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姬诗才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姬诗才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只说杨修忽然说出司马懿姓名来历,蔡琰再仔细相看,果能依晰认出眉目,遂强自按捺心中激动之情,裣衣施礼道:“原来是仲达师兄,数十年不见,未及认出,尚请见谅。”司马懿深还一揖,亦强忍心中悲凉道:“我师逝世多年,懿不知贤妹仍居此间,未能来拜,亦请海涵。”谈论之间,曹操见天色不早,遂辞了蔡琰,引众出庄。司马懿落于曹操和杨修之后,心中忐忑不宁,自思离庄时蔡琰临别悄语意味深长:“既你便是司马仲达,当曾记得我弟模样。今有某两首《悲愤诗》稿,乃离乱途中所作,请你但熟记之,并烧付我弟。你若再见古琴‘龙吟’,除非我明弟复生于世!故人相别,前途珍重!”因是二人悄语,曹操等人却未听见。司马懿坐在马上,反复玩味此语,不得其解。自思尤其一个‘烧’字,大有深意。若是‘捎付’,则少帝必在人世,是文姬令自己倾力相扶,重登帝位;若是‘烧付’,则少帝已死,令某代为祭奠之意也。杨修回头,见司马懿若有所思,脸上犹有泪痕,不由取笑道:“果是通家之好,蔡门弟子!师兄师妹,一往情深。”司马懿淡淡一笑,却不作答。

曹操听到杨修打趣仲达,也从马上回身,笑问道:“仲达,适才临行之际,我见你师妹以诗稿相赠,必是旷世佳作,未知可容孤一饱眼福否?”原来曹操心思慎密,况又多疑,早将他二人举止看在眼里,至此方才说破,且看司马懿是否心中有鬼。司马懿笑道:“那有甚么,值得大王动问?某正欲向大王讨教文中之意,因见大王若有所思,故未敢打扰。”于是打马上前,将蔡琰诗稿奉上。曹操接过,就马上读时,见果是蔡琰手书二首《悲愤诗》,以述平生之苦,并无机密之语。见那诗稿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

《悲愤诗》其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疆。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徵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愿兮但悲欢。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乾,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明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恒绝兮死复生。

曹操看罢,再三叹息,哀其不幸,复怜其才。于是将诗稿还给司马懿,打马前行。走了三里远近,忽然省悟,回头笑谓杨修道:“那八字碑文含义,卿今可试言之。”杨修答道:“此隐语耳。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辤’字。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辤’四字。”曹操大惊道:“妙哉杨德祖!所解正合孤意。”众人听了,皆叹羡杨修才识之敏。司马懿暗叹道:“才华外泄,智夺其主,尚不知死期近矣。”

不则一日,曹操大军至于南郑。曹洪闻大王亲至,遂引从将出营,将魏王迎接进帐,具言张郃屡败于张飞,今张飞幸被曹休以计逼走之事。曹操道:“张郃兵少,且不熟悉地理,败之宜也。曹休不愧我曹家千里驹,胜固宜然。未知夏侯渊现今如何?”曹洪奏道:“夏侯妙才与黄忠对垒于定军山,知大王大兵将至,因此固守未曾出战。”曹操微笑道:“夏侯妙才威震西凉,独步关右,天下尽知其为世之良将。那黄忠不过韩玄手下一老卒耳,有何能为!若不出战,是示懦于敌也。”便差人持节到定军山,教夏侯渊进兵。刘晔在一旁听了,暗道:“夏侯渊此番休矣,待某再给他烧一张催命符可也。”遂故作大惊,上前谏道:“那黄忠虽老,奈有法正用计,神鬼莫测。夏侯渊情急性刚,若使进兵恐中奸计——不如坚守为上。”你想那曹操即当众说了“不战乃示懦于敌”,此刻岂能因刘晔一谏便收回前言?于是不听,反亲作手书,令使者交与夏侯渊,催其速速出战黄忠。司马懿和刘晔对视一眼,便知各自心思,原来皆是同道中人,明为扶保魏王,实乃暗中相助刘备者也。

且说魏王使者持节,到了夏侯渊大营,下了进兵之令,又拿出魏王手书,呈于夏侯渊。拆书视之,只见魏王写道:“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吾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夏侯渊览毕大喜,打发使命回去,乃命张郃防守广石山寨,令侄子夏侯尚前去出哨:若遇黄忠交战,只宜输,不宜赢。回来报我蜀兵虚实,我自有妙计胜之。夏侯尚受命而出,遂引三千军离了定军山大寨,一路前行。却说黄忠与法正南渡沔水,引兵屯于定军山口,闻说曹操已然亲至汉中,夏侯尚又出山巡哨前来,便请军师法正商议。法正道:“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公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如此如此,诱而擒之。”黄忠即用法正之策,将应有之物尽赏三军,蜀军欢声满谷,愿效死战。黄忠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夏侯尚引数千兵出战,直到黄忠寨前。黄忠上马提刀出迎,夏侯尚依照叔父所定计策,佯败归寨,回报夏侯渊。

黄忠逼到定军山前扎下大营,依法正之计密排鹿角,虚设旌旗。法正以手指西侧高峰,说道:“此峰高于定军山,四下皆是险道。将军若能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我掌中矣。”是夜二更,黄忠引军士偷偷攀上山顶,往下俯视,见正与定军山相对。法正又道:“老将军可引兵守在半山平坦之处,先探好下山道路,清除树木乱石障碍,需能驰马而下,以施偷袭。某则引二十人居于山顶,观察定军山动静。待夏侯渊兵至山下,任他自为,将军暗伏不出,只看我山头旗号为令。我举白旗为号,将军按兵勿动;待他倦怠无备,我却举起红旗,将军便下山击之。此谓以逸待劳之计,必当取胜。”黄忠大喜,一一应诺,照行其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