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六十章 倾国伐吴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六十章 倾国伐吴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再说江东使者回见吴主孙权,言说蜀主不肯通和;又闻蜀军长驱直入吴境,并且夺了秭归。孙权大惊道:“若是如此,则江南危矣!”遂急修表求救于魏帝曹丕,令中大夫赵咨为使,赶赴洛阳。赵咨字德度,南阳人,博闻多识,长于辩才。临行之时,孙权嘱道:“德度往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袭汉中,迫使蜀国退兵,以解我江南之危。虽是求救于人,但卿此去,休失了我东吴气象。”赵咨道:“某此去洛阳,即为通国大使。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再见江南人物!”即日夜兼程,赶赴洛阳而来。孙权既派出赵咨赴魏,但面临蜀军大举进攻之际,亦只得紧急调兵遣将,奋起应战。遂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将,发大军五万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且说魏主曹丕在洛阳,这一日会议早朝,忽问群臣道:“今闻刘备在成都篡逆称帝,朕未及讨伐者,除蜀道艰难外,另有缘故,便是待其攻吴之时坐观其斗。今关羽死已经年,刘备不伐吴报仇,卿等以为却是何故?”曹洪率尔答道:“那刘备所依仗者唯有关羽。今关某即死,荆州败亡,刘备势力大弱,无力与东吴交战,故此只得忍气吞生。”殿中诸将哄笑,皆称“是也,是也。”曹洪见群臣附和,自是得意非常。侍中刘晔听了,却冷笑不止。曹丕知道刘晔乃是智谋之士,必有高见,当即问道:“卿今笑为何来?”

刘晔见问,出班奏道:“刘备虽失了荆州,但新得两川,马超、赵云、魏延等虎将尚在。刘玄德早有取东吴之心,此时定是借与关公报仇为名出兵,以重振声威,且全据江南。且刘备与关羽兄弟情深,天下皆知,若不报仇,是背义也,张飞等旧将则离心矣。故臣敢跟曹子孝订立赌约,刘备必出兵攻吴!”言犹未了,人报东吴主孙权遣中大夫赵咨携降表已到洛阳,现在殿外候见。曹丕笑道:“不必赌矣,刘侍中赢了。此必是刘备来犯,孙权前来求我相助也。”即令召入吴使,令其上殿。赵咨领命进殿,拜伏于丹墀,行臣子之礼,呈递表书。

曹丕览表,见果是前来称臣求救,便端起上邦皇帝架子,洋洋乎嘲问道:“贵使,你那吴侯孙权,乃何如之主也?”赵咨见魏主问话心存轻视,亦洋洋乎答道:“吴侯孙权,乃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曹丕笑道:“卿如此褒奖孙权,毋乃过誉太甚?”赵咨道:“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岂非聪明、仁智、雄略之主?臣非过誉也。”曹丕见他对答如流,遂又问道:“吴主颇知学乎?”赵咨答道:“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曹丕见赵咨言辞锋利,滔滔不绝,突然问道:“朕欲伐吴,卿以为可否?”赵咨顺口即答:“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曹丕冷哼道:“东吴难道不畏魏国乎?”赵咨道:“我吴国领有江南,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

曹丕惊奇不止,即一改倨傲之态,虚心问道:“东吴孙将军帐下,才能有如大夫者尚有几人?”赵咨见魏帝改了口气,也反倒谦卑起来,恭敬答道:“我东吴国内人才济济,聪明特达者**十人;如臣不才之辈,何可道哉?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曹丕啧啧称奇,向殿中群臣叹道:“似此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赵卿可以当之矣。”于是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前去武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对于发兵救吴之事,且容再议。赵咨谢恩出殿,回至馆驿,等候天使同行至吴。自此赵咨便频频出使魏国,曹魏文武大臣人人敬之。

赵咨即拜辞出殿,魏帝便问群臣,可否发兵攻蜀助吴。刘晔趁机谏道:“今孙权惧蜀兵之势,故来请降。以臣愚见,此乃天亡东吴之时也。今若遣上将提数万之兵,渡江袭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内,吴国之亡,不出旬日。吴亡则蜀孤,此后寻机灭之,不亦可乎?”说话的,你道刘晔此一番话,是真为曹魏着想么?其实不然。那曹丕篡位为帝,虽说是献帝有意禅让,但毕竟是夺了刘氏四百年江山,作为光武帝刘秀之后,刘晔此时岂能忠心事魏?今出此奇策,实是欲借曹魏之兵相助刘备,使其不但复夺荆州,且趁机灭吴,全据长江,与曹魏划江对恃。因魏兵不善水战,即便此次夺了荆州,亦不能守,前有赤壁之战为例。

刘晔筹划得甚好,哪知曹丕却不上套,也是心同此理,于是说道:“今孙权既以礼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纳之为是。”刘晔不肯死心,遂又进言道:“孙权虽有雄才,现今官爵乃残汉献帝所封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其官轻则势微,尚有畏惧中原之心;今若加以王位,则去陛下一阶,容其坐大,则不服朝廷控制矣。且武帝在时,这孙权便屡降屡叛,攻我合肥,下我皖城,每趁我与刘备争战时扰我后方,侵我土地。此等人怎能信他鬼话连篇?今陛下信其诈降,又崇其位号以封之,是与虎添翼,后必反噬陛下也。”话音一落,司马懿亦随声附和道:“刘侍中言之有理,乃金石之论,请陛下纳之。”

曹丕极为自负,不似其父曹操从谏如流。现放着两个前朝老臣劝谏,却正好引发了曹丕倔强之性,连连摇头道:“不然。朕不助吴,亦不助蜀。待看吴、蜀交兵,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朕意已决,卿等请勿复言。”遂命邢贞同赵咨捧执册锡,径至东吴。邢贞辞帝出殿,魏帝正要散朝,忽报安乡侯程昱病故,寿终八十岁,家人发来哀书。曹丕闻奏亦为之流涕,下旨厚葬,追赠车骑将军,谥号肃侯,令其子程武嗣任。

次日朝会,东中郎将蒋济上表《万机论》,说为政之道,用兵之法。曹丕观之,极口称善,即改任蒋济为散骑常侍。又随口问道:“卿为中郎将既久,所见天下风俗教化如何?”曹丕问此语之意,无非是因刚升蒋济之职,想听其歌功颂德而已。不料蒋济并无好声气,愤愤答道:“风俗教化未见,倒是常闻亡国之语罢了。”曹丕即惊且怒,即问其因。蒋济道:“征南将军夏侯尚乃皇室近亲,深得陛下信任。陛下曾下诏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慧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此事可有诸?”曹丕道:“有也。那又如何?”蒋济道:“那夏侯尚得到诏命,见陛下赐其生杀予夺之权,便得意非常,将诏书给臣看了。依臣以为,‘作威作福’一词,乃出于《尚书》,明诫为臣者所不应为。人常言‘天子无戏言’,古之圣王下诏都十分谨慎,惟陛下以为儿戏乎?望陛下明察!”曹丕听了,怒意全消,惧意反生。乃急离位下阶,向蒋济逊谢,遂遣人至夏侯尚处,取回此前所赐诏书。

魏文帝曹丕既定都洛阳,嫌国都洛阳人口稀少,便欲迁徙冀州士卒之家十万户,以充实河南之地。帝旨一出,群臣大哗,皆以为不可。因当时天旱,河南又遭蝗灾,当地之民尚怀饥馑,又怎能养活这几十万外来人口?曹丕风闻众议,心中不喜,其徙民之意更盛。侍中辛毗倚仗自己为前朝元老,遂与一班朝臣求见。文帝心知其欲谏徙民之策,乃脸上作色,面带怒容接待众臣。群臣见天子如此,便皆莫敢言,惟有辛毗不管不顾,开门见山问道:“陛下欲徙冀州士家于洛阳,其计安出?”曹丕怒道:“闻卿此质问之语,是说我徙民之非邪?”辛毗道:“臣诚以为非也。”曹丕愈怒,但因当着众臣之面不宜发作,即悻悻说道:“既然如此,我自行之,不必与卿议也。”辛毗固执己见道:“陛下不以臣不肖,即置之陛下左右,跻身于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事!且臣所言并非私事,乃为社稷之虑。陛下安得发怒于臣?”曹丕拿他没有办法,只得拒不答言,便要起身入内。辛毗却是有意思的很,竟随后扯住曹丕衣裾,死不松手。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过了良久,觉得将群臣都晾在殿上毕竟过分,便怒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道:“辛佐治!你为何要苦苦同我作对?”辛毗并不因此让步,恳切言道:“在此饥荒之年,强行徙民至河南,又没有粮食救济,其必心怀怨恨,即失民心。故臣不敢不力争。”曹丕无奈,终将人数减半,但徙其五万户至洛阳。

且说赵咨回到武昌面见吴主,申述此去洛阳经过。孙权嘉其不辱使命,封为骑都尉。即命在殿外排摆执事香案,拜受魏帝所封吴王之爵。顾雍谏道:“主公宁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之位,以示独立;亦不当受魏帝封爵,向彼称臣。”孙权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孤何故却之?”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贞自恃上国天使,入门犹不下车。张昭怒道:“礼无不敬,法无不肃。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无刃杀你?”邢贞慌忙下车。忽闻车后一人放声大哭道:“我等不能并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视之乃是徐盛。邢贞叹道:“江东将相如此,终非久在人下者!”孙权即受魏帝封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