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步公阻战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步公阻战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建安五年,孙权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步骘入仕孙权,任为书记。年余后辞官,与诸葛瑾、严畯游历吴中,三人逐渐声名显赫,被称为当世俊才,步骘其后任海盐县长。建安十四年,赤壁大战之后,刘备表奏孙权代理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便辟步骘为徐州治中从事,次年又命为鄱阳太守。因交州偏远难制,交替为诸侯侵占,刘表治理荆州之时,派心腹大将赖恭任交州刺史,吴巨任苍梧太守,共治交州。其后二人相怨,吴巨便将赖恭驱逐至零陵。赖恭向孙权求援,孙权随即迁步骘任交州刺史、征南中郎将,统领武射吏千余人南行,接管交州。步骘到任后,苍梧太守吴巨又阴怀异心,不听调遣。步骘于是设局将吴巨斩杀,从此威声大震,交趾太守士燮及其兄弟率众前来归附。当时前刺史张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仍然割据山头及周围县郡,称雄一方。步骘即亲率兵马,逐一将其讨伐消灭,使交州秩序渐趋稳定,吴主孙权法令遂得以在交州执行。其后有益州大姓雍闿,杀蜀汉益州太守正昂,通过士燮引荐向孙权请降,步骘接纳其降,并给予安抚。因而交州大治,孙权即加步骘任平戎将军,封广信侯。于是继张昭之后,步骘与好友诸葛瑾均为东吴重臣,于此述其来历。

闲言叙罢,书接前文。孙权见是步骘阻谏,不好推却,只得平心静气答道:“贤卿且住。切不论曹操是否有计,便是孤自己,亦欲取荆州久矣。正如卿之所言,孤不发兵者,因惧关羽武勇非常,东吴非其敌手,并非别故。今既有曹操相助,岂非天意让孤得荆州之地!且某也不是非要与刘备交恶,只是那荆州江陵,正处我都城建业上游,若乘势而下,则朝发而夕至,一日便可兵临城下。关羽一旦奉了刘备之命率兵来攻,我东吴举国休矣。只要得了江陵,除了这令某睡不安枕的心头大患,其后孤即率举国之兵助刘备抗曹,亦无丝毫推辞。”

步骘又进言道:“此事非但主公,江东之士谁不知之?但可与刘皇叔以理争之,不可授柄于曹操,为其当作刀剑所使。今曹仁屯兵于襄阳、樊城,又无长江之险,旱路即可直取荆州。他如何不取,却令主公动兵?此谓隔岸观火,明见其心。”诸葛瑾及顾雍皆随声附和道:“步子山赤心为吴,此皆金石之论,望主公三思。”孙权被他三个轮番劝谏,虽亦明其理,但心有不甘,又问计于张昭。张昭说道:“步子山即如此说,亦非无理。依老臣之计,主公莫如遣使去见曹操,令曹仁于旱路先起兵取荆州,则关云长必掣荆州之兵而向樊城。若云长战胜,我可引兵以附其后兵进中原;若云长败,主公可遣一将暗取荆州,则一举双得。”

孙权大喜,遂从张昭之议,即时遣使过江上书曹操,陈说此事。正在此时,有使者自长沙前来报丧,说老将黄盖身亡。孙权闻报大哭,想起黄盖为吴国三代元勋,又曾在赤壁大战中立有大功,竟至哭倒于地,顿足捶胸。众臣力劝方止,便问使臣详情。原来自年初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便被调驻为长沙太守,统管长沙、桂阳、武陵三郡,率兵往武陵镇压。当时郡中只有军马五百余,贼众足有数十倍之多。黄盖运用奇险之计,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待其进入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其余皆奔散逃亡。黄盖趁势收复所失城邑,斩杀其首领,释放降者。仅以一季时间平定所有乱事,蛮部咸服,各部落头目均对黄盖以礼相待。不久益阳县又受到山贼侵犯,黄盖再次领兵平定,但因年高不耐征战,最终病死于任上。孙权闻罢叹息,于是按下荆州之事,先为黄盖治丧,令建业全城挂吊举哀。

曹操见孙权虽不发兵,但知孙刘联盟已破,不禁大喜,发付东吴使者先回,继之重赏司马懿献策之功。司马懿不想孙权如此见利忘义,不计后果,不由暗叹回府,悔献此计。曹操遂遣满宠往樊城相助曹仁,为参谋官,商议动兵南征荆州;一面驰檄东吴,令孙权领兵水路接应,以取江陵。满宠领兵南下,刚离邺城,便有西蜀细作飞马报入汉中。汉中王刘备闻报,即令魏延总督汉中军马守御东川,自引百官返回成都,找军师孔明、副军师法正同来商议对策。孔明已于成都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同时广积粮草,多造军器,以图进取中原。此时闻曹仁兵出樊城,刘备向自己问策,遂胸有成竹道:“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曹操令曹仁先兴兵。他既不来伐我,我已欲兵出荆州北伐,以实现当初隆中大策。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攻取樊城,使敌军胆寒,曹兵自然瓦解。主公再兵出汉中直取长安,天下大事可定。”

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往投荆州。临行之前,孔明又单独召见,细细嘱托。关云长率全体文武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礼毕,便问汉中之战详情。费诗便将收川之事及汉中大战择要说之,绘声绘色。关公初闻三弟义释严颜,不由托须而喜;次闻马超兵临成都逼降刘璋,则是一番赞叹。后闻张飞败于曹休,心中不喜;又闻法正用奇谋使黄忠斩杀夏侯渊,赵云用空营计大败曹操于汉水,复又惊喜。见说兄长玄德欣然晋位汉中王,而军师孔明又不阻谏,暗道:“这日毕竟来了。当年我兄弟立誓‘上扶汉室,下匡黎民’,不意今天如此。那曹操平定四海,横扫**,有大功于汉室,尚三辞魏王之爵;我兄才得两川便急于称王,其下步则欲为何?”因不悦问道:“汉中王封我何爵?”费诗道:“因君侯有镇守荆州之功,封为汉寿亭侯,前将军,五虎大将之首。”云长又问:“是哪五虎将?”费诗道:“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中护军将军赵云、后将军黄忠是也。”

云长听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住,大发怒气道:“这五虎大将封得好无道理!张翼德是我兄弟,马孟起乃世代名家,赵子龙久随我兄出生入死,也算得是我兄弟。此三人与某并列,倒也罢了。那黄忠是何等样人?不过一长沙降将,也敢与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说话的!那关羽此时已是一方诸侯,名满天下,果真心胸如此狭小,欲与黄忠争此高低上下么?其实非也。他是欲借费诗之口,将自己此番言语传与兄长,令刘备得知自己反对其自立为汉中王之举耳。若自己欣然受汉中王封爵,那王位距皇帝宝座仅一步之差,刘备则必生称帝之心,到时青史无私,自己岂不成了助逆之人?故此便以不愿与黄忠并列为由,其实是贬斥汉中王封爵之举,欲借费诗之口为媒,说此一番不着边际之言,令转告刘备。

费诗身为蜀人,虽然与关公首次谋面,但早闻大名,倍加钦敬。今见关公竟发起无名之火,不肯受印,已解其意,不由大笑道:“君侯休怪费某无礼,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其后高祖封爵之时,韩信位尊为三齐之王,高居萧、曹二人之上,某却未闻萧、曹以此而怨高祖。今汉中王虽有五虎上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能与诸将等同而视哉?且西川之征及汉中之战,黄忠身为先锋,以力死战,斩夏侯渊以建不世大功,因何而不能赏?若封爵只依亲疏之别,世间当无建功报效之臣。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听他说的慷慨激昂,知其亦是个快言快语之人,不知自己真正用意于是佯作大悟,乃拜谢道:“关某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令排摆香案,拜领印绶。费诗又将孔明军师私下所教言语说给云长,辞别回归成都去了。

说话的,你道费诗转达了军师孔明甚么言语于云长?原来却是三条妙计,以夺襄、樊二城,就此据襄水以待;届时孔明再亲领大军兵出上庸,与关公合力夹攻许都是也。列位看官!你道是哪三条妙计?第一计,令糜芳与傅士仁守江陵以及公安,以防孙权,并供给前线钱粮,调拨武器军资。因糜芳乃是刘备舅兄,为了妹夫霸业,其必然较之别人加倍用心,以保后方之稳;第二计,令于江陵沿江向北,一路设置烽火台,或十里或二十里,均建于高阜之处,令人把守。若江东稍有动静,即命递次燃起狼烟,关公好及时回兵来救,不致大本营有失;第三计,军师已提前安排孟公威、崔州平,带三千精兵良将,均化妆为平民陆续出川,前往襄阳南漳县鹿门山与水镜山庄,投恩师庞德公及司马德操先生,就地以百姓身份屯田力耕,待关公来时好里应外合,夺取襄阳、樊城。若依此三计而行,再遵循当年绝兵北道路线逶迤北征,那曹仁与满宠在樊城守军不过区区五千人马,必是马到成功,手到擒来。

关公既拜领兄长刘备所赐印绶,又暗受军师孔明密计,遂检点三军激励士卒,于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发兵,北伐襄阳。于是汉寿亭侯登坛祭旗,大聚荆州文武,传令派将:“首令治中潘濬总督荆州军政,驻守江陵,以防江东孙权。”潘濬欣然领命;又传第二支令:“以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互为犄角之势。又令你二人沿江设置烽火台,吴兵若来,便以白日燃起狼烟、夜间举火为号示警,并筹办前线所用钱粮。此任干系极重,若有差误,必不轻恕。”二人声诺,领命而去。再传第三支令:“命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逢山开路,遇水塔桥,扫平前途障碍。”廖化躬身领命。关公甚喜,四令军前都督赵累为督粮官,调拨钱粮辎重;五令马良、伊籍为参谋,王甫为行军司马,关公自统中军,一同征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