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小将姜维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小将姜维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司马懿即命李辅、邓贤把守新城三郡,自此上庸换了司马氏嫡系将领。安顿已罢,司马懿便引兵至洛阳,入京来见魏主。曹睿大喜道:“朕一时不明,误中反间之计,悔之无及。今孟达造反,非卿制之,两京危矣!”司马懿奏道:“臣闻申仪密告反情,意欲表奏陛下,恐往复迟滞,故不待圣旨,星夜而去。若待奏闻,则中诸葛亮之计也。”言罢,将孔明回孟达密书奉上。曹睿看毕复又惊道:“卿之学识,真过于孙、吴!”即赐金钺斧一对,后遇机密重事,不必奏闻,便宜行事。就令司马懿出关破蜀,以助右将军张郃——其为先驱,今已率三万军西出长安。司马懿领命,急急出城,命三军起行,兼道西进。司马师兄弟二人不解,又问道:“前番兼程而进,是为擒拿孟达,今有数千里路程,又何必紧赶疾行?”司马懿喝道:“不必多问!兵贵神速,我若慢了,又赶不及也。”说话的,这回又有什么赶不及?原来司马懿深知张郃之能,怕被他破了孔明前锋人马,致使此次伐魏再化为泡影也。

魏延引兵回到汉中,上报丞相孔明,说孟达被司马懿所杀,救之不及。孔明疑惑不止,暗道:“司马仲达因前番既修书与我,其中欲为内应之意甚明,今番却因何与我为敌,坏我大事?莫非崔州平所言有误?或是孟达假降,欲诓我军,被仲达知悉,故而暗中助我,除了孟达?”因见上庸之路已绝,只得兵出汉中,直袭陇右。孔明令偃旗息鼓,隐蔽行军,不则一日,即到南安城外。大军扎下营盘,城中细作来报,魏国驸马都尉夏侯楙正在南安城中。孔明即分兵派将,吩咐如此如此,要兵不血刃,计夺三郡。众将领命,各引本部军依计行事去了。此时崔州平使人送来密信,孔明方知孟达果是诱兵之计,幸亏被仲达所破。孔明暗道好险,遂命将南安城围定,令军运柴草堆于城下,口称烧城。城上魏兵见柴堆离城墙十数丈远,皆大笑不惧。却说安定太守崔谅,闻蜀兵围了南安,惟恐夏侯驸马有甚闪失,天子若是见罪,休说乌纱帽被摘,便是帽子下这颗六阳魁首,也休想保全。于是顾不得坚守安定,因城中只有五千军马,便点四千五百兵去救南安,只留五百人随一班文官把守城池。崔谅提兵向南安大路进发,遥遥望见南安城火光冲天,愈怀恐惧,急催兵兼程前进。

眼看离南安尚有五十余里,不见城中有败兵出来,看来城尚未破,崔谅心中略定。忽闻前后喊声大震,哨马报来:“前面有蜀国大将关兴截住去路,背后张苞杀来!”安定之兵除马超之外,亦尽知关、张、赵诸将大名,闻风四下逃窜。崔谅大惊,乃领手下百余人,往小路死战得脱,奔回安定。关张二将不追,收兵而回。崔谅方到城壕边,抬头见城上已换了蜀国旗号。城头一员蜀将,正是总督先锋魏延,往城下叫道:“某乃蜀汉中太守,领凉州刺史,大将魏延是也!奉我家丞相之命,已取了此城也!崔太守何不早降?若不降时,你家中老小数百余口,俱作某刀下之鬼矣。”于是回头,令将崔太守妻子老母,一并押上城来。你道魏延何来?原来早就奉了丞相密计,待南安城外火起,诱那崔谅引军尽出,与关、张二将缠斗之际,魏延便率蜀兵扮作安定败回军士,夤夜赚开城门,因此得了安定,毫不费力。

崔谅见此心慌,暗道:“某做这安定太守,每日替魏主收税征赋,得罪诸戎,本来睡卧不安,今老母幼子若为我尽死于难,情何以堪?罢也,降了他娘!”于是弃枪下马,免冠称降。魏延暗道:“孔明果然明见如神!”即开城出来,扶起崔谅,准纳其降,同至南安城外大营,来见丞相。孔明以上宾之礼相待,问道:“南安太守与足下交厚否?”崔谅道:“太守乃杨阜之族弟杨陵,与某邻郡,交契甚厚。某已知丞相之意,欲说杨陵擒夏侯楙以降,可是?”孔明大笑道:“公真乃智谋之士也。”崔谅当即修书,孔明令魏延射入城去。城上守军拾得箭书,交付太守杨陵。杨陵暗思我兄杨阜在魏国居三公之位,某岂肯降蜀以坑害我兄?即持书来见驸马夏侯楙,说南定太守崔谅降蜀,今又来说我。夏侯楙便问如此怎办?杨陵说道:“不如将计就计。某即回书,称愿献城投降,请孔明自来受降,为免为驸马得知,休要多带兵马。等其来时,便伏军于瓮城之中,就而杀之,岂非一战而定?”夏侯楙本来是个饭桶,焉知计策好歹?即令施行。杨陵便写回书,先让夏侯楙看了,令部将射下城去。

蜀军得书,进帐献于丞相。孔明拆视笑道:“如此诡计,安能骗我?”即分付关兴、张苞二将,如此如此而行。安排已毕,待夜至三更,孔明并不带蜀国兵将,只引数十名随身护卫,随从崔谅所带五百精骑至于南安城外,令人点起火把,向城上晃了三晃。杨陵早就候在城门楼上,见了约定暗号,遂亲自下城,令开城门,也点火把晃了三晃,立在门边迎接孔明。孔明令人推车向前,车上坐着木偶雕像,自己则骑马隐在门旗之后。杨陵见兵士推车而至,车上隐约坐着一人,相服锦袍,知是孔明,遂引弓而射,正中木偶。陡闻一声大喝:“奸贼安敢如此!”车旁飞出一骑,却是大将关兴,纵马跃过吊桥,手起刀落,已斩杨陵于马下。

张苞见关兴已经得手,便令五十名丞相随从于城外放起号火,后面蜀兵大至,齐拥入城。夏侯楙率兵伏于瓮城,正在等候杨陵信号,不料见关兴飞马而至,其后蜀兵如潮,不如惊得呆了,措手不及,只得带随身亲兵五十骑,开南门并力杀出。刚出城不到一箭之地,被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是王平,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楙于马上,随从五十骑尽皆杀死。孔明遂入南安城中,正令招谕军民,秋毫无犯。随后升堂高坐,众将各各入来献功,王平并将夏侯楙押上堂来。孔明见其吓得面无人色,对众将说道:“如此无用之人,魏主怎生令其为大将?”遂命监下,待后处置。夏侯楙见刀手往外推遂自己,以为是要开刀问斩,乃不顾天皇贵胄体面,一路高呼饶命,尿湿中衣。孔明不理其叫唤,帐下众将无不失笑。蜀兵在城中歇了一夜,三军统帅诸葛亮次日升帐,留吴懿守南安,刘琰守安定,命魏延引军去取天水。

却说天水郡太守马遵,听知夏侯楙困在南安城中,乃聚部下文武商议营救之策。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道:“夏侯驸马乃金枝玉叶,倘有疏虞,难逃坐视之罪。太守何不尽起本部兵以救之?”马遵正疑虑间,忽一人自外而入道:“太守不可往救夏侯驸马,若去,则必中诸葛亮伏兵之计!”众视之,乃天水冀县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其父名姜冏,昔日曾为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之乱没于王事。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本郡军事。姜维谓太守马遵道:“近闻诸葛亮已得南安,夏侯楙非死即已遭擒,救之无益于事。不如设计紧守天水,并命人至长安告急,以待援兵。某闻大将张郃已出长安,旬日将至,故请大人保守此城为要。”马遵闻听,着慌道:“城中这些许兵马,如何守得住?夏侯驸马不知死活,某便已获罪朝廷,不如投降。”

姜维笑道:“尚未一战,焉能轻易投降?便是要降,也要胜他一阵,令孔明重视我等。某有一计,可败诸葛亮,使其知我本事。”马遵大喜,请道其详。姜维道:“诸葛亮前来攻城,其必伏兵于郡后;赚我兵出城与战,他却乘虚袭我城池。某愿请精兵三千,伏于要路。太守率兵出城与战,其若佯败,不可远追,止行三十里便回;但看火起为号,前后夹攻,可获大胜。如诸葛亮自来,必为某所擒。”马遵遂用其计,付精兵与姜维去讫。次日,蜀将张翼兵至,在城外讨战。太守马遵亲自与副将梁虔引兵出战,留郡丞梁绪、尹赏守城。

张翼见城内兵出,便上前搦战,梁虔奋勇相敌。战有三十回合,张翼暗赞梁虔之勇,即虚晃一招,拨马而走。马遵见梁虔胜了,将手中长矛一举,挥军追击,却依姜维之计,只追出三十里便回。原来孔明果遣魏延引军埋伏于山僻之中,只待张翼诱天水人马离城,便乘虚袭之。魏延躲在丛林之中,见天水军马追赶张翼去了,便率伏兵大起,绕至天水城下。恰待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言道:“蜀将少来!汝见天水姜伯约乎?”魏延不想这里竟有一支伏军,挥刀直取姜维。战不数合,姜维精神倍长。魏延大惊,暗忖道:“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激战时,马遵、梁虔引军杀回,前后夹攻蜀兵。魏延首尾不能相顾,只好仗满身武艺冲开条血路,引败兵奔走,姜维随后赶来。

魏延败回,正遇丞相孔明引大军前来,即报说中了敌人之计,并述姜维枪法精熟,某几乎不是其敌手。孔明惊问道:“姜维系何人也,识吾玄机?”有南安降将禀道:“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乃当世英杰。”孔明问道:“其母何在?”降将道:“现在冀县居住。因其县小,并无兵马把守。”孔明即令张翼率二百兵,至冀县搬请姜维老母至营,需善言呵护,不可惊吓。张翼领兵去了。姜维见孔明自引大军前来,不敢再追,即回天水见太守马遵道:“明日孔明必然自引大军前来。彼料我军在城中坚守,必然并力攻打。今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某引一军伏于城东,截住彼兵;太守与梁虔、尹赏各引一军城外埋伏,梁绪率百姓在城上守御。”马遵均依其说,当下分拨已定。次日孔明果率大军至天水,传令三军鼓噪直上。梁绪率军死守,直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东一支军马飞驰前来,姜维挺枪而至。孔明令关兴敌住,二人战够二十回合,姜维枪法不乱。又听鼓声如雷,马遵、梁虔、尹赏三支军包抄过来,蜀兵大乱。张苞将孔明救出,魏延断后,败回大寨。稍顷关兴亦败回,向孔明赞那姜维道:“真好枪法,仿佛我叔父赵子龙本事。”孔明叹道:“兵不在多,在于调遣,此人真将才也!”即重新派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