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八十五章 铁索连舟

汉末三国传奇 第八十五章 铁索连舟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4:11 来源:笔趣阁

蒋干见丞相垂问,乃施礼答道:“敬诺,丞相及诸公容禀。周公瑾与某同为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至太尉。周郎有姿貌、精音律,性度恢廓,实当世奇才也。少时即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厥功甚伟。克横江、当利,又渡江攻打秣陵,大败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入据曲阿。兴平二年,逼走刘繇,周瑜率部把守丹阳。建安三年,周瑜经居巢回吴郡,孙策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赐以鼓乐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比。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因庐江士民佩服周瑜恩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又兼任春谷长。孙策攻荆州时,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女,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矣’。其后攻寻阳败刘勋,讨江夏,又回兵平豫章、庐陵,周瑜留镇巴丘。后孙策遇刺,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分掌军政大事。孙权母临终,曾遗言其子‘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其在江东,实得孙氏依赖倚重。”

曹操听了,对周瑜又爱又恨,想了半晌,忽问蒋干道:“孤若差你去江东水军大营,劝说周郎来降,你可敢去?”蒋干本来只想耍耍口才而已,但想到此时正是出人头地之机,遂将心一横道:“我蒋干自入丞相幕帐,未有尺寸之功,实在惭愧不安。即丞相有命,即赴汤蹈火,安敢不从?愿借一叶扁舟,明日即可起行——但若不成功时,丞相休怪。”曹操赞道:“卿于两军对垒之际,敢于只身入于敌营,便是大功;那周郎降与不降,却与卿无干,说甚怪罪。卿此去江东,要将何物去说周郎?”蒋干道:“周郎志向高雅,俗物不能动其心也。某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曹操甚喜,即置酒与蒋干送行。书中暗表,这蒋干绝非等闲人,若非也不敢于两军对垒之际只身过江,去游说对方三军统帅。据《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若以此论之,蒋干当为顶尖外交家,一流说客。闲言少叙,且说蒋干领命即日起程,布衣葛巾,率一童二仆,驾一叶扁舟,扬帆破浪,直至对岸江东大营。不一时到了,有江东水寨巡逻小船将蒋干拦住,盘问来意。蒋干即请巡官报进大都督,说是故人蒋干来访,遂即递上名帖。巡官见其并未携带军械,即命军卒看住,自进中军大帐禀报周都督。

周瑜闻是子翼来访,哈哈大笑,遂率左右将佐亲自出迎,营门外鼓乐喧天,如迎贵客。蒋干见周瑜亲自来接,自觉面上有光,急趋前揖手为礼道:“公瑾兄久违,丰采如昔;与兄一别经年,今日相见,果真人生一大幸事!”周瑜朗声大笑,上前执手相邀,说道:“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故作不悦道:“吾与足下乃州里同乡,又有同窗之谊,中间隔别经年,天各一方。遥闻芳烈而近在咫尺,故乘便前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道:“吾虽不及夔、旷之聪,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

蒋干哈哈大笑,于是以退为进,装作不悦说道:“即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说着唤了小童,转身便向江边而行。周瑜急忙笑而挽其臂道:“弟不如兄之宽宏雅量,光风霁月之怀,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兄既无此心,弟岂容你说去便去?——虽然大敌当前,故人远来,也当联榻夜语,不醉不休!”遂挽手一同入帐,命置盛宴相待。江东诸将闻都督同窗来访,偏将及参军以上者亦轮番相请,连饮三日,皆不涉及军国之事,蒋干始终不得开口之便。三天过后,周瑜又请蒋干参观军营诸寨,归来后帐设宴,只兄弟二人对饮。

酒至半酣之时,周瑜这才敞开肺腑,对蒋干道:“兄即不言,弟亦知兄之真正来意。我不当众点明者,恐帐下人多口杂,于兄不利。非是弟不容兄开口,其实说也无益,不如不说也罢。”蒋干大感兴趣,问道:“公瑾道说也无益,却是为何?”周瑜摇头道:“兄乃天下才辩之士,岂不闻‘良禽择木而牺,良臣择主而事’?我不负我主孙权,犹如兄不负你主曹操,又何必多问?”蒋干摇头道:“子曰‘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也。但据某所知,你与故讨虏将军孙策系总角之交,即是君臣又是弟兄,誓不相负,某却信之。现伯符已亡,其弟只是继承父兄基业,与贤弟并无恩义,亦无君臣之份,又何谈臣事君以忠?”周瑜摇头道:“非也,兄不知其所以然耳。你道我主孙权只是继承父兄基业,并无真才实学,却不知他的本事谋略,还在其父兄之上乎?”蒋干大吃一惊,虚心求教道:“愿闻其详。”

周瑜道:“我主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于少年时便渐与父兄齐名。我兄伯符将军平定江东之时,他便常随左右并参与军务决策,其御下之才,令伯符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之时,伯符常常回头对孙权言道:‘在座诸公,以后都是卿之手下’。说此言之时,孙权与胡综、朱然尚在吴郡读书。建安元年,伯符得丹阳、吴、会稽三郡,孙权即任阳羡县长,时年方才十五岁。吴郡太守朱治察举其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后代理奉义校尉。孙权十八岁时,随其兄伯符伐庐江太守刘勋,又讨伐江夏太守黄祖,皆大胜,并收庐江、豫章二郡。建安五年孙伯符终,命孙权接替其位,时年仲谋方虚岁十九,即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蒋干摇头道:“据弟所知,你所说以上战功,皆孙伯符与兄所建,与孙权并不相干。某只知孙权初掌大权之时,江东局势动荡,庐江太守李术反叛,宗室庐陵太守孙辅通敌于我主曹公。另有孙暠谋逆,杀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豫章、会稽数万山越土民亦伺机作乱,可谓四面楚歌,以近乎分崩离析。若非我兄力挽狂澜,此时孙权已亡身灭族矣。”周瑜微嗔斥道:“我兄道听途说,是何言也!当时固然危怠,但定乱平叛之时,我主孙权面临危局,以张昭为师,以某与程普统御诸将,先灭李术,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消除外患。设招贤馆以广招贤才,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均至麾下,江东大族及旅寄之士无不拥戴,方有今日江南万众一心局面。子翼兄,若是曹操早些时日来时,得江东必也,此时来攻,无能为矣。若是不信,你看某怎样大破曹公。”蒋干未及回话,周瑜已唤过奉酒侍者,令其搬过一个大箱,开箱展示,尽是服饰珍玩,世所罕见。周瑜道:“此皆我主平日所赐,今某欲尽用于军饷。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听了,心下亦为之感动,脸上只是陪笑,却终无一言回之。

当夜周瑜大醉,邀蒋干同榻而眠,并无丝毫防备。次日一早,周瑜即以重礼赠蒋干道:“大战在即,虽是不舍,弟亦不能留兄长谈叙旧了。请归见曹公,来日疆场相会,不必手下留情。”蒋干不受其礼,拱手而别,回报曹操此行备细,称赞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非言辞所能间也。曹操与蒋干相对赞叹不已,遂放弃招降周瑜之念。转眼秋去冬来,塞外朔风已起,江南草木未凋。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刘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之曹军相遇。曹军营中当时遭瘟疫流行,士气明显不足,此时与江东水军遭遇,只接了一仗,前锋便被周瑜水军打败,死伤数千,中箭落水者无数。曹操见不是头,急命将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一处,形成连营,使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一边令毛玠、于禁加紧操练水军,等待来年春暖花开,再寻决战良机。周瑜虽然又大胜一阵,但见寡不胜众,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于是不敢紧逼邀战,遂令将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江与曹军对峙。

曹操南下时间既久,见军士大半因水土不服染疾,且与周瑜数次水战都吃了大亏,虽未伤及元气,但见士气大为受诅,军无斗志,不由心中甚为不乐。自思所率北军不习舟船上勾当,每遇大风时便立脚不住,更何况与敌交战?为此苦恼万分。忽一日,曹操立在岸边,看于禁指挥军士在两船之间搭起跳板,往来传送军资,因跳板厚而且宽,非但军士,便是马匹也来回穿梭如履平地。曹操不由大喜,当即升帐,聚集水军大小头领,说道:“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因我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之苦,多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众将听了,一齐称善。曹操即时传令画出木板及铁钉尺寸图样,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船上诸军闻之,俱各喜悦,放着觉也不睡,都来瞧看热闹。数日后战船锁定,果然不惧风浪,军士行走坐卧自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