访之三月,乃得其情。”

见芒辰说出春申君的名头,大家都不再说话。要说这里还有哪个诸侯可以和秦国扳扳腕子,那也只有楚国了。所以楚国调查得到的情报,别人没有特别理由是无法质疑的。听说秦人只以十余万就全歼了赵军四十余万,在座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冯亭有些动气道:“秦人十余万,而赵人四十余万,何秦之强,而赵之弱也?”

芒辰道:“闻言,长平地狭,兵虽多,无能为也,徒耗粮草耳!”

虞卿面色铁青,一言不发。长平之战时他就在赵国,自然知道长平战事。当赵王将一支支部队调往长平时,他当时也曾为赵王的决断暗暗叫好,满心想着要给秦人一个厉害瞧瞧,谁知却成了一个笑话!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兵力雄厚怎么还成了致败之由呢!但长平之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粮草不足,这他是知道的。

虞卿不好意思问,芒辰也没有解释,仍然往下说道:“春申君愿拜诸王,若欲抗秦,楚必助之。或出兵境外,或出郢都,一仍王命!”

芒辰的这番表态,令大家都很振奋。苏厉道:“臣夜来见平原君,彼犹豫未定,深恐背秦意,而未之敌也。彼再三问询,虞卿所言,果信陵君之意否?邯郸被兵,信陵君能相救否?臣观但得信陵君之助,彼即与秦绝,而况楚乎!旦日臣愿再见平原君,荐芒卿于君上可也!”

当下,苏厉也介绍了自己与平原君会面的情况,通报了去年秦军经洛阳撤军的部队情况:虽然伤残者众多,但情绪高昂,显然不是久战疲兵的精神状态。虞卿也介绍道,自己当时躲在一条小船上,全程观看了秦军过河时的情景,秩序井然,行列整齐,并非败军之相。

三个人刚才在院中时虽然已经议论了不少,但由于各怀戒惧,未能尽言所知,只在相互试探。现在有了苏厉的居中调和,加上之前的试探,各人逐渐放下戒心,相互交换着自己掌握的消息,甚至主动询问自己不知道的情报,竟夜不眠。

天亮后,苏厉带着芒辰再次拜见平原君。

平原君见苏厉去而复返,知道必有大事,急忙迎出相请。苏厉以各缓的声音小声介绍道:“是乃芒氏公子辰,其父久在大梁……”平原君立即就明白了,连忙将二人请入堂上,并令随从离开。

见礼入坐,平原君问道:“自华阳之后,未知尊父之所之也,如龙翔九天,莫测其迹!”

芒辰只是粗略地道:“家父避罪于楚,蒙春申君不弃,暂居于陈。”

平原君道:“春申君相楚五年,而尊父无迹十余年……”

芒辰打断道:“但伏于草莽之间耳!”

平原君知道芒辰不愿详谈,道:“公子此来,必有以教我。”

芒辰道:“楚王知长平之有殃,急往察之,反复勘之,乃得其情。愿以告!”

按理说,赵是长平之战的亲历者,了解的情况应该更加详实,但石城失守后,邯郸与长平的联系被切断,最后两个月赵军的情况,邯郸也不了解。平原君多次派人打探,都不得其门而入,只知道赵军被秦军包围,秦军的力量和部署,甚至赵军的部署,平原君也不掌握。见芒辰如此自信,他便拱手道:“愿闻公子之教!”但他留了个心眼,进一步补充道:“胜不谙兵,愿公子自始至终,详加剖析!”要芒辰从事件的开始说起。

芒辰淡淡一笑,道:“臣无长平山川形势,愿以指划之。”就于堂上撮土为山,划道为壑,从冯亭献上党开始说起,到平原君入上党封赏官民,直至赵括发动最后一击,整个经过娓娓道来,直从早餐后,直说到晚餐时还未结束!故事的前半段,平原君是亲历者,虽然有些细节上的出入,但事件的经过大体不差,这让平原君不敢轻视:春申君的情报工作是过得硬的。这增加了平原君听下去的兴趣和信心。

苏厉也没有掌握如此全面的情报,同样在旁边默默观看,不时还插上几句话。苏厉的见识比平原君要高得多,知道的情报也多,自然分辨得出芒辰情报的价值。见苏厉也在旁边认真听讲,平原君就更加来劲了。

晚餐暂时打断了芒辰的介绍,平原君留二人在馆驿用餐。作为赵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封君,晚餐之丰盛自不待言。今晚有客,更是加了酒肉。要不是在馆驿,估计歌舞也就安排上了。吃守晚餐,顾不得休息,平原君继续听芒辰讲完最后一段故事,长叹一声道:“微公子,吾安知若许之事!”竟是一句评论也没有。

沉默片刻,平原君道:“春申君使公子至,必有所教!”

芒辰道:“长平虽北,上党虽失,而赵根本无损,秦非举国来战,不能胜也。春申君命庶报君上,坚守邯郸,天下必有变,君其待之!”

平原君道:“赵与秦媾,非虚也,其实勿能战也!”

经过一夜讨论的芒辰胸有成竹,道:“若赵不割地献城,仅以魏齐之首,难与秦媾也,秦必复至!愿赵登高一呼,楚必从也。”

平原君道:“昔在长平也,赵使相安平君单使于楚,春申君留之陈,曾无单兵粒粮入邯郸。安平君薨,楚送之齐而不归之赵,何也?”

芒辰并不兜圈子,坦荡地答道:“长平之时,不助赵者,愿赵与秦两伤也。安平君相赵,权也,非实也。归葬于封地安平,礼也,亦所愿也。”

平原君没有想到芒辰竟然如此坦白地回答,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良久道:“楚人之心可谓险矣!”

芒辰道:“楚人之心固险,若秦临邯郸,赵王不支,楚必相救也!”

平原君道:“其价何如?”

芒辰道:“但一大城而已!”

平原君道:“秦索赵六城,楚索赵一大城,不亦少乎!”

芒辰道:“秦与赵争,秦得赵一城,秦益而赵衰,是得二城也。楚与赵山川相阻,素无争斗,得赵一城,仅得一城而已,楚未足强,赵未足衰也。且邯郸不危,赵不必救,楚兵亦不出,城无所献也。”

平原君沉思半饷,道:“公子之言,切中肯綮,甚得吾心。愿上覆春申君,君之善赵,王必有谢!”

芒辰开诚布公的几句话,把楚的意图交代得清楚:我希望你与秦国再大战三百回合,最好是两败俱伤,但如果你败了,给我一座大城,我会来救你。意思已经转达完毕,再多说也无益,苏厉和芒辰起身辞出。平原君送到阶下,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平原感到赵国的前途一片黑暗:直接与秦国作战已经够恐怖了;但就算打赢了,还要面对诸侯无尽的敲诈和威胁!

决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与秦作战上,必须对秦留有余地!平原君在心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是如何才能做到刚刚好呢?

苏厉和芒辰出了馆驿,一同上了车,苏厉亲自驾车,载芒辰回自家的宅院。车行数步,苏厉见四下无人,便在车轮、马蹄声的掩护下,悄悄对芒辰道:“公子利口,真芒氏子也。”

芒辰道:“小子无状,但知一答一,不敢有他!若有失言,愿先生教之!”

苏厉道:“所言甚当,吾不能也。然吾所惑者,楚焉知长平之事其详也?”

芒辰道:“秦军有故楚人,故知其详也。”

苏厉道:“武安君其见之乎?”

芒辰道:“见之。武安君,长者也,壮而硕,勇力过人。”

苏厉道:“其何居?”

芒辰道:“乃居楚营,朝夕见之,知之详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