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帝托孤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帝托孤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情转重,又心情不畅,时复白日做梦,见关、张二弟徘徊榻前不去。众御医不知病源,只得以汤药营养,并无善策。刘备自击床榻叹道:“朕将不久于人世矣!”回思才做了两年多皇帝,心实不甘。忽一日,人报有神医华佗弟子樊阿求见陛下,说是奉丞相诸葛孔明所请,特地前来为陛下诊病。刘备大喜,即命唤入,令其诊治。樊阿进殿,行三拜九叩大礼,望闻问切一番,断言说道:“此乃忧虑之症也。某先以针灸通陛下经络,再以发散之药驱其郁气,则十日可愈。”遂请内侍脱衣,以针法试之,又先尝其药,令刘备不疑。过了半晌,见那内侍精神愈旺,便以同法为刘备下针施药。事毕,内侍伺候皇帝盥洗,刘备自觉精神颇振,即大喜,重赏樊阿而去。此后刘备胃口大开,食量颇增。不料至第五日上,病情却急转直下,咯中带血,头晕目眩,不能动转。刘备惊惧不已,感觉命不长久,急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前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孔明闻说是刘备要传遗命,不由大惊。便与李严陪同刘备次子鲁王刘永、三子梁王刘理,急来白帝城永安宫见蜀帝,留太子刘禅留守成都。时有汉嘉太守黄元,怕刘备死后孔明掌权,于是举郡造反,火烧临邛。治中从事杨洪请奏太子刘禅,遣将军陈曶、郑绰讨伐。众臣议论黄元若败,当由越巂窜奔南中,杨洪道:“黄元何有此能?其必乘水东下,奔吴求活,但使陈、郑二将于南安峡口邀截即获。”其后黄元果然顺江东下,被陈曶、郑绰生获斩之。

且说刘备闻报成都群臣悉至,即传旨先请丞相孔明独自进内殿,屏退左右。孔明入内,行君臣之礼,坐于龙榻之侧。刘备低声饮泣,向孔明告罪道:“某不听子龙及众臣之劝,坚持报仇伐吴,以致犯下大错,使殿下隆中决策化作流水。今殿下赐令臣死,固宜也,臣不敢报怨。”孔明大惊,说道:“陛下何出此言?正当春秋之盛,又因何一病至此?”刘备审视孔明,见其不似作伪,遂流泪叹道:“那神医华佗之徒樊阿,难道不是奉殿下之令而来?某病虽然沉重,尚不致死;若非经其诊治之后,安得如此?获罪殿下,再无回天之力矣。”

孔明闻说是樊阿曾来施治,便即问道:“医者用药之前,陛下有无令人先行试尝其药?”刘备闻言暗吃一惊,侧首便见那试药内侍,正站立外殿廊下,此时犹自生龙活虎,于是无言以答。孔明由是大疑,自袖中占了一课,跌足悔道:“此必是被人途中暗自偷换了丹药也!陛下可曾得罪太平道门派中人?”刘备答道:“当年黄巾贼寇,不就是太平道门作乱么?某兄弟三个以平灭黄巾起事,自然得罪。”孔明点头道:“此乃太平道门独制秘药,天下无解,服之七日必亡。某便令陈到、子龙前往樊阿来路,去擒太平道人前来,与陛下解毒!”

刘备摇头叹息道:“既是如此,殿下休矣,也是某命数如此。那太平道人处心积虑前来害我,即已得手,岂肯在那里等你去捉?今荆州七郡皆都已属东吴,陈到人少无施其用,兵多则无法入境。某得殿下奉之为帝,此生足矣。又蒙殿下期之以天下大事,欲复兴汉室社稷,奈智识浅陋,自取其败。今死在旦夕,嗣子孱弱,望殿下亲登帝位,封我子一县之地为侯,则某感激不尽!”言讫泪流满面。孔明此时亦倍加伤感,遂劝慰道:“陛下放心。若曹魏不灭,我弟刘协一日不复大位,某即奉太子刘禅为帝,尽力辅佐。若汉祚复续,陛下后人亦许以永镇西川,世代为王,绝不相负!”刘备得孔明如此承诺,点头示谢,泪流不止。忽抬头见马良之弟马谡站于外殿,便谓孔明道:“某自蒙殿下相助谋夺荆州,曾拔两位奇才,其一益州法正,其二荆州马良。本来以遗殿下,使其为兴复汉室效力,奈何均不幸早亡。马谡乃马良之弟,大具才名,但某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另某亦知殿下深爱孟达,其后彼若反归西蜀,亦请拒纳其降。即此二人,殿下宜深察之。”孔明口中应诺,其实不以为然。

刘备见孔明拒绝承继蜀帝之位,知其心在天下而不在两川。即传旨召诸臣入殿,当众口述遗诏,令承旨官取纸笔照实写了,用了玉玺宝印,递与孔明。日之将夕,自觉不保,于是复聚群臣,留遗嘱叹道:“朕不爱读书,粗知大略。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此诏付与太子刘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率众臣等泣拜于地道:“愿陛下好生将息龙体!臣等安敢不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刘备即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道:“尔等及太子兄弟三人,皆须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遂命二王跪下,同拜孔明。众臣见了,均自感喟,古来帝相,岂能信任如此。又诏命李严为尚书令,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与丞相同为托孤之臣,一道辅佐少主刘禅。最后又唤过赵云、陈到,流泪言道:“子龙向自万马军中,不顾生死救出阿斗;陈到又于刀山火海,救出朕躬,皆为家人之亲也。我死之后,望你二人看觑我儿刘禅!”二人哭拜领命。刘备托孤已毕,即谓众官道:“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李严为众将之首,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吐血盈斗,须臾而崩,寿止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说话的,你道刘备因何如此器重李严,让其与孔明并肩,同为托孤重臣?原来此亦是孔明之意,故令刘备下此遗诏。因李严既为荆州旧人,亦为益州降将之首,此举之意,欲安抚荆、益两州文武,均其势力,各为供自己此后所用也。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原从于荆州牧刘表。年轻时为郡中吏员,以才干知名,刘表便使其分别到郡中各县任职。刘表死后,曹操率兵入荆州,李严时为秭归县令,于是西往奔蜀,刘璋用其为成都县令。自建安十八年,刘备将兵袭绵竹之时,李严率部投降,任裨将军。平定成都之后,因功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建安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当时刘备远在汉中,李严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设计斩杀马秦、高胜,余者四散逃命。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大败而走。李严任犍为太守之时,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将郡城整修一新,以致“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吏民咸悦之。李严性情孤傲,自视甚高,常与同僚不和,则是其短处,孔明心知肚明,表过不提。

刘备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归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道:“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卿与丞相,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读诏已毕,乃立太子刘禅即皇帝大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刘备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为先主治丧已毕,后主刘禅即令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早有魏军探马报入中原,魏主曹丕与群臣相互庆贺刘备之死。当时黄权在座,面现哀戚,朝罢有人将黄权表现报与曹丕。魏帝于是先后发使五批,接连催促黄权入宫。黄权随使入宫,途中又遇前来催促者前后相接,交错奔驰,而黄权举止自若。曹丕见黄权泰然来见,即封益州刺史,迁守河南。众官奉魏帝之命为其饯行,司马懿与黄权相谈大悦,即问道:“蜀中似公之才者有多少?”黄权答:“似某之才能,在益州车载斗量,实属末流,不值明公如此看重。”司马懿又问:“则蜀中谁谓大才者?”黄权即从座起答道:“论天下奇才,无如丞相诸葛亮者。”司马懿道:“某闻其出身布衣,一介耕夫耳。黄公衡得无谬赞太过?”黄权不悦道:“汉高祖一介亭长,萧何亦县中小吏,英雄何论出身贵贱?诸葛孔明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治国用兵无所不精,真乃不世之奇才,某不能望其项背。”司马懿遂大惊。

群臣饯行已毕回殿,曹丕大笑道:“刘备已亡,朕无忧矣。欲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又恐黄权拼死谏阻,故使其离朝以就河南。黄权既去,朕无所忌也。”太傅贾诩起身谏道:“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孔明感刘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自古蜀道艰难,况我国中今遭大旱,民心惊扰,陛下不可仓卒远征。”原来前番曹丕不听辛毗之谏,将冀州五万户军民迁至洛阳,果致大饥,民心不安,贾诩便据此而言。曹丕见说洛阳大饥,便问司马懿道:“卿可知我大魏朝中诸官,谁家最富?”司马懿四顾群臣,附耳低声道:“据臣所知,最富者莫过于曹洪。”曹丕大奇问道:“此事你如何知道?”司马懿道:“臣闻当初武帝曹公尚为司空之时,由己身以下,每年发起调查,使县令品评众官家财。当时谯郡令曾评曹子廉家中赀财,堪与公侯之家相等。武皇帝闻之,便曾经叹道:‘我之家赀,那得如子廉耶!’臣故此知之。彼时既为豪富,今已逾二十余年;曹子廉从征天下,每战后所得赏赐巨丰,岂非今之天下最富者?”曹丕信以为然,即令黄门官宣曹洪进殿,欲诈其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