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公子凶猛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路

公子凶猛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路

作者:堵上西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3:12:10 来源:笔趣阁

没等来秦成业,却等来了燕熙文。

“陛下,户部最新的统计出来了,你瞧瞧。”

燕熙文递给了傅小官一本册子,这是傅小官要求户部所统计的大夏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名册。

“大夏十一道两自治区,按照人均年收入十两银子为界限,低于这个数的……还不少!”

“其实各道都有,受限于地里条件,高寒山区地方农耕条件极差,他们最多种植的是红薯,因为水稻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水源。”

“他们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有些县发动了老百姓外出谋生,在外面的那些作坊里去做工赚钱,这比种庄稼收益高了许多,于是也造成了一种现象,个别的县郡人口大量流出,许多的乡村日显凋敝,甚至出现了整个村子的人都离开,大量的农田抛了荒。”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的,也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他们走不了,只能呆在原本的地方。所以经过这些日子的筛查,大夏的贫困人口在六千余万人。”

傅小官深吸了一口气,而今大夏总共才不到五亿的人口,贫困人口占据了八分之一!

这盛世,当真是盛世么?

商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人口的流动,这是傅小官原本有心里准备的,但他还是在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外流,所以他一直在鼓励商人们去贫困的地方建设作坊。

好些年没怎么关注了,现在看来情况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般。

“坐,我瞧瞧这个,你自己泡茶。”

两人很是随意,燕北溪当真煮上了一壶茶。

片刻之后傅小官放下了手里的名册,“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好是坏?”

燕熙文沉吟片刻,“事实上现在的大夏已经和以往的虞朝大不一样了。陛下,当年虞朝商业不振,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所以那时候你推出了商农并举之策,也推行了新的商业法。”

“因为政策的优惠,有了许多胆子比较大的商人去了那些穷乡僻壤建设作坊,比如永宁州的平陵县和曲邑县等等。”

“但现在的大夏,在主体上早已解决了老百姓穿衣吃饭的问题,步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在我看来,商业因为工业进步的缘由,它发展的极快,已经将农业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这是而今现实的局面,老百姓从田间地里解放出来,这是你曾经在西山的时候就给我说过的,现在已经实现了,他们离开了田地进入了工厂,赚到了更大的银子,也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这是进步,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以为这是好事!”

傅小官端着茶盏仔细的听着,燕熙文说的并没有错,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工厂,这些工厂哪怕进行了革新,采用了新的设备和技术,它终究还是需要人。

大夏而今的商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各种商品在陆地上远销到了欧亚大陆,在海上也大量的销售去了利亚大陆。

这是大夏经济繁荣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得就会有失,失去的就是从事农业的人口急剧减少。

大夏产出的粮食已经能够小规模的出口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还有六千来万人他们却还吃不饱——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没地方去赚钱,导致了他们连买粮食的银子也没有。

“那你觉得要如何去解决这六千万人的问题?”

傅小官放下了茶盏又道:“曾经我也说过,共同富裕虽然不可能,但也不能让贫富差距变得太大!”

“你要明白,他们都是大夏的子民,他们有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权力,我们有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的权力!”

燕熙文点了点头,“所以,臣以为,接下来国家要重点去做的事就是乡村振兴计划!”

傅小官一怔,顿时笑了起来,“来来来,这个点子好,你给我详细说说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燕熙文从县令而至总督,他有着极为丰富的施政经验,在瑶县的时候他就听了傅小官的,率先扯上了瑶县的商业大旗,开辟了瑶县港口,让瑶县在曾经的虞朝成为了商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在去了太临城当了总督之后,他并没有天天呆在总督府。

那个曾经的夷国穷啊!

穷得令去巡视的他看着那些老百姓都流泪!

借着大夏基建的东风,也借着他和傅小官以及云西言等人的良好关系,他从商业部弄到了大量的基建项目,将夷国那一大片土地上的城镇所有的道路都给修了一遍。

一家伙动用了数千万计的民工,暂时解决了那些差点就要饿死的百姓的燃眉之急。

人太多,项目推进太快,那地方所有的官路都修完了,接下来怎么办呢?

他干了一件事——村村通水泥路!

他扯上了陛下的大旗,因为傅小官确实说过要想富先修路。

他又从户部弄到了一笔巨额的专款,将偌大地盘上所有的乡村都给修上了宽阔的水泥路。

同时,他借来了傅八代的稻谷种子还有红薯种子,将这些种子下发给了各个乡镇,仅仅一年时间,他让那片土地上的近亿人吃饱了饭。

太临城所辖四道,成了整个大夏唯一村村通水泥路的地方,凭借着交通上的极大便利,他引入了大量的商人,下沉到了各乡镇建设了作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

所以对于燕熙文而言,三农问题和商业问题他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你这是在考我,其实我都是从你那学的,”燕熙文嘿嘿一笑端着茶盏来呷了一口,“你早就提出了三农问题,只是这些年你忙着拓展海上和陆地的交通大动脉没有去注意这事罢了。”

“我是这么想的,从利亚大陆运回来的黄金实在太多,拿出一部分吧,由户部牵头成立乡村振兴基金,专款专用这是老规矩。”

“还是从路开始,乡村的路通了,村民们去往城镇才能更便捷,哪怕是养几只鸡生几个蛋也才能去集市上换点钱来,更何况那些山里也不是一无所有,总有些特产,总有些特色的风景。”

“现在大夏绝大部分的人有钱了,他们喜欢去旅游……这事还是你带动起来的。”

“路通了,旅游业才能发展得起来。”

“别看那些深山老林里的人穷,可深山老林里有着城里人从未见过的别样的风景!再有大夏周报一报道,官府再一吹捧,那些富人是愿意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