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八十八章 夜走华容

汉末三国传奇 第八十八章 夜走华容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这一夜好杀!曹军水陆大败,火烧及坠水死者八万人有余,三军伤亡过半。曹操率残败军马没命北逃,终于逃脱江东人马追杀,前至乌林。未及解鞍休息,却徒听一声炮响,却是被赵云奉了军师之命引军候在这里,截杀了一场。曹操魂飞魄散,再次上马逃至北彝陵,却又被张飞截杀,夺了辎重。曹操死命走脱,于禁赶至,说被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了全部水军器械。曹操知道,这都是孔明妙计安排,趁火打劫。因见刘备军沿途埋伏截杀,忽然灵机一动,于是下令避开回归许都大路,并令除上将及谋士之外,部众尽弃战马,从华容道步行撤退。可怜!这次行军,比之前番征乌桓时更加艰难:华容小道久无人行,道路不通,到处泥泞不堪。偏偏天又刮起大风,冷雨扑面,三军苦不堪言。曹操让老弱残兵各背干草铺在路上,骑者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践踏,大部死于泥中。周瑜、刘备军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曹操既过华容,已是追之不及。

话说经此赤壁一战,曹军非但死伤过半,兼且士气大伤,军威尽失。曹操回到江陵,曹仁接入城中,在衙署置酒与其解闷,众谋士俱都在座。曹操吃了几杯闷酒,忽将酒杯一放,仰天大恸,不可遏止。曹仁急问其故,曹操哭道:“此番之败,某有两悔。一悔不该调陈元龙离广陵而任东郡太守,致使广陵为孙权所有,我尽失长江下游;二悔不听程仲德之良言相劝,致使孙、刘联手,合力抗我。”众臣听罢,皆沉默无语,面有愧色。曹操又转身向程昱谢罪道:“程仲德,今日若还你官职军符,幸不弃曹某,再为我谋,可乎?”程昱亦大哭流涕,拜倒在地道:“某为丞相不纳我计,便于大战前纳还官诰,不进谏言,致有此败,乃臣之大罪也。丞相既不见罪,反向为臣谢过,某岂敢当。丞相既然信任,此后敢不用命,惟粉身碎骨以报丞相!”众谋士皆自感叹。宴罢,曹操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朝中亦怕有孔融余党,联络邺城马腾父子叛变,荀彧应对不及,次日即自引虎豹骑还许都。

曹操临走之前,因惧孙刘联军乘胜来夺荆州,遂分派兵马,留六员大将把守五关,嘱咐各要相互声援,尤其小心周瑜及关羽二人来攻。列位看官!你道是把守哪五关,分派哪六员大将?却乃是命曹仁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李通守汉津,满宠守当阳,徐晃往来巡防接应——此即五关六将之谓。又思合肥最为紧要,便令张辽守把,以当孙权。荆州诸郡皆托曹仁管领,节制诸将,又将曹仁胞弟虎豹骑统领曹纯留下,以保护其兄。

曹仁将曹操送出江陵城外十里,见左右并无旁人,遂私下里悄悄问道:“兄长,你所留六将,皆为旧部心腹,定然危时可以用命;唯那文聘乃是刘表旧部,荆州故人,今命其独自带兵守江夏,倘他与刘琦联手叛我,岂非危险至极?”曹操笑道:“非也。那张文远亦是吕布旧部,徐州降将,且与关云长交情莫逆,不也是为我所用,并无二心?我观文聘乃是忠义之士,大战于赤壁时在江上又有救驾之功,其忠不下于文远,可以放心用之。我观其余诸将倒也罢了,唯有文聘,此后当为我曹家东南长城干将,可独当一面。”

见兄长如此器重文聘,曹仁不解其意,继而问道:“何以见得其能如此?”曹操答道:“观其言而察其行,即可得知。文仲业乃是南阳郡宛城人,极熟本处地理,刘表故此令其镇守荆北。刘备投刘表后占据新野,后又夺了樊城,常以刘景升宗弟自恃,文聘手下部将尽为刘备所用,文聘于是深恨玄德。尤其荆州悍将魏延,竟为刘备竟与文聘拼力相斗,文聘便对刘备仇恨更深。某此番起兵南征荆州,闻说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以降之时,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却坚拒不肯。某接收荆汉后,以丞相大令往征,文聘才被迫来朝见,我问其为甚来迟,文聘答道:‘某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朝廷,今荆州虽失,某却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以生不负孤弱刘琮,死亦无愧于刘表也。至今日地步,某实悲惭,有何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说罢唏嘘饮泣。某当时亦为之怆然,谓仲业真乃忠臣,这才以厚礼相待,又以军权授之。后又观其与曹纯长坂坡追讨刘备,以及赤壁一战所为,不负忠臣二字,汝勿疑之。”曹仁闻之喜道:“论及识人,某不及兄长多矣。”便即告辞曹操,回江陵以防周瑜。

再说孙、刘联军赤壁大胜,周瑜即亲来禀报孙权,请主公引军往攻合肥以牵制张辽,自己则与鲁肃议取南郡、江陵,孙权大喜从之。周瑜即回大营聚将,令蒋钦为先锋,徐盛、丁奉为副将,拨五千精锐军马,渡江以取南郡,周瑜与鲁肃随后引兵接应。曹仁闻报吴兵已渡汉江,欲固守不出,骁将牛金奋然求战,曹仁即令其引五百军出战。丁奉诈败,引牛金深入,将其裹围于阵中。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被困,遂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丁奉、徐盛迎战,不能抵挡。曹仁救出牛金,回顾尚有数十骑在吴军阵内,复翻身杀入,将全部人马救出重围。蒋钦大怒,迎头拦住,丁奉、徐盛复又杀来。

曹仁见落入江东诸将重围,当下与牛金左冲右突,苦不得出。正在紧急时刻,只见江陵城门开处,从城内杀出一彪人马,为首大将正是虎豹骑首领,自己胞弟曹纯。曹纯大喝一声,冲进江东军阵,接出曹仁及牛金,乘势混杀一阵。蒋钦及丁、徐二将不敌曹氏兄弟之猛,只得引军败走,曹仁得胜而回。蒋钦回见都督,周瑜大怒,当即便要亲自起兵,渡江与曹仁决战。甘宁忽从班中走出,向周瑜拱手道:“都督,那南郡留有重兵,一旦接战,即非一日之功。如今南郡西邻夷陵,益州刘璋派袭肃为县令,并无多兵把守,乃日后进入蜀中之大门。某于都督进攻南郡之前,敢请一千精兵,三日内可下夷陵。不知都督以为如何?”

周瑜闻之一怔,细思之下转又大喜,笑谓诸将道:“甘将军乃我江东第一猛将,却又是如此多谋,真是我主之幸——兴霸真知我心者也。”当即下令,点了一千精兵,随甘宁星夜离营,直袭夷陵而去。当日散帐之后,鲁肃见诸将皆已离去,复又转回,拱手问周瑜道:“都督!我等不是来打曹仁,攻取南郡的么?却如何听了甘宁之言,却又分兵去打夷陵?且夷陵虽近荆州,但今属于西川益州之地;把守夷陵之将,亦是刘璋部将袭肃,非属曹操。那西川之主刘璋虽与我江东有隙,但此番大战并未与曹操结盟,只是紧守国门,作壁上观而已。如今我亦趁赤壁大胜余威,全力攻取荆州诸郡,夷陵打与不打,对曹仁江陵防御并无影响。此时多此一举,无故得罪刘璋,却又为何?”周瑜见鲁肃说的急切,不由笑道:“子敬乃是天下奇才,果真不知某此中真意?若真个猜不出时,则见识当在甘兴霸之下矣。”

鲁肃听周公瑾如此说辞,细想了片刻,这才大悟,于是哈哈大笑,回身便走,不再多言。列位看官!你道周瑜因何在此与曹仁决战江陵之际,要下此一着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棋,且分散自家兵力?需知这才是本书一个大着眼处,也是一个大战略处,不可不知此举其中深意。原来依着周瑜战略思路,从来就不是由荆州北上与强曹相抗,举江东六郡之兵与曹兵在江淮死磕硬拼;而是在守住长江下游后出奇兵西进先得西川,然后据守整个长江之险,与曹操成对峙之局,继之图谋中原,以平天下。包围江陵之前,不妨先将夷陵拿下,则掌握整个战局;其后击败曹仁,得了南郡,若在江陵与刘备之间龃龉争竞,自己亦可随时西进伐蜀,让刘备占据江陵以为江东北藩。便似刘表令刘备居新野,以为荆州北方屏障一般,却又不坏孙刘联盟,可谓一举两得。故此甘宁提出袭取夷陵,直接对着了周瑜心思,这才喜而从之。

闲话表过,书接正文。却说甘宁领了都督将令,只引一千军马,星夜赶到夷陵。安营扎寨已毕,探马来报,城中并无防备。甘宁大喜,吩咐将五百军马在城前列开阵势,却使另外五百人在五里之外骑马来回驱驰,趟起漫天尘土,从城上望去,便似有千军万马一般。安排已定,于是亲自修书,派遣军中能言之士持之,进城劝降。信使奉命前往叫城,进至府衙,来见夷陵县令袭肃,呈上书信,说明来意。那甘宁昔日便是益州大将,因当年受了刘表挑拨反出西川,其本事袭肃岂有不知?闻说甘宁亲来攻城,自忖不是其对手,不由脸色更变,一时犹豫不决。正在举棋不定之际,城上门军又入府来报,说城外烟尘弥天,不知有几万大军来攻。袭肃自思手下又无多少兵将,岂敢与之为敌?只得令人捧了印信,府库帐册,大开城门,迎请甘宁入城主事——正如甘宁所料,兵不血刃得了夷陵。那益州之主刘璋在成都,听闻夷陵归于江东孙氏,已是一年之后,悔之不及恨之不迭,却又不敢来争,此是后话。

只说周瑜派甘宁袭取夷陵,早有细作报知曹仁。曹仁亦知甘宁是江东第一员虎将,如今率千人困守孤城,有此机会围而歼之,如何不喜?遂令曹纯与牛金引兵三千奔袭夷陵,自己亦亲提精兵两千随后救援,令弟曹洪守城。曹纯、牛金兵到夷陵,将甘宁紧紧围困,日夜攻打。甘宁却丝毫不惧,在城楼上好整以暇,高坐吃肉喝酒,一面指挥军士加紧守城,心中却暗自着急,深恐夷陵得而复失。早有探马飞报周瑜,说曹仁派重兵出城奔袭夷陵,甘宁被困。周瑜知甘宁是主公孙权心爱大将,不容有失,当即便用吕蒙之计,留下凌统占据要道以当曹仁,以十日为期;自己亲与吕蒙起兵往攻夷陵,救甘宁之围。三军行至半途,忽见有一条小路穿林度谷,极为险要。周瑜停下战马,问向导官道:“此路通向何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