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双龙入蜀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双龙入蜀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孔明看罢玄德来信,不由掷书于地,蒙面大哭道:“痛哉凤雏,惜哉士元,你死得冤枉哉——我主折一臂也!”关公拿过书信看了,这才明白就里,当下传于众官诸将,也无不垂泪。孔明哭了片刻收泪,对众将说道:“庞士元既死,主公必在涪关进退两难,度日如年,某便不得不去,议取西川。主公即差关平为使前来,意在令云长公保守荆州也。荆州乃军事重地,又是我主根本基业,干系非轻。云长当思桃园结义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云长更不推辞,慨然领诺。孔明便交割印绶,又叮嘱道:“这天大干系,自此都在将军身上。”云长道:“大丈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军师放心,某既领重任,除死方休。”

孔明听他说个“死”字,心头一颤,已感不吉。欲待要换人把守荆州,寻思刘备须又多想,以关公脾性,亦定不喜。孔明暗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奈何,奈何!”遂令云长跪地接印道:“这荆州大印,便是汉室半壁江山,重如泰岳,非易承担。某有十六个字,望将军牢记,并深自意会,则非但可保荆州,并终能平定天下。”云长见军师说的如此郑重,即问:“未知是哪十六个字?”孔明俯耳低言道:“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玉溪白马,兴汉根苗!”云长道:“前面八字,某亦知之,其后八言,尚望指教。”孔明叹一口气,复耳语道:“此乃天机,岂可轻易泄露?将军但记住襄阳南璋水镜山庄、玉溪山白马洞即可,以后若是能从曹仁手中拿下此地,你到水镜山庄探看便知。”云长遂不再问,当即拜了八拜,双手接过印信,起身说道:“军师之言,关某当铭肺腑,绝不敢忘。”

关公即接了荆州大印,孔明遂划派人马,分作两拨:令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王睿、糜芳、廖化、关平、周仓、傅士仁,一班儿辅佐云长,同守荆州;自带文官简雍、蒋琬,武将张飞、赵云,一班儿随自己统兵入川。又将入川兵马分作两路,令张飞领军一万,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赵云领兵一万为先锋,溯江而上。水陆并发,齐头并进,会兵于雒城。两路先锋先发,孔明自统领中军两万,命简雍、蒋琬等随中军起行。那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乃荆襄名士,现为书记。分拨已毕,令来日校军场点军起兵,众将散去,各自归家准备行装。孔明回府,令将赵云请来,顷刻而至。孔明将赵云约于内室命坐,与其促膝长谈。子龙先不敢坐,孔明让之再三,这才坐了,聆听军师有甚机密吩咐。

孔明问道:“子龙自随主公玄德,有多少年了?”子龙答道:“某初在河北公孙瓒处识得主公。因主公时应北海太守孔融之请,向公孙瓒借兵去救徐州,某带兵同行,以此初识,至今二十年矣。若论追随主公,却是在其寄居冀州袁绍之时,至今亦有一十四载。”孔明沉吟道:“子龙此非实言,不必瞒我。据某所知,你奉尊师左慈道长之命,于黄巾乱起之时便下山到了涿州,代师传艺于关云长和张翼德。他二人一个是贩枣草莽,一个是操刀屠夫,若无子龙,何有今日力敌万人的武艺!你在那时便已与玄德相识,何必瞒我?”

子龙大吃一惊道:“军师那时不过是个幼童,又不在河北,如何得知此事?某奉师命,曾与刘关张相约,三人至死不得泄露此事!”孔明微笑道:“你道是为何?他三人自不会将此事向外人露泄,某却是从你师父那里得知。我且问你,你师父因何命你传艺于关、张?你不必答,我替你说——因你师父乃兵家掌门,亦为伏龙令主之一,谨守前辈掌门密传之责,待天下大乱时延揽江湖英雄,以扶危主,兴复汉室。而那刘备乃尚书卢植之徒,又系皇族后裔,素有大志,尊师这才看上了他,而关、张二人恰与其结拜,这才令你下山传艺。不但如此,待你传了关、张二人兵法武功之后,尊师复命你扶保公孙瓒,却为何于他将与袁绍决战时却令你回山,七年不出?”子龙不禁问道:“却是为何?某实在不知。”

孔明道:“只因尊师见那公孙瓒及袁绍皆具私心,不尊天子不服汉室,欲自立为帝也。你若保了他二人中的一个,不论最终哪个得胜,你都是助叛之人。尊师岂能让你助纣为虐?是以将你召回山上。直到公孙瓒兵败**而死,袁绍坐拥四州,欲与曹操决战,刘玄德又因败走徐州北依袁绍,尊师恐刘备跟从袁绍对抗朝廷,亦成为反叛之人,这才命你再次下山投奔玄德,并以其为主,终生追随。其后,尊师又率你师妹貂蝉至许都,携刘备家眷出京,助关羽回归其兄刘备。此皆是令刘备前来襄阳寻朕,保朕平荆州定益州,复兴汉室也!”

这一个“朕”字出口,只惊得赵云啊也一声,跳将起来,说道:“军师,你究系何人?因何知道我本门及鬼谷门这许多密事?”孔明令子龙复坐,稍安勿躁,又说道:“某今日令你为先锋入川,此战必捷,并无疑问。但某恐你此去蜀中失了本来面目,受了他人蛊惑背叛师门,酿下终身大错,故此唤你到府,将某之来历说明。又恐惊骇世听,故先将你师门底细说出,为是取信于你也。我且问你,你的枪法武功,比之胡车儿如何?你可实对我说,不必隐瞒自谦。”子龙答道:“若论枪法,某自忖可胜得胡师弟半筹;但若论气力轻功,以及其他异能,末将则差之远矣。”孔明道:“正是如此。故你随玄德与关、张二人古城相会之后,尊师见那关、张二人武功大成,皆为万人之敌,又各自练就夺魄**及狮吼之功,怕你一人无力敌对,这才求鬼谷掌门史子眇道长出面,令其弟子胡车儿改名陈到,率宛城西凉兵马投降刘备。名为投降,实为掌握禁军,以防刘、关、张三人对朕不忠,图谋自立也。”子龙愈听愈奇,双睛瞪的比铜铃还圆,问道:“某既与关、张为同门师弟,因何要相互敌对?主公三请军师于隆中,情如鱼水之欢,世人皆知,又何有不忠之说?某是越听越糊涂的了。”

孔明道:“子龙休躁,稍刻即知。那刘备与云长、翼德起兵之时,结拜誓曰‘上扶汉室,下安黎庶’。正因如此,尊师才选中他三人,命他来辅佐朕躬,先夺荆州为基,再下西川以讨刘焉不臣;后降孙权,终驱汉贼曹操,以复兴汉室。故此尊师令你下山,史道长令胡车儿率西凉兵相投刘备,皆为此也。只是那胡车儿自幼便相随于我,早知某之身份,你却不知,皆因你二人使命有别,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而已。若非有今日凤雏先殒,朕亦不言。刘备初到新野之时,我师水镜先生、庞德公等早将朕之身份告知,令其往隆中参驾,他却故意迁延。朕以为玄德疑惑不信,这才令徐元直自投帐下,打败夏侯惇、曹仁二将,又夺樊城。刘备拜服,元直这才将朕真实身份说出,令玄德三拜茅庐。朕观其意殷切忠诚,这才于隆中说以天下大计,并令刘表让荆州于刘备。刘表奈何早死,被其子刘琮将荆州献于曹操,使朕几乎陷于狼狈。子龙,你道朕是何人?”说罢,由怀中掏出卧龙令来,轻轻摆在案上。

这卧龙令牌赵云如何不识?拿在手中看了半晌,复跪倒在地,大礼参拜道:“恕赵云眼拙无礼。阁下究竟是谁?”孔明受了子龙之拜,双手扶起道:“朕乃灵帝之子,当年被国贼董卓所废,少帝刘辩是也。当年那李儒奉了董贼之命要毒杀于朕,多亏胡车儿将毒药偷换了鬼谷门假死灵丹,又蒙史道长和蔡中郎相救,这才得至泰山东郡琅琊县,冒为东郡太守诸葛珪次子,改名诸葛亮,字孔明。”赵云听罢,伏地而泣道:“数载相随,今日方知陛下才是赵云真正之主!某尝有疑,军师因何与同胞兄弟瑾、均字号相悖,今亦知之。”孔明令子龙起身复坐,又道:“子龙即知某之来历,亦只可深埋心中,不准对外人称道,泄某天机。我今后仍为刘备军师,君臣逆称,直待平定天下之时,再将实情大白于天下。某既退位多年,此生亦绝不作复位称帝之想,只要天下一统,令我弟刘协得专权衡,汉室复兴,某便心愿已足。今日出征在即,却为何要将这机密之事说与你,子龙可知晓否?”

赵云道:“臣实不知,望陛下赐教。”孔明道:“某已说过,再无复位之念,以后这陛下称呼不要再提,某亦不自称朕。实对你说,今日透露真相与你,实因怀疑凤雏庞士元之死,是那刘备有意为之耳。”赵云又复大惊,却不敢再问,静等孔明自说。孔明顿了片刻,果然说道:“某曾细问关平当日落凤坡详情,便生疑惑,其因有三。既曰进兵,自是兵贵神速,区区数十里路程驰马即到,雒城外又无敌人营寨,何用分兵攻之,又必走密林小道?此疑惑之一也;即是法正提议秘密进兵,城内蜀将何以知之,先行埋伏?此疑惑之二也;即是埋伏,当然是两条进兵之道都要伏兵,因何只有小路伏兵,大路无防?另出兵之前,玄德又因何固请士元换马乘骑?须知战马不同平日坐骑,若上阵交兵之时不服主人管制奈何?此疑惑之三也。有此三惑,某故知此是先卖放消息于蜀将,又令人知晓骑白马者为我主玄德,致其死命。此若非玄德之计,则必是法正之谋。惜哉士元,竟死于自己人之手!”赵云听了,不敢回言,转觉有理,但自思道:“若是刘备阴谋,是自断股肱,却又为者何来?”思犹未了,果然孔明自问自答道:“你道他自断股肱,为者何来?是因其见雒城必下,成都难保,益州将得,私心生矣。害死庞士元,其有三便。其一可斩某一臂,身边少一个监视之人,彼称王称帝时少一人相阻;其二调某入川,置身于彼掌控之下,以免某坐镇荆州与其抗礼;其三恐我借鲁肃及兄诸葛瑾之情东联孙权,北伐许都清除曹操势力于朝,则彼之霸业休矣。子龙,某亦不愿做此猜测,奈情势如此何!你不见玄德二子,各取何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