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封神之清平游记 > 第992章 人心

封神之清平游记 第992章 人心

作者:西乡二里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11 来源:笔趣阁

救走黄默崖的自然是清平子。

来的路上,黄默崖被他挪走包袱拦住,打开看后,已经明白为何镇兵会进犯,也知道了黄默崖的信心从何而来。

大惊失色的黄默崖见他并不抢走包袱,而是还给他,信任度自然大大提升,所以将包袱交给他保管,请他相机而动。

遁远后,二人慢慢往回走。

黄默崖道:“数十年来,藩镇抢夺地盘,连番交兵,战火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死难料,朝不保夕,十多年前,我带着黄家族人往南迁移,进入大山躲避,一直到现在。

“山里大多是贫瘠的土地,种不了稻谷,小麦、玉米长势也不好,春夏秋还可以吃些野菜果子,冬天就难过,只能靠储存的红苕、土豆、野味勉强充饥,一天几乎只吃一顿饭。

“山里原本住着的山民,有些和黄家一样,从外面逃难进山,有部分是世世代代住在山里,以狩猎为生的真正山民,都是些从来没出过大山的人,没见过外面的世界。

“我们一族逃难而来,有所准备,从外面带了稻谷、小麦、玉米等种子,现在才算好过了些,也因此,他们共尊我为长。道长或许不知,这些大山里,匪盗也看不上,都不来抢,镇兵犯境更是头一回见。

“那些原本的山民没见识过现代化武器,眼高于顶,自以为山里是自家的地盘,不将进山镇兵放在眼里,看做野兽,吵吵嚷嚷要将他们杀的片甲不留,现在终于知道厉害。

“廖氏一直是黄家的管家,忠心耿耿陪着,历经数代,我们黄家对其也非常信任。五年前,廖希尔之父过世,他接过了管家之位,按惯例,我将黄家历代保存的风丹王朝国玺之秘告诉了他。

“没想到廖希尔因此起了异心,竟想窃之迁走,谋一条出路,被我发现。一怒之下,我将他杖刑二十,驱赶离开。呵,所以,他今日想打我二十军棍,以报当年之怨。

“廖希尔一家离开,为防万一,我偷偷将国玺藏去了其他地方,以备不测。五年过去,他终于实现了当初想窃国玺的目的,成为柴藩座上宾。早知如此,我当初何不视而不见,任凭他偷窃离开,也不会有如今刀兵之祸。”

清平子摇了摇头,黄家是古代风丹王朝皇室后裔,亡国后,国玺侥幸留存,传承数十代,若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敢将祖上流传下来的如此重宝随随便便失去,他理解当年黄默崖的愤怒。如果他再心狠手辣一些,杀了廖希尔,就不会有今时之变。

一国之玺,九五皇权象征,一个有实力、有野心的藩镇知道了如此秘密,如果再迷信一点,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所以,柴家少主挂帅,大军出动,高手随行,劳师远征,进山抢夺。

“族长还想带着一族之人与那些山民下山过日子吗?”

黄默崖转头看了清平子一眼,叹息道:“若非万不得已,谁愿意躲在深山老林里过这种清苦日子。你们是山外来客,自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山里医疗条件有限,又缺衣少食,年纪大的老人已经死的差不多,后来长大的年轻人对山外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印象,还算安稳,得过且过吧。”

“黄族长,贫道直言勿讳,我进山虽不是为了什么国玺,也有自己的目的。我们看上了现在你们居住的这一片地方,想和你老谈谈,有什么条件可以提。”

黄默崖一愣,停下脚步,道:“需要我们离开吗?”

清平子想了想,道:“离开有离开的条件,不离开也可以有不离开的谈法,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们不会为难任何人。”

“再往南迁徙就是大海之滨,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躲。”黄默崖叹了口气,“我听说你们自称是朝廷之人,一旦进军此地,以后必然不会安平,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大齐朝廷一直对海滨峭壁老林没有兴趣,只在沿海一带布有水师岸防兵,纵深防御也不过一二十公里,怎么突然将目光投来这里?”

见他没有明显拒绝的神色,似乎有不小的谈判空间,清平子坐在一旁草地上,道:“族长,你们既然是躲刀兵之祸进山,自然知道大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乱则思变,无论是庙堂,还是有志之士,甚至那些受苦受难的黎民,大家都不希望一辈子生活在这种乱世,朝不保夕。你老是风丹皇家之后,饱读诗书,有见识,有智慧,藩镇割据到这般地步,不是朝夕而成,也不是朝夕可平。今上深知民间疾苦,想结束大齐乱世,奈何处处受人掣肘,宏图难展。贫道草莽之身,想为这个天下出一份力,联合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打算扬旗起事,所以入山。”

黄默崖坐在他身旁,静静听着,过了片刻,问道:“你们到底是朝廷之人,还是藩镇之兵?”

“有区别吗?”清平子微微一笑,“自古以来的王朝,不是篡权夺位,就是起事而定,谁的起步也不见得多么贵洁无瑕。贫道可以是朝廷之人,自然也可以是藩镇之兵,但有一点可以保证,我想结束大齐乱世,结束黎民受苦受难、朝不保夕的困顿窘迫日子。”

“自古以来,每一个割据势力在起事之初,都是这么说,甚至这么做,慢慢地,也就变了,所以朝代更替,黄家的风丹王朝也亡了。”

……

离开大山,回到磐龙镇,蔺千阵派人找到宋八斤镇兵的什长贺老四,清平子请他帮忙,联系上屯长邬同兴,给了他几万,让他牵线,与磐龙镇上邑(镇长)刘肥见面一谈,送了些礼,允许他们在死鹰岭建家具厂及茶园种植,并批准在五谷村、大竹村等地建厂。

站在断头公路上,清平子望着远处的五谷村,道:“地方选好后,不用平整,简单一点,直接在耕地上用木桩子搭起台子建厂,全部用木头,方便拆除。建好后,和刘肥说一声,咱们自有计较,让他不用过问。安排人找几个蝼蟒,怂恿五谷村村民闹事,索要天价补偿,最好能烧了木头厂子,那才好。目的很简单,将五谷村打造成远近闻名恶之典型,树立一个坏榜样。不仅要让人看到做好人、好事的好处,也要让人见到做恶人、恶事的下场,将来其他村子的村民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最毒不过人心!

这就是宫疏雨所说,五谷村村民活着的价值,清平子才没有杀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