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九十六章 天丧知音

汉末三国传奇 第九十六章 天丧知音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天子使命到了东吴,周瑜、程普各自拜受职印,并遣部将护送天使还都。周瑜既领南郡,遂上书吴侯,乞令鲁肃去讨还荆州。孙权乃以周瑜书信让鲁肃观看,鲁肃笑道:“此虽是曹操离间之计,但某也正想往荆州走上一遭,观看皇叔和孔明下步动静。”说罢回府,即调快船三只,率二十名水手,直奔荆州而来。玄德与孔明在荆州广聚粮草,调练军马,远近之士多归。门军忽报鲁肃渡江来到,玄德与孔明急出城迎入府衙,待如贵宾,互相寒暄多时,落座献茶。此番未待鲁肃开品,孔明先问:“子敬远来,可是为了讨还荆州?”鲁肃惊问道:“先生何以知之?”孔明笑道:“前者孙权表奏我主为荆州牧,那曹操将计就计,却又封周瑜为南郡刺史,程普为江夏太守。此欲令我两家自相吞并,他好于中取事也。此中奥妙,不但子敬晓得,公瑾也自深知。子敬此来非为讨荆州,是来探问我主玄德今后行止罢?”鲁肃抚掌大笑道:“人道孔明多智类妖,果然不虚。那倒省了我多此一问,即请明言。”

刘备接过话头答道:“前经赤壁一战,我孙刘两家虽胜,鼎足之势初成,但若与曹操抗衡,尚有不能。需进取西川,联巴蜀与吴越之地,据长江以拒曹操,尚保万安。某在借荆州之时,便有兵进西川之意,但仔细想来,却于情理上有些不妥。那刘焉在冀州刺史任上之时,与我师卢植向为故交,对我家母亦颇有照顾,认为同宗。其子刘璋现据益州,便是我同宗之弟,又都是汉室骨肉,若要兴兵去取他城池时,恐被外人唾骂;若要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若不还时,于尊舅仲谋面上又不好看。事出两难,还望子敬与公瑾为我谋之。”

鲁肃是个忠厚真爽之人,听他说得在理,便安慰道:“皇叔即为我江东贵客,便是我与公瑾半个主人,岂敢相逼?不如某回去与周都督商议:皇叔与孔明紧守荆襄,抵住曹操北来之兵,我江东发兵替你去取西川。若是得了西川,便赠予皇叔作为陪嫁,皇叔却交还荆州与我江东——此计若何?”鲁肃言犹未了,孔明早已鼓掌称善,刘备也转忧为喜,起身施礼相谢。乃盛排筵宴,厚加款待,宾主尽欢。酒宴已毕,即礼送鲁肃下船,直到江边拱手而别。鲁肃未回南徐归报孙权,先径到柴桑,见了周瑜,具言借给皇叔荆州使拒曹操,并允替其攻取益州,以为陪嫁之事。周瑜笑道:“都说子敬乃是实诚君子,不想也这般狠辣,用此一石二鸟之计。”鲁肃惊问:“都督何如此说我?”周瑜道:“休谓我不知,你这是以曹操拖住玄德,不使其与我争西川罢?待我取了西川,引得胜之兵顺江而下,则取荆州易如反掌,还拿甚么益州与其交换荆州,以作嫁资?子敬啊子敬,休道你这老实人上了孔明的当,我谓是刘备与孔明两个聪明人,上了你鲁子敬的大当了也。”鲁肃原是一副忠厚老实面孔,又轻易不使诈计,未料此时被周瑜一语便即道破,不由惊奇万分,张大嘴巴合不拢来。

周瑜见状好笑,知道自己所猜不错,遂道:“既是如此,你我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默契至甚。子敬也不必回南徐去见吴侯,再劳尊步辛苦一番,去荆州对刘备说知:孙刘两家既结为亲,便是一家,我这便起兵去替他取西川。路过荆州之时,却问他索要钱粮,以供军需。”鲁肃大喜,便再往荆州来,入见玄德、孔明,将大都督周瑜意思说了:“公瑾闻皇叔顾念同宗之情,甚是称赞皇叔盛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替皇叔收川。但军马经过荆州之时,却望接应些钱粮,以供军需。”孔明与玄德听了,连忙点头,异口同声道:“难得吴侯好心,周都督厚情。如雄师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大喜辞回,再到柴桑回报周瑜。周瑜大喜,即上书吴主孙权,言明借道荆州出兵西川,得胜回军时,便以假途灭虢之计夺回荆州,并将取川计划说明。孙权看罢周瑜来书,大喜不禁,即刻回书批准施行,令周瑜与鲁肃两个月内呈报作战方案,三个月选练兵马分拨将领,待来春发兵溯江西进。周瑜得了孙权旨令,便与鲁肃等筹备从征各项军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却不觉旧伤复发,病体渐渐沉重。

转眼年尽春来,孙权在南徐召见随征将领,为周瑜、鲁肃等治酒壮行,再次亲付佩剑予周瑜,许其先斩后奏之权。周瑜遂仗一股豪气,勉力支撑病体,赶回驻地柴桑,次日发兵西进出征。大军行了数日,周瑜便觉身体沉重,旧伤处痛不可当。鲁肃见都督如此,与众将商议,便令暂时扎营巴丘,稍息数日,一边遣人就近四处遍访名医,来与都督治伤。数日之后,鲁肃见都督面色不佳,急令军医入帐调治,军医却均不知病源,束手无策。甘宁荐神医华陀,若得其来,不论是何重病,那是手到病除。鲁肃惊讶道:“我闻赤壁战前,华佗因得罪曹操,已被下狱而死,兴霸何作此梦呓之言?”甘宁道:“是诈死也,以此脱身,现居吴郡某巷。”鲁肃大喜,急命使者携重金返回江东去请华佗,自己衣不解带,在帐中侍候公瑾病情。

常言道:寿夭天定。次日申时,周瑜忽然醒转,并从榻上坐起,精神转旺,却是油尽灯枯,回光返照之状。周瑜知道死期已至,即于榻上遗书于主公孙权,交付鲁肃之手,再三叮嘱。又召大小将佐入帐,安排后事道:“我幼从伯符,后保仲谋,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不允我寿命而何!我死之后,子敬可代掌三军,引师回吴。汝等应随子敬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罢,昏绝于床榻。诸将闻此言语大悲,齐跪于榻前,却不敢恸哭出声。

过了半个时辰,周瑜徐徐又醒,缓缓环视诸将,仰天长叹道:“孔明乃是不世英杰,其才高我十倍。某生不能与其联手灭除曹操,助我主成就一番大业,真乃此生大憾事也。灭曹之后,哪怕我二人再相战于杀场,似霸王与高祖争夺天下,不亦快哉?天耶!因何不公?付亮以生,令瑜以死?即死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止三十六岁。三天之后,华佗方至,周瑜已停柩在帐。可惜复又可怜!周瑜与孙策自幼结交,又同娶乔公二女为妻,未料命运亦是一般,都是身中毒箭,又皆因错过神医华佗以至英年早逝,思之宁不令人叹息下泪。

只因大军在途,鲁肃不敢举哀,即令中军书记官庞统率五百人马,护送周都督灵柩先回吴郡向主公报丧,自率大军转回柴桑。又写私书派心腹星夜前往江陵,向刘备及孔明告变,请其防备曹兵乘丧南来。庞统领命扶柩先发,同时令人先骑快马回归南徐,飞报主公凶信。不则一日,信使飞驰南徐入宫,向主公报哀。孙权闻报大悲,亲着丧服为周瑜举哀,每日望北而哭,寝食俱废。左右无不感伤,又恐主公哀毁逾恒,只得整日劝解。五日之后,庞统又使人回京来报,都督灵柩已运回吴郡,等候旨意措置。孙权遂率群僚亲迎至丹阳郡芜湖县,扶柩而返,命倾举国之力为公瑾治丧。过了三日,鲁肃至柴桑安顿好大军,复赶到南徐拜见孙权,灵前祭拜已毕,呈上周瑜遗书。孙权拆视其书,乃是推荐鲁肃以自代,为江东三军大都督之意。其书写道:“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孙权览毕又哭,即日便命鲁肃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兵马;一面教发周瑜灵柩,回葬柴桑。

周瑜夫人小乔正在柴桑,因闻众军自巴丘还归入城,却不见夫君同返,便自有些疑惑。后又闻报说夫君病死于途,尚自似信不信。然而夜间入睡之时却又屡发恶梦,见周瑜便坐在榻侧,似喜非喜,似忧非忧,欲与交谈,却又开口不得。次晨醒来,便见衾枕尽湿,泪流成溪。这日直待周瑜灵柩自南徐运至,方信夫君病故是实。小乔于是全身重孝,接了夫君灵柩入葬,只是泪已哭干,镇日里只是面如槁灰,一言不发,便似呆傻了一般。仆妇侍女皆都惊惧不已,恐担责任不起,急遣人报入乔府。姐姐大乔便从南徐赶来,细心呵护妹子,却被小乔勉作欢笑,又劝了回去,使归奉父亲乔国老,休使老父挂怀心伤。

待周郎下葬已毕,小乔携琴出城,独自于夫君墓前弹奏数曲,皆为夫君生时所教。当琴声响起之时,林中鸟雀尽出,盘旋于暮顶空中不去,便如硕大帐幕。小乔奏曲已毕,即焚古琴于墓前,周郎所谱之曲自此便成绝响。小乔对着暮碑拜了三拜,刚要挥剑自杀,忽见一道白影自墓前掠过,夺下她手中长剑,复又还于匣中。小乔惊视来人,见是一个绝美女子,年龄看不出来,似是比自己大有十来岁许,眉目如画,却是不识。来者说道:“夫人休惊,我非恶客,乃骊山老母门下貂蝉是也。因闻周郎殒于巴丘,奉师父之命,接你去汝南花果山修行,学长命之法。此乃天意,不可有违,若非如此,我如何正好路过,夺下你手中之剑?望夫人休要轻生殉夫,随我去罢。”小乔随侍周瑜日久,也熟知江湖上诸子百家门派,对于貂蝉巧施连环计除去董卓之事,更是耳熟能详,钦佩不已。今闻此言,遂顿然了悟,即舍了家私侍婢,对周瑜之墓拜了三拜,随貂蝉飘然而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