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六章 太平道人

汉末三国传奇 第六章 太平道人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按下南华子两度受挫,被气回高山不提,再说那紫袍道人于吉。史载那于吉本是东郡琅琊县人氏,因自幼天赋异禀,寓居泰山深处,往来于兖州与徐州之间,专好黄老之学。后独创一个教派,自命为太平道门。于吉道法精熟,却又好交接神医门人物,与其掌门张仲景素来交好。于吉素有济世救民之心,却又不喜巴结朝廷权贵,只顾特立独行,最爱招摇,自恃清高。此时虽然抢了先机,用障眼法儿赢了南华子,但受了他几句奚落,倒将一番得意化作愤懑,自语道:“你与鬼谷门结怨,要去与兵家门左慈联手,岂不是倒了我太平道门名头?现放着左慈师兄在河北,我也不好在他的地盘上呼风唤雨,惹他不喜——且凭着我这一身道术,传三两个徒弟于此可颠倒乾坤,让各家门派知我大名罢了。”说罢转身而去。

列位看官,你道那于吉要收何人为徒?原来他早已打听停当,心中物色下亲兄弟三个在那里,却都是巨鹿郡人,分别是长兄张角,次兄张宝,三弟张梁。那张角虽然只是个以采药为生的庶民,却平生好学,素日里手不释卷,无书不读,又最好道术医学,且不甘平庸,野心勃勃——每一项喜好,都是正对了于吉的脾味。于吉常见张角在此大林深谷的东侧山上采药,已屡次暗中相试,知道他是个可造之才。却又怕被南华子遇见收去为徒,自己倒与其相争不得,所以这才弄个法术,闪了南华子一跌,将其气走。同时却又怕其以后出手,坏了徒弟张角的大事,故又用个激将之法,骗得南华子自己发誓,此生再不出山,更不干涉世间之事,于此书接上文。书不重叙,只说于吉设计激走南华子,终于放下心来,遂一路来到东山,双膝盘坐在一块大石之上闭目瞑思,单等着张角到来,要收他这个俗家徒弟。

只过了小半个时辰,只听得山路上咄咄声响,随着药锄击石之声,果见一个年轻樵子背着药蒌,左手拿着《黄帝本草》药书,右手以药锄探道,一步步行上山来。于吉微睁法眼看去,见来者青巾包头,身穿短褐,正是前日所见三兄弟之长兄张角。且说此位张角,乃是钜鹿人氏,自幼习学儒家经典,却又酷好道术,尤喜神仙典籍。因这几日山下瘟疫渐发,那张角也正打着摆子,见两个同胞兄弟都倒卧在病榻之上,自己无法可想,只得勉强挣扎着爬起,到山坡上来寻找草药。正行走间,忽见面前坐着一个半老道人,碧目童颜,手执拂尘,身边斜倚着一根九曲藜杖,腰间挂个硕大葫芦,宛如神仙一般,正挡住去路。张角吃了一惊,复又大喜,忙不迭地扔了药蒌药锄,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叫道:“想是俺张角福缘到咧,竟在这里遇到仙人。老神仙既然现身,则必一定示以教诲,超拔小人出于浮生苦海。”

于吉听他这样说话,句句对着心思,不由大喜,将头点了三点,说道:“你即识破我的身份,便算是有缘之人,可传我仙术,入我门墙。”遂站起身来,召唤张角随自己向上行至山洞之中,先从腰间葫芦里倒出三粒丹丸,其色赤红如火,便令张角就着洞口的山泉吃下肚去。张角也不多问,依言吃了,将泉水送入腹中。说也奇怪,那三粒丹药入腹不久,立刻咕噜噜一阵乱响,陡觉内急难忍。张角来不及告罪,连滚带爬地跑出山洞,钻进草丛一通排泄,拉出的秽物臭气熏天,不能猝闻。张角急揩净屁股拉上裤带,再以药锄挖土,将那秽物掩埋,将身跳了几跳,忽觉连日来令自己生不如死的疟疾却是好了,一身轻松。

张角大喜,进洞便拜,也不知磕了多少个头,连叫“师父慈悲”不止。于吉微笑受拜,令张角起来,又拿出三粒丹丸,其色如金,命他吃了,再以帛书三卷授之,说道:“此《太平青领书》是我太平道门之宝,乃祖师老子所撰,为师以平生心血增删成书。你我师徒既是有缘,今传授给你,你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且使众生袪病延年,脱离苦海。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张角一迭声应了,将帛书小心奕奕地揣在怀里,再次下拜,求问仙长姓名。

于吉眼珠转了一转,忽又使个智计,撒个谎说道:“我乃南华老仙是也。你习得书中道法医术,只许在冀兖青徐间传道行医,为师自行到江南教化民众,将这江北之地让给于你。以后若是有缘,自有相见之日,若是你倚仗道术行逆天之事,那就相见无期了。”说罢,趁着张角还在发怔,又使一个诈语道:“噫,你看那边因何又来一个道人?”张角扭头去看,只见风吹树摇,哪里有甚么道人?再回过头来看时,师父“南华老仙”已无踪影。

张角不住口地赞叹,更加相信自己是遇到了大罗真仙,更无怀疑。即得此书,张角除了照常上山采药,回家后便抱着经书晓夜攻习,甚至废寝忘食。不觉寒暑数载,已是中平元年,张角感觉道法医术大成,便自称能呼风唤雨,并以“太平道人”为号,在乡里为人治病。恰逢此年正月河北诸州疫气大起,百姓染疾者十之六七,乡间郎中无计可施。张角见时机到了,遂到处散施符水,为人治病,一边大肆收徒,自称“大贤良师”。张角常持九节杖,在医术之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广泛宣传《太平青领书》中反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之说,于是深得贫众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全国各郡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不论穷民匠人,官吏宦官,无不收纳。因其在行医时每每加以幻术,令人皆疑其为神仙,便无不争相膜拜。于是前来拜师徒众日多,以至于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名字。

太平道规定,但凡信徒入门,须发誓终身奉事黄老,然后使其跪拜首过,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其行,并据其善恶以增减寿命。因借符水咒说以疗病,每每灵验,病者颇多痊愈,由此百姓更加趋之若鹜。张角见徒众益广,便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以统领其众。其后见信众巨多,竟然野心勃发,将南华老仙告诫抛之脑后,继起造反之心。灵帝光和元年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徒众用石灰在洛阳城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字,以为联络符号。渠帅马元义先通知荆州、扬州信徒数万人,到邺城集中,准备起事;又多次亲自到京城洛阳,以中常侍封胥、徐奉为内应,约定在三月甲子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不料在预定起事日期前十天,太平道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捕捉马元义,将其车裂于洛阳。大将军何进亦紧急组织人马,捕捉诛杀太平道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太守刘焉,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闻说事已败露,即星夜通知各方渠帅,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率众起兵。于是八州各方大起,冲州撞府,杀进县衙,先将当地贪官抓获,纷纷杀了祭天。张角复令全国教众皆头裹黄巾,以应黄天之道,称之为黄巾军;又据《太平青领书》所谓“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之说,便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天下百姓因苦于官吏甚久,故此纷纷响应,或入为信徒,或送粮送衣,迅速发展至近百万。义军攻克城镇,烧毁官府,杀死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如丧家之犬,大多逃之夭夭。旬日之间,京师震动,天下大乱,四方百姓头裹黄巾以从,抢州夺县,官军望风而靡。

各州告急文书报到京都洛阳,大将军何进着慌,忙进宫奏请灵帝火速下诏,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隽各领精兵征讨。灵帝准奏,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诏命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兵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随即又下诏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灭贼护国。皇甫嵩奉诏,拜奏上谏要求解除党禁,灵帝纳谏,于是大赦党人,发还各自部下徙徒,并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党禁即解,卢植遂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隽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募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颖川一带;朱隽又表奏吴郡人孙坚为佐军司马,共讨南阳叛军。

岂料官军未及发动,黄巾军已然成势,不可阻挡。三月庚子日,黄巾军渠帅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四月,渠帅波才击败朱隽所领官军,朱隽与皇甫嵩只得退守长社,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士气低落。又有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汉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南北绵延数千里并起。黄巾军由此而大盛,天下震动。大将军何进得知皇甫嵩被围,遂派议郎曹操率军救援。援军尚未到达长社,天气陡变,入夜之际忽起大风。皇甫嵩见状心生一计,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点燃黄巾军营寨周围杂草,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命擂鼓助战,亲带军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正遇上曹操率京师援军趁势杀到,与皇甫嵩、朱隽三面夹击,斩杀黄巾数万人,汉军大胜。六月,汉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大战,于乱阵之中斩杀了张曼成。至此,朝廷与黄巾军攻守易位。消息传到冀州,大贤良师、太平道人张角终于感觉到一阵阵寒意,向心头袭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