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九十九章 祸起刘焉

汉末三国传奇 第九十九章 祸起刘焉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4:11 来源:笔趣阁

马腾奉诏,乃引马休、马铁二子,只带二十名随从到了许都,先见曹操。曹操先授平南将军印信,后令马腾写书与长子马超,即刻调派西凉兵两万,前来许都随军南征孙权。对于已下天子诏书,令马超讨伐韩遂之事却瞒过不提。马腾见朝廷果是派自己将兵南征,便不怀疑,当即写书,令曹操看过,用上公章私印,派人送回西凉。曹操大喜,一边安置马腾住于昔日关公所居之宅,令饮食不使有缺,等候西凉两万兵到来。马腾由此安居许都,丝毫不疑。曹操即软禁了马腾父子,即升厅商议,欲出兵以定关中,并灭韩遂。正商议间,忽荆州探马入府来报:刘备命孔明署理荆南四郡赋税军粮,自与庞统在江陵调练军马,收拾器械,将欲西取益川。曹操闻报大惊道:“我闻西川刘璋暗弱,军武不备,官多聚敛,边民多投江东。若刘备仗凤雏先生谋划收川,又凭关、张、赵云及降将黄忠、魏延等,皆世之名将,攻之必下。刘备乃世之英雄,若是得了益州,则羽翼已成,不能复治矣。我将何以图之?”

话犹未了,只见阶下走出一人,乃治书侍御史陈群字长文,进言献策道:“今刘备、孙权结为唇齿,若刘备欲取西川,丞相可命上将提兵,约会合淝之众径取江南,则孙权必求救于刘备;刘备意在西川,必无心救孙权,则江东之地必为丞相所得。若得江东,则荆州一鼓可平;荆州既平,然后徐图西川,如此天下定矣。”曹操闻言大喜,即令马腾父子重归邺城,以待两万西凉之兵,随后赶来;一面自为统帅,亲起大兵三十万径下江南;又令张辽自南阳直下合淝,至樊城向曹仁调李典、乐进为副将,沿途州县准备粮草以为供给。张辽受命,到樊城向曹仁出示丞相将令,曹仁便令乐进、李典引七千人马,随张辽前去屯守合肥。张辽到达合肥之时,闻说扬州刺史刘馥时已病亡,遂亲往坟前致祭,表其前番守城退敌之功。

张辽率军即到合肥,早有江东细作报知孙权。此时江东大将太史慈已死,孙权闻报聚众将商议,环顾左右,不由叹息道:“曹操前有刘馥,后有张文远,均有固守坚城之才。孤若得太史慈不死,岂容彼等猖獗!”前因太史慈能克制刘表从子刘磐,孙权遂委以南方大事,不料其于建安十一年暴卒,享年仅四十一岁。太史慈临亡叹息:“大丈夫生于世间,应带三尺之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孙权知道太史慈死,痛惜万分,此时用人之际,故发此感慨之言。张昭见孙权发此感叹,怕伤了江东诸将之心,便献计道:“如今孙刘联盟,玄德又做了江东女婿,本当休戚与共。主公不如令鲁肃相请刘备,助我抵抗曹军。”孙权即依张昭之策,谕令鲁肃,使其作书求救于刘备。鲁肃随即修书,使人至江陵呈送玄德。刘备观书,便留使者于馆舍,差人往南郡请孔明回来商议。孔明回到荆州,即召刘备及庞统道:“曹操再下江东,张文远已至合肥,必是吴侯令鲁子敬来求救于我,欲联合抗曹。依某而论,此次不消动江东兵马,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使曹操回军,劳而无功。”便亲自回书与鲁肃,教其高枕无忧,若有北兵侵犯,皇叔自有退兵之策,发付使者去了。

玄德不解问道:“今曹操起三十万大军,会合淝之众一拥而来,先生不与子敬商议如何应战,只教其高枕无忧。却有何妙计可退曹兵,莫不是再烧他一把大火?”庞统笑道:“军师此时无暇对付曹操,而是一心意在益州刘璋也。故此欲借他人怒火以烧曹操,不必我来动火搬柴。”孔明道:“士元所论极是。所谓借他人之牛,耕我之田,有何不可?曹操自灭袁绍以来,志得意满,大有扫平天下之志,但平生所虑者,唯有西凉之兵。今曹操以马腾为征南将军,必令其子马超统领西凉之众,兵出关中前来助战。马超若起兵前来随父,则西凉必尽为韩遂所得,此非马氏父子之愿。马超若不来,则曹操定以离间之计使其与韩遂相攻,以除西凉之患。主公既在许都之时便与马腾相厚,今可作书一封往结马超,使马超与韩遂联合一处兴兵入关,则曹操又何暇兵下江南?那西凉军马兵强将勇,天下闻名,与曹兵一旦相接,即又是一场官渡之战,非两三年间不可骤解。我趁此机会,正可兴兵西进以夺益州。”

刘备听罢大喜,连称妙计,即时作书,遣心腹人径往西凉州投递,信使飞马而去。玄德派出信使,遂又回顾庞统道:“先生适才道是孔明军师一心意在益州,却是何意?那刘焉、刘璋父子乃汉室宗亲,与某同宗,又各守疆土,并无侵犯。我此时若兵出西川,怕不是伐之无名,令天下笑骂?”庞统连连摇头道:“主公只道刘焉系汉室宗亲,又曾与主公有旧,却不知其正是汉室倾颓、群雄割据,致天子失位之大罪臣也。刘焉虽死,其子尚存,割据益州自立为王,不敬社稷,不尊天子,天下诸侯皆以其为割据自立始作俑者,由此均仿效之,致天下大乱。此人不伐,今后谁奉天子?”刘备听即问孔明:“竟有此事?请道其详。”

孔明想起旧时恨事,不由叹一口气,说道:“主公当时与关、张二人结义桃园,兴兵以讨黄巾,想是对刘焉之事知之不确,便以为他是忠义之人。你却不知,我汉室江山不是坏在黄巾贼寇及董卓、李郭之乱,却正是坏在此贼身上!刘焉初以汉朝宗室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皆因遭黄巾之乱,屡为所败,丧城失土。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刘焉欲取以为安身立命之所,实为割据一方,便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我父皇当时以为他是好意,便即诏允。因郄俭为黄巾乱军所杀,刘焉得以带兵进入益州,并派部将张鲁盘踞汉中。张鲁私断汉中与关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独立割据,与朝廷贡奉往来不通。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刘焉为巩固自身势力,使益州独立于朝廷管辖之外,不是逆臣而何?”

刘备听罢孔明此一番言论,不由大悟。其实非但孔明,便是庞统亦深知其中就里,只是其中内情说来话长,皆是不足为外人道说之事。孔明见刘备问起刘焉,这才略略讲过,却未将实情全盘托出。亦是怕此后夺了西川,那时刘玄德羽翼已成,欲效其尤,也要拥兵自立。书中暗表,当时实情如此:只因黄巾贼起,天下大乱,那刘焉在河北立脚不住,本想领交州刺史,远离中原以避兵祸。只因在朝会之余与侍中董扶闲论,那董扶以精通易理兼擅风水之学,曾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听在耳中,牢记在心,遂上本章,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天子准奏,令即日起行。因盗贼四起蜀中道路不通,刘焉便暂驻荆州观望。时有黄巾贼首马相,杀死益州刺史郄俭,自称皇帝于成都。在位不到几日,马相旋又被益州从事贾龙击杀。贾龙因知刘焉是朝廷敕命益州牧守,于是这才迎刘焉入益州,治所绵竹。刘焉入主益州,即命贾龙为校尉,名为安抚收容流民,使其安居乐业,实是招降纳叛,别有图谋。

张鲁时为五斗米道掌教,其母美貌,且懂驱鬼辟邪之术,常私与刘焉往来。刘焉即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令与别部司马张修引兵进攻汉中郡,杀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在汉中得势后,反又杀死张修,截断汉中与蜀中交通,斩杀汉使,与刘焉由此结怨。刘焉则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从此独立于西川。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拒不出兵,保益州而自守。董卓被除之后,汉司徒赵谦欲攻益州以讨不臣,便游说贾龙及犍为郡太守任岐,命其起兵反刘焉。赵谦亦趁机兵进益州,以为外援。但贾龙等行事不密,反被刘焉击杀,赵谦只得撤军。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为东州兵,却因军纪松散而为民患。初平二年,刘焉更造乘舆车具千余辆,便欲称帝,被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其图谋不轨,才惧而作罢。此后刘焉称病,表请朝廷将其子刘璋从京城派回益州探病,趁机留在身边。

当时刘焉留在朝中尚有二子,乃是长子刘范与次子刘诞。兴平元年,二子造反,引征西将军马腾为外援,己为内应,策划进攻长安。后因密谋败露,马腾逃往槐里,刘范、刘诞却被诛全家。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后不久,又值绵竹大火,刘焉所居府宅及所造车乘皆被天火烧净,化作尘烟。刘焉不得已迁至成都,因伤心二子之死,又背疮迸发,不久病死。其子刘璋继领益州,亦不服朝廷管辖,虽称州牧,俨如皇帝,并无二致。因刘焉、刘璋父子以上所为,实在是导致汉室倾颓之源,诸侯割据之本,孔明身为少帝时便引以为恨,至今二十年矣。如今既得荆州,且有刘备三兄弟兵马为助,故谓报仇时机已至,于是早就对攻伐益州日夜筹谋,并派同门好友孟公威、崔州平前往西川暗中行事,只等二人来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