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醉卧江山 > 第五百五十八章 西夏入局

醉卧江山 第五百五十八章 西夏入局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9:29 来源:笔趣阁

作为今次党项大军入西京的主帅,都统军李良辅的压力也不小。

他是成名已久的老将,在大焱边境与种师道抗争了数十年,打仗是他需要担心的第一个问题,但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需再刻意去担心。

真正让他刻意担心的,是此次为了与萧干谈判,李乾顺随军派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太子李仁爱!

李仁爱乃是李乾顺后妃耶律南仙所生,听名字就已经知道,这位耶律南仙乃是契丹人,她也是辽和西夏政治联姻之时,辽国下嫁到西夏的成安公主。

李仁爱得以当成太子,其实更多的只是因为迫于辽国对西夏和李乾顺的压力,为了讨好辽国,才将之立为太子。

因为若论才干,二皇子李仁孝堪称文武双全,乃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可惜这些年李乾顺崇尚汉礼,甚至建立国学,专门学习汉人的知识和礼仪,将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文化都引入西夏,并大力推广,所谓长幼有序的礼法,他们不一定会遵守,但碍于辽国方面的压力,这一次终究还是将太子李仁爱派了过来。

如今西夏的兵权,大部分其实都掌控在晋王察哥的手中,这位晋王殿下乃是李乾顺的庶弟,素来勇武多谋,乃是西夏军中第一人。

李良辅已经是边陲老将,这一次不需劳动晋王,也就只有他这个老人出来主持大局了。

再者,种师道已经拿下居庸关,燕云十六州已经收复了一大半,也就只剩下西京大同府以南,雁门关以北的应州云州等地,若种师道往西面进兵,则需要李良辅坐镇大同府。

关于军事上的布置,李良辅心中早有定议,让他心忧的是,这位太子李仁爱。

耶律南仙并非辽国皇帝的亲生女儿,只不过是个宗室女,被辽国皇帝封为成安公主之前,据说与萧干就素有私交,暧昧不清,当初还是萧干押着送亲队伍,亲自送来的西夏。

而耶律南仙也是水土不服,常常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李仁爱受其母影响,耳濡目染之下,对辽国也充满了向往。

这些年辽国的情势日益恶化,又不断遭遇强敌打击,耶律南仙就曾多次请求李乾顺出兵相助,李仁爱更是数次主动请缨,但李乾顺却没有答应。

也正因为李乾顺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以至于母子俩郁郁寡欢,太子李仁爱也只是隐忍不发,在西夏朝堂内没有太好的口碑。

然而李良辅很清楚,这位太子只不过是韬光养晦,他身上有契丹人的血统,从小又不太受到兄弟姐妹的认同,于是暗自努力,文武韬略上甚至比李仁孝要深厚,可惜无人得知罢了。

也正是因为李仁爱的这种情感考虑,才让李良辅感到头疼,他们来西京大同府是势在必得,可李仁爱这样的姿态,实在让人有些担忧。

若他与萧干暗通款曲,或者冒着大不敬的风险说一句,若耶律南仙与萧干有些什么私下的协议,将西夏大军拖进更深的战争泥沼,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不过眼下还没有见到萧干,李良辅也只是未雨绸缪而言,可自从踏入辽国境内之后,李仁爱整个人放开了许多,这些天主动与李良辅交流,说话甚至比以往在西夏数年加起来还要多。

李良辅自然是有问必答,有答必精,但言语之间也不断地用西夏来对比,希望借此来提醒一下李仁爱。

若是别人,自然不敢如此放肆,但李良辅乃是边军第一人,又是李乾顺极其倚重的老资格,皇子们甚至对其执子侄后辈之礼,他这般提点也不算太过分。

不过李仁爱显然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虽然他已经多次听母后说过六军大王萧干的神奇事迹,但母后难掩溢美之词,而李良辅的叙述则要客观中肯很多,让他对萧干又多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李仁爱彼时也才年方十六,正是热血激荡之时,可常年y郁积压,造成了他性格有些极端,对李乾顺似乎颇有微词,李良辅也是苦口婆心。

好不容易才挨到了大同府境内,萧干为表示诚意,只是带着一千精骑出城迎接,不准党项铁骑入城,只许在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

李良辅作为武将,并不能直接与萧干商谈耶律淳和大同府的交割问题,李仁爱身份敏感,又正值年少,不堪重任,一切皆有李乾顺的特使来商议。

耶律淳就被保护在大军后方的步卒大营,眼下刚刚进入辽国境内,也为双方的商谈争取了不少的时间。

萧干急着返回上京争夺和侵吞辽国的势力,时间对他而言实在太过宝贵,所以西夏这边不紧不慢,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姿态,是你萧干有求于我西夏,谈判未开始之前便已立判高下。

萧干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虽然他比耶律大石要更加的深沉,可现在不是玩y谋诡计的时刻。

他的军队已经在幽州和居庸关吃了大败仗,手底下人手严重不足,除了需要耶律淳来高举正统大旗之外,他还需要兵马人手。

否则空有耶律淳这个“废帝”,没有可战之兵,即便名声再端正再响亮,也没军队拿出去跟人家争夺地盘,更不用说将老皇帝推下皇座。

所以除了耶律淳之外,他还需要党项发兵来助攻!

在他看来,辽国老皇帝其实早在之前就已经向西夏求援,但李乾顺爱惜羽毛,并不像掺和这场大战,这也使得耶律南仙郁郁寡欢,最近更是心病缠身,与李乾顺原本和谐美满的夫妻感情,也日渐冷淡。

今次允许太子李仁爱随行,便是李乾顺为了修复夫妻关系所做的努力。

而李乾顺之所以不发兵,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这个原因也只有李良辅和晋王察哥这样的高层才有资格知晓。

那就是金国的密使早早就已经进入西夏境内,并得到了西夏王李乾顺的秘密召见。

金国人可比辽国皇帝大方太多,他们曾经允诺,只要西夏出兵,攻击大辽后方,与金国首尾夹击,待得大局落定,辽国西北甚至西南的大片领土,都将归西夏所有,金国人公开承认,支持李乾顺称帝,与金国平起平坐,结成兄弟之国,一同瓜分南朝大焱的疆土!

这个提议实在让人心动万分,西夏与大焱的恩怨纠葛断断续续数十上百年。

别的暂且不说,早在大德三年,李乾顺出兵占领大焱定边军与德靖军之后,时隔七八年,又占领了大焱的西宁州。

同年,大焱的西安州知州任德敬投降了西夏,他甚至将十七岁的女儿献给了李乾顺为妃子,封任德敬为静州都统军,他的女儿任妃也成为了任皇后,地位比耶律南仙还要高。

而二皇子李仁孝的生母曹贤妃同样也是汉人。

这就足以证明了李乾顺对大焱是多么的向往和忌惮,能够得到金国人的许诺,今后真正拥有征伐大焱的资格,对于他来说,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李乾顺虽然比不上西夏老祖宗李继迁和李元昊,但同样也是西夏历史上有名的雄主,以及今后的李仁孝,都是能够在西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他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金国人,自然不会是为了顾及耶律南仙的感受,而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

西夏乃是辽国的附属,耶律南仙下嫁之后,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俨然有了兄弟之邦的态势。

越是这样,他就越不能悍然对辽国出兵,做那趁火打劫的事情,古人其实重视名声,但其实更重视名声能够带来的利益和不好的影响。

为西夏王国开创了基业的李继迁和李元昊,功绩自然无可置疑,可他们的行事却为人所不齿。

李继迁为了保护西夏党项人的火种,以及区区的领地,数次背弃与大焱的合约,在大焱和辽国之间蛇鼠两端,堪称卑劣,但他是为了西夏人的基业,西夏人没有资格评判他的所作所为,可在大焱和其他国家的眼中,这种评判却一直存在着。

至于党项人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名声,也算是臭名远播,即便他李乾顺,也不敢太过恭维。

李乾顺想要将西夏打造成文明之国,想要国民脱离野蛮,开化而体面地生存下去,就必须顾及自己和西夏的名声,他要做一个不一样的皇帝,要让所有人改变自己对西夏的看法。

所以他并没有接下金国人跑过来的诱惑,可现在不同,萧干是打着耶律淳的正统帝号,师出有名,他将耶律淳藏在西夏国中,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如今有萧干出面,效果比他带着耶律淳回去,要更加的强烈和美满。

萧干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觉着自己的希望其实比想象之中要大。

也就是说,他不仅仅用西京大同府来交换耶律淳,还要换走李良辅的党项铁骑,作为他前往上京争夺地盘的资本!

如果李乾顺不同意,那么他还有其他的筹码,如果他对西京大同府不满意,那么整个辽西的领土,都可以丢给他李乾顺!

反正他萧干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为耶律淳夺回皇帝的位置,他只是想借助耶律淳,为奚族人谋得一块能够建立奚王国的领土罢了。

大同府在雁门关以北,乃大焱、辽国和西夏三方接壤的要冲之地,漫说在这样的地方建立奚王国,便是让萧干统治这里,他也不想陷入这片泥沼之中,反正又不是他的领地,也不是他想要的土地,丢再多给李乾顺,他一点也不会心疼。

这位密使显然也得到了李乾顺的授意,在谈判的条件上已经早早设立了底限,萧干除了西京大同府之外,其他许诺其实都是画饼充饥,这饼子画得再大,也要能够吃到口才行。

当李良辅觉得这样的协议不可能达成之时,后方的步卒大军终于将耶律淳护送到了中军大营。

而密使那边也传来了让李良辅惊诧万分的命令,李乾顺承认了耶律淳的正统帝位,命党项骑兵护送耶律淳往北,回上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