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七十三章 三拜少帝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七十三章 三拜少帝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曹仁输了一阵,心中不忿,为给二吕报仇,亲自引军至于新野城外,命人到城下讨敌骂战。只听城内一声炮响、三通鼓鸣,刘备率大将赵云率三千兵马冲出城来,射住阵角,两军对垒,分别列阵于新野城外。当时两阵对圆,曹仁在马上见了刘备大怒,便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约战十数个回合,李典力软筋疲,因料敌不过,只得含羞拨马回阵。曹仁却是个用兵的行家,也早已料到李典并非赵云对手,提前已有准备。此时见前锋败了,下令众军不退反进,让过李典,复又布成阵势。赵云不识其阵,兼又兵少,于是不敢冲撞,便勒马而回。刘备与徐庶坐在高处观阵,见状不由失惊,马鞭落地。徐庶俯身拾起,复还与主公,指点其阵笑道:“此谓八门金锁阵,曹仁倒是个将才。阵势虽然布得整齐,只是阵中欠缺主持之人,便无甚威力。”随即传令,教军士把住阵角,又命赵云上前,叮嘱如此如此,此阵必破。赵云大喜,复上马临阵,引五百军从东南巽位而入,径往正西兑门而出。赵云挺枪跃马,引兵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如此一番冲撞,其阵已破,曹军队形登时散乱。

徐庶见曹仁军大乱,哈哈大笑,便令擂鼓吹号,请主公亲自出击。刘备遂跨马冲下高阜,趁势麾军冲击,曹兵大败而退,直至三十里外方才扎住阵角,重安寨栅。曹仁却不服输,只认为赵云是碰巧破阵,因擂鼓聚将,复请李典商议晚间去劫刘备营寨,以反败为胜。李典却料刘备军中必有深通兵法之人主持,且见已呈孤军深入之势,甚忧樊城有失,便劝曹仁回兵,回守樊城。曹仁不听,自引军为前队,使李典为后应,当夜二更前往劫寨。是夜曹仁将近刘备营寨,却听一通鼓响,寨中四围火起。曹仁心知中计,急令退军,火影中见赵云掩杀将来;急望北河而走,却又被张飞截杀。李典死命保护曹仁下船渡河,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门。只见城上一声鼓响,一将引军而出,大喝道:“曹仁休走,吾已取樊城多时矣!”曹仁惊视之,却是关云长纵赤兔马,挥青龙刀当面杀至。曹仁知道关公本事,拨马便走,折兵大半,星夜投奔许都而来。于路派出数路探马前往新野打听,方知刘备有徐庶为军师,为其设谋定计。至此自悔听了二吕之言,没有先行派人打探对方底细,轻敌冒进,这才吃了大亏。

刘备引军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请刘关张三人到家设宴相待。玄德见其身侧有一大汉器宇轩昂,因问何人。刘泌答是外甥寇封,父母双亡,幼习弓马,尤喜兵法。刘备欲将寇封嗣为义子,刘泌欣然而从,遂使寇封拜玄德为父,改名刘封。关公见此,已知刘备用意,自从前次嵖岈山桃花洞之后,其便念念不忘光武帝之事,有意效之。先是为亲子取名为禅,今又收义子因其名为封,合谓“封禅”,便是明证。宴罢回营,云长密对玄德说道:“兄长既已有子,何必又收螟蛉?若爱他人才,用之为将可也。若有父子之名,恐怕其后必生祸乱。”玄德听了一惊,说道:“我若待之如亲子,彼必事我如生父,何乱之有?”云长见如此说,不复再言,但心中不悦。刘备便令赵云引一千军守樊城,自与徐庶领众军返回新野。

却说曹仁与李典败回许都,面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曹操大惊,因曹仁是本家兄弟,此前又屡立战功,只得善言相慰道:“胜负乃军家之常,此番小败,我弟不必挂怀。依我所知,那刘备虽善用兵,但不至于如此精妙,且能破你阵法。你可曾打探明白,是何人为刘备出谋画策?”曹仁回禀说均已探听明白,却是襄阳名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者,推荐颍川徐庶给刘备作军师,为其谋划,此番我军两次失利,皆是败于徐庶之手。

曹操顾问左右道:“这徐庶是何等样人,你们可知?”众谋士皆摇头不知,唯程昱离座笑道:“在下识得此人,乃颍川人氏,表字元直。幼年曾遇异人左慈,便拜其为师,好学击剑而武功高绝,曾与神医华佗之五禽戏切磋,不分上下。至中平末年,尝替朋友报仇杀人,后披发涂面而逃,却为州官所获。州官拷问其姓名,徐庶怕连累朋友及老母,抗刑不答。州官乃将其绑缚于车上,击鼓游行于街市,令百姓识之,言称告发者重赏。当时虽有人认识徐庶,但知其武功高强且朋友遍及天下,无人敢言。当夜大风雨,有同伴砸监反狱,将其解救出去,徐庶便不再做游侠,而是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水镜先生司马徽,襄阳名士庞德公、黄承彦,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为友,谈论天下大事,有国士之风。不知那水镜先生因何将他荐于刘备,倒也奇怪。”曹操问道:“那徐庶之才能,比君何如?”

程昱笑道:“徐庶被世人称为伏龙,其才十倍于程昱,学究天人,恐郭奉孝亦难与之并肩而论。”曹操失惊道:“惜乎如此贤士归于刘备!此番刘玄德羽翼成矣。如之奈何?”程昱说道:“徐庶虽在刘备之处,丞相若要用时,也召来不难。”曹操大喜道:“先生因何而言之?”程昱道:“那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至颍川骗其母亲来至许都,令作书以召其子,则徐庶必归丞相所用。”曹操大喜,即令曹纯率虎豹骑五十人,微服随程昱往颖川去取徐母。不料去而复回,说徐母早已举家搬迁,不知去向,曹操叹悔不已,忧心忡忡。原来那徐庶早已料着经此一战,曹操必会打听到自己底细,继而从母亲身上作文章,故此令陈到率人将老母接到新野,曹操的虎豹骑只晚了三天而已。刘备得了樊城,心情大振,对伏龙先生佩服之至,整日与之谈论,几至废寝忘食。徐庶道:“曹仁大败,曹操必率大军自来。我观刘表病重,恐不久于人世,荆州安危只在主公一人身上。若不得荆州军权,则无法与曹操相抗。主公作何打算?”

刘备闻此,转喜为忧道:“荆州军政大权皆握于蔡瑁及蒯越手中,景升虽待我甚厚,欲委以我大权,奈蔡氏非欲除我而后快,连公子刘琦都被他们挤走,况我一个外人?这荆州军政大权么,难,难,难!”徐庶见他连连说难,不由笑道:“依某看来,却是不难,就算将整个荆州讨到手中也是易如反掌,但需一人出山。”刘备大喜问道:“先生所言何人?”继而大悟,与徐庶同时说出:“卧龙先生!”两人四目相对,抚掌大笑。刘备即又问道:“此卧龙先生某曾听水镜先生说来,并命我请教先生,便知底细。但因自遇先生后未及相询,便逢曹仁来伐,故此耽误。那卧龙先生是何许人也,竟能让我兄景升可将荆州拱手相让?”徐庶见他问到要紧之外,遂将守卫军士支出外门守候,又令不许放任何人进来。这才回屋,私谓刘玄德道:“卧龙先生之事,非同小可,乃当今天下第一大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未知明公在水镜庄上之时,司马徽先生可曾令明公立誓?”刘备答:“是曾立誓,水镜先生命我与先生私议,寻真龙天子相佐,以兴复汉室。莫非这卧龙先生,便是真龙天子乎?”

徐庶道:“明主所猜不差,此卧龙先生非但是真龙天子,且与明公亦是同枝宗亲,乃董卓所废少帝刘辩是也。因被蔡邕冒死救出洛阳,至东郡太守诸葛珪府中,冒认其子,更名诸葛亮,字孔明。诸葛珪不冒为天子之父,且为免泄此天机,遂自杀而死,遗书令其弟诸葛玄,将瑾、亮、均三子带往荆州避难。诸葛玄至南阳后病重,可惜不治而亡。诸葛瑾奉叔父之命潜往江东,今已为孙权心腹谋臣;诸葛均则随孔明隐居襄阳隆中,以躬耕陇亩为名掩人耳目,实则习学治国安邦之道,行军布阵之能,以待天时而动。此事由来,陈到尽知其详,明公可就便时问之。某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及庞士元等名为孔明挚友,实则其侍卫之臣也。今明公既持献帝卧龙令在手,即是奉了天子密旨一般,可以此牌号令天下。孔明亦持卧龙令以调动汉室勋旧宗亲,以讨天下不臣,辅当今天子献帝亲政,不受权臣所制。明公若与孔明同心共德,拨云见日,则何愁不能列土分茅?如此非但成就王霸之业,且能流芳千古!”

刘备闻言恍然大悟,起身对徐庶再拜,慨然道:“原来如此,真乃千古奇闻。刘备不才,愿惟先生之命是听。”徐庶见刘备果有扶持汉室之志,于是大喜,遂指点诸葛孔明所居隆中具体方位,演习君臣大礼。刘备次日便熏香沐浴,带陈到亲至隆中,求见昔日天子,今日农夫卧龙先生。孔明早知玄德之来,却故意三番不予相见,但使侍卫崔州平、石方元、孟公威等三人,假弟诸葛均及岳父黄承彦前后三试刘备,以观其诚心。因见其忠诚之意出于内心,方于其三顾茅庐之后赐见,并以天下大势论之,安排先据荆、益二州,南北水陆并进以北伐方略,世称《隆中对》,天下闻名。刘备闻罢如同醍醐灌顶,顿开茅塞,诺诺连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