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目背盟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目背盟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孙权听了诸葛瑾之言,亦知其为支持孙刘联盟一派,略为沉思说道:“若关羽此番败于曹操,即便不死,亦折了三十年英名,此后便无能为也。刘备有张飞、赵云,孤有甘宁、吕蒙,足以当之。”于是即封诸葛瑾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待命随军出征荆州。诸葛瑾拜谢退出,在殿外适逢好友顾雍,遂叹道:“自鲁子敬死后,江东之士皆鼠目寸光,再无远见之人矣。”顾雍惊问:“子瑜兄从来言语谨慎,今何出此极端之言?”

诸葛瑾道:“若是鲁子敬在,必能力阻主公争夺荆州也。鲁肃虽力主孙刘联盟抗曹,但为东吴大计,其亦力主由刘备手中夺取长沙三郡,划湘江而治。力争三郡且使孙刘联盟不破,此其高明之处也。今主公听了吕蒙、陆逊之策,欲以偷袭而取荆州,荆州既便夺得,孙刘联盟也必破裂。鲁肃若在,安能使主公为此?刘孙两家兴兵,曹操渔人得利,其危致命覆国,我主霸业休矣。我道江东之士皆鼠目寸光者,因只看到一个荆州。若从长远利益为计,得荆州岂真正有利于吴哉?刘备因失荆州,则必大为削弱,于是龟缩于西川不出。此后长江一带,则我东吴独力抗曹矣!彼时也只能偏安江东,只曹仁、张辽二将便可将我挡在淮河之南。鲁子敬所谓‘以图天下’大略,又安能实现哉?”说罢,竟不觉泪如泉涌。

顾雍听了,见句句是真,字字见血,不由背后凛然生寒。因恐在朝门之外谈论,被他人听去不便,便急将诸葛瑾引还府中,至密室详谈。分宾主坐定后,顾雍即问道:“子瑜即知此中利害,因何不力谏主公?”诸葛瑾苦笑叹道:“某是何人?孔明之胞兄也。我弟今在刘备处为军师中郎将,主公欲与刘备为敌,某若力谏不可,顾兄觉得会有用么?徒使主公疑心倒还罢了,但恐适得其反耳。”顾雍深以为然,叹道:“即如此,某明日再去谏来。”

诸葛瑾道:“公能如此,乃孙刘两家之幸。若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刘备必倾全蜀之兵前来复仇,彼时又奈若何?我东吴兵力则全力西向,曹魏必乘虚而入,吴国休矣。兵法云‘师出有名’,我东吴偷袭荆州欲以何为名,能令天下信服?”顾雍道:“刘皇叔借荆州赖而不还,岂非出师之名?”诸葛瑾道:“此乃我主公一人之言,何以服人!前番鲁肃与关羽于江上单刀相会,若是理直气壮,因何不能说服关羽?后吕蒙袭取长沙三郡,也因子敬个人脸面,关公才未出兵相争。若非曹操兵伐汉中,刘备不得不回兵益州,此三郡也不可得。当初刘表为牧时,管领荆州之地有七郡,乃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也。后南阳为曹操所有,刘琦以江夏托付刘备,其后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相继归附,于是刘备因有荆州五郡,皆得之刘表及其子刘琦,又与江东何干?曹仁败后,关羽、周瑜各得南郡之半,而刘备领荆州牧,居公安,六郡之地,刘备已悉据之矣。其何言借?若非要说借,亦公瑾所借公安一城耳。今若以‘借荆州不还’为由出兵,恐连曹操都会觉得好笑!”

顾雍点头道:“此言成理,并不牵强。使我东吴偷袭荆州,恐怕这也正是曹操所欲见者。曹操并未因此而施离间之计,是我主公自设离间且自投陷阱而已。赤壁之战时,刘备使关羽兵绝北道,又借张飞与我周都督激战江陵,其功劳不输我军,并未坐享其成。赤壁战后,刘备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我主公亦无任何异议,因刘琦本为荆州主人。刘琦虽死,但刘备亦在荆州众将及世家大族推举下为荆州牧。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江北;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驻军南郡;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刘备遣将分驻要地,我主孙权亦未阻拦。今因刘备得了益州,便说荆州应归我有,似说不通。我闻单刀会时,关羽曾对鲁子敬言道‘乌林之役,我兄刘备睡不脱靴,努力破曹,岂徒劳而不能得尺寸之地?’子敬亦无语对答。后湘水为界划分荆州,也算公允,‘借荆州’一说便无根据。”二人说了半晌,叹息而别。诸葛瑾回到府中,便写一封密书,令心腹人快马到巴郡呈与张飞,请其转递孔明。次日上朝,顾雍便将昨日与诸葛瑾之语劝谏吴主。孙权闻其切中要害,略有回心之意。忽有湘水关仓官来报,说被关公抢分了全城囤粮。孙权大怒,以掌击案道:“关云长欺孤太甚。再有谏阻讨伐荆州者,便依通敌论处!”顾雍只落得脸红脖粗,讪讪而出。

再说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因大为振奋,接连派出哨马细作,去探听荆州防备军情。至晚哨马回报说:“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关公临北伐之前,于沿江上下高阜处设有烽火台,一旦闻警,白昼燃起狼烟,夜间举火为号,则关公三五之内便可还军。”吕蒙大惊,但在主公面前已经请令,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孙权闻吕蒙患病,心知其必是无计可施,遂使陆逊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视之果然面无病色。陆逊请吕蒙屏退左右,笑道:“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某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那关云长倚恃英雄无敌,之所以不急攻樊城,速战速决,因虑将军袭其荆州耳。将军若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于在下,某再以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如此但用一旅之师奇计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吕蒙大喜道:“伯言此计,真良策也!某即行之。”遂上书孙权,请辞都督之职,以陆逊自代。

说话的,那陆逊是何等样人,有此见识?书中暗表,陆逊亦江东世家大族出身,世代官宦门第。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从祖陆康为九江太守,父陆骏任九江都尉,从父即江东重臣陆绩。陆逊因少年丧父,即随从祖父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兴平元年,袁术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二年城陷,月余病逝,陆逊与亲属逃往吴郡。当时叔父陆绩和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被传为江东才俊。建安八年,陆逊应召入孙权幕府,年仅二十一岁,历仕东、西曹掾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县令。海昌连年旱灾,陆逊请令开仓赈民,因此深得民心。当时吴郡、会稽、丹阳百姓隐于山林,陆逊招募山民为兵,平定会稽山贼潘临。建安二十一年,鄱阳贼帅尤突作乱,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讨平,斩首数千,因功拜定威校尉。因连年征战有功,孙权器重陆逊,即以侄女招其为婿,并常与商讨治国大策。陆逊虽胸怀奇才,只因未至重臣之位,是以不为敌国所知。且说孙权看了荐书,即召吕蒙回京休养,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把守陆口。陆逊此时三十六岁,小于吕蒙四岁,倒也算不得少年发达,只可谓中年得志而已。陆逊领命至陆口上任,即通职报于荆州守将,并亲写信给关羽,以卑辞吹捧关羽盖世神功,赞其大义参天品德,表示无限仰慕,并表示绝不与关公为敌。关羽看信后大喜,遂不以东吴为忧,即将荆州之军大部调至前线。

关公既移荆州重兵皆向樊城,同时严令麋芳、傅士仁二将,命调配各郡军资供应。麋芳、傅士仁见手下军马均被关公调去,军资更无人手押送,于是顿生异心,怨气冲天,尽人皆知。陆逊得细作密报,心知时机已到,立即上报孙权,请求发兵。孙权于是下令进兵荆州,命吕蒙与陆逊分兵两路同为前部。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南郡。

吕蒙拜受吴侯令旨,点兵三万起行。先以快船八十余只作为前驱,船上军士皆扮作白衣商人摇橹,却将精兵伏在舱内。一面请吴主孙权遣使致书曹操,令其自北面进兵以袭关羽;一面传报陆逊,令相互接应,抵住南郡人马,使不得援救江陵。商船直抵北岸,又以财物贿赂烽火台上守军,以避风为名,请求泊船江边,守台军士允之不疑。当夜二更,舱内精兵尽出,将紧要处墩台之军尽行擒捉。于是长驱径取荆州,无人知觉。吕蒙重赏荆州俘兵,令其赚开城门,袭了江陵。传令众军不许妄杀城中一人,将关公家属另养别宅,遣人申报孙权。孙权闻报大喜若狂,率领众军齐至江陵,吕蒙出郭迎接入衙。孙权仍命潘濬为治中,执掌荆州政事,并于监内放出于禁,加以厚待。自此孙权终得江陵,遂应吕蒙之请,即修密书,遣使者到许都呈予魏王曹操,请求发兵夹击关羽,并求魏王保密,休使关羽回救荆州。

曹操闻知孙权取了江陵,关羽退路已断,心中大安,即与众谋士商议进取之策。主簿董昭献计道:“今樊城被困,城中军民引颈望救,如久旱之苗以盼甘霖。不如将孙权来书誊写十数份,一面令人射入樊城,以宽军心,使助曹仁坚守;且故意亦令汉军拾得此书,使关公知东吴已袭荆州,以乱其心。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我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孙权保密,使其得势,对我不利,故应以泄密为好。关公恐荆州诸郡尽失,必速退兵,却令徐晃乘势掩杀,可获全功。”曹操听从其谋,便回书与孙权,遣来使回报。一面差人催徐晃分别将孙权密信以箭矢射入樊城及关公大营,随即出战关羽。一面亲统大兵,来救曹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