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备称帝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备称帝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曹丕继魏王位,半年内平定河西三郡,又取西蜀上庸三郡,武功赫赫,举国谀词如潮,文武群臣要求献帝禅位之声大举。献帝自岳父曹操死后,为之罢废朝政,痛惜不止。此时见天下群雄并灭,魏国其势如火,远盖汉庭,满朝大臣但知有魏不知有汉;又见江南孙权亦降,只有皇叔刘备偏安一隅,不尊朝廷。去岁汉寿亭侯关羽率军北伐,观其形势颇有攻进许都勤王之意,不知为何刘备不发一兵一卒相助,使其功败垂成。至此刘皇叔欲另立朝廷、篡位称帝之心已昭然若揭。又想汉室自祖父桓、灵二帝以来,天下分崩离析,黎民涂炭已久,四海人口锐减十之七八,实自己无能之过也。即不能安定天下,何必徒占帝位,做人傀儡,惹后人耻笑?倒不如仿效古之圣贤,禅让于魏王,反倒落个自由自在。自己本来对皇叔刘备寄予厚望,今见其不臣之心已显,那就任其自作自受、自生自灭可也。只是皇兄少帝刘辩当年失踪,至今去向成迷,三十年已过,也顾不得了。想至此处,便与三位曹氏后妃商议禅让。曹宪、曹华倒是赞成,惟有皇后曹节大怒不从,议了半天,无果而散。

仲秋八月,各府县差人进京迭报祥瑞:石邑县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邺郡,不一而足。于是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商议:此乃魏当代汉之兆,宜表奏汉帝将天下禅让于魏王。遂先上表于魏王曹丕:“魏当代汉,见于图纬,其事众甚。”群臣见他二人得了先机,因争先恐后纷纷上表,皆劝魏王顺天人之望,继承大位,魏王曹丕始终不许。邺城这边一闹,早为许都献帝所知,于是不顾皇后曹节反对,召集许都朝臣,决定禅让于魏王。冬十月,乙卯日,汉帝刘协率群臣告祠高庙,颁布禅位诏书。乃使行御史大夫事张音,持节并奉玺绶诏册,到邺都禅位于魏,甘愿让贤。魏王曹丕三次上书辞让,天子三次不准。

魏王曹丕无奈,率众臣亲至高陵致祭先父曹操,伏地大哭涕泗横流,请恕孩儿不忠不孝,天子之命实不可违,满朝文武之意实不可违,只得奉天承运云云。随祭众官,无不赞叹。祭罢先祖,乃遣使到许都请求天子玺绶。皇后曹节大怒,当着使臣之面诟骂曹丕,坚执不与。献帝见使臣出入大殿数次,狼狈不堪,遂以温言相劝皇后,事已至此,无可更改,不可因而坏了兄妹情面。曹后也骂得够了,乃呼使者入殿,将那传国玉玺掷于阶下,因涕泣咒骂道:“曹子桓,我父功高盖世,尚谨守臣下之分。你并无寸功于国,得此宝位,天不祚尔!”左右闻之战栗,皆莫能仰视。曹丕得了玉玺,也不计较曹后骂些甚么,即设高坛于繁阳,于辛未吉日升坛,拜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岳渎,改元黄初元年,大赦天下。

十一月癸酉日,魏文帝曹丕奉汉献帝为山阳公,使其自奉汉朝正朔,许用天子礼乐。又封其姐曹节为夫人,山阳公四子皆为列侯。追尊祖父太王曹嵩为太皇帝,父亲武王曹操曰武皇帝,庙号太祖。以汉室原诸侯王为崇德侯,原列侯为关中侯。群臣封爵、增位各有差异。又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登极大典即毕,山阳公刘协愿奉二女以为魏王嫔妃,辞帝就国而去,此后与曹后曹妃,夫妻们倒过起神仙般逍遥生活。这献帝刘协可也算是个妙人,虽然自己从皇帝降到公爵,矮了一级,却又从曹丕姐夫变成丈人,也算从辈分上扳回一局也。禅让大典已毕,刘协即上路到山阳郡就国,此处靠近洛阳,也算得叶落归根,荣归故里。因车辆从人逶迤数里,珠宝细软无数,一路上颇有十数起盗贼与曹魏之臣欲相谋害,都被赶来护驾的崔州平、孟公威及徐元直暗中打发了。并寻贼中与刘协身量面貌相似者,穿上王服弃尸于当道,传言山阳公已死。方保刘协平安到达山阳,安顿妥当——刘协丝毫不知。

魏文帝曹丕正位,时群臣并颂魏德,多抑损前朝之非。散骑常侍卫臻惟独申明禅授之义,称扬汉献帝美德。文帝数次目视卫臻,因而嘉许道:“天下之珍宝,朕当与山阳公共享之。”冬十二月,改雒阳为洛阳,初营洛阳宫。戊午日,魏帝曹丕如洛阳,即以其为都城。原许都改称许昌,取曹家“因许地而昌”之意也。又出两项新政:其一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各四人;严禁宦人干政,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命人镌刻于金简,藏于石室之中,以戒子孙。其二采纳陈群建议,确立九品中正制,将用人权收归中央,于是魏国实权其后逐步被士族垄断。曹丕称帝,于是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先河。曹丕登基之后大权独揽,设中书省,皆由士人充任,掌国家机要。明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削夺藩王权利,以免诸侯国作乱。同时整肃朝纲,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之弊端;其后又颁发《禁诽谤诏》及《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之世风。

魏国初立,便以诸官此前所立军功征召三公重臣。魏主即征拜苏则为侍中,使与董昭同僚,但苏则常蔑视董昭为人奸佞,与其大为不合。有次朝会即罢,众臣退于偏殿稍憩,董昭为示亲近,便以头斜枕苏则之膝假寐。苏则却将其头推下,说道:“某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董昭羞愧欲狂。当曹丕代汉之初,苏则同临淄侯曹植闻说魏王废汉自立,皆穿丧服为汉献帝悲泣。曹丕只闻曹植如此,却不知苏则同等行为。此番朝会,曹丕当众说道:“朕顺应天命为帝,却闻有人为此而哭,却是为何?”苏则闻之须发皆竖,便要正颜厉色辩论。侍中傅巽却知天子是在说曹植,急掐苏则大腿悄言:“非说公耳。”苏则方止怒不语。

文帝曹丕看出苏则欲言又止,忽然想起一事,即问苏则道:“卿前番破酒泉、张掖二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郡献来大珠直径愈寸,朕甚爱之,不知尚能否再从市上买到?”苏则适才怒气犹存,闻此即趁机答道:“陛下若能使国内和睦融洽,王化流布于沙漠,宝珠则不求自来。若求而得之,则非为珍贵宝珠矣。”曹丕听了,嘿然无语。其后苏则陪同曹丕打猎,因槛圈设置不牢,被鹿撞破逃走。曹丕大怒,脚踩胡床拔出佩刀,把典守督吏都抓起来,要处以死罪。苏则跪地叩拜,为典吏说情道:“臣闻古之圣王,不因禽兽而害人。今陛下推崇唐尧教化,却因戏猎而杀多吏,臣以为不可,请以死相求!”曹丕遂息其怒道:“公真乃正直之臣也。”遂将督吏全部赦免。苏则却因刚直太过,也因此而被曹丕忌惮。

早有人报到成都,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且传言汉帝虽受封为山阳公,但已于就任封国途中遇害,显是曹丕暗中派人所为。汉中王闻知,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玄德因此忧虑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孔明。孔明闻听献帝被废,不由大忧,恐年深日久,天下人只知有魏,不复知汉也。即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欲尊汉中王为帝。谯周极会凑趣,随即应道:“近有祥风庆云之瑞现于成都,帝星见于毕、胄、昴之分。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更复何疑?”

于是众官商定,孔明便与许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汉中王大惊不从,许靖奏道:“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天下无不欲王上继承汉统,为孝愍皇帝雪恨。大王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汉中王却看着孔明,执意推辞道:“孤虽为景帝玄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孔明见他早已心动,只等自己明示,不由心中暗笑,施礼劝谏道:“臣自得遇大王初出茅庐,相随至今,承蒙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大王坚执不肯,众官必尽散矣。彼时吴、魏来攻,两川难保。今大王名正言顺,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刘备闻他说“灭魏兴刘”,显是话中有话,便佯作无奈允道:“即如此,某且暂承此任,待灭魏之后,却择有德者居之可也!”

众臣见主公答允继天子大位,一齐跪地山呼“万岁”。孔明即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之南,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谯周朗读祭文,孔明率众官恭呈玉玺。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文武各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命改元为章武元年,立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天下。两川军民闻说大汉天子就位,无不欣跃。次日设朝,文武官僚参拜天子,列为两班。可叹!汉寿亭侯关羽未曾见此。若是见到,当作何论?

刘备既登天子之位,念念不忘平灭东吴,一统长江,于是降诏:“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谫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言未毕,孔明大吃一惊,暗道:“因何事前不与某商议,便发此诏?”于是目视虎威将军赵云。赵云意会,遂出班跪谏道:“陛下不可。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群臣所以奉陛下正帝位者,以延续汉统,讨篡逆之贼为名也。今国贼乃是曹丕,并非孙权。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魏反得利。愿陛下察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