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一十三章 辽东反魏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一十三章 辽东反魏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司马懿回师洛阳,前来见驾报功。魏主曹睿闻蜀汉丞相孔明已死,心花怒放道:“自今而后,再无人来烦恼寡人也。朕今后是吃也香甜,睡也安然,可安享太平岁月矣。”遂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全**马,安镇诸边。司马懿拜谢天子,驻军宛城,开府洛阳。魏主在洛阳赐华宅一座,修建园林,甚是气派。太尉府修造完毕,司马懿即将全家亦搬到洛阳居住,与老妻张春华相见,互致久违。张夫人亦是河内温县人,粟邑令张汪之女,司马师与司马昭生母。另生有一子名司马干,一女南阳公主。张春华少即有德,智慧见识超于常人。建安六年,司空曹操征召司马懿入朝,司马懿不愿屈服于曹操,便假称风痹之疾拒征。有次晾晒书籍忽遇大雨,司马懿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奔去收书。家中婢女看到此事,张春华怕丈夫装病之事泄露,便亲杀婢女灭口,事后从容下灶烧饭,若无其事。司马懿大奇,由此十分相敬。其后司马懿宠爱柏夫人,张春华很难见到夫君。适逢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前去探望。司马懿见到老妻不悦,说道:“老妪休矣,何劳你大驾?”张春华羞惭怨恨,于是绝食自尽,令三子一女皆不许食。司马懿惊恐赔礼,张春华才停止绝食。司马懿怕人笑话,即对知情者道:“老妪不值可惜,惟恐饿煞某爱子也。”魏正始八年,张春华病卒,终年五十九岁,葬于洛阳高原陵,追赠为广平县君。后魏帝追谥司马懿为晋宣王,张春华谥为宣穆妃。

且说魏主曹睿去了孔明这个大敌,料孙权是个自守之辈,难成大患,于是再无忧虑,便在许昌大兴土木,建盖宫殿;又于洛阳造朝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俱高十丈;又立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皆极尽华丽。选天下巧匠三万余人,民夫三十余万,不分昼夜而造。民力疲困,怨声不绝。曹睿又降旨起土木于芳林园,使公卿皆负土植树于其中。司徒董寻上表切谏,曹睿览表大怒,欲杀之,但因其素怀忠义,便废为庶人。太子舍人张茂字彦材,亦上表切谏,曹睿命斩之。又差人星夜至长安,拆取汉武帝所制铜人及承露盘,移置芳林园中。因其铜柱重达百万斤,不能运至洛阳,曹睿便令将铜柱打碎运来,铸成两个铜人,号为翁仲,列于司马门外;又铸铜龙凤两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立在殿前。又于上林苑中,种奇花异木,蓄养珍禽怪兽,不一而足。

少府杨阜因见朝政日非,便又上表苦谏,以夏桀、楚灵王、秦始皇大兴土木而致亡国为例,请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则,以桀、纣、楚、秦为诫。曹睿掷表于地道:“此老生常谈耳,沽名钓誉而已。”愈加侈淫,而不自省;众官纷纷上表谏诤,曹睿亦俱不听。忽一日,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报称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修建宫殿,设立官职,并兴兵入寇边郡,摇动北方。那毌丘俭原为荆州刺史,只因辽东公孙渊时复为患,魏明帝故调其出任幽州刺史,以镇辽东。毌丘俭闻公孙渊自称燕王,明目张胆背反朝廷,因自幽州出师北征,时逢辽水大涨,渡河不利而还,故此上奏天子。

说话人前文书已经说过,那公孙渊乃辽东太守公孙康之子,文武兼备,性刚好斗。即夺其叔父公孙恭之位,曹睿当时无力征伐,便封其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太和七年,公孙渊欲叛魏自立,企图向吴称臣以为外应。孙权闻之大喜,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问计于群臣。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首鼠两端,又向无恩义于辽东之民,此番举事必败;陛下若对公孙渊支持,魏主必然怀恨,到时则又引火烧身,反致魏兵南向。孙权有并吞天下之志,正欲引辽东为援,以南北夹攻魏国,因此不纳群臣之谏,便遣张弥、许晏携金玉珍宝满船,从建业沿长江口出海,从海道绕行到辽东,赦封公孙渊为燕王,世代承袭。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便欲接受其爵,遥尊孙权为主。

部下大将卑衍急谏道:“主公莫若自封燕王,何必受吴主赦封?即受其爵,魏主必遣将来伐,东吴远在万里之外,安能便发兵来救我?曹魏讨伐,东吴又救援不及,枉自引火烧身,落一个魏朝叛逆恶名。如不能自立为燕王,则毋宁尊近魏而绝远吴也。”公孙渊本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志大才疏,经卑衍三言两语,认为有理,不觉又摇摆移动起来。后左思右想,终于决定降魏;却又垂涎吴主珍宝,于是设宴招待吴使张弥、许晏,在席间将二人诱杀,遣使计吏将其首级献给明帝,私吞孙吴珠宝而不上报。魏明帝于是遣使者傅容、聂夔引使团至辽东封敕,并令计吏随团而回,报知公孙渊,命筑高台于南郊,准备受封。

计吏随魏国使团回到辽东,立即进府衙私见公孙渊说道:“魏天子此番派来使团之中,有名叫左骏伯者,某见其力大无穷,使浑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绝非普通人也。”公孙渊听罢大为恐惧,以为魏主必是借敕封为名,派使团来刺杀自己;于是先命卑衍率甲士包围使团所住馆驿,然后才亲自进到馆驿拜见使者。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来至南郊高台之上,魏天子钦差使者当众宣读敕封旨令,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仍让其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辽东诸郡。公孙渊见魏主所封,仅为乐浪公而非自己所求燕王,不由大怒,却又发作不得。回至都城襄平,设国宴款待天使及从众,为其饯行。在酒席宴上,公孙渊借题发挥,数次对本国陪宴之宾口出恶言,其实指桑骂槐。魏主使者辞归洛阳,便对明帝说明此事。

明帝大怒,便调毋丘俭为幽州刺史,携天子诏书及符节印章,征召公孙渊入洛阳面君。公孙渊闻讯大骇,立刻发全国之兵,在辽隧阻拦毋丘俭入境,并与之激战。毋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急退兵,表奏明帝。公孙渊于是便依卑衍所谏,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边疆诸戎狄部族首领加封晋爵,引诱鲜卑人侵扰北方。副将贾范、参军伦直谏公孙渊,休要背叛曹魏,到时后悔不及。夏侯渊怒而不听,皆命斩之,于是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直杀奔中原而来。起兵之时,又再遣使至建业,称臣于吴求援。孙权因前番杀使拒封之事,此时焉肯出兵相助?

曹睿览毋丘俭表奏,乃召司马懿入朝计议。司马懿前因升任太尉,累增封邑,自此权倾朝野;后又平定蜀将马岱入境侵扰,接纳武都氐王苻双、强端来降,又立新功。明帝即召司马懿到洛阳,令带兵前往平叛,并问总需多少兵马。司马懿奏道:“臣引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曹睿道:“兵少路远,恐难收复。”司马懿道:“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曹睿即问:“此去往复几时?”司马懿答道:“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

明帝闻奏大慰,便又问道:“倘吴、蜀两国入寇,如之奈何?”司马懿道:“前番蜀将马岱出汉中来袭,已被臣杀败,彼一年内无力北进;至于东吴,有老将满伯宁,陛下何忧?”曹睿沉吟道:“孙权所惧者,乃陈登、曹仁、张辽、臧霸、文聘也。今数人皆已亡故,孙权岂惧满宠?”司马懿笑道:“满宠之才,极长于孤军奋战,陛下岂忘之耶?”曹睿大悟,即命司马懿兴师征讨公孙渊。说话的,你道明帝为何只因一句话,就放心让他去了?因回思满宠数年来拒吴之功,果如其言也。书中暗表,前番因孔明伐魏故事紧凑,前后相连,故不及叙述满宠屡败孙权之事,且容说话人在此倒叙回来,列位看官便知满伯宁之能。

魏太和二年,蜀相孔明初伐中原之时,满宠出任豫州刺史。次年春天,据东吴来降者报说,东吴进入战备,吴主孙权扬言要到江北狩猎,牧马南阳。满宠闻之,料定孙权此番定会袭击酉阳,于是也加紧战备。孙权知道满宠已猜透己谋,只得退还。是年秋,魏主派曹休从庐江南到合肥,使满宠兵向夏口。满宠上疏言道:“大将军曹休虽聪明果敢,但用兵经验不足。今所行线路背湖临江,进易退难。此乃兵家所忌也!若大将军入无强口,则须防吴兵前后夹击。”其奏疏尚未送到洛阳,曹休已深入无强口,被吴将阻住夹石去路,退路亦被截断。曹休果因此大败而还,继而羞愤辞世。明帝于是诏命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汝南军民慕恋满宠,闻满宠要去扬州,便扶老携幼,要随之齐走,无法阻止。满宠即将此情上奏天子,曹睿即回复让满宠带走亲信部下千人,尽弃余众。太和四年,满宠为征东将军,接任曹休前职。孙权又发兵十万,声称要取合肥。满宠上表要求召集兖、豫二州兵力,明帝诏准,使两州兵力云集合肥,孙权只好退还。曹睿闻报吴兵回军,即命满宠就此撤兵。满宠认为敌兵未经接战即大举退还,定是麻痹我军之计,等我撤军后趁虚而入,于是上表要求不要撤军。数日后,孙权果然引兵复来,因见合肥守备森严,只得无功而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