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一百四十二章 离间孙刘

汉末三国传奇 一百四十二章 离间孙刘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曹仁即书奏章,遣使往邺城报捷。曹操闻报,即令东里衮复宛城太守原职,并封列候,厚葬宗子卿全家,寻其子侄亲戚,由国家资俸养之。因闻侯音勾结刘备、关羽,遂大怒,急招文武商议,又欲南征荆州。忽见一人出班谏道:“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尽,只须一将往征,便可成功。”曹操凝视其人,见献计者乃是司马懿。曹操因前番未听司马懿及刘晔所劝,痛失收复西川良机,一直心怀痛悔。此时见司马懿献策,不免暗喜,遂以礼问道:“前番不用卿策,致使汉中归于刘备,孤心甚悔。今孤欲趁刘备、诸葛亮远在成都,乘宛城之胜以取荆州,仲达却道不可,不知为何?”司马懿道:“江东孙权前以妹嫁刘备,借荆州与刘备以做嫁资,约定取益州后归还于吴。其后两家虽划湘江而治,然嫌隙已生。孙权即遣将乘间窃取其妹回去,便有强取荆州之意。刘备据占荆州不还,且续聚吴氏为王妃,是弃孙氏也,故此孙刘两家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两家争端一起,大王以收渔翁之利,有何不可?”曹操闻说此计大喜,即令满宠为使去见孙权。说话的,你道司马懿因何献此毒计?因其固知孙刘两家绝不会因荆州而相攻击,乃缓兵之策,实则欲救刘备也。

孙权闻听曹操派满宠来吴,因不知其意,遂与谋士商议。张昭说道:“魏与吴本来无仇,皆是因听了诸葛孔明巧言说词,才致使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今满伯宁来,必有讲和之意,可以礼接之。”孙权遂依其言,急令排驾,亲至殿外率众相迎。因前番濡须大战之后,孙权已下降书与曹操讲和,名义上降了朝廷,故此以臣下迎接天使大礼,厚待满宠。见主公如此虚心下气,除张昭等数人之外,满朝文武皆含愧不乐。满宠随孙权入殿,呈上曹操书信,并下说词道:“吴、魏自来无仇,且魏王与孙将军令尊先父讨逆将军孙坚,曾并力讨伐董卓,交情莫逆。前番皆因刘备之故,致生衅隙,争战不休,各致国力大损。那刘备却因风吹火,即以诡计骗取将军荆州,又骗了刘璋,行诈计得了西川并汉中。所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故魏王差某到此,约将军攻取荆州,魏王以兵临汉川,首尾夹击无义刘备。我魏王令某转达将军:破刘之后,共分疆土,誓不相侵。请将军三思而行之。”

满宠口若悬河,张昭等江东众臣尽皆点头,称是不已。孙权又览魏王私书,便令设筵相待满宠及其使团,说与文武商量而行,稍后专程遣使回报。满宠辞归邺城,孙权拿不定主意,又与众谋士商议。顾雍谏道:“此是移祸之计,一看便知。且唇亡齿寒,焉有听信敌人离间之言,与盟友自相攻伐之理?某谓应使人过江,将曹操之计告诉关羽,以探云长动静,看其是何对策为上。”孙权沉吟未绝,诸葛瑾亦出班说道:“孙刘之盟,绝不可破,反应更以姻亲巩固之。前番郡主私归,孙、刘已生嫌隙,今可以关羽弥补之。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作主又与其娶妻室,先生一子关兴,次生一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可也。”孙权乃用其谋,即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来。

诸葛瑾遂渡江前至荆州,入城来见云长,礼毕叙坐。关公因诸葛瑾是军师胞兄,是以倍加礼敬,令从人置酒相待,席间问道:“俗云‘无事不登三宝殿。’子瑜此来,定有要事?”诸葛瑾道:“恭喜君侯,贺喜君侯。某此来特为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关公思索片刻,说道:“此亲事是何人向孙仲谋提起?”诸葛瑾道:“是某与我主公提之。”关公道:“某亦知曹操闻我兄长晋位汉中王,欲来伐我荆州,因汉中大败而国库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能也。其必以荆州为由,遣人挑拨孙权,让他来袭我荆州,许其得胜后平分天下。子瑜非比他人,你与关某实说,可是如此?”诸葛瑾惊道:“云长真乃智勇双全之士,果然如此。”

关公笑道:“某亦知张昭、吕蒙辈见曹操之书,定会借机怂恿孙权,要坏我刘孙之盟。子瑜出于一片好意,欲固孙、刘两家联盟,共抗曹操,故此谏劝联姻于某。可是如此?”诸葛瑾道:“果然如此,被君侯一猜即中。”关公又问:“那孙权听先生献此联姻之计,却是如何反应?”诸葛瑾道:“我主闻言大喜,即罢张昭之议,遣某前来求婚。”关公冷笑道:“某观江东众臣,除了鲁子敬与先生是诚实君子,其余众人各怀奸诈,那孙仲谋更是诡计多端。子瑜先生,你是中了孙仲谋圈套,被他利用了也。”诸葛瑾不以为然,摇头道:“我主经再三权衡方才许婚,如何有诈?君侯多心了。”云长笑道:“那孙权自和我兄结盟抗曹以来,始终首鼠两端。自赤壁战后,孙权三次亲征合肥,均战之不利。这倒也罢,退回秣陵休息养兵,卷土重来便是,为何两次呈献降书求和?忽战忽降,一勇之夫尚羞于此,况一国之诸侯乎?他那里向曹操屡献降书,且上表祝贺曹操晋位魏王,岂非无耻之徒?”

诸葛瑾听了,半晌无语,亦觉主公私自请降曹操,颇有背盟之嫌,无由自辩。云长又道:“此且不论,单荆州一事,某要与子瑜细细论之。那孙权在合肥连战连败,因见北进江淮无望,遂听周郎之策欲取西川,便将荆州视作必争之地,因此无所不为。荆州本是刘景升基业,我兄长为公子刘琦叔父,辅佐侄儿守其父业,与孙权何干?其仗江东势大,非说荆州是从曹操手里夺来,皆赤壁大战之利,理应归于东吴!此诚为欺人之谈,可笑之论!因孙权与周郎合肥、南郡两路用兵,力不能及,这才与我兄合力攻打江陵。若是周郎能独力战胜曹仁,因惧我分他荆州之地,避之唯恐不及,怎会来求我兄刘备合兵攻击江陵?南郡之战,非是某引苏飞绝断曹仁北道,我弟张飞又身为先锋亲战曹仁,周郎已差些被曹仁射死,又焉能得胜?曹仁败归樊城之后,孙权先败于合肥,继之交州、苍梧多事,应接不暇,这才以周郎借公安供我兄歇马为由,强迫我兄写借据与他,又说甚么以之作为其妹陪嫁,实是令我兄弟在江北替他当守门汉,以抵曹操。需知周郎当初为孙刘两家协力抗曹大计,借予我兄者乃仅仅公安一城,那南郡、江陵和襄阳,乃某兄弟三人血战得来,怎地要强逼我兄写‘借荆州’之据?此非恃强欺人,又是为何?”诸葛瑾细细听了,倒吸一口冷气,思想果然如此!

关公又道:“前番我兄与军师率大军入川,荆州空虚。孙权趁此机会令吕蒙袭取我长沙三郡,此非背盟而何?当是时也,我并未发兵复夺。待我兄率大军到达公安,令关某为先锋,要与吕蒙决战。以吕蒙小儿之能,非是我小看他,焉是关某对手?都是我军师看在已故都督周瑜和先生面上,兼鲁子敬有恩于我,这才忍痛让步,割了三郡与你东吴。子瑜请想,以长沙三郡换一个公安小县,你主孙权尚有何不足之处?其心之不足,在于见我兄长得了东西两川,做了汉中王也!想当初我兄因刘琮降曹而败于当阳,几无立锥之地,你主继承父兄基业,拥有江东五郡,彼时孙强刘弱,天下人其谁不知!此时忽见我兄因行仁义而得以为王,其心中不忿,方是实情!我兄敢于称王,实是因与曹操恩义全无,以此号令天下,欲与曹操绝一死战耳。孙权既拥江东八十一州,却屡降于曹操,又焉敢称王称霸?自己本来胆小如鼠,却忌恨他人敢于抗曹。今又听了曹操挑拨,欲谋夺我荆州,不是小人行径,又是为何?”

诸葛瑾听关公愈说愈怒,急止之道:“君侯说的固然不错,亦请看在孙刘联盟不易,不要意气用事。孙仲谋虽不如汉中王抗曹之决绝,但毕竟未受满宠所惑,张昭所蛊,立时派兵前来为仇作对,攻打荆州。今周瑜、鲁肃即亡,东吴一众文武皆以张昭为首,向来主张投降曹操,与刘皇叔作对。此番满宠前来威胁,孙权能听某与顾雍劝谏,从谏如流,且立时遣某来求婚,亦不失为英雄。孙仲谋能力排众议来求结亲,君侯休要说得我主过分不堪。”

关公见诸葛瑾一味忠厚老实,亦被他气得笑了,说道:“某说子瑜被孙权所用,中了他的圈套,你还不信。自鲁子敬逝后,孙权欲独霸长江,既打不过某挚友张辽,心中所想便是要取荆州。但荆州有关某镇守,江东何人敢带兵来攻?既然动武不行,孙权便思对某先行拉拢、再施离间,使我兄弟不合,后寻机计取荆州也。正愁无施行此计之人,又逢子瑜献联姻之策,岂非是正要喝睡,正好有人送来枕头?”诸葛瑾奇道:“君侯若说我主孙权有意拉拢,故允某联姻之策,那是自然。但若说是借此施以离间,那却是何道理?前番我主以胞妹嫁你兄刘皇叔,也并无离间之心。另早在赤壁大战之前,那曹操也曾以其弟曹仁之女配我主仲谋之弟,亦拉拢之意,并非离间。诸侯互为姻亲,早在春秋之时便已有之,又何必多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